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云雾笼罩的山峰(2018)

云雾笼罩的山峰(2018)

又名: 路遇不熟 / 罪中罪 / Out of Crimes

导演: 左志国

编剧: 左志国

主演: 王海涛 任青安 丁建钧 董羽生 龙水林 李珏 王上

类型: 剧情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9-04-26(中国大陆) 2018-10-18(华沙电影节)

片长: 91分钟 IMDb: tt9272138 豆瓣评分: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筹钱医治自己病重的爱女,又要不到拖欠的赔款,被迫铤而走险绑架了老板的女儿。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这座幽静的山里,还有其他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和欲望参与了这件事情,一座山上、一日之内、六组人马,各自的贪念在错综复杂的因果之下,逐渐失控,转向不可预知的方向。罪恶之中,谁能逃脱命运的审判?

演员:



影评:

  1. 在一个私人放映厅看了影片的导演剪辑版,超出预期。没有明星加持,又是处女作,却避开了一切国产文艺片惯用伎俩,即假装深沉的苦逼脸和毫无意义的长镜头,不装大师,令人欣慰。

    很多人给片子贴了昆汀的标签,而我个人觉得《雾山》剧作之缜密、风格之干练,六线叙事的闭环结构更有科恩兄弟的风格,尤其让我想起《阅后即焚》,当然,二者在故事主题方面相去甚远,《阅后即焚》是典型的戏谑中产阶级的黑色幽默,《雾山》则表达了更多社会阶级矛盾之下底层的苦涩,不过导演用烧脑的结构、游戏化的细节交织,很好的遮盖了这一主题必然导致的、某些阶层受到冒犯的后果(狡黠脸)。

    三年前的《心迷宫》也采用了这样的叙事结构,但是主题层面远达不到《雾山》的高度,后者对人性的解剖,个人以为甚可媲美《三块广告牌》。《心迷宫》和《阅后即焚》一样,更多的是荒诞、戏谑、导演想要炫技的私心,而《雾山》如《三块广告牌》一样——弱小的人物裹挟在抓不住控不了的复杂事件中、挣扎而无望、想要宣泄又无力、只有笨拙的解气——描绘得十分通透。

    导演的技法非常纯熟,将蒙太奇用到了极致,可以说,整个片子的大框架都采取了杂耍蒙太奇的手法——平行蒙太奇和复现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相结合,时间的重复、空间的重叠,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以不同人物视角为切入点的不同事件,组合成一系列相互映衬、相互影响的事件,当然,这样的手法并不新鲜,也不是我在这里想要阐释分析的,电影真正让我感动的部分,是导演对于人性的把握。据我所知,左志国导演是基督教徒,所以,他对人性的多面是包容的,在他的故事里,没有极恶之人,再坏的人也有家人,每个环节中的受害者,都不是无辜的,每个施暴者也有各自的无可奈何。我想导演在创作剧本时,每个人物的小传起码一万字吧?真正达到了去标签化、去脸谱化,煤老板不是脑满肠肥,当官的不是自私跋扈,雌雄大盗没有冷酷无情,杀手也不是疯狂变态,连警察和逃犯都有可能是小学同学。导演没有刻意将善恶推到极致,而是让人性客观展现、自然流淌,善念不轻易流于表面,恶意也都夹杂悲悯之心,导演一定是个内心很温柔的人。

    另一方面,导演在选角的精准度上也很出色。因为演员阵容没有明星咖位,为了避开这项弱势,导演聪明的将篇幅平均在每个人物身上,看上去,六条线六组人物关系各为主角,视角转换自如,没有真正的主人公,但是却并不妨碍人物的有趣——

    矿工军坡的女儿重病需要用钱,他找煤老板讨薪,不给,便顺手拐走了他的女儿。他木讷、沉默、愚钝、懦弱,这样的绑匪即便孤注一掷,也注定了失败收场,当他偶遇雌雄大盗被识破,没有更多挣扎便屈从了,他总是习惯于屈从,而最后他和赎金都掉入深坑,面对自己的性命和象征着女儿性命的赎金,他选择了自己求生,一张钞票都没有带出来。

