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3比4X10月 3-4X10月(1990)

3比4X10月 3-4X10月(1990)

又名: 沸点 / 棒下不留情 / Boiling Point

导演: 北野武

编剧: 北野武

主演: 北野武 小野昌彦 石田百合子 井口薰仁 布施绘里 芦川诚 井手博士 鹤田忍 小泽仁志 丰川悦司 柳原晴郎 井川比佐志 约翰尼·大仓 邓肯 柳忧怜

类型: 剧情 喜剧 动作 惊悚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1990-09-15(日本)

片长: 96分钟 IMDb: tt0098967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雅树(小野昌彦 饰)性格孤僻,难于沟通,在棒球队中不懂配合,即使输掉比赛也如同什么事没发生过一样。某日在加油站打工时,雅树与黑帮大友组成员金井(小泽仁志 饰)发生矛盾,金井假装手臂骨折,索取巨额赔偿。Incruz酒吧老板是雅树所在球队的球迷,也曾是大友组成员。他代球队前去交涉,未果。

演员:



影评:


  1. 这部电影虽然是北野武执导的第二部片子,却是第一部可以称作北野武式的电影。作为他以后片子的雏形,这里面有他日后风格的胚胎。电影的日文名可能与棒球有关,我不怎么懂行。但是英文名boiling point沸点,却直切主题。只有看到结尾,你才会发现,主人公其实一直在寻找一个词,沸点。让自己燃烧起来的点。在棒球场上他差点找到,可惜功亏一篑。最后,藉着暴力终于找到了他的沸点。片子始终保持着单一缓缓的节奏。这节奏和主人公的外表相重合。这个业余棒球手,典型的失败者形象,表情木讷,毫无魅力。始终平静厌倦地看着外部世界。你无法知道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在他的外部,暴力作为一个情绪的温度计,却越升越高,到北野武的出现,把暴力情绪推向高潮,直至主人公以自毁的方式,成功地找到自己最后的沸点。这种情绪的变化,始终被包裹在单一散淡的节奏中。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主人公真实的内心。北野武在戏的后半部,起了一个镜子作用。他的性格和主人公完全相反。是个变态的性虐待狂。用暴力开口的人。最后杀人被杀。某方面来说,他其实表演的是主人公的内心妄想,积蓄着主人公体内的暴力。因此主人公有着和他一样的下场。这种隐喻很高超。了无痕迹。可能是因为来自北野武的即兴,或者说是无意识的创作。
        因为不象他以后的片子那样有厚一点的负载,该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影片的基本元素。暴力和滑稽。这是一部滑稽片。我所以选择滑稽这个词,而不用幽默,是因为滑稽专门描绘的是人的行为。幽默可能让你笑,无论是苦笑还是讥笑。滑稽却会让人笑不出来。只感到奇妙怪异。滑稽的产生是人和人想要表达的东西不成比例,人和环境的错位。结果滑稽也形成了张力。北野武的许多片子其实就是建立在这种滑稽之上的。(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北野武作为一个相声演员,本意是透过镜头寻找滑稽,结果寻找到了其他。)而行为最震撼人的就是暴力。那种突发的暴力,是语言的迅速转换。这种语言因为没有清晰的声音,而显得充满魅力。北野武的暴力有很多解释。我把他当作沟通语言。粉碎自己粉碎他人,摧毁中间的屏障。暴力可以看作是一种绝望的失败的沟通。即使是无目标的发泄也是和自我沟通的努力有关。像北野武自己的那段戏,无逻辑无道德,暴力是他唯一会用的语言。
        回到滑稽片上来。这部电影只是一部滑稽片。片中有许多滑稽的画面。都很古怪。无论是杀人,强奸,还是打架,撞车都很滑稽。我喜欢的一场是那段在杂货店门口吃雪糕的戏,一字排开,几个男人一起啃雪糕,北野在不停地踢女人的屁股。这是一个远景加中景。天真。友谊。无耻。北野武的画面镜头无法述说的,看上去好像散淡,跳跃,象主人公们一样没大脑,却很奇妙。电影的开始中间结尾都是棒球赛,棒球是注重团队合作,而且讲究规则的比赛。这和外面无序的暴力形成了对比。棒球赛在结构上也平衡了影片的倾斜。起到了缓冲作用。最后我想说一句这片子简直就是把日本人当笑料。白痴一样的团体和对女人的歧视。难怪日本人不喜欢北野武。
     
