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获取资讯和知识的方式变了,沟通交流的方式变了,记录生活的方式变了,在过去三年中,短视频和直播也进一步改变了众多商家的经营方式与商业逻辑。
纪实类节目《与生活有关的事》,由抖音生活服务出品,Figure联合呈现,邀请传统媒体人刘仪伟,以回访探寻当初探店达人发现城市隐秘角落中店铺和店主的故事,呈现这个新职业群体对「附近」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第三集,刘仪伟从寒冷的北京专程飞到温暖的三亚,找一位《新时代旅行管家》,探寻他与本地酒旅自疫情低谷中逆风翻盘的秘诀。
「直播是个好东西」
本集主人公、抖音酒旅探店达人@阿汤哥带你飞,本名汤洋,北京人,微胖、卷发、单眼皮,站在镜头里除了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他与那位好莱坞的「阿汤哥」毫无相似度,乍看上去也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记忆点。
但就是他,两年时间积攒了34.4万抖音粉丝,也曾创造单场直播销售额破千万的纪录。
斐然的成绩背后,汤洋可不算是天选之人,甚至在转型成为酒旅探店达人之前,他已经到不得不「变卖家产」的地步……
当和刘仪伟聊到这段往事时,看着对方惊讶的表情,汤洋笑着解释说,只是个夸张的说法,「是把我自己一些收藏的工艺品什么的,变形金刚、钢铁侠这样的动画周边,忍痛割爱——(当然)那是真心疼啊。但是一想,还得补窟窿……当时就立志,今天我卖出去了,以后赚到钱,再买回来。」
汤洋曾经有家在北京经营好多年的服装店,疫情原因线下生意无法开门,他就想到在朋友圈直播,把所有积压的库存五折出售。仅做五场,汤洋就「完成了任务」,「真的特别开心,当时寒风凛凛,那一条街的实体店没几家开门,全是黑灯,就我亮着灯在直播,然后咔咔往外发货」。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直播是个好东西。」汤洋说。
他以为困难很快就会过去,但是没想到,到2021年左右,客流量下降了70%,销售额也从每月不到20万缩减到了每月三四万,除了应付基本开销,店里再没有可以流转的资金,「那几年亏了得有几十上百万」。
转行于他,与其说是寻找新机会,不如说是一次「逃生」。汤洋被迫闭店,但再开实体店肯定是不行的,「投入要很大,后来决定做生活服务这件事」。
他盘算了一下自己的优势,发现一个关键:「作为一个(曾经的)实体店老板,我是深切体会到这个流量的重要性。只有线上给线下引流,生意才不会被局限。」
汤洋觉得必须展现独特的东西,才能让内容更优质,更吸引人,他喜欢旅游,因此就定位在做旅行路线、美食和文旅产品的线上推荐。
起初,汤洋就在北京及周边地区,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向粉丝展示那些特色小店和美食,比如「千颂伊喜欢的韩国酱蟹」、「只要259块的波士顿龙虾大餐」、怀柔树林里的露营地、簋街三代传承的鸡煲小火锅……
后来,他又在抖音带着网友,到全国各地欣赏美景,品尝道地美食,横店影视城的香港街、成都小巷的红油冒烤鸭……他的吃喝玩乐直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切实帮抖音网友们省了钱,也给不少困境中的商家带来了生机。
在他发布的视频中,曾经有一家泡芙店,因为老板做的品类小众,敢于尝试的新客人偏少,门可罗雀。汤洋探店后给大家仔细介绍了老板的用心,第二天,订单量暴增,店里所有轮休的员工都被叫回去加班,甚至把原料都用完了。
去年年末,他来到三亚,「本来打算待一两个星期就回去的,结果来了就走不了了」。留下他的,「蓝天白云沙滩大海,还有事业」。
汤洋迅速抓住了疫情放开之后的第一波旅游高峰期。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出行放宽消息一经公布,多家旅游平台的机票搜索量就瞬间暴涨7倍,而其中三亚是最热门的目的地。
「卖什么爆什么,都是疯抢的状态。」「阿汤哥带你飞」的直播间冲上了顶峰,「憋三年了,谁不想出来看看?」
「帮自己赚到钱,也帮别人赚到钱」
做了两年左右视频直播,@阿汤哥带你飞吸引了超2亿2千万用户观看,累计促成交易超51万单。
与传统销售略有不同的是,汤洋带的「货」,基本没实物,主要是酒店房券、餐饮券等团购券。
对此,刘仪伟表示不解。汤洋回答说,过去国人的旅游,习惯报名旅行团,吃喝玩乐住都固定化。「但现在大家的(旅游)需求变了」,更多样更自由。「针对这种情况,好多酒店都给自己的服务附加更多内容,比如有的酒店在自己的报价里包游艇出海,直升飞机体验,还有一些景点的门票」。「表面上我订的是一张酒店的券,但实际上吃喝玩乐都有了」。
