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2011)

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2011)

导演: 罗莎莎

编剧: 罗莎莎

主演: 张艺谋 克里斯蒂安·贝尔 倪妮 韩熙庭 张逗逗 张歆怡 佟大为 曹可凡 种田阳平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1-12-14(中国大陆)

集数: 5 单集片长: 20分钟 豆瓣评分:8.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这是导演罗莎莎从申奥短片开始与张艺谋合作八年后,她为《金陵十三钗》拍下的全程纪录,揭秘这部巨资大片背后的故事。

演员:



影评:

  1. 老高以前评图的时候说,你想了解十八世纪的欧洲,整古典的,怎么办?看电影啊,找描写那个时期的经典西方电影使劲看!别光看故事,仔细看那时候人穿的衣服,用的家具,住的房子,好的电影不仅仅是故事,在这些细节里往往隐藏着整个社会和文化。


    好多人问中国电影为什么不行,跟国外差在哪儿?差就差在这些细节,导演不做功课,想当然的瞎拍,然后美术不专业,音乐不专业,爆破不专业,摄像不专业,合起来可能拍出个专业的电影么?继而观众看完就是觉得别扭,还不知道为什么。
    在这个娱乐平民化的年代,胡戈也能打败陈凯歌,优酷和摄像产品的出现极大的繁荣了平民电影和独立电影,老百姓可以拍自己喜欢看的东西上传分享,无敌兔的高清摄像效果也很好,我们凭什么掏那么多钱(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税)去电影院看你拍的?
    密斯老爷子说,上帝存在于细节中。说白了,看电影看的就是这些美工、场景、特效、配乐等等普通人的做不到的东西,观众买账的就是你的专业。只有对细节和品质很好的把握,才能还原出整个历史和氛围,进而将观众打动,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电影这个行业的尊重。



    电影中的小演员为了演好每个周末训练南京话,背英语。妓女为了演好要学苏州评弹、南京话、礼仪课、形体课、舞蹈课甚至培训喝酒、抽烟、打麻将。一套衣服找来了大量史料做参考,头发要是30年代的大波浪,都是在扑捉那个时代的特点。
    贝尔最值得称道,没助理,没经纪人,只身一人来中国,来了后毫无架子,和所有演员握手,跟老谋子热情的讨论剧情,非常敬业的投身工作,丢一个酒瓶子就丢了6、7遍,走之前还补拍了3遍,关键是每一遍都是一种丢法,连老谋子都佩服,这就叫专业。
    美术指导是被称为“电影美术之神”的种田阳平,曾指导过岩井俊二的《燕尾蝶》、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押井守的《无罪》、三谷幸喜的《魔幻时刻》,最近的一部是宫崎骏的《借东西的阿丽埃蒂》。
    战争特效请到了著名的Joss Williams,他的烟火特效团队从事电影特效工作30年,跟斯皮儿伯格合作过《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太平洋》《慕尼黑》,和大卫芬奇合作《异行》,蒂姆波顿《沉睡谷》《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爱丽丝梦游仙境》,保罗格林格拉斯《绿区》《理发师陶德》《谍影重重》,沃尔夫冈 彼得森《特洛伊》,还有所有《007》系列,《蝙蝠侠》《夜访吸血鬼》《哈利波特》《古墓丽影》《印第安娜琼斯》《达芬奇密码》等等。
    影片的配乐陈其钢先生,是享誉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界的中国作曲家,他更知名的身份是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设计,《我和你》的词曲作者。
    编剧严歌苓,也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身兼好莱坞编剧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 奥斯卡 最佳编剧奖评委。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作品《天浴》由陈冲拍成电影后获金马奖7项大奖和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十大最佳影片奖。




    老谋子以前的作品除了几部比较淳朴探讨亲情的,其他的个人觉得都一般。他的问题用老于的话说就是”没文化”,本质上张是一位视觉艺术方面的专家,《满城尽带黄金甲》很烂,但城墙内铺满一片金灿灿的菊花海的场景至今印象深刻,《英雄》用“天下”两个字解释一切反而显得题材太小虎头蛇尾,但里面有许多绝美的场景和意境,至今都会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然而这次通过这片子能看出来老谋子是在用心做功课,在顶着中国最大投资的压力做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当然,电影拍出来也不是一个导演的电影,还有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和专业团队齐心协力的工作,相信这部作品会是精品,明儿个就去看!

