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通灵少女 通靈少女(2017)

通灵少女 通靈少女(2017)

又名: The Teenage Psychic

导演: 陈和榆

编剧: 陈和榆 廖振凯 李庭瑜 林孟寰

主演: 郭书瑶 蔡凡熙 陈慕义 郑茵声 李千娜 黄仲昆 谢翔雅

类型: 剧情 悬疑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新加坡

上映日期: 2017-04-02(中国台湾)

集数: 6 单集片长: 45分钟 IMDb: tt6895798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谢雅真(郭书瑶 饰)表面看来只是一名平凡的少女,可实际上,她拥有着一双能够洞悉阴阳两界的双眼。父母在谢雅真很小的时候就将她送入庙中修行,拜在金胜在(陈慕义 饰)门下,她的工作就是利用自己的特异功能,帮助客户们解决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

演员:



影评:

  1. 近几年的台剧市场真可以说暗淡无光,烂片太多,到处是套着青春片外壳却连剧情都说不通的次品,不然就是仗着珠玉在前的优势,不断出续集捞钱的手段(比如《终极一班2》、《终极一班3》、《终极一班4》)。
     
    遥想在我年少时,台剧的流行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式的,什么《王子变青蛙》、《天国的嫁衣》、《恶作剧之吻》等等

    还有本人最钟爱的终极系列(《终极一班》、《终极一家》),可以说当年就是飞轮海四个人撑起了终极系列。当年的他们真是四只让人着迷的大男生,可惜现在也是分道扬镳。

    从这一点上来看,台剧的发展像极了类似飞轮海的偶像团体,顺应时代的潮流出现,独树一帜的风格瞬间抓住人们的眼球,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淘汰。
     
    2005年前后的台湾,亚洲四小龙的威名响彻亚洲,经济上甩大陆好几条街,传统文化上,继承了民国之风,温良恭俭让。在娱乐产业发展上,那时的台湾的偶像剧,综艺模式已经很成熟了。而那时的大陆还在拼命搞经济,搞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卖劳动力,真没有太多闲功夫重视文化,重视娱乐产业。
     
    那时候的台湾,可以说是一手开创了大陆对于偶像剧的认知。大概还在我玩泥巴的时候,那时候的初中高中生,谁不知道《陪你去看流星雨》,估计是要被人笑话的。
     
    然而随着大陆之后在各方面的发愤图强,经济上开始超越,文化上开始复兴,连娱乐产业,现在大陆也是办得风生水起,可以参照近几年的综艺,泛滥成灾。
     
    台湾开始进入失落期,甚至是,全面的失落期。其中,就有台剧的失落。
     
    大量的两岸合拍剧开始出现。中国的市场那么庞大,人们会发现,当初的台剧模式,已经吃不开了,观众不买账了。
     
    传统台剧想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突围,难度很大。但这不代表就没有希望。

    即使在恶劣的市场预期下,台剧还是能够出现堪称神剧的存在,比如说“大仁哥”陈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会爱你》,豆瓣评分8.9,看哭无数人,不怕笑话,我看了整整三遍,不快进。

    台剧或许已经没有那种大军压境的那种蓬勃气势,但依然会时不时给我们一些小惊喜。就像今天要说的这部剧。
     
    《通灵少女》

    老实说,这部剧着实有点“挂羊头卖狗肉”。《通灵少女》这个剧名能够吸引很多恐怖元素爱好者。那些脑子里期待着刺激的抓鬼情节的观众,也许会失望之极。
     
    因为这部剧,鬼很少,人很多。恶意很少,温暖很多。
     
    故事讲的是一个16岁高中少女的日常。这个叫谢雅真的少女,从小就有超能力,她能看到鬼,有通灵的能力,爸爸在她出生前就去世了,妈妈从小就将她交付给庙里当仙姑,让她积阴德,又说因为她的能力,当仙姑是天命。
     
    故事开始的时候,就能很快把人带进那个情境中——庙里来了一个中邪的“病人”,伙计和庙里的掌事心急如焚,镜头一切,一身校服穿着的女生踩着脚踏车疯狂往回赶。画面越来越紧张就快到极限的时候,少女在庙门口扔下自行车,小小的身板嗖的一下挡在“病人”面前,露出一张严肃的娃娃脸。