「那你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呢?」刘仪伟问道。
「通过我亲身的体验,给到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汤洋表示,自己做过生意,不光懂得客户的需求,也懂得商家想要的效果,可以帮商家节省宣传营销成本,「关键通过我的直播带货,价格又不贵」。
而且与传统站在酒店一方的广告式营销宣传不同,探店直播更接近每一个消费者,「我代表消费者,我看到的就是你能看到的,我吃到的就是你能吃到的」。
他举例说自己去年刚来三亚的时候,本地很多酒店在亲子游项目策划方面近乎空白。「平台上关注我的用户,宝妈群体比较多——当然这也是依靠内容慢慢积累出来的——她们的需求是‘在划算基础上,让孩子能玩到更多’。」于是,汤洋就给到酒店反馈,指导酒店增加亲子项目的策划,比如提供室内手工课、烘焙课,安排生活老师带孩子在户外活动等。
「做直播要先把选品做好,是否应季、适用人群、品牌和基础价格都要作为考虑的因素,同时,套餐内容,使用条件以及直播方式都会对带货的效果产生影响。」他表示。直播带货最重要的是信任,而带货人最重要的资产也是用户信任。
做本地美好和精彩生活之间的桥梁
让汤洋感到欣喜的是,来三亚来做探店的人多了,「去年的时候,其实就两三个人跟我一起来(探店),但是到了今年,可能同时在三亚的达人——还不算本地的——几十几百个」。
探店第一带动了就业,而探店达人越来越多,也反过来推动着本地生活经济的发展。
数据显示,直播电商正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抹亮色,2023年上半年,直播电商用户规模约为5.2亿人,直播电商交易规模约为19916亿元。
此前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抖音探店相关视频超12.7亿条,入驻抖音生活服务团购中心带货的达人增长289%。这些探店达人为中小商家带来729亿元的经济收益。「达人探店」已经成为餐饮、酒旅、购物等领域刺激消费活力的重要方式。
此前已经有不少O2O先行者通过团购模式打开了本地生活行业的大门。如今,在这一已发展了十多年的成熟领域,尤其是随着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用户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不仅关注价格和便利性,还包括品质、个性化和社交等方面。消费者期待通过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发现更有趣、有品位、有价值的商家和产品,并能够与其他用户分享和交流。
从记录和看到「美好」,到现在能够直接体验「美好」,探店达人们在短视频平台创作和消费跟本地生活相关的内容,服务的就是用户需求的延伸,同时从挖掘需求到释放需求,也把实实在在的生意增量给到了商家,做本地美好和精彩生活之间的桥梁。
「什么是探店?不是打探,是侦探。」刘仪伟感叹说,探店达人「代表了一个庞大的线上粉丝群体」,这个群体的商业需求,如散落在本地生活中的珍珠,由达人这条「线」与线下的实体经济连接到一起,「让固化的行业开出新花」。「凡是好生意,它一定是解决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如果能解决一个社会性问题,那么这一定是个庞大的生意。」他说。
「创新,还刚开始。」
纪实类节目《与生活有关的事》,由抖音生活服务出品,Figure联合呈现,12月18日起全网上线,从资深美食节目主持人刘仪伟的视角,探寻当初达人发现城市隐秘角落中店铺和摊贩的故事,呈现这个新职业群体对「附近」生活的影响和改变。三段不同的人生故事,将世间烟火与温暖热血展现。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我们通常都很羡慕那些「懂吃、会吃」的人。当这种技能能够上升到职业高度之后,就更具有「人生赢家」的味道。
曾因主持央视《天天饮食》爆红的主持人刘仪伟,无论后来涉足了多少领域,「资深美食家」仍是他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之一。
对美食的热爱几乎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DNA里。传统电视年代,美食节目主持人和食评家可以达到「国民级」的影响力。短视频大行其道后,探店达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视频博主中最受流量追捧和粉丝羡慕的那群人。
