Home New

鲁贝之灯 Roubaix, une lumière(2019)

鲁贝之灯 Roubaix, une lumière(2019)

又名: 今夜,我们无罪(台) / 仁慈 / 鲁贝的光 / Oh Mercy! / Roubaix / a Light

导演: 阿诺·戴普勒尚

编剧: Mosco Boucault 阿诺·戴普勒尚 蕾雅·梅西斯

主演: 罗什迪·泽姆 蕾雅·赛杜 莎拉·弗里斯蒂 安托万·赖纳茨 贝蒂·卡图 菲利普·杜克斯纳

类型: 剧情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19-05-22(戛纳电影节) 2019-08-21(法国)

片长: 119分钟 IMDb: tt8359840 豆瓣评分:6.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巴黎鲁贝区的圣诞夜。警队队长德奥在区内巡逻。目睹被烧坏的汽车,暴力打架…… 每日面对的都是贫困、欺诈和求救等状况,德奥一眼便知道谁是谁非。路易刚从警察学院毕业,加入了德奥的小队。路易年轻又没有经验,很容易被人误导,经常误解所遇到的人和事。德奥和路易接报调查一名老妇被谋杀的案件。老妇邻居的两个年轻女子歌迪亚和玛莉被捕。她们是瘾君子、酒鬼和恋人……

演员:



影评:

  1.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对于不少刑侦类型片来说,影片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甚至是欺骗性的叙事技巧来营造一个悬疑的迷宫,以此将观众诱导至一个相对固定的结局,经过某种破坏或是创伤,故事所处的环境恢复平静。

    对于另一部分来说,或许卑劣街头的纷乱世事早就成为一种常态,而案件的探索不过是某种游弋于污泥之中的游戏,最终主角即便不是全身而退,也能维系往常一般闪转腾挪玲珑轻巧的生活姿态。

    当然,以上两种叙事模式并不会抹杀真正优秀的作者。但是对于许多平庸的创作者来说,一个案件只不过是常态化的社会中需要被驱逐的怪物,它只需要被解决,而无需被详细测定。

    对于另一部分创作者来说,此类影片的重点不在于指引一个云开月明的结局,而在于侦破的过程中不同元素之间的互动及其所处的复杂语境——尤其是那些具体而微如波纹般稍纵即逝的扰动。《鲁贝之灯》或许就是这样一部成功地捕捉了这种「扰动」的(伪)悬疑类型片。

    正如片名与开头所明示的一般,影片的重点在于「鲁贝」这一法国北部的凋敝地区。它是如此地被强调:故事发生的环境不是某个悬浮在臆想中的迷幻都会或是脏乱差贫民窟,而就是这个明确的地域本身。它有如影片中警长所言的明确的地理方位及其地缘政治境况,也有交杂的文化碰撞。

    由于这种确凿的定位,它从庞大的世界中被切削提取出来,进而成为一个需要被观看的「怪物」整体。「进入他们的处境」(台词大意),这是影片中警长的箴言,也恰恰是影片试图构建的一种模式——去投入地观看「怪物」,而不是粗暴地切割它。

    从这个视角来看,影片的结构就不难理解。

    它似乎是漫无边际、无始无终的,但这恰恰是鲁贝社会氛围的鲜活绵延,一种最终笼罩于观众的生活实感;另一方面,它又有着颇为规整的内在结构:前后两部分的对照,线索的逐渐递进收拢——正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进入」尝试。

    在前半部分,影片着力突出的是鲁贝警局处理各式突发事件的日常。多条相对均势的线索形成了连贯而均匀的速度。在两个最主要的警局人物视角引领下,观众得以管窥鲁贝地区纷繁的社群生态。一方面,创作者插入了形形色色的平民人物;另一方面,不同性格平民的互动中也混杂出了独特的幽默、讽刺、温情或是无奈。从中不难看出戴普勒尚在调和复杂的叙事语调时的掌控力。

    在后半部分,影片将叙事空间进行了再度提炼,浓缩至两位平民女性的审讯上。时间的质态被前所未有地急遽收放:在单个人的审讯中,时间被不断地拉长至贴近故事本身的时间,时而极度逼近的特写将两位平民濒临崩塌的精神状态刻下;而在两人审讯的切换中,时间又被交错揉捻到了一起——仿佛一条粗重的线,内部不断分裂又相互交缠。人物的情绪最终通过这种看似简易但却非常依赖叙事速度与力量控制的方式「榨取」出来,给予观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如此高纯度地凝结于当下的影像之中。