     
  2. 最近重看北野武,想认真看过之后,能对这位我所喜爱并万分敬仰的导演做一个系统的个人的阐说,可是苦于缺少一部《坏孩子的天空》,虽然只是一个,但是我仍然不像匆忙行事,系统评述的念头只能作罢,一个一个的说也不失是一个权宜的方法,待梳理完毕之后,说不定就能拿到那部《坏孩子的天空》,到时候再来可能就比较简单了。

    先从《3-4x10月》说起吧。首先这是个奇怪的名字。而它的另外一个名字要平淡得多《沸点》,这是北野武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在一些段落上还延续着地一部电影的痕迹,比如沙滩的那场戏。其实在北野武的所有电影中我们都或多或少的能感受到这样的气氛。这也可以说是北野武扎根日本很深的缘故吧。日本是个环海的国家,所以沙滩对于一个日本导演来说应当在熟悉不过,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他的电影中看到很多有关日本的东西,冲浪、棒球、木偶戏当然缺少不了的还有黑社会。

    《沸点》依然是男人的故事。从北野武的电影中,我们可以感觉的他是个比较男权的一个人。这也是日本社会性别的缩影。《沸点》中,棒球教练关于几个女朋友的说法以及北野武不断的打跟随他的女人并看着她和自己的手下做爱就是一个证明。而在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我曾和jf说起过。电影中一般裸露的镜头基本上都不会出现男人的生殖器,如果出现导演十有八九是个同性恋,当然以裸露生殖器擅长的av除外。男人依然是这个社会的主宰,我的意思并不是代表女人不重要,相反,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主宰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这期间的道理留待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去考虑。关于男权其实不是《沸点》得主要表达,也不是北野武的电影的主要表达,但是为了研究一个导演,我不会放过一丝丝的细节。其实这本不是用来写《沸点》所需要的文字。

    故事的一开始是黑暗中的一个人影,太黑了,如果点上灯看的话,甚至发现不了有人的存在,这让我想起蔡明亮的三温暖中的父子来。希区苛克曾经说过夜晚把一切夸大,其实不需要夜晚,黑暗就可以了。黑暗中的人在干什么呢?拉屎。可能也只有北野武会拍这样的一场戏,而且看到最后才让你知道,这才是这个电影要说的,生活就像拉屎,有人便秘,有人腹泻,我们要担心膀胱炎,我们要担心屎落屎坑的时候会不小心溅到我们的身上。北野武总能把平常认为的恶心镜头处理的诙谐有趣,《沸点》还有一出关于排泄的镜头,就是他的另外一部《性爱狂想曲》的主角在海滩边排泄没有手纸结果拉着裤子滑稽的走到海边蹲下来洗。其实《性爱狂想曲》中也有一大砣夸张的排泄物,当然那个的讽刺意味更大一些。

    《沸点》中的人物都是那种木讷的不行的人,这也是北野武喜欢塑造的人物。木讷有木讷了的好处,我们农村有句话叫做“老实人末顾”,就是说一旦老实人发起飚来一定比平时耀武扬威的人还要恐怖。“末顾”其实是我根据发音推测的,应该是什么都不顾的意思,因为要把方言改称普通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言发展到今天,很多放眼只有发音和意思,已经写不出来了。所谓的“老实人末顾”也为北野武的冷暴力做足了铺垫。所以有了后来主角奋不顾身的油罐车去撞大厦。

    这样一个木讷的青年显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在加油站有一份工作,年纪不大但绝对不小,却从来没有交往过一个女人,唯一的娱乐加入一个业余棒球队却因为木讷的缘故遭到排斥和训责,生活毫无乐趣,他也曾努力,每日挥杆百次试图打好棒球,也有了效果,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成功,丧失大好局面,同样遭到非议,当然也不是绝望的,他也有两个卖机车的朋友,还遇到咖啡店的一个漂亮女孩。但生活就是这样,当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会有突如其来的灾祸,也许就是乐极生悲吧,他惹上了黑社会,搭上了一个朋友。长时间憋在心里的郁闷是需要发泄的,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丝毫娱乐的人来说显然是困难了。他不喜欢说话,不抽烟不喝酒不像我一样写一些无聊的字,他像搞杆枪报复一下。