离开《天天美食》节目21年后,刘仪伟与美食「再续前缘」,主持了一档与全新的职业寻访节目——《与生活有关的事》。访问的对象,是一群他并不熟悉的「拍短视频的人」。但他们之间却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就是用镜头去表达对生活和美食的热情。
被美食滋养的人生
被刘仪伟访问的主人公中,一位年轻的探店达人「南城辛西娅」让他觉得非常有趣。
「一股热情扑面而来!10 秒钟就能够感染他人。你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信任,觉得‘诶,她说的应该是真好吃’——她的眼睛里冒着光。」
刘仪伟第一次打开辛西娅的视频作品,就被这个北京大妞对食物的热情感染了。
辛西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生在宣武,长在西城,从小就特别爱「吃」。上小学时,她喜欢看本地的美食节目,把节目里推荐的餐馆记在小笔记本上,周末让爸妈带她去解馋。
长大后,辛西娅在父母的期待下从事着一份循规蹈矩的工作,但严肃且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并不适合她的天性。工作之余,她喜欢在社交媒体上点评自己喜欢的餐馆。每每有人认可她的推荐,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抖音火起来之后,辛西娅不再满足于文字图片的点评,开始拍摄探店视频。很快她成了小有名气的北京探店达人,积累了30多万粉丝。
辛西娅在抖音的个人主页介绍上写着「美食是人生最大的热爱」。她戏称:「只要面对美食,我就会精神焕发,不知疲倦。」
但在与刘仪伟的对话中,她也坦陈:除了对美食的热情,可以短暂摆脱循规蹈矩的生活也是最大的动力之一。
「工作时,一般是领导交代什么我就做什么,自己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拍视频是一个创意工作,会给我很大的能动性。我是编剧、导演、主演,所有的呈现都是根据我的想法来的,我可以掌控一切。」
旺盛的创作欲望激励着辛西娅不知疲惫地拍摄,短短两年时间就在抖音上发布1000多条短视频。除了餐馆,她还尝试了各种探店:水疗、拳击馆、赶大集……丰富多彩的经历改变了一个北京女孩原有的生活轨迹。
身边的人都很羡慕她在8小时之外还有这么精彩的生活。闺蜜也说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只想在床上躺着,辛西娅却能去各种地方拍各种东西,看上去特别开心。
一个人的「千军万马」
事实上,探店达人的生活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和有趣,尤其是对辛西娅这样的兼职博主来说。
工作日,她在下班后开始探店。北京的通勤时间很久,有时开车1、2个小时才能到店。拍完回家已经 10 点多,再整理脚本、剪辑、配音、上字幕,成片跟商家确认后发布,几乎每天都要忙到 12 点多。第二天一早还要去上班,短暂的午休时间被用来沟通商家、写脚本、运营账号……365天,全年无休。
除了一名摄像师,辛西娅没有其他工作伙伴,一个人几乎包揽了所有工作。这在传统电视人出身的刘仪伟看来实在不可思议。
「过去有专门撰稿、专门的导演、专门的摄影师、专门的制片、专门的化妆师,拍完以后到底在哪播出,怎么去运营?又是一帮人……至少得十来个人才能完成的事,这十来个人还是专职的。你一个人就完成了?你还是业余时间。那你每天上班可以翘班儿的吗?」
「不可以,有时候还加班儿。」
巨大的工作强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辛西娅第一年开始拍视频时热情高涨,真特种兵式开工,曾经在一天之内拍了8家店,也曾经因为店家要求当天「出片」就躺在店里剪辑到凌晨……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当一个探店博主可以吃到比普通消费者更高品质的食物,但事实上,出于拍摄需要,博主们吃到嘴里的,往往是冷却掉的食物。「因为我们拍的时候,要等菜上齐了再拍,而且要拍很长时间,所以吃的时候都是凉的。有时甚至都没做熟,(全熟的)就没那么好看。」
给生活加点甜
喜欢美食、喜欢创意、喜欢自由掌控的生活,在刘仪伟的认知里,这些「喜欢」固然会给人激情,都也很容易消磨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里。
「刚开始新鲜,但是干到后面会身心疲惫的。」
作为曾经的美食界「顶流」,刘仪伟在此次探访之初,很想亲自看看在当红的探店达人是如何发掘和推荐商家和美食的。但当他与辛西娅一起走入皇城根的寻常巷陌,见证她如何「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后,这位资深的内容创作人更加关心:辛西娅持续创作的动力从何而来?