    煤老板的造型不同以往,身材高大,一脸正气,连说话都不曾大声,怎么看也不是个恶人,金钱只是世俗的认知,大环境不好,他自然也是麻烦缠身,被合伙人威胁,被矿务局长使唤、甚至被暴徒的枪指着脑门,一贯的冷静,相比之下,矿工讨债是他最小的麻烦,矿工是威胁最小的人。结果,当这个被忽视的弱小力量爆发了,便成了一连串问题中最棘手的那个,但他能放下其他的事专门解决这件事吗?他不能,他的问题只是他个人的,就像矿工的女儿病重,又能在谁那里得到共情呢?自己的愤怒没有权利施加给旁人,维系基本的交往惯式,是《雾山》中的人物高明于《三块广告牌》的地方,这也是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比美国复杂的地方。

    煤老板的弟弟犯了事,躲到山里,成了逃犯。他一副痞相,过于旺盛的精力,自以为很江湖很义气,自身难保还总想着帮哥哥解决问题,教训那个纠缠滋事的合伙人,观众始终期待着弟弟爆发凶恶残虐,可他直到最后依然是平凡人的拳脚泄愤,血气冲动却未及搏命的虚张声势。人在现实中挣扎,其实并没有那么戏剧化,理性总能战胜冲动,活在法制社会的“我”,才不会抛开自我为他人搏命,哪有什么江湖,哪有那么戏剧?包括矿务局长买凶的几个社会混混,看上去是一个杀手帮派,大哥带小弟,所谓的侠义,但这种仪式感包裹下的虚假满足,并不能支撑真实的自我,他们明白这单生意的价码和价值,有着等价交换的分寸。既然目标死了,不能把麻烦惹到自己身上,只能焚尸灭迹,而对于老板交待的杀人灭口,这似乎有点超出范围了,所以违命也是合情合理。人物的真实反应冲淡了过多巧合交织的戏剧性,让故事更加可信。

    还有那个好赌的合伙人,面对老父和幼子,总想着改过自新重新开始,观众相信他吗?导演没有给他更多的空间去展现种种可能性,但是他所面对的一切,难道不是那些成瘾的赌徒也曾面对过的吗?明知对不起家人,心底无数次发誓,可实在忍不住啊!挣扎之后依然无法摆脱心魔,或许死亡是种解脱。

    仙人跳的雌雄大盗,情感关系最为复杂。他们最初应该不是爱人,只是合作伙伴,日久生情吧,男人总是看着女人为“钓鱼”宽衣解带,他嫉妒,又伴随着对女人的轻蔑,女人是感情的动物,她如果不爱男人,怎么会一次次为他冒险,嘴上说着不干了,最后还是顺从的跟随,他们之间有爱吗?应该是有的,可当男人真的将女人压在身下,女人却抗拒着,我想这是身体语言传递的信号,让女人明白了他对她究竟是深情?还是在宣泄?

    除了六组人物关系的冲突,我还想说说片中出现的四个孩子。生了大病的军坡女儿,被绑架的煤老板女儿静怡,矿务局长的儿子,合伙人邱伟的儿子。最可怜的就是最后那个。军坡的女儿虽然病着,可她的病房里挤满了关心她的亲人,围坐在一起真心实意的想着办法,她有力量。静怡虽然是矛盾的中心,被绑架,却从未受到伤害,甚至绑匪都对她疼爱有加,这个陌生的小女孩对他们来说只是过客,像小猫小狗一样只要付出一些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怜悯,给点吃的,没有更多的负累和责任。矿务局长的儿子,不敢说他生活在这样父母貌合神离的家庭中能否感到真正的幸福,但是起码,衣食无忧,寒冬腊月生了病,也不需要在寒风中等车。最后就是合伙人邱伟的儿子,小小年纪,独自照顾着病榻上的爷爷,独自面对亲人的死亡,当久未归家的父亲出现在他面前,他没有撒娇,没有埋怨,没有眼泪,只是冷静的告诉父亲,爷爷已经死了很久了,横尸炕上等着父亲回来张罗后事,他幼小而坚强的心是否已变得坚硬冰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这不是他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而最后,父亲尸沉湖底,他等不到父亲回来了,或许对他来说,会以为父亲再次违背承诺,没有真正醒悟,他会伤心吗?或许不会,他已习惯失望,如果他知道了父亲的死讯,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像对待爷爷的死一样?导演并没有让我们直面这个孩子的心,只是我们可以想象,以后的生活,他会面临什么,他甚至来不及痛苦忧愁,现实汹涌的苦难便会扑面而来。