    然而完成一种带有狂躁气质的具象表现或许并不是戴普勒尚唯一的目的。回到后半部分的情节发展中,影片或许还具备一种带有仪式性的对照实验气息。蕾雅·赛杜与莎拉·弗里斯蒂饰演的两位女性被并置于局促的叙事空间中,并经由不间断的拉锯式单独拷问形成一道道如铁蒺藜般的屏障,每进一寸都是两个人物反应的不规则调整,每次切换都成为二人间脆弱的情感之弦的致命性挑动,进而触碰律法与人情这一丝细细的红线。

    这一过程是如此地细致入微,它既是如此深入,又因其近乎牢不可破的秩序感而变得近乎残酷甚至麻木,但这种冰冷并不会彻底灭失戴普勒尚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立场——警长与警员的对照在这组实验中同样在隐微中奏效,从而连缀起前半部分的人物链条,并延续着「真相」的光点。

    漫长的审讯戏之所以精彩,不仅仅在于戴普勒尚对叙事节奏的出众设计,更在于由其镜头景别、调度模式、剪辑思路与演员状态所综合传递出的一种多维度的错乱感。审讯首先作为一种直观的压迫形式出现,其次表现为一种心理角力的实验仪式,另一层面甚至想象出了一种富有戏剧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在于审讯者与被审讯者之间,更在不同审讯者以及不同被审讯者之间流动碰撞,形成一股浑浊激荡的力量。

    最终,影片前后的势能落差滂沱而下,仿佛是一个情绪的垭口。但这种情绪洪流并非所谓的「真相」带来的,而是探寻的过程牵引而来的。因而这个故事并不需要任何盛大的结局,因为人物的生活仍然在继续,摄影机凝视鲁贝的目光依然在想象中延续,一切依然停留在不确定中。

    所以,我们如何观看鲁贝?戴普勒尚提供的或许是一种不断对比、碰撞、逐渐接近其内在的古典方式。但这种似乎过于规整的方式中蕴含的是具象与抽象、理智与情感的不同层次,所展现的也是一种仍待填补的生活图景,因而依然能够以其多义性刺入颓败的社会现实。

    有观众指出,影片中的警局角色依然成为了一种较为模板化的真相追索者。的确,很多时候他们对「怪物」的观看并未真正融入其中。那么,我们要如何从观看「怪物」,推进至一种「怪物」的观看,甚至是对「怪物」处境的深度体认?这是否能让人物更进一步地嵌入世界?这或许是《鲁贝之灯》里悬而未决的问题。

  2. 每年戛纳竞赛单元总会有一些被忽略甚至无视的电影,没有好莱坞明星的加持,也没有骇人听闻的噱头话题,更没在颁奖台上亮相的机会,但这些都不能否定影片的优秀品质,像去年这部法国电影《鲁贝之光》就是典型例子。作为戛纳的嫡系导演,导演阿诺·戴普勒尚(Arnaud Desplechin)几乎每部作品都能顺利入围戛纳,先后总共有六次入围竞赛的超高记录,不过至今为止还没碰上好运气。他的作品大部分围绕知识分子为叙事题材,具有高度复杂化的影像文本,绝对是名符其实的作者导演。而且他的作品时常出现回忆的情节,透过讲述个人历史来完成自我认知与存在的价值。这种典型法国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式自然形成一种极为稳定的文学感与令人难以消化的哲学思辨色彩,这似乎也是他的作品没能获得广泛观众熟知或喜爱的原因。

    从2015年《青春的三段回忆》开始,他似乎一改过往深沉的电影作者面貌,换做更为观众所容易接受的类型片叙事来继续书写他的私人回忆录。上一部《伊斯梅尔的幽魂》是爱情和惊悚类型的混合体,而这部新作《鲁贝之光》也是借用纪实风格和犯罪类型文本,继续抒发他对出生成长地鲁贝的一往情深。这表面看起来是颇为标准的犯罪类型片,讲述一名警长带领新成员去调查发生在鲁贝的几桩案件——纵火、强奸、少女离家出走和老妇惨遭谋杀。虽然有着类似美剧破案的类型架构,但是这个绝妙的剧本却不断打破观众的期待,流露出导演的野心。前半部分不断冒出纷乱的线索,情节在几个案件之间穿插跳跃,转到后半部分,情节逐渐汇聚在老妇谋杀案这条情节线上,到最后却又不忘返回交待先前另外两件罪案的结果,这种极为巧妙的剧本结构令人浮想联翩,不禁揣测导演的真正用意。

    前半部分透过几件罪案的调查过程,从侧面刻画出鲁贝当下这个城市破败萧条的环境,日益严峻的治安和北非移民涌入令城市逐渐失去昔日的光辉,家庭暴力、欺诈骗保、青少年失业、吸毒、离家出走卖淫等尖锐的社会问题此起彼伏。如果说前半部分让人感到对这座城市的寒心,那么在后半部隆重登场的谋杀案审讯过程则又将我们从绝望深渊的边缘拉回来。