和大多数视频博主一样,流量和成就感是辛西娅的「兴奋剂」——这种反馈的即时性和明确性是短视频特有的。
「如果这个视频流量特别好,很多人看到,很多人给我点赞,很多人通过我的视频知道了‘好吃的’,我就特别有成就感。」
辛西娅在宣武长大,从小喜欢吃黑窑厂街的糖油饼,那是她心目中全北京最好吃的糖油饼。做探店博主后,辛西娅拍了一条推荐糖油饼团购的视频。「卖了 1800 份!当时觉得我把从小吃到大、特别喜欢的一个东西去介绍给 1800 人去吃,相当于有 1800 个人和我一起感同身受。」
另一个让她备受激励的故事是帮助一家老店「起死回生」。去年疫情期间,辛西娅的朋友请她帮一家涮肉店宣传宣传。辛西娅来到这家位于前门的店,发现门可罗雀。「整个店也就两三桌,可能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但我拍的那条视频流量特别好。后来疫情放开了,很多外地人看到我的视频后就会去他们家吃饭。」
不久前,老板亲自邀请辛西娅做一次探店回访。故地重游,辛西娅发现这家店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队。辛西娅当时感觉「真的帮到这个老板了」。
在辛西娅拍摄过的1000多条视频中,能够帮助店家转危为安的案例时有发生,更加让她坚定了做探店这份工作的意义。
疫情结束后,餐饮业快速复苏,也给了辛西娅这样的探店博主带来机遇。但辛西娅一直提醒自己要保持理性,谨慎选择拍摄对象。「开店的店主跟现在新兴的探店达人这个行业是相辅相成的,我帮助了他,他也帮助了我。大家都要维护自己的声誉。一旦翻车了,大家就不会再相信你。」
尽管非常热爱探店的工作,拍视频的第二年,辛西娅也开始有意识地放慢节奏。今年9月,她给自己放了一个十天的假去马来西亚放松身心。
谈到未来的规划,她也会坦言抖音上的探店越来越卷,越来越多有才华的人进入这个赛道,但她依然钟情于最初的热情来源:作为一个北京人,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些食物推荐给更多的人。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如糖油饼一样的童年美味,那是生活无论如何枯燥或褪色后,都不会淡去的一点甜。而有没有机会将最爱的「糖油饼」与人分享,或许就是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路径。
结束了与辛西娅的探访拍摄后,刘仪伟对导演谈起了辛西娅给他留下的印象和触动:
我们当年想吃一个好东西,只能找熟人去探听。现在我们不需要去求助于熟人,只需要打开手机,去看你在手机里面的熟人:你信任哪个达人,你就会跟着他的路线,去追寻你自己的美食。现在有了这个无限广阔的自媒体平台,一粒种子就可以散发出偌大的能量,能够直达它最精确的消费者。所以我觉得这跟在短视频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应该成为一个在美食方面有所作为的人。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在寻找,人生就是在寻找的过程当中走自己走过的路。你要从自己的生长轨迹、自己的生活经历当中去不断地问自己:这是我喜欢的吗?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寻找自己的过程是很纠结、很混乱的,但你也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慢慢成长的。辛西娅的闺蜜说自己只愿意躺下,但又不甘心:为什么辛西娅的生活那么精彩,为什么我没有那么精彩?因为她还没有找到热爱的事情,一旦找到了,她就会去做。
所以我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很好地了解自我,知道自己到底热爱什么,一定要去找到那份热爱。有了一份热爱,你才能够把生活过得精彩,你才能够知道我明天该做什么,我明天起床是为什么。
我们要去发现美好生活,发现最让自己感动的和喜欢的地方。
纪实类节目《与生活有关的事》,由抖音生活服务出品,Figure联合呈现,12月18日起全网上线,从资深美食节目主持人刘仪伟的视角,探寻当初达人发现城市隐秘角落中店铺和摊贩的故事,呈现这个新职业群体对「附近」生活的影响和改变。三段不同的人生故事,将世间烟火与温暖热血展现。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关于中国人的共性有很多关键词,「民以食为天」总是能排名前列。甚至当我们高喊「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时,「美食」甚至还在「爱」之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探店达人们用镜头展示各种极具特色的美味、生活方式,抚慰着人心,链接起他乡与故乡、当下与往昔、现实与梦想。