    人们常说,当你每个环节都尽力做到完美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中国电影需要更认真,更专业。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任重道远啊。




  2. 那天坐在电影院里,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扑面而来——这片子像美国人拍的。
    在接下来剧情紧凑得无法瞌睡无法走神的前提下,我仍然用一小部分脑神经在想:到底为什么?为什么国产大片会透着好莱坞味?终于,当镜头跟随玉墨摇曳摆动的臀部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时,我终于抓住了那丝熟悉来自何方的蛛丝马迹,那是一部若干年前的美国电影。
    2006年,美国为了纪念911事件,拍摄了一部关于911当天第三架被劫持的飞机的电影,在看这部片之前,我看了同类题材的《世贸中心》,当时《世贸中心》比《九三航班》名气更大,由大牌明星尼古拉斯凯奇领衔主演,可我看着却感觉just soso(豆瓣上的评分也仅6.4),所以看片前我对《九三航班》的期望值也是很低的——这也不怪导演,因为这个题材就是明知结局的,要想引人入胜,势难登天,可让人想不到的是,《九三航班》看得我热血沸腾,越是接近结局,越是怀疑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幻想也许这架飞机平安降落了,也许上面的乘客最后平安归来了……
    为什么?看完电影之后我呆住了?为什么明知结局的故事,导演可以迷惑我到最后一分钟?为了寻找答案,我又看了三遍,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部影片使用了大量的,至少是普通电影三倍以上的动作分镜头。
    动作分镜头的使用,并不少见,用一再教导我们用写剧本的手法写节目的张“阿姨”的口头禅来说,就是“关键动作推动重要情节的发展”,所以最常见的就是像《碟中谍》中出现的那样:阿汤哥悬在空中要盗宝,诶,额头上有滴汗,这滴汗在缓缓滑落,啊,汗掉下来了,要坏事!说时迟那时快,阿汤哥做了一个关键动作,伸手把汗接住了。我刚说的一个逗号就是一个分镜头,这是关键动作推动重要情节发展。
    但是,《九三航班》牵动人心,并不仅仅是使用了关键动作推动情节发展,而是用了更多的动作分镜头去渲染情绪!这个情绪主要是紧张情绪,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低于眼睛水平方向的分镜头,看到了端咖啡颤抖的手,看到了穿着拖鞋走来走去的脚,这些描述情绪的分镜头,一个镜头比十句台词效果都大。
    现在,让我们再回忆一遍《金陵十三钗》吧,除了让所有人印象深刻的玉墨摇摆的臀部,还有以下动作分镜头——神父逃跑时的脚,妓女们拍门板的手,书娟惊恐紧张的眼,神父祈祷的手,李教官设计埋伏、与日本兵对抗时的长串动作,枪口、子弹移动的分镜头,门缝里偷窥的眼,日本兵拔刺刀的手,玉墨解纽扣的手,书娟父亲与神父紧紧相握的手,日本军步步紧逼的脚,妓女们排队走向卡车走向死亡的脚——这些分镜头都在推动剧情的同时,无形中引导着我们的情绪,让观众的心时刻在悬着。
    那么这些分镜头是如何实现的呢?纪录片没有谈这一点,但是画面中是有交待的,首先,对于剧本,张艺谋要求编剧更改了很多遍,其中有注明哪几场戏要写得更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分镜头,在剧本里就已经得到了体现;其次,电影开拍前,张艺谋看了一些类似于漫画的画板,这些画板惊到了我,原来对于分镜头,他不光是写出来了,还画出来了,真是相当认真;而接下来,纪录片还让我们看到,剧组还用电脑做了教堂的3D效果图,再次确保拍摄时的效果更接近主创在大脑中的构想。认真、严谨、工整,这是我在看电影时就感觉到了的,但是通过纪录片又进一步核实了。
    那么揭露谜底之后,我觉得有必要为张艺谋喊几声屈,网上那么多人嚷嚷着骂他,说他为了申奥学好莱坞,东施效颦、贩卖民族情感什么什么的,其实,拍摄手法首先是为电影服务了,为了观众看起来更过瘾,更痛快,既然好莱坞经验有所长之处,国内导演为什么不能学?有人可以说张艺谋学得不好,手艺不精,没关系,下部片再来,何必一竿子把人打死,恨不得游街示众。
    至于说“功利心”,这能成为衡量一个导演好坏的标准吗?要能,这是很可怕的事,因为是人都有功利心,谁要不承认,谁就是在装大尾巴狼。人活世上都有点子企图,当老师的想当名师,入了政坛的想当大官,写小说的想拿诺贝尔奖,就算你是搞慈善不问回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是企图通过帮助别人得到自我认同,所以,一个拍电影的想拿奥斯卡,怎么就天地不容了呢?
    要我看,学哪里,拍什么题材都不要紧,只要认真地拍好好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有人看得到。
  3. 我不知道这段历史还可以被榨出什么情节。

