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影评,仅仅是个人观后感
《荒漠义侠》:1948年,这是一部不同感觉的西部片。整体比较温情,算是治愈系电影了。没有常规西部片的打打杀杀。片里让我比较有回味的地方,在故事里,人们愿意为了下一代,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论彼此争执是什么,但只要关系到下一代,就会克制自己。
如今是一个“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时代,个人主义极端的膨胀。唯物主义教育我们,没有下辈子,所以宗教或者说下辈子的考虑就消失了,既然没有下辈子,或者说没有时候天堂地狱的区分,那现在享福就是最优的选择。
只为了现在和自己,所有人的生存策略高度统一,结果是什么?就是生存资源快速、严重透支。到了临界点,必然带来巨大的当下冲突,这反而成了另一种间接的现世报。举个例子,所有商家都为了自己的最高利益造假,虽然在自己明白的行当里,不会受骗。但是,你总要去买不懂的东西。卖病死猪肉的人碰到了卖假药的医生,双方最终都倒霉。
个人主义并不是完全的坏,而是所有的事情一点走入极端,问题就不同了。就像传统经济学里的说的,人不是为了别人工作,都是为了自己。而在为了自己的工作的时候,创造了大众的整体收益。但传统经济学没有说的地方就是,当然极端的为了自己的时候,反而又开始破坏大众的整体收益。
我很喜欢电影里的这个画面,前人与后人的关系
2024.05.31
罗勃,派多洛和艾柏林三个牛仔从德州来到亚利桑那州,路过一户人家,被他家主人漂亮的名字所吸引,“B•史威特”,于是就停下来和主人多聊了几句,史威特夫人请他们喝了咖啡,闲聊中艾柏林告诉了史威特夫人他的名字。临别时巴克•史威特穿上了马甲,三个人立刻变了脸,史威特的马甲上别着一枚警徽,这可是冤家路窄,幸亏还没犯事,否则正好撞枪口上了。接着又碰到银行总裁雷森的女儿洛莉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这趟买卖还未下手,就透着诡异。
巴克•史威特警长已经从通缉名单上查到了艾柏林是个要犯,就在这时银行方向传来枪声,三个劫匪已经实施了抢劫。史威特警长带入紧急拦截,逃跑时艾柏林的马被打死,他本人的肩膀也负了伤,巴勃折回头带上他,三个人拼命往沙漠方向逃跑,史威特警长一枪打爆了他们的水袋。警员遗憾他没有打中,警长意味深长的说“我不是拿钱取人命的”,接着感慨道“德州小子找到水之前得饱受口渴之苦了。史威特是个精明称职的警长,三个人在他家门口驻留的时候,他出于职业敏感就注意到他们携带的水袋是满满的,应该是为翻越沙漠做准备。
三个人忍着饥渴来到了莫哈比水塔,眼看着可以痛痛快快的喝个够的时候,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火车开到水塔停下来,从火车上下来三个人,把水塔死死看守住。三个人只好忍着饥渴继续跋涉,遇到沙尘暴,马走失了,他们只好徒步跋涉。再次遇到水塔,却被炸坏了,没有一滴水,水塔的主人也被炸死了,在一辆大篷车里留下待产的妻子和少量的水。三个男人面面相觑,只有结过婚的派多洛有点这方面的经验,派多洛顿时觉得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义不容辞的脱掉帽子走上前去。当女人问他是谁时,派多洛慢声细语的告诉女人,他是来帮她的,那虔诚表情就像进了教堂祈祷。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可是女人却奄奄一息了。弥留之际,女人将她的孩子托付给了三名大汉,起名罗勃威廉派多洛,她恳请三个人做她孩子的教父,三个人答应了她,女人最后亲了一下自己的孩子后就咽气了,三个人埋葬了女人。女人是个称职的妈妈,她给孩子准备了一箱子的衣服和奶粉,让三个从未照顾过婴儿的男人,能够根据箱子里的一本育婴手册和圣经来行事,第一步是给婴儿全身涂抹润肤的油脂,三个人竟然想出用润滑轴承的黄油来代替。接着他们成功的让婴儿喝上牛奶,至于去处,圣经指引他们去耶路撒冷,于是三个人背好行囊,抱着婴儿开始出发。虽然环境非常的艰苦,情势十分的危机,但三人还是苦中作乐,坚定的守护的婴儿的生命。 过盐滩时艾柏林终于支持不住倒下了,接着派多洛不慎摔断了腿,他一枪了断了自己。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像一春天里的最后一片绿叶,给三个即将绝望的人带来生机和希望,也带给了他们走完人生全程的勇气和力量,三个人 用生命的接力赛把孩子送出了沙漠。在一个又一个的教父抱着孩子倒下时,让人们看到了一点又一点快要接近希望的绝望,可喜的是最后一个教父带着孩子终于走出了沙漠。最终被巴克抓获的罗勃,宁可被判刑坐一年的牢也不愿意违背对婴儿母亲的承诺,终身做罗勃威廉派多洛的教父,史威特夫妇只能暂时做孩子的养父母了。不过洛莉小姐对罗勃有情,让史威特夫妇有所欣慰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