《与生活有关的事》由抖音生活服务出品,Figure联合呈现,邀请传统媒体人刘仪伟,以回访探寻当初探店达人发现城市隐秘角落中店铺和店主的故事,呈现这个新职业群体对「附近」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通过三者奇妙碰撞,带出不同的人生故事,将世间烟火与温暖热血展现。
第一集,刘仪伟闪现六朝古都南京,找一找《骨子里的烟火气》。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孤独美食家》」
谁能想到,作为曾经的美食节目「顶流」,刘仪伟与本集探访主人公、美食探店博主张良仁初见时,居然带着些许拘谨。
这位今年7月下旬才开始发布短视频的「新手」,张良仁外表看上去与「美食探店」四个字缺乏关联:瘦削身材,两鬓斑白,鸭舌帽、黑色半框眼镜加学究风穿搭——如果一定要用比喻形容的话,他更像是刻板印象中的高中教导处主任。
今年54岁的张良仁,本业确实是老师,而且不是一般的老师,他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考古学习与工作已经36年,曾主持甘肃张掖黑水国遗址的发掘,目前主持中俄和中伊合作考古项目,「访问和发掘过的国家,加起来能绕地球一圈」。
之前的工作生活极其简单,「教学」「研究」「学生」——张教授用这么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而现在,他给自己短视频账号@张良仁教授写下的个性签名,透着一种与时俱进的俏皮:「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
张教授笑言,自己称不上是一个「吃货」,「如果在1-10分之间打分的话,我会给自己打6分」。然而翻阅他的短视频账号,京华汤包、白斩鸡、芋泥香酥鸭、糯米八宝鸭、东坡肉、鸭血粉丝、柴火馄饨……单看标题,各种美味佳肴就扑面而来。
点开视频,你更会发现「精神食粮」也极其丰富:尝一块芋泥香酥鸭,他引申到光绪皇帝的宫廷菜谱;点一笼汤包,他可追溯蒸笼近7000年的漫长历史;夹起一口鸭血粉丝汤,他「遗憾」粉丝汤「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话锋一转,用江苏句容土墩墓里出土的一罐鸭蛋,证明「江苏吃水禽的传统,从2500年前就开始了」……
上下数年前的冷门历史知识,结合张教授颇具网感又不失严谨的「烹饪技法」,变得生动可爱且更具烟火气,迅速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也难怪他能被网友称之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孤独美食家》」。
「人都有好奇心,都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所以大家都喜欢去博物馆,喜欢看遗址、看文物。而考古学既是打开历史真相的一把钥匙,也是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入口。」张良仁说,「通过现代的美食,来介绍各种饮食习惯背后的历史知识、考古知识,能讲观众不知道的,这是我们(做美食探店)的优势。学术问题要与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有关系,我们盛产知识,但是不能垄断知识。」
其实,很多「高冷」知识并不冷,只是与普罗大众之间缺少连接,才变成「高不可攀」。与单调的文字、繁复的表格相比,借助生活类短视频影像传播知识,用最有趣的方式,播撒知识的种子,受众终于可以通过一方屏幕,在生动轻松的氛围中,满足「受教于大方之家」的心愿。
知识含金量带来大流量
张教授毫不讳言,之所以产生做短视频的念头,一方面是向大众传播知识,另一个初衷则是想「扩大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考古的价值,用更多的方式支持考古研究。
他曾经想过很多方法,但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直到去年,张良仁无意间翻到一本上世纪70年代的专著《中国文化中的饮食》——该书主编张光直教授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也是张良仁导师的导师。
