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现代生活 La vie moderne(2008)

现代生活 La vie moderne(2008)

又名: 摩登生活 / 农民剪影之摩登生活 / Country Profiles: Modern Life / 我在法国南部有间小屋 / Profils paysans: La vie moderne

导演: 雷蒙·德帕东

编剧: 雷蒙·德帕东

主演: Paul Argaud Germaine Challaye Marcel Challaye 雅克·希拉克 Nathalie Deleuze 雷蒙·德帕东 Abel Jeanroy Daniel Jeanroy Gilberte Jeanroy Jean-François Pantel Marcel Privat Raymond Privat Camille Quennehen 尼古拉·萨科齐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08-05-18

片长: 88分钟 IMDb: tt0881310 豆瓣评分:8.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世界知名的平面摄影家与纪录片导演雷蒙‧德帕东,以近十年时光完成,纪录即将消失的农村乐土,彷彿是法国版的《无米乐》。

演员:



影评:

  1. 在谈《现代生活》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德帕东在21世纪的前十年间,还拍了两部与农民日常生活有关的纪录片,分别是:2001年拍摄的《近距离》(l'approche,2001)与2005年拍摄的《日常生活》(le quotidien,2005),两部电影加上这一部《现代生活》,构成德帕东的南法农民三部曲(又称“农民档案”,Profils paysans)系列。

    《现代生活》聚焦的是乡村、农业与行将消逝的传统生活方式,基调上较抒情与优美的《我的树》更为清冷、纪实与萧条。他在这个片子中选取了几个穷乡僻野,当地农业已经非常衰败,村子里只剩下一两户人家,还在维持传统的农耕生活。他拍摄的这群人大部分都是老人,主要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
    电影中的大多数人他在拍前两部片子的时候都接触过,因此这个片子相当于一种回访工作,三部电影带有很强的延续性,在此维度上很像中国导演吴文光主持的“民间记忆计划”,也让我们想到小川绅介的“三里塚”系列。作为一种特别关注时间的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时间感不仅来自于影像之内,也来自于系列影像的延续上。
    但德帕东的电影没有那两个系列的介入与行动色彩,而且,探访时间更短,他与这群老人在关系上非亲非故,电影的结构也更加传统与扁平化。他的观察是群像式的,纪录片从整体的风格走向来看是偏向散文诗式的。他更愿意在近90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关于每位个体的有限但有代表性的影像,构建一个关于法国经济落后乡村地区的农民群体的肖像,而不深挖某一特定个体。
    这部电影的主要镜头由对话、村庄风景与去往村庄的道路所组成。其中对话镜头数量最多。与《我的树》中德帕东藏在镜头后当一个观察者不同,在《现代生活》中,对话是你来我往式的,德帕东不仅把自己的声音放在电影中,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他说的话经常要比拍摄的对象还要多。
    我们可以推测,因为村子里经常只剩一户人家(可能三代同堂、可能两代人所组成的三口之家,甚至只有一个人),传统的乡村社群近乎解体,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农活中,已经慢慢失去了日常交流的能力与欲望。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一个突然前来探访“闯入者”,要他们敞开心扉,存在不小的难度。
    因此这部电影存在非常多尬聊时刻。农民们对德帕东提出的问题的回复往往非常简略,不愿多谈。幸亏德帕东是记者出身,因此一个接一个地找问题来问,使得对话场面勉强延续下来。有些农民放下了拘束,多聊了一些,但也有一些农民的回复依然很简洁:“是的”“对”“不”,仅此而已。
    这里面有两段交流都很有意思,一段是采访一个正在看天主教仪式的单身长发中年。中年的回复极其简洁,而且面无表情。似乎比起和人交流,他更愿意和电视机交流。另一段是采访一个三口之家中正在开车干农活的儿子的角色。他微笑地面对镜头,但语言却极不耐烦。这里存在一种非常有趣的反差。他说自己讨厌干农活,但说不出讨厌的原因。问他有什么喜欢干的职业,但也说不出个
    以然来。当德帕东结束访谈之后,他仿佛终于熬过严刑拷打一般一溜烟开着车逃之夭夭。
    这是无效的交流吗?如果放在电视访谈类节目,或者是非虚构文学中,毋庸置疑是的。但是放在非虚构影像中,它可以不是。因为正是通过这种尬聊,德帕东建立起了这群人物真实的日常状态。单独生活在一个村庄中,人与电视机就是最好的伙伴;在日复一日的农活中,人对未来变得没有期待。一种法国电影中少见的少言寡语者的状态,在故事与语言经常缺席的情况下被建立了起来。
    正由于人物的少言寡语,使得我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从听故事,转向了看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访谈式纪录片其实都是听觉主导的,话语及其背后的故事在作用着我们。而在德帕东大部分由中近景构成的半身肖像画式采访中,视觉性压过了听觉性,或者,至少与听觉性分庭抗礼。我们仔细观察着被拍摄对象的衰老的脸庞,麻木、乏味、兴奋或者被动的表情,以及他们的肢体语言,我们仔细观察着被拍摄对象的生活空间,以及他与身边动物们的关系。通过这种话语之外的目光的接触,人物的深层状态反而裸露了出来。
    另外,无论是在《我的树》,还是在这部《现代生活》中,都可以发现德帕东对画面的要求很严苛,一丝不苟。这当然与他摄影师身份有密切关系。因此认为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帧,都是一幅出色的摄影作品,此种说法不存在任何夸张的成分:不存在任何一个漫不经心的画面,每个镜头都稳健、准确、自在自为。由长时间摄影经历所造就的构图基本功,使得这个片子可“看”性很强。
    德帕东的这部电影,正是建立在这种由可看性的美学(主动的、经验的、经典的)与言语的寡淡(被动的、或多或少由特殊的拍摄对象所导致)所塑造的视觉性之上。意义就是在这种由人物口述的停顿、沉默、重复与乏味所占据的画面空间中慢慢浮现出来。

    本文為轉載,原文鏈接:

  2. 最后的农民?

    Modern生活就不接地气?

    人注定要依靠机器制造的动植物养活注定要依靠机器生活?

    我们离蓝天白云还有多近离变形金刚还有多远?




    btw:
    封面截得真好,黑狗来了,笑岔气

    Aaton Penelope 2perf拍摄

    Raymond Depardon还是magnum member
  3. 是在看德巴东的“现代生活”展览是观看的影片。

    上百幅摄影作品,一部88分钟的主题影片。

    曾因农民身份自卑,最后又回归农场,德巴东毫无保留地表达着他对乡村的热爱,在“现代生活”的主题下,却有意远离现代化,大篇幅记录展示传统农耕与乡村生活的家长里短。

    坐着看完了农民对话的影片,里面展现的不是生活的欣欣向荣,反而带着些窘迫与迷茫,牧羊老兄弟会吵嘴也会因为自己老了担心照顾不好羊群而流泪,与2头牛相依为命的老夫妇挤奶时遇到牛撒尿互开玩笑,男孩长大想当农民,父亲却说未来没有农民了,也有决定继续留在乡村继承农场的年轻人,习惯了乡村自然安静的生活但又无奈与长辈有思想的隔阂。影片的末尾依旧是乡村空旷的道路,我终于理解德巴东为什么要以“现代生活”为名,这片荒凉的土地,落寞的乡村,原始的生活,正是受城市现代挤压的濒临消失的另一个“现代世界”。

    “在这些荒凉土地上坚持劳作生活的男男女女都是智者、哲人、英雄,他们早已预见了必将到来的衰退。这种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冲击是我拍摄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