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部剧的第一观感,是与我的挚爱《伦敦生活》非常相似,同样是对着镜头叨叨戏很多的女主角,同样是一家小小的店铺,可能伦敦生活真的是在向这部剧致敬,只不过完全不同的是,这部剧是努力地逗你笑,而那部剧是在拼命地惹你哭。
用的都是如此微不足道,不以为然的态度和方式。
从来没想过赋予这部剧什么宏大的意义及深刻的内涵,我想创作者的本意也不在于此,她只是想让那些在重压下生活的人们能够喘一口气,都能学会在生活中找点乐子吧。
四天追完两季之后,我笑着告诉自己应该停止了。
因为看着看着,就发现自己已经变成和米兰达一模一样的人了。
唯一一个站在一群长发飘飘声音软糯的小姐姐边上,骑车时短发四处乱飞,穿L码也不显大的人,非常典型的little camp【误
一个标准的weirdo。
米兰达是个weirdo吗?当然,她永远融入不了传统的社群,每天摔倒,玩着无聊幼稚可笑的游戏。
但她每天不用准点上班打卡,并且,她做她想做的任何事,说她想说的任何话。
然而,当八十岁的我脑子抽风去参加一个所谓的破冰活动,听着大家自我介绍的模板时:
“大家好,我是XXX新人,
哦得了吧,老人还需要介绍吗?
我是XXX地方的人,所以大家想去的话我可以带大家玩,
呵呵,所以人家去旅游真的会找你这个只见过一面的人吗?
我会拉小提琴,但只会哆来咪,我喜欢运动,比如游泳,但我不会换气....”
NOBODY CARES.
当然,我没有勇气将以上的这些心理活动都说出口。
所以当轮到我时,我也只能莞尔一笑,按照以上的模板说一遍一样的内容。
因此屏幕外的我,连把观众逗笑的米兰达都不如。
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好像都患上了社交障碍,很多人都说自己是社恐。
我认为真正的社恐,不是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或者单纯处于人群之中时紧张的念叨或者搓手,而是表面上能做到云淡风轻,而内心却有一种强烈的不适及窒息感。
就好像你在那儿,但你又不在那儿。
或是你祈祷你自己不在那儿,心理不断地重复:shoot me.
为什么他们看不出这是虚假的?为什么他们能够在知道这是虚假的情况下,面不改色的依然按照剧本表演,按照规则行动,而我脑子里,只有大写的cringe?
“结冰”活动结束后,我以“有正事儿”为由逃脱了聚餐,回到宿舍,打开电脑一边看米兰达一边吃麦当劳外卖。
我从来没有觉得如此舒适过。
我不喜欢成为人群中瞩目的焦点,不喜欢添加对话框里除了“你已添加了XXX,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以外就什么也没有的好友,只满足于可以和自己的stevie玩耍和聊天。
每次在电梯间或者地铁上,看到有的女生的T恤上印着一句话:“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眉头一皱,知道穿这件衣服的绝对不会是怪人。
哈哈,怪人怎么会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怪人呢。
所以现实里的米兰达从来不会像米兰达一样引人瞩目,一样语出惊人,一样状况百出,更从来不会遇见Gary。
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神神叨叨的剧的人,更多的是有着和角色一样的性格,却没有和角色一样的勇气吧。
他们只是把你想做的事情,用一种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而已。
可是没关系,我们独处时,也有自己的fruit friend呀。
你听啊,我又在循环《Allistrum'sMarch》了。
而对于标题的解答,恐怕正确答案是:像我这样的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