    北野武演的黑社会的中层同样是一个弱势群体,上面有欺压他的老大,下面也跟着一个心腹和一个女人,他怀疑他们之间有一腿,要看着他们做爱,把怀疑变成现实。大家都说这是一个信任丧失的年代,其实信任根本不曾存在过,又怎么谈得上丧失呢。其实做爱的一场戏很好看,你可以看到滑稽可以看到悲壮。当心腹和他的女人做爱的做到一半的时候,他推开了女人,把他的心腹压在身下操了一顿。中文字幕是:轮到我了。英文似乎在这个时候更加有意思一点“mu turn”。很自我的一句台词。不管是“your turn”还是“my turn”,我们每个人都能轮到一次的。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不总是高高在上的,他也不总是处在最底层。当我们受到压迫的时候,我们会挥舞武器变成砍手党、拍头党。在我们深恶痛绝犯罪分子的残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那么努力却混不上一口饭吃,而有些人却什么事情都不做却生活的那样好。不平等是肯定的,有法律保障的。当我们身上的重压超过我们所能符合的时候,社会的链子断了,这就是弹簧系数的理论。

    一切是未知的,一切又是可预料的。北野武在车子的颠簸中已经恍惚看到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的现在早已昭示着我们的将来,这是解释不清楚地,但是却是真实的。当然也是有意外的,意外就是北野武在枪杀黑社会成员之后,发现一个佣人泣不成声地看着他,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他强奸了这个佣人,无声无息,甚至无力。强奸的人力不从心,被强奸的忍气吞声,这将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两场做爱的戏基本上完成了生活的全部。作为被强奸着我们能忍则忍,实在忍受不了我们也会变成强奸者。哲学上说这是用动态的眼光看事物,它是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这场枪战的戏同样有着冷冷的美,机枪包在一束美丽的花中,令花也变得暴力。突兀的枪声之后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混乱的局面,而是绝对的静止。所有人对死亡的第一反应都是静止的,消极的,而不是主动地,反抗的。我们逃无所逃,因为死亡明显是个陌生人,我们对他一无所知。杀人之后,北野武显然过了一把英雄主义的瘾,来了一个慢镜头,向小马哥一样潇洒了一会,这是作为一个电影以外的北野武的可爱之处,喜欢在电影里面给自己出风头,所以他的电影是极端个人的,表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电影不光光是要给别人什么启示,更主要的是自己的能得到快乐,显然相对很多电影导演,北野武在这点上是聪明当然他也从中得到无数乐趣。所以在中国陈凯歌和张艺谋得比较中我喜欢张艺谋,因为他找到秋菊魏敏芝还有《我的父亲母亲》里面那个美丽的村姑,显然这一点陈凯歌做不到,他总是沉溺在人文的思想里面,所以他的电影缺少乐趣。

    结尾依然是从厕所里开始的,很容易让人因为黑场结束了。这个时候我不怎么认同北野武的两次灯光处理效果,觉得应该把前后两次调个次序。因为结尾的时候厕所出现了一盏发着微弱灯光的灯。然后那个木讷青年似乎充满朝气的打开厕所门出来跑向棒球场,一个大全景,出字幕,缓缓滚动,画面仍然是棒球场当然还有那里传来的声音。

    《沸点》就是这样一个从便秘开始到便秘结束而结束的电影。用便秘为这篇文字做个结尾也不为过。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便秘,从一生下来我们就注定要排泄,在排泄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排泄问题,我们被关在一个狭窄的小黑屋子里,努力排泄,拉完了,顺畅了,解脱了,也就到此为止了。
  3. 忘了男主角在电影里的名字,只记得那张似乎永远都同一表情的面孔。

    镜头从一个黑暗中的脸庞开始,半边脸被阴影遮住。光线显现的地方,只看到木讷,呆滞。

    他打开厕所门,边走边扎衣服,外面正进行着一场业余的棒球赛。

    他是永远不被记住的那种队员,只有在所有人都不行,实在找不到人上场时才会有他的机会。

    他同样被对手小视,上场后,转眼即被三振出局。

    回到工作的加油站,因为忘记维护一个黑道的汽车而被辱骂,一气之下,他动手打了那流氓,但只一下便被周围的人拉住。

    流氓借机敲诈加油站,他不服气,找到曾经在黑道的大哥解决此事。虽然修理了对方,但最后大哥也被毒打。大哥一怒之下,留下口信说到冲绳拿枪回来把他们全部杀光。

    他觉得此事由他而起,便说自己也要去冲绳。在那里,他和朋友一起,遇上北野武饰演的另一个黑道大哥。他们向北野武要枪。

    北野武干掉了卖枪给他的老外,拿着枪干掉了一直逼他还钱的头目。最后,他自己也被人干掉。

    主角拿着枪回到东京,准备复仇,走到门口却发现枪不能用,朋友被即刻赶来的流氓打成重伤,他自己跑了。

    或许是觉得过意不去,最后,他开着油罐车,冲向了流氓的总部,留下一片火海和爆炸声。

    影片最后,镜头又回到了那张黑暗中的脸,这时才明白,一个得罪黑帮的加油站小职员,一个总被人忽略的业余棒球手,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曲折故事。这一切,不过是一场马桶上的白日梦。