    这个部分颇有争议,甚至导致观众评价严重的两极分化。镜头不厌其烦地对准两个谋杀案嫌疑人,分别对她们采取各种手法套取口供:分开审问、威逼利诱、心理战术,直至彻底攻破两人的心理防线,最终迫使她们认罪。然而,这对同性恋女子却在审讯过程中流露出极为复杂的情绪和表现,从彼此包庇到相互指责,人性中的自私和感情的牵绊出现剧烈冲撞,一个想要全身而退,另一个想为爱牺牲,彼此暗示的眼神和神情堪称一场扣人心弦的心理拉锯战,这在案件重演的压轴一幕里最为激烈,而两名女演员的精湛演技让我目不转睛,一度相信蕾雅·赛杜可以拿下戛纳影后的桂冠,尽管后来这份殊荣旁落外别人手中。

    面对无情冷酷的法律和国家暴力机器,人性中感性温柔的一面尚未泯灭,在这对同性恋人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中一人企图用认罪的方式来换取两人在狱中双宿双栖的心态令人感慨不已。相比之下,“鲁贝的光辉”不仅残存于犯罪嫌疑人身上,男主角警长的观察视点也饱含着对这个城市和人性的悲悯之情。在前半段里,我们透过他与新警察的对话,得知他孤身一人留守鲁贝的原因,还有他一眼看穿别人是否有真正犯罪的卓越能力,全都跟鲁贝这个城市的过去有关。

    这一点又回到导演一贯钟情的主题,透过讲述个人历史完成自我认知和存在价值,个人与城市享有共同的命运,个人发展与城市历史密不可分。从案件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与小混混、离家女孩这些边缘群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此他能够突破执法者的身份,用亲人般的心态去平衡这种关系,带着怜悯的目光去对待误入歧途的年轻人和犯罪嫌疑人。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城市并非已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冷酷无情的法律无法剥夺最坚韧的人性,这便是影片主题和片名的核心所在。

    有趣的是,影片中先后三次出现赛马的情节,与破案情节毫无关联,给观众带来迷惑不解的观感。而事实上,这一点同样在侧面刻画警长的怜悯之心。大多数人玩赛马为的是赌博和金钱,而他更喜爱亲近赛场上的马匹,而非关注赛事结果。他与马匹柔情的目光对视与他对待边缘群体的心态如出一辙,将社会法律和赛马规律对应来看的话就清晰多了。他并不关心这个激烈竞争的外部运作机制,他更关注的是在这个机制里的动物,因为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不是被剥夺了自由的比赛工具。

  3. 就说说我看到的一些东西

    鲁贝是一个法国最贫困城市,电影开片就从刚来的年轻警察嘴里说出,城市里贫困,人们生活水生火热,各种暴力滋生,人性复杂难明,警局案件不断,喷火的假案件侧写了警长的断案高明,也点出了一个好人为了生活骗保,依照大众的思路嫁祸给伊斯兰群体,这里也是导演的一种反抗吧。

    这城市里面人们生活艰难到何种地步呢?在圣诞节,为了20欧元就会为了要人命,为了生活骗保,这只是展现这个警局好多案件其中两个而已。

    新来的年轻警察,带有悲悯之心,关心社会安全、努力上进、积极进取,正因为带有这些耀眼的特质被警长赏识,关心让他只需查案即可,不要夜间巡逻,治安太乱,也是保护年轻菜鸟的安全。

    电影前期散乱侧写城市腐败,曾经的光荣与现在的耻辱,这种也算是欧洲现在的状况,然后双线进行,年轻警察接触杀人案件,深入警长人物,用一个女儿失踪案件、少女强奸案、警长侄子对他的憎恨加深警长这个人物的立体感,他爱鲁贝这个城市,为了这个城市付出很多,这里有意思的是警长与年轻警察之间在天台的对话,年轻警察问“他们应该为你骄傲吧”老警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回答你不应该这么问,想想为啥只有我留下来。在这段对话里面,可以看到,年轻警察有还停留在正义感层面,不知道的东西很多,觉得警长断案高明为这个城市做出了好多贡献,警长家人及那些在警长“正义”的帮助下的家庭应该为他感到骄傲,他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里还有一个可能是意思就是警长是老一辈的人物,他是欧洲老一辈的辉煌(欧洲的辉煌),其他人都离开了他们从小长大的地方(欧洲),去了其他地方(北美、东亚)。

