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日》有着清晰的故事线:从得知女友怀孕,到女友意外离世,其间的情节均由男主角四处奔走,向朋友借钱填充。由此看来,这种靠前后连贯的动作推动叙事的模式是一类典型的动作-影像。同时在影像层面,《休日》的镜头却极尽“雕琢”之能事。通过对景别、机位、角度等的刻意设计,展现人物处身空间与环境的孤独状态,这种用情境表达的方式又可以归入时间-影像。
两种不同的影像类型在同一部影片里交融了:文本的实用主义交互着影像的表现主义。看起来,这像是以现代主义的风格改编一则俄国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故事有着完整合理的叙事逻辑,动作的持续推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影像层面则用凸显空间的表征价值予人体验,时间在每个镜头里似乎是停滞的。
李相日似乎从6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电影里学到了镜头语言,尤其是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休日》里的每个镜头都有特意塑造的美感,人与空间、环境间形成了强烈的比对和互动。男女主角在城市空间游走和在自然环境里变动的身影,进一步凸显出内心忧愁、无奈、痛苦的状态。风无情地刮着,欠款没有着落。
这是两个找不到出路的年轻人,因为爱情走到一起。为了排解孤寂,两人在每个周日相约出游。由于身无分文,他们无法为爱情制造浪漫时刻,甚至连咖啡馆都坐不起。于是只能在街道漫步,到公园闲逛。他们害怕周日的到来,因为不知道如何打发,以及该面对接下来的新的一周。生命在浪费着。
青年无法排解苦闷,倘若要类比的话,我们会想到这是民国时期左翼文学(电影)的经典主题。由于中国左翼文学深受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将《休日》看成半个俄国现实主义故事看来并不为过。男主角是富有诗人气质的穷青年,就像世纪儿、多余人在20世纪下半叶的延续,他成了被时代抛弃的“局外人”。
不同的是,《休日》消隐了左翼文学特有的批判视角。李相日似乎并不关心青年苦闷背后的社会缘由,而专注于镜头语言的雕琢和人物状态的刻画。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休日》的剧本并非李相日所写,他只是用自己“艺术主义电影”的理念完成了改编工作。这样才能揭示,《休日》在文本与影像上的尖锐背离。
0.如标题。本以为男主够烂了 没想到一个比一个烂,男主至少还有(斯文败类的)颜…
1.首尔城市风貌比北京先进至少25年吧
2.老片子都会刻意省胶片,和离话剧感更近?单场各种特写,场间极少过渡
3.为什么教堂敲钟时候指针是一点二十…
4.编剧叫 白洁
(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以下凑字数
南韩的写实主义作品,李晚熙明显受到整个世界电影革新运动的影响,欧美青年电影的张扬风格融内省式的东方美学为一体,是东西文化平衡的一次成果,但采用职业演员及其风格化的舞台剧式的夸张表演则与李晚熙优雅深远的长镜调度格格不入,以至于破坏整部影片的总基调,也终究没有彻底地帮助韩国电影迈向“革新”。
当然,李晚熙导演的妥协也或可归咎于彼时南韩专制ZF的社会压迫,然而此般妥协在当时也不曾换来影片的解禁,南韩ZF就如于影片伊始与末尾出现的教堂,奏响男主人公许福心灵的丧钟,也预言了影片遭ZF封禁的命运。而刻意不规则的倾斜构图也是许福内心世界于外部的一层投影,以“偏执”式的取景角度展现在银幕之上,混杂着某种安东尼奥尼式的对城市景观的批判态度,但更多是将城市视作是孕育罪恶天然的温床,是使人道德腐坏的最大诱因,在游荡式的镜头中,摄影机如肃杀的冷风在面孔旁呼啸而过,推拉动作被赋予了一种东方特有的诗意,而与此同时李晚熙的社会观念暴露无遗。
2022.10.16
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你确实是个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