    其实,很多平常不说话的人,内心都很丰富,很多都是幻想狂。

    3-4x10月。一个奇怪的电影名字。北野武。1990年作品。



  4. 关于北野武有着太多的话要说,在此只是就其一部电影说起,以此表达对北野武敬佩之情。对于此部电影是1990年拍摄的电影。是一部带有浓重的北野武式的电影,影片中通过讲述处于社会边缘的年轻人的悲苦生活。当中充满着暴力美学,充满中对于女性的压迫,充满着重重的压抑,当然不乏北野武式的灰色幽默,让人在窒息的环境中得以片刻的轻松和心灵的调节。

    影片一贯的讲述着关于日本黑社会中的恩怨情仇,是兄弟之间的儿女情长,是大哥与小弟之间的利益相争,无论怎样总是在你杀我,我复仇的结构中演绎着充满北野武式的暴力美学故事,带着浓重的北野武气息。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在加油站工作但很爱棒球的青年因意气用事而得罪黑社会的人,因黑社会不放过于是只有找他的兄弟帮忙想摆平此事,不幸的是大哥因此而受重伤。因听大嫂说大哥要到冲绳去买枪用来报仇。于是他和一个好朋友只身来到冲绳,并在此遇见且结交了北野武扮演的黑道大哥,最后取得了枪并开始了报仇。故事似乎很是简单,但在北野武的设置以及场面调度上使得影片增加了几分感染力。或许影片的故事并不是很出众但导演的讲述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于是影片安排了主人公在棒球场厕所里走出为开始而同样用主人公从厕所里走出为结束,似乎在告诉观众:刚才您所看的一切只是电影中主人公的主观想象罢了,而不是真实的可信的故事。
     
        当然影片中像是在其他他的电影一样对于女性的刻画只是一种符号,似乎在他的电影中是被掩盖的虚化了的,总是地位卑微。虽然受不到男主人真切的关爱,但还是一如既往的爱着他帮助他。或许这是与日本的文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在影片中男主人公的女朋友几乎没有台词,总是在支持主人公想做的事。北野武扮演的老大总是在欺负他的女友。井口也是如此的冷冷的对待他的女友的。而这些便足以说明导演对于女性的弱化。

       当然即使是在讲述着非常严肃的关于黑社会的故事,导演还是不忘在影片中适当的加入幽默的镜头,以此来冲淡观众对于影片中所塑造的严肃压抑气氛所营造出的紧张感。在棒球场上大哥井口为了一个球因一个球员的一句话而追赶他,再给一个没有驾照的年轻人送车时年轻人的举动,主人公两人在海边时笑人的举动,在遇见北野武在餐馆里吃饭时他们的行为口喊着黑色的食物相互打量着的神态,在北野武在黑社会总部时不小心枪走火了……这一切都是如此的滑稽可笑呀,都能使得观众在观影之余感到一分轻松,一分愉悦。

    当然本人在此影片中还有一丝疑问,在北野武所在黑社会总部的窗上贴有蝴蝶的印记,并且在当主人公即将离开冲绳时,北野武送给他们的信封也印有蝴蝶,并且导演深怕观众将此忽略还特意用主人公的对话加以强调。而此,导演是想想我们传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和思想呢?是在说明事情的发生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吗?本来很小的事情结果愈演愈烈。还是导演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抑或想借此表达一种特殊的意义?笔者不得而知。

    同时,在笔者看来此片在环境处置上显得过于“干净”。特别是在街道的处理上更是如此,当主人公们行走于街道上时,就没有别的什么人了,似乎世界上没有别的人了,感人的感觉很是生硬和过于死板。或许是导演有意识的在向观众创造一种“封闭式的环境”?还是有着其他的别的什么深刻的用意?抑或是当时真的没有什么人(群众)走过?不会吧?!不过在笔者看来似乎这样处理过于做作之嫌,若不是为何主人公在车站时有那么多的人?此便是笔者认为导演在拍摄时不慎出彩的地方。
    当然,大海也是北野武的标签,不论是此部电影,还是其代表作《花火》,无论是《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抑或是充满童真与爱的《菊次郎的夏天》都是充满着对于蓝色大海的镜头。似乎那象征着博爱,象征着宽容,象征着……而这已成为北野武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