    看这电影的时候年轻警察的这种感觉很向《愤怒的公牛》里的德尼罗,只是在这电影里面很隐晦。

    警长生活在这个暴力的城市,从女孩失踪案件和少女被强奸案件侧写出了警长在这个暴力滋生的城市里面知道最受伤害的是女性,在这社会生活被伤害的底层,他怕失踪女孩最终被社会吞噬,同情、理解各方走访最终找到女孩子,让其回到父母的身边。在强奸少女案件里强奸犯被抓捕归案时候他说了“太好了,非常好”,并没有对抓捕到杀人案件的两女性感到高兴,这里我想他是痛心的。

    内心os:多么令人伤心的事,这是个好消息

    这里要说点的是,双男主进行的时候,年轻警察为了查案,走访了一百多的家庭知道了这个城市里面女人是被施暴、虐待的群体。处于德尼罗式崩溃的边缘,但是这里导演处理得更隐晦,把这种情感压下去了,支撑年轻警察下去的动力是怜悯之心。

    好了,前面差不多都说完了,现在开始到影片的后半部分,进入杀人案件,两女孩子生活苦闷、撩倒还被男人抛弃了,一女孩养有一小孩,生活糟糕透顶,两女孩子有爱情吗?应该是没有的,只是两个孤苦伶仃的人相依为命而已,在被社会腐败欺压男人,男人欺压女人的现状下,被社会推着做了些悲剧性事情,衰败的社会滋生罪恶的人心,人性失衡,社会道德失衡。

    这里就要得出来一个疑问?她们两为何要杀这个83岁的老太,是失手误杀还是有意“谋杀”?但我们可以从警长去检查老太遗物中猜测,老太是个可怜人,年轻的时候为了一个男人疯狂过,也许是被抛弃了(不排除和前面的男人结婚后男人已经死亡,但是这样前面为爱情疯狂这段就是多余的,所以猜测为被男人抛弃独自一人生活,敲门的男人也许是她孩子?),老来孤苦伶仃一个人,死亡后几天没有人在家知道,两女孩作为邻居具有同理心,也知根知底。一说是有预谋杀害一个说是没有预谋杀害,两个人已经说不清楚了,个人认为是导演的巧妙安排,有预谋就会显得她俩这个杀人成分重一点,是《爱》里面的为他人动手,多少有杀人的嫌隙,无预谋就太圣母话。这里的两个人说辞彰显了人性的矛盾挣扎现实化。

    社会的腐败滋生的罪恶是一种悲剧。全片里面女人是社会的最大受害者显现的也直白是“施暴”者,男人在这里是最大的施暴者,却没有直接的正面展现,体现一种强大的施暴之所以能强大那是因为它没有在“现场”。女性在这里面最后的尊严,最后的活路都被剥夺殆尽,在寻找失踪女孩的路上,女孩的朋友对于警长帮助的回答“这帮不了她,只会摧毁我们的友谊”。这话也是对杀人案件两女孩的,警察的正义破案也帮不了她们这两个孤苦伶仃的相依为命女孩,倒还剥夺了她们仅有的对方。

    这里就再回到刚开始天台上年轻警察问“他们应该为你骄傲吧”这句问话,也回到了警长如何关心失踪少女案件、强奸案件上。

    并不骄傲,个中缘由只是太复杂难言罢了,留下来的是谁?向山峰进发的是谁?向前跑的“马”是谁?

  4. 节奏跟大陆美国英国之类的都不一样,剪辑突兀 但也可能是因为我不懂我就不评价了。

    要不是因为蕾雅赛杜我是不会看的。

    名字叫鲁贝之灯我打心底里疑惑这是不是一个反讽,看到最后再发现不是。

    鲁贝的居民苍白邋遢,鲁贝的警察光辉伟大,怎么这么出淤泥而不染吗,都是上帝派下来拯救人间的吗。我看狼人杀比赛都说不能盘单边逻辑,这就是在盘单边逻辑。警察为了逼供无所不用其极,充满了正义,但这种方法的使用前提难道不是有证据有推理吗。警察局长没一会就提出逮捕,真正的上帝视角。

    剧情前半部分的各种案子剪到一起我这种普通人看不出来目的是什么,强奸案的目的是什么,离家出走案的目的是什么。后半段上演囚徒困境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结果到最后不得不相信。我整个询问期间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如果真的不是她们杀了人,那对这对情侣来说是多大的伤害。

    最后也没有点出她们预谋杀人的动机。就只看出了警察局长多么厉害,晚上不睡觉跑到克的牢房把人家从小到大讲一遍,又到玛的牢房说一遍,之前对着离家出走的小妹妹又说一遍我的天啊。

    我太孤陋寡闻了(不是讽刺)也没看懂马象征了啥对不起大家。

    至少我认识了一丢丢法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