    最后想提醒大家观影时注意片中那把枪,可谓是经典剧作中道具必出三次的成功典型。第一次出现便喻示了最后凶案的发生,但却没有一颗子弹真正完成枪的使命——致人性命,它传递于几个人物手中,意义不同,喻意也不同,由于只看了一遍,害怕在细节上说错,也不想做太多剧透,所以更多细节等电影上映后,二刷三刷,然后再做分析解读,至于是否过度解读了,那就仁者见仁吧。当然,二刷三刷是必然值得的。

  2. 出差在酒店的电视上无意中看到《云雾笼罩的山峰》,刚看两分钟还不知道是电影,以为是什么案件重现呢,因为给人的感觉太真实了,几分钟的众生相就像贾樟柯拍的山西一样,真实的让人不禁想起,这才是大多数人成长的环境。后来越看越惊讶,原来这些人物都这么巧合的串在一起,让我大半夜在酒店精神抖擞,心中多次发出“哎呦wo cao”的感叹。网上一查这竟然是今年的电影,而我竟然一点都没有听过它的存在,懊悔怎么错过了这样的好电影。

    大半夜看完感觉很带劲,又因为前十来分钟没看到,也想看看豆瓣er们怎么分析这个电影,最好有个图文解析来过过瘾,听听分析时间线什么的(我这智商一般,看完还在琢磨各个镜头的先后顺序),结果在豆瓣上一查傻了眼,评分这么低?竟然大多都是在批评?网友们对电影的要求这么高?有些批评在我看来有点吹毛求疵了。从没写过影评,但想为这个电影发个声,本人水平不行,说的不好请轻拍。

    1)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讲农村、城镇题材,场景、台词都比较真实的电影。因为其实大多数国人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现在大城市的白领、科研人员、搞金融的、软件码农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这种环境下通过上大学走出来的,这是我们的根,虽然在外面久了,会慢慢淡忘老家的事情,也会诟病小地方种种不好的习俗,但看到电影中这些众生相,感觉好亲切。就像贾樟柯说的,以后想看山西曾经的样子,要从他的电影上看。所以我并不觉得这类电影多了、审美疲劳了,相反,我希望看到更多这类题材的电影,不一定要和犯罪联系在一起。

    2)确实如有些影评上说的,有些普通话的台词让人有点出戏,比如最后在医院里小混混爸爸说的普通话,就感觉比较突兀。

    3)剧情我觉得还是很巧妙的,很喜欢。看完意犹未尽的在琢磨各个先后顺序。

    4)为了补上前十多分钟,又在爱奇艺把电影看了一遍,发现几个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和大家分享。

    a)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注意到,矿老板把尸体拉回家的时候警车跟在后面,路过卡车的时候,停车的卡车门开了又关了,这么异常的地方第一次看竟然都没注意到。

    b)邱伟回家的时候,小孩站在厨房,厨房里黑不隆咚,以为他家也挺穷,结果他出到院子里才发现他家院子房子还是挺气派的,符合占有矿上股份的身份。想当初应该是个又帅又有钱的主。他老婆之前跟着他应该也是享过福风光过的,他儿子之前在朋友面前应该也是很受欢迎的。发生这样的转变是因为矿难死了三人和吸毒,那我就在想,究竟是哪个在前呢?是有钱的时候禁不住诱惑吸了毒,然后发生矿难雪上加霜了?还是因为矿长采购的材料不合格,导致发生矿难,之后都把责任推给管安全的他来背锅,他才颓废吸毒了?不论哪个,他妻子和孩子无辜又无奈的承受这种急剧的转变,尝尽人情冷暖。

