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失败者 I Vinti(1953)

简介:

    关于年轻人犯下谋杀罪的三个故事。在法国的故事里,一群高中生为了钱杀害了一个校友。在意大利的故事里,一位大学生牵涉进一桩香烟走私案。在英国的故事里,一个慵懒的诗人在丘陵地上发现一具女尸,然后试图把这件事卖给新闻报社。

演员:



影评:

  1. 影片最初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的时候,第二部分“意大利”的故事和后来公映的版本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最初的版本中,男主角Claudio是一个所谓的革命分子,他在夜里潜入一个兵工厂实施了爆炸,于是开头Claudio父母在睡梦中被救火车吵醒的情节便有了意义。由于担心影片卷入政治审查,安东尼奥尼重新编排了这个故事,保留的部分镜头在需要时也进行了重新配音。尤其是Claudio和女友Marina在车库的那场戏中,Claudio谵妄的革命宣言被重新配成了对杀人罪行的坦白。而警察进入Marina家中调查的戏份也被删掉。公映版本中,Claudio最后的死稍显牵强。而在最初的版本中,Claudio让Marina开车带他去被炸毁的兵工厂,这时Claudio突感身体不适。他最初是希望死在爆炸之中的,然而却在最后关头逃离了现场,但内脏可能受到了爆炸冲击波震荡的损伤,于是最后不治而亡。
    本片被认为预示了十三年后《放大》的到来。三个故事看似寓意相近,但却有着内里的递进关系。本片制片人兼编剧之一的Turi Vasile指出,安东尼奥尼试图逐步描摹出一种“无动机”、“无意义”的犯罪行为,而这一点正是后来《放大》里不存在的网球的所指。影片的结尾镜头落在了远处两人打网球的画面,这或许也多少提供了本片与《放大》的连接点。当然,安东尼奥尼本人也是网球运动的爱好者。
    影片开头和结尾的所谓劝导青少年引以为戒的旁白其实是后来加上去的,因为在当时,影片内容中所含的犯罪情节对青少年的导向问题正处于社会关注和批判的风口浪尖。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影片拍摄完成之后,法国方面迟迟不肯交出底片让本片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最后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影片可以参展,但不能进入竞赛单元。
  2. 《失败者》是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第二部长篇电影。

    如果你不知道安东尼奥尼是谁,娄烨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他。

    电影分作三个篇章,法国篇、意大利篇、英国篇,

    其中的英国篇被人视为影史杰作的《放大》的前传。

    故事从一个出版社开始,出版社编辑正抱怨姓名被转接电话的人搞错。

    突然有个爆料电话打来,对方说自己在公园里发现了一名女尸,想对此女尸的发现撰写一篇文章,当作报社的独家新闻。

    记者欣然前往案发现场,爆料人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发现女尸的经过。

    他说:“他发现女尸的脸庞像粉笔一样苍白。”

    很快爆料人给女尸写的文章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连同他本人的头像都被打印成册。

    拿着200英镑稿费的男人去了赛狗会赌博,

    站在商场的电动扶梯上,男人走上前几步,睥睨着同一电梯的众生。

    故事行进到这里,你猜到是谁杀了开头的那位女人吗?

    其实,杀害女尸的凶手就是这个爆料者。

    他一直是个自由职业者,在家写诗,却一直郁郁不得志。

    某次看电影,他发现了这个中年女性,单身、面部惨白、长相不算好看。

    看电影期间,爆料人被这位女性问了许多问题。

    明明是干扰他看电影的因素,男人却并不抗拒。

    影片结束后女人约他前去约会,男人同意了。

    男人不是看上了这位“半老徐娘”,他要一个机会,一个声名大噪的机会。

    他一直计划要制造一个“完美谋杀案”,这个女人就是完美受害人。

    他们只第一次遇见,男人没有任何杀害她的理由。

    把女人引进“藕花深处”,入“无人之境”。

    女人借口自己受凉,让男人把风衣给她盖上。

    男人果然盖上,悄悄戴上手套,而后面无表情地掐死女人,拿走风衣离开。

    这果然是个“完美谋杀案”,四天过去了,甚至没人发现这个女人的逝去。

    社会的边缘人悄无声息地杀了另一个边缘人,

    他们的死亡是如此微不足道、无人问津。

    照此下去,男人会一直逍遥法外下去。

    可他在最后却主动爆料向报社编辑承认,是他故意杀害了女人。

    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场都市猎奇故事果然引起了全城报社的兴趣。审判男人的听证会前,挤满了报社编辑和看热闹的好事者。

    陪审团的人斥责男人浮躁,不肯认真努力工作。

    陪审团眼里,他是个流浪汉,看着靡靡之音的色情书籍,妄想一夜成名。

    这是真的吗?当然不是。

    导演并非拍一个要人努力工作的教育片,他要拍的是“时代的喧嚣”。

    一个女人死亡四天后无人发现,公园女尸的新闻几天后就失去了吸引力,

    青年的认真诗作被不断退稿,报纸上只关心英雄与奇闻……

    在早高峰的地铁上,人被挤成一摊货物,人变得无限渺小。

    爆料人想过靠写诗出名,但他失败了。

    他在这个社会边缘游荡,迫切想要和他人不同。

    为何男人看电影时并不反感女人的打扰?

    因为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的为人所好奇,虽然对方是个“半老徐娘”。

    当他走上深夜繁华的街头,站在电梯上睥睨众生时,

    那是他少见的高人一等的时刻。

    爆料人身处拥挤的都市夜晚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从不在人群中间,我讨厌那样,我不想成为拥挤中的一员,但在他出名时,一切都变了,那是崇拜和妒忌你的几百万人。”

    他确实是想出名,可谁是最后的始作俑者,是这个甚嚣尘上的时代。

    小人物的死亡对民众来说毫不重要,他们不过两天就忘记谁死了。

    男主不也是按照这种逻辑来行凶的吗?

    没人关心边缘人的死亡,他们的死亡毫无意义,

    真正有意义的,是都市传说和名人。

    影片最后,报社编辑又一次拨响电话,

    接电话的的小姐又一次搞错了编辑的名字。

    影片结束,类似的故事终将重新上演……

    作者:朵莲

    微信公众号:朵莲说 (duolian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