    开场15分钟之后我开始希望自己睡着了。并且反思着我对日本文化的态度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大凡回顾这种历史的人都会有这种反应吧,或者说只是愤怒。

    人们总拿南京的那场屠杀说事。怒骂也好谴责也好从小到大不绝于耳。我一直想知道当年进入南京的那些军人到底在那里遇到了什么。或者是哪个人性泯灭的军官负责了南京战场的指挥。
    总之我听姥爷说,他小时候见过村庄里来的日本军人,骑着大马挎着刺刀,很威风。他还上去摸了摸刺刀的刃。那名军人弯下腰来,递给了他一块糖。
    哦,那大概已经是南京大屠杀之后的事情了。可能那时候日本人已经杀累了。至于他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姥爷从日本旅游回来之后,只说了一句:他们那太小了。

    今天跟zack吃饭的时候聊到彼此的梦。发现原来杀戮大概是人类被抑制的本能。杀与被杀的觉悟都好好的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所以他们杀人,因为他们太自卑,太恐惧。所以我大概只能怜悯他们。

    所以日本是一个极其神经质的脆弱的国家。
    =============================================
    像个瘦弱的自卑的穷孩子。


    再说女人。
    里面的每个女人都太美了,让我一时觉得有点胸闷。骄傲的美,卑微的美,自私的美,嫉妒的美。好像张艺谋想用这部电影向自己的母性情节致敬。
    看到一些影评中「用贞操衡量女性价值」云云,想必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愚蠢女人或女权主义的怪蜀黍。除了杀戮,保存事物原貌也是人类的本能愿望之一,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所以妓女们只是在用最恰当的实践自己的愿望罢了。大人们救孩子竟能被上纲上线到处女的价值,可见作者是有多么纠结于女人的贞操了。

    女人的贞操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啊。

    p.s.我没有通过本文表达任何倾向日本的感情,请各位爱国壮士不要随便误读。
    另,我一直觉得对这种禽兽行为的态度应该是怜悯而非震怒。请放平心态怜悯他们的人格丧失,您的不平静正好落入了他们蔑视的角色。
  4. 当小演员唱起《小小少年》,这个在纪录片里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个镜头我却落泪了。

    一直没有写影评,是因为对电影和故事的感觉太复杂,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看原著的时候没有哭,是觉得写得不够给力,看电影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却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许多人说,让妓女以命换命是中华文化的劣根性,因为从骨子里就瞧不起她们,还有人说太假了,在那个年代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可是当我听到《小小少年》,看到她们为了剪头发而伤心时,她们抱怨拍戏枯燥,中间睡着,藏手机,过生日,不理解导演的严厉时,我突然觉得,其实以命换命的不是这些孩子们,而是那份纤尘不染的童贞。

    记得兰小龙说过,他不让他看老婆近代史,因为他自己已经折进去了。看着那些拍着战争戏还能开怀大笑的孩子们,我不会去苛责她们不尊重历史,相反,在那一刻,我希望她们永远都不要知道历史的真相,永远都不要懂得战争。

    这,也是电影里玉墨出手救书娟的直接原因,童贞永远不被玷污。

    至于故事的真假,对于我个人来说并不重要。《团长》播出时很多人来贴吧骂架说,历史上没有川军团,没有南天门,你们不尊重历史,你们侮辱了远征军。当时觉得很委屈,可是现在回头看看,故事的真假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了这个故事我爬过松山,去过国殇墓园,站在过川流不息的怒江边,救助过远征军老兵,窝在被窝里看记录片看到失声痛哭,看着团迷们写书挖历史,每年清明举办祭奠仪式,各种哀悼的歌曲,祭文,做MV。不管故事的真假,历史我们从未忘记,我们用最真挚的心去祭奠他们,去尊重他们,做了我们能做的该做的,我们对得起那些埋骨他乡的英灵们。

    一个导演拍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不管是什么题材,都会有商业行为,因为电影,电视剧本身就是商业的载体。通过这部纪录片,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个尊重历史,认真做事,宽以待人的导演,一个尽心尽力的团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