    c)开头军坡给他弟弟打电话时的小饭馆,和结尾处三个小混混吃夜宵的小饭馆是同一个。开头军坡吃饭的时候在想他弟弟;结尾小混混三缺一吃夜宵的时候虽然沉默着嘴上不提,但心里可能也惦记军坡他弟吧。还发现三人桌上放了4个碗。。。不知道是不是习惯性的也给他们的兄弟点了一碗面。。。

    d)结尾处矿主豪宅中在吃晚饭,第一遍看的时候一闪而过的念头是原来矿主还有个儿子,第二遍看才反应过来,这是邱伟的儿子啊,矿主当晚就把他接到家里吃饭了,静怡还贴心的给他夹菜。静怡跪在个垫子上,猜测可能邱伟儿子坐的地方是平常静怡坐的地方,静怡让出来给他坐,自己跪在个临时的垫子吃饭,要知道当晚她也是劫后余生,也是刚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天,真是个善良的小姑娘。第一遍看完我想邱伟儿子以后可怎么过啊,爷爷和爸爸都死了,妈妈跑了。第二遍看完觉得,矿主应该以后会负担邱伟儿子的成长费用,就此养在家里也说不准。

    e)有影评诟病这个电影的点是说军坡掉井里之后怎么会傻到先扔箱子上去。我想说第一,在很慌张很紧张的情况下做出的行为和你置身事外上帝视角看电影时理智分析下的行为不一致很正常,掉进井里摔的那么疼,还在旁边发现了尸体,怎么能冷静分析该怎么做最合适?第二,我想说要是我,我也会先扔箱子的,那可是200万啊,那可是救命钱啊,先扔上去自己再爬出去嘛,自己先爬出去把箱子落井里?旷课翻墙出学校不是也先把包扔出去人再翻过去么,至于箱子开了钱散出来了,这也是没料到的事情嘛。

    f)最后两家一起在等车的时候,董老板弯腰关心儿子,儿子立刻靠向妈妈;后来爸妈都想搂着他肩膀的时候,儿子很抗拒的把他们俩的胳膊都甩开了。这段太真实了,像极了平日里孩子生病了才诈尸式关心孩子,孩子不适应的感觉;还有这么大的小孩很讨厌父母搂着,觉得受拘束,还是喜欢自己站着。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细节,也惊讶于导演注意到了这么细节的地方。

    g)最后上商务车。商务车中间那排是脸超后的,坐着并不那么舒服;后面那排是脸超前,算是更好的位置。上车后老板坐后排,孩子和妈妈坐中排。这细节说明了老板坐后排坐习惯了,老婆孩子也习惯他坐后排。平时处理事情肯定一直坐后排,那样开了车门外面也看不见车里是谁。与之前在车里找小混混的镜头相对应。

    啰里八嗦的写了这些,总之,我觉得这是个好电影,非常喜欢。也为错过了它院线的上映没能支持一下而遗憾,会像亲朋好友推荐它,想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希望以后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好电影。

  3. 这几年我不太爱看国产电影,除了徐峥极少数几个导演拍的,其他导演的基本不看。最近看的国产电影是徐峥演的《我不是医神》,还是在上映之后好久之后听人家说好才去看的。老实讲看完之后也就觉得那样,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这样的残酷,反而是最后男主角倾家荡产地给病友送福利,让人觉得不现实,破家救人,这样伟大的情怀也不是平常人都有的,再说一个人的力量也有限得紧;再加上自己身边也没有类似的案例,对于这病、这药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

    人要是事不无己的话,是不会有太多心灵的触动。

    这样观影体会在我看本片时也有。在这部小成本的电影里,导演想要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在诸多阴差阳错命运安排下众多人物的悲喜剧,这里面有穷人、有富人,有绑架犯、也有杀人犯,没有哪个人是单纯的好,也没有哪个人是单纯的坏。绑架犯是一个拿不到钱去救自己女儿的父亲,而黑心的老板同样疼爱自己的女儿,就连那个二流子的老板弟弟在发现自己侄女被人拐带了之后也拼命把她给救出来。