从先秦到汉唐元明清,这本书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做了全景式的展示和解读:农业社会的特点是怎么影响这片土地上的食物演化,儒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组织方式如何决定中国人的烹饪和就餐习惯……
师门渊源给张良仁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一箪食一瓢饮之间,也能一览千年。以美食为切入点,他决定尝试做视频自媒体。
「我是懂考古不懂新媒体,写论文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是写脚本我就不太擅长,所以就找专业的视频创作团队合作。」在拍摄之前,团队会先进行踩点,选择合适的主角——美食,然后查找资料、撰写脚本。在脚本写完后,先由张教授对其中涉及的专业历史知识进行审核,然后才进行拍摄环节。最后由团队后期进行剪辑、修改和打磨。
尽管在视频中的形象幽默亲切,但张良仁摆手自嘲,自己就是个「老学究」,一下子要面对镜头介绍美食,出镜是个大难题。
「你们第一次拍,拍了多长时间?」聊天中,刘仪伟好奇地问。
「我们第一次拍的视频,(到现在)还没发出来。」张教授的合作伙伴,视频团队负责人戴总说,「等于拍废了。」
「从某种方面来讲,我是不应该做视频的。」张教授补充说,「我在镜头面前就不会说话了,表情也十分的僵硬。所以我练普通话练吐字,练各种技能……干了两个月才慢慢适应。」
如今,尽管还有些青涩和局促,他已经能直视镜头,清晰地道出美食背后的历史,甚至能做一些搞怪的表情和动作,与屏幕外的观众们互动。「我要了解老百姓的喜好,选择以怎样的方式来和他们对话,以及呈现在镜头前的状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直到现在我还在学习的过程中。」
凭借「独门绝技」,入驻短视频平台短短四个多月,张良仁就收获了7.6万粉丝、52.6万个赞,在社交媒体中也算是小有名气。
但与迅速增长的流量数字相比,更使他高兴的,是在留言或私信里见到越来越多与考古和历史相关的问题,「更多人对我们考古学感兴趣了」;是探店视频真真切切地给小店带来了增益。
「对我店的营业额和知名度增长,都有帮助。」张教授曾录制过探店视频的汤包点老板,用一口南京普通话说道,「张教授来过之后,互联网宣传的力度太大了。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他们手机转发一下,就不得了了。而且视频还能不断地传播,日积月累。」
「烟火气是从哪儿来的?」
「选题有什么选择的标准吗?」刘仪伟又有了新的疑问。
团队给出的答案看上去挺简单:与张教授能讲的知识相结合,能够跟考古嫁接到一起,「我们希望知识的传播更下沉一些,让知识更有烟火气一些」。
对于中国人来说,美食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有抚慰人心的效用。「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蔡澜曾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很多时候,我们记忆的是一种联系,与家人的联系。如前述汤包店里一位十几年老顾客所说,「我奶奶以前也包汤包,她过世以后,就一直没有吃到那种(味道)……这里有家里边的味道。」
「书里面经常讲的炊烟袅袅,那就是烟火气。」张教授补充说。走入都市里的小店,老百姓最爱去的地方,走入到他们的生活日常吃喝的地方,烟火气就在那里,「顺便还负责食其所以然」。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熟人社会,曾经「我们有邻里,我们有亲友,我们相互走动,相互来往」,刘仪伟感叹,「从探店的角度来看,我们想吃一个好东西,过去我们只能够找熟人探听,现在我们只需要打开手机,然后看你在社交媒体里的熟人」。
当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森林里,被琐事与焦躁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还好,屏幕后的那一方美食天地,有如张良仁教授这样的人,带着千年历史沉淀出的从容,聊名人雅事,讲市侩世俗,谈风土民生,重新带着你领略「附近」生活的日常美好,「去追求心中属于自己的烟火气」。
这未尝不是视频时代的一份特殊馈赠。
纪实类节目《与生活有关的事》,由抖音生活服务出品,Figure联合呈现,12月18日起全网上线,从资深美食节目主持人刘仪伟的视角,探寻当初达人发现城市隐秘角落中店铺和摊贩的故事,呈现这个新职业群体对「附近」生活的影响和改变。三段不同的人生故事,将世间烟火与温暖热血展现。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