    这个画面,不知道为什么,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
     
    大概是郭书瑶的演技真的进步很大,大概是剧中那个蝉鸣的午后勾起了我在台湾的回忆,大概是那些个蝉鸣的午后,承载了自己的青春。
     
    但排除这些主观因素,这段开头的确能够很快将观众带入剧中的情境,而之后通灵少女的设定也就顺理成章了。
     
    之后的剧情,围绕16岁高中女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她“仙姑”的身份开始了不紧不慢的叙述。总体上,与夏目友人帐一集故事相似,每一集,小真(女主角)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与鬼怪相关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只是这一点上相似,我是不敢说这是一部夏目友人帐式的台剧的。在我看来,之所以把这两者用来类比,是因为《通灵少女》的暖心。这种暖心,也是人生哲理式的,通过配乐,演员,场景,剧情,一丝丝散发这种温暖。是不是和夏目友人帐有点像呢?
     
    举个例子。男主角的爸爸是无国界医生,在中东失踪很多年了。男主带小真去游戏室打电动,给小真看游戏记录,第一名是男主,第二名是他爸爸。男主说,以前我和爸爸经常来这里打电动,以前的记录一直都是爸爸领先的,爸爸不见以后,我经常来,可惜爸爸的记录再也没有变过了。
       
    16岁的小真就开始拼命打电动,能够让男主看到爸爸的记录超过他,结果最接近破纪录的一次,游戏机死机了。
     
    16岁的少女特别懊恼,却发现,老板可以修改记录……

    16岁的我们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上,傻傻地绕了一大圈,只为了某个人。但笑得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自己。
     


    台湾是一个宗教特别混杂的地区,宗教的信仰一直被学者们认为是稳定社会的积极因素,甚至在社会学领域里,原始的神圣的宗教之后才演变出了文化,演变出了文化的多种形式。
     
    我更愿意相信宗教是来自于社会本身的,正是基于社会的需要,早期的社会将自身与自然相适应,自然秩序投射到人类社会关系上,产生了宗教的文化方式。
     
    很巧,这部剧从宗教出发,但最后却做出了消解宗教至上看法的尝试。
       
    人死天注定,但不要试图让神灵解决一切。患癌症濒死的妻子,最需要的不是烧香请神,最需要的是丈夫陪在她身边,度过最后一段日子。
     
    剧中传达出的那种豁达,自然的观点,汇合成一句话就是:“我终于理解,真正的超能力,并不是通灵驱魔,超渡祭改,而是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无常,还能够坦然地微笑”。
     
    这也许才是宗教之于我们最大的礼物,抛却那些形式上的东西,最核心的,是让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还能够真心地微笑。
     
    所以,正如我在豆瓣上短评的那样,这部神鬼剧,包装了宗教民俗的外壳,本质却是在说人性。
     
    剥离那些神秘色彩的东西以后,剩下的,是能让我们温暖的人性。
     
    而且,它只有短短的6集,又是和HBO合作的戏剧,有口碑基础,又不耗时间。
     
    所以,你准备好,去看《通灵少女》了吗
  2. 饼干节要送饼干 突然觉得浪漫 但是仙姑好可爱 怎么也做不出饼干 另辟蹊径做了粿 我觉得很中啊 只可惜仙姑后来没有送出去

    阿乐车祸没必要吧 虽然因此结尾礼堂道别很升华很感人 再连到第二部的肇事女律师那集 “重要的是活着的人” 也很水落石出 但是阿乐可是阳光啊 唉

    宫庙文化 青春校园 六集好短 阳光好短 回忆也好短 窗前的风铃垂一条线系上阿乐写的纸片 风吹风铃响叮当

    我们不好的时候 有憧憬的时候 神明宫庙是精神依托 都很重要 神重要 人也很重要 自己最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知道心的出口在哪里 珍惜眼前 珍惜无题日常

    片尾曲就像一颗轻盈的月亮 高高挂在天边

  3. 关键词:女性成长,生与死,珍惜眼前人

    意料之外的好看。 聚焦了一个能通灵的16岁女生的成长。整个故事不是说她为谁神魂颠倒,而是聚焦她本身,她的矛盾,她的破茧而出。 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聚焦女性成长的片子。

    最后一集,女主喜欢的人意外去世,很刀。但是女主从这段恋爱里,或者说只是从几个月的相处里,真的学到了很多,受到了支持与鼓励,也学会了付出,鼓励人,学会了怎样去爱。

    最后,当她一个人爬上了当初那个需要他拉她才能上去的围墙时,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矛盾又迷茫的“仙姑”了,是魔法少女小真,在晒太阳。