    人性总是复杂的!用孔子他老人家的话讲就是,对于每个具体的人来讲,总会有亲疏远近,就跟水面上的琏漪一样,最重要是最中心的人。陌生人终究是陌生人,能够指望上的帮助是有限的。

    在片中,每一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脸谱。

    矿工是绑架犯,但同时也是好父亲、好儿子、好兄长。

    矿头是黑心老板,但同时也是愿意赎回女儿的父亲,庇护了犯了法的兄弟。

    被仙人跳的富商,找黑道去追杀那对讹钱的男女,外面乱玩,但却也有自己的家庭义务,有老婆有儿子。

    仙人跳的小妹,相信爱情,愿意跟男友搞仙人跳去骗钱,从本质上讲也是一个想要改恶从善的姑娘。

    就连那几个混混,看起来会为了钱去打架,但也不肯杀人,不管是诚心诚意也好,还是虚情假意也罢,放过自己的兄弟,给一包钱让杀了人的兄弟跑路。

    电影的情节全是巧合。巧合过多,有人说不正常,生活中哪里有这么巧呢?一环套着一环。可是电影本来就是生活故事的提炼,导演让这么多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情发生在这么几个角色,也许就是让人看一出可笑的荒诞剧。

    生活的荒诞就笼罩在一片云山雾海里,没有人看得清楚,也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

    不过,电影虽然有这个立意,只是最终还是停留在表面。

    似乎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落在一个钱上面。

    矿工女儿治病需要钱,这是绑架的起因。

    仙人跳是为了钱,仙人跳的男女加入绑架依然是为了钱。

    在结尾,矿工的弟弟把他跑路的二十万钱给侄女治病,看起来最初的毛病被最后的金钱给解决了。

    可是,

    我们其实还是要在心里问问自己,所有的问题真的只是钱的问题吗?

    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没有再向深处去挖挖社会深一层的矛盾,这也许是遗憾。让这本不俗的片子最终只是停留在所谓的惊悚之上,少了那么一点回味的味道!

    朋友关注一个呗!

  4. 初识左志国导演,是在一次我师傅,也就是监制丁建国组局晚饭中认识的。和以往饭局并没有不同的地方,到场的人互相寒暄,喝酒,吃喝玩闹当中互相交流下信息,加个微信之类的,这样的流程已经轻车熟路了。后来不知是因为喝多还是投缘,和志国聊到他正在完成的片子,(当时还叫做)《雾山》正在剪辑,做后期,是一部犯罪片。听到犯罪这两个字时,我顿时产生很大的兴趣,然后他又接着告诉我是一个多线的故事,有点蝴蝶效应感觉的那种片子。当晚,我和志国约定好,过两天去他的公司看一下他的片子,学习一下(其实对很多同行,导演总是会这么客套说说。)不过毕竟是我师傅监制的电影,我觉得至少不会是中等电影以下的水准。

    过了几天,我如约去了志国的公司,在路上,我在车里反复闪过我看过的悬疑,犯罪,惊悚类型的电影,回想一些桥段,企图在他的片子里能挑出点什么问题,毛病,看完后好歹能出点所谓建设性意见,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到了他公司,我到了之后,他特别热情的招待我进了他的小影厅,我大概记得,他说他刚剪出一版,现在正在楼上输出,让我等一下,之前的不用看了,看最新剪的一版吧,接着还给我泡了杯咖啡。

    等他输出期间,我在他的小影厅两侧看到大概几百上千盘的电影光碟,以及一些电影方面的书。还包括他这部影片的素材截图照片,大概有一百多张,我把这些照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大概心里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氛围和感觉的电影。透过这些素材照片,虽然多数场景在山间拍摄,却不显得落后和俗气,构图稳定,色调清雅,阴郁的绿色调很容易让人沉入进去,以往会有不少导演因为别的导演拍小镇,山间的风格是那样,然后就学那样,拍得脏脏破破的,贫瘠,黑暗。