    爬围墙这段,还让我想到了《ME BEFORE YOU》最后一段,女主角穿着已经去世的男主角送的她最喜欢也最想要的连裤袜,走在她最想去的巴黎街头,坐在男主角推荐的咖啡馆喝咖啡。好的关系,真的会让人成长,会让人越来越做自己,爱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一集 我从不后悔已经做过的事情,只对还未做过的感到遗憾。 第二集 与其去想每天要做什么,不如去想每天做什么会让你很开心! 中间几集 原来仙姑才是真正的魔法少女,超酷的! 珍惜眼前人的意思是,马上吻她! 不要等到死去才后悔过了一辈子不想过的生活。 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 不要让仙姑成为最了解你的人,有什么心里话要记得跟身边信任的人好好说清楚哦! 第六集 好的恋爱会让人成长,懂得怎么爱人,怎么爱自己。初见那天,多亏你拉我才能爬上去的围墙,今天我已经可以自己上来了。 谢谢你,何允乐。再见,何允乐。 谢谢你,谢雅真。再见,谢雅真!

  4. 在《魔法少女小圆》之后,已经很难再谈魔法少女题材了,因为它已经把解构和重构做到了终极。但《通灵少女》很棒的是,它因为本身「真人剧」的身份,意外地劈开了新的空间,可以放置自己的名牌。

    当我们谈到魔法少女时,我们的重心常常在于少女,考察魔法能力带给少女个体的破局和机遇。但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魔法本身。被赋予魔法、得到能力,到底代表什么?是否附加了某种更宏大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魔法」和「少女」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前者代表了对世俗世界的干涉能力,是向上、向外的;而后者则是少女个体的经历和成长,是向下、向内的。「魔法少女」所拥有的双重身份,实际上成为了两个世界的节点和窗口,不仅超越世俗的力量在干涉少女的个体生活,反过来少女的身份也在干涉着世俗世界。

    总体来讲,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同时也很遗憾这部剧很多地方的欠缺。导演和编剧找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视角来观察作为主角的一体两面的个体,同时也偶尔触及了借助主角的对世俗世界的观察。很遗憾的是,本身这是一个大剧的配置,最终却走轻走浅,拍成了囿于个体尺度的小剧。

    我并不是说挖掘角色内心世界、关注个体成长就是小视角。相反,很多空洞的宏大叙事(比如很多走国大场面电影)才是小格局。《海边的曼彻斯特》没人会认为是一部小作品,但它的核心实际上仅仅在个体尺度,甚至无意探索角色的外部世界。我是说,就像《通灵少女》最后一集自己说的,仙姑这个身份给予的并不是知天命指去来,而是洞察人心并予以抚慰。不负责任地说,她相当于野生心理医生。

    但是在个体视角上,仙姑实际上是在不断观察世俗世界的欲望,观察茫茫众生的大兴衰、大悲喜。而这种观察,因为仙姑本身「女高中生」的特殊身份,而变得尤其特别和珍贵,因为这并不是从高高在上的角度俯视,而是以个体的身份去观察个体,这种观察的结果也反过来因为观察者的天真、稚嫩和纯白也改变着观察者自己的生活。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影片构筑了一个只在「理性」中存在的完美男性,甚至为了完成这个角色的形象花了一集的时间安排了另外一个男性配角作为陪衬,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身份倒置。当然,为了实现这个角色的最终使命,他是必须去死的,因为观察死亡必定是作为少女的仙姑的终极任务。

    一直以来,台湾电视剧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轻且浅,感觉因为生活过于平安喜乐,人人追求的都只有小确幸,没有任何力量感。当然,走国电视剧在光腚的阉割下还不如个胎盘,根本没有被提及的资格。

    之前看的台剧《出境事务所》,主题有些相关,剧集的问题很相似。我当时觉得最好强化单元剧的构成,来浓缩单集的情感力度。从《通灵少女》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建议。世俗世界和个体世界的相互干涉并没有明显的切分(这也是短短6集都让观众感觉剧情出现了套路的原因),而无论是外界的改变还是内心的成长都不是阶梯式、阶段式的,而是像光谱一样渐变、同时像衍射一样碎片化。

    很让我意外的是,导演竟然是一位男性,这在剧集中很难感觉到——对待男性角色的态度,看待个体经历的视角,都更接近于女性的方式。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自己心里的性别刻板印象了。

    总之,这部剧没有给HBO Asia丢人,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