    然而他拍的场景所出现的氛围,我觉得很宁静,而且得知他是在他的家乡邢台拍的,我从这些截图,就已经感受到他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美,完全区别于我的家乡贵州。

    他输出最新的版本后,立刻从楼上下来,给我放映了这部影片,一开场是男主军坡骑摩托车环绕山间的镜头,以及一些空镜,说实话,动态的影像一开始之后,我就被吸引住了,可能因为学美术出身的原因,开场的构图,色彩,运镜,我觉得平稳并且冷静,影片的高级感立刻就出来了,并且能和其他导演拍类似场景的风格区分开来。

    看到大约三分之一时候,我就拿出iPad给做了笔记,简单的做了下了事件发展的时间线,人物关系线分析。毕竟左导已经提前说过,这是个多线故事,还有点烧脑,听他这么说,我也怕我看迷糊了,或者遗漏关键信息。就这样,期间左导一直陪着我看,而且我大概注意到几次,他在看我看他这部电影的反应,因为他后来告诉我,这版粗剪有两个半小时,怕我没耐心还是什么。我当时很坦诚的告诉他,末代皇帝,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等电影三四五个小时的太正常了,而且对于他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粗剪,我还是挺享受的。他告诉我,其实最初版本有四个小时……

    看完之后,我大概和左导交流了下我的观后感,以及在某些方面我的建议。但是比起我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建议,我接着更进一步的去了解了左导想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创作的动机,以及拍摄期间出现的问题和遗憾。包括他个人的经历,宗教信仰(导演信仰基督教)……

    留着长发四十岁戴着眼镜的左导,丝毫看不出岁月在他脸上有太大的蹉跎,本人比实际年龄得显年轻十岁,性格乐观开朗,偶尔有点腹黑,能和很多年轻人打成一片,身体健康无病痛,酒量还不错,还一起比赛骑过小黄车。总是保持着谦逊和热情,在经历过拍短片,做广告,拍网剧后,又自己独立制片拍这部电影,和他的伙伴制片人李昕,孙海涛经历了重重磨难,完成了这部处女作。这部电影完成的这几年期间,他的韧性和才华是有目共睹的。

    这部电影我前前后后看了十几次,包括还在左导剪辑过程中提过一些想法意见。包括还给这部电影想过各种名字,这部片差点被取名叫《泥鳅》……

    (全片素材的截图照片)

    (左导叼着烟和美术杨昭,两位长发飘飘,好似地下玩摇滚的乐手)

    (电影名曾为“泥鳅”)

    客观来说,一部电影,观众们都能从各种标准来评判他,专业性,艺术性,商业性,主题,故事,技巧,完成度,表演等等,然而我从主观方面的私人评判,我毫不吝啬的说,应该能算是全世界我最喜欢的一百部电影的第一百部。这部电影有很多的瑕疵,以及漏洞,包括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导演第一次拍长片,处女作都有的瑕疵。但是我通过这部电影,以及了解导演本人的经历,拍摄的过程,我共情进入到了他的创作动机里,这里面的闪光点,以及某种小镇文艺青年才有的情愫,我能深刻感受到。

    在这部电影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角色,他们互相有勾连,串联,应该被杀掉的人却意外身亡,不应该死的人,却被误杀。命运的交错重叠,以及各式各样的动机,人性,都值得回味思考。电影里面的人物,没有大善也没有大恶,他们有自己善良的一面,也有自己罪恶的一面,包括中间灰色,无法评判是非黑白的一面。这就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人生,也是真实的电影。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电影也不是要么成功,要么就失败,作为观众,选择喜欢的看就好。

    以往看过很多的好电影,在那些电影里面学到过电影方面的知识,技巧,揣摩过各种导演的风格。但没有像这次一样,能够深刻的进入到影片当中,感受如此深刻的创作过程,感受到左导和他的团队所经历的一切,以及他们所展示的对电影的诚意。更别说通过一部电影,交到了一个朋友,认识到一个知己。感受到的这些,也让自己对自己的电影产生了无尽的思考。

    如今电影即将上映,期望能有和我一样享受这部电影的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