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乌鸦 The Raven(2012)

简介:

    影片虚构了爱伦·坡死前“神秘”的5天里发生的事情。

演员:



影评:

  1.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 是十九世纪赫赫有名的美国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他以写作为生,他的推理小说尤其受人欢迎,对后世人亦影响深远。

    电影《神探爱伦坡 : 黑鸦凶杀案》以爱伦坡为中心,讲述凶手仿照他作品里的杀人方法犯下连串凶杀案。
    因为编剧把几部爱伦坡的作品情节融入电影故事之中,所以在未写影评之前,我觉得应先提供那些作品的梗概,以供不熟悉爱伦坡的推理作品,却又有兴趣入场看这电影的观众一些背景资料。


    电影的英文名称The Raven是爱伦坡于1845年撰写的一首诗,内容关于一名失去爱人的男人被深夜到来且懂得说话的乌鸦弄得几近疯癫的故事。

    原文如下 :


    Once upon a midnight dreary, while I pondered, weak and weary,
    Over many a quaint and curious volume of forgotten lore —
    While I nodded, nearly napping, suddenly there came a tapping,
    As of some one gently rapping, r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
    "Tis some visiter," I muttered, "t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 —
    Only this and nothing more."


    此外,在电影中,凶手行凶时仿照的小说桥段来自以下几本 :

    《穆尔格街凶杀案》(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 这是一个关于密室杀人的故事,受害人为两母女,母亲是喉咙被割破致死,女儿的尸首则被塞进烟囱里。至于凶手如何在门被反锁而窗又被钉牢的情况下逃脱,我在此卖个关子,因为这也牵涉到电影的桥段,如果披露出来,看时就感到没劲了。

    《陷阱的钟摆》 (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 故事中的囚犯被绑在一间囚室内,天花是一副象征时间的肖像画,并坠下了 一把巨大又如钟摆一样左右摆动的鎌刀。鎌刀不停地向下移,囚犯命悬一线。


    《红死魔的假面舞会》 (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

    - 红死病这种瘟疫在某城迅速散播,民众死亡无数。城里的贵族漠视民众苦况,纷纷躲在自己的城堡内继续过着奢华的生活。
    一天,王子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并把城堡设计成七种不同主题颜色的房间,其中一间房的颜色如血一样深红。
    贵族聚首一堂,无人敢进入该房间。突然,他们发现一名身穿黑长袍戴着如尸首一样的面谱的神秘宾客出现眼前,吓得宾客慌忙躲避。
    王子追捕他到那间血色房间,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便死在这名宾客手上。
    众人最后制服了他,当揭开面谱和长袍后竟空空如也。原来神秘宾客是红死病的化身,面谱长袍被揭一刻,病毒散播开去,令到所有宾客都得到感染。


    《玛丽•罗杰奇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êt)

    - 一条女尸被发现在塞纳-马恩省河畔,主角为了捉拿凶手,竭力推断凶手的行凶过程。这个故事是建基于一宗发生在纽约的实际个案,而该案至今已成为一宗悬案。

    《死神的一坛酒》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 这是一个关于主角因为被朋友Fortunato侮辱,而密谋杀死他的故事。


    我不打算把最后两个故事的内容详列出来,因为故事内容对理解《神》片没帮助,这两个故事都只不过帮助了爱伦坡推断出凶手的下一步而已。


    我觉得有些电影单从剧情细节已能清楚理解当中的来龙去脉,然而如《神探爱伦坡 : 黑鸦凶杀案》这类电影,因为建基于大量背景资料,所以观看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上述作品,观影时才会更加投入电影的情节桥段。


    祁佳仕
  2. 看完全片,我最想解决的是伊万做这一切的动机,这多少有些无聊,但是这个动机能否存在,决定了这个片子在我心中是算差,还是算凑合。
    于是,以下仅以鄙人的一种理解,抛砖引砖,一起讨论:
    谦卑的排版工,埃德加的超级粉丝伊万,所做这一切的动机,也许是出于羡慕他的才能,嫉妒他写出的那些文字中或被承认或被误解的成就,想到自己一直只是埃德加旁边一个默默无闻的排版工,进而先从恨自己的无作为开始,渐渐变成恨埃德加这个人以及他所有的附属,包括他的小说、诗还有艾米丽。
    于是,伊万经过几次实现埃德加小说的杀人情节后,通过绑架艾米丽,来间接绑架埃德加的双手,在暗处不断挑战自傲的埃德加,迫使埃德加写出伊万自己想要的结局,以达到一种扭曲的战胜、征服后的成就感。
    最后两人在报社面对面较量时,伊万问埃德加,你就不关心我扭曲的心路历程?我觉得,这是编剧在耍小聪明,其实,不是埃德加急于知道艾米丽的下落才不问为何,而是编剧放弃了解释伊万动机的打算,多少有些偷懒。
    当然他的动机又是可有可无的,他最大的动机是来自编剧,编剧用心良苦想地想把埃德加的小说杂糅进一篇电影中,而伊万的所为,其实是完成了编剧的动机。所以愈加的动机,何患无穷。
    编剧的大方向当然是不错的,但是,结果看起来多少有些不尽人意,过程中好似留足了悬念,却在一个又一个重现埃德加小说中杀人情节的桥段中,慢慢弱化了电影本身的魅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如此,我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给电影添枝加叶,甚至还斗胆预测库萨克扮演的埃德加就是最后的变态杀手,还想他是精神分裂等等,是否会有人觉得,按照我这个思路,这个电影也许会一下子庸俗地精彩起来……
    但是,这种自作多情的推测,不得不被电影的各种细节否定,我没法找到埃德加的在场可能性,于是果断否定自己回到编剧的思路上来。
    最后,真正的凶手浮出水面,雷得我外焦里嫩,编剧这尾收得有点儿草率,感觉好似胡乱揪出来一个人就成了那个变态杀手,这也是我说伊万的动机可有可无的原因,没有伊万·雷诺兹也会有伊莲·雷诺兹……编剧你要真是觉得最后的杀手是谁不是重点,何苦在过程中不断留那么多悬念,还误以为你在玩儿高智商……
    所以回到开篇说的伊万的动机,其实这个动机是该在电影里交代清楚的,既然没有,我们就要按种种可能给他找个动机,找不到,就别怪我们咒骂,找到了,就算是自我安慰吧。
    ======================================
    不过话说回来,编剧利用埃德加目前被世传的资料(大家可以百度、谷歌、维基等等,或者看看豆瓣那些复制过来的材料文章……),包括生平跟他的作品,编出了这样一个故事,而且最后扣在了与现实中埃德加一样的结局上(奄奄一息地坐在在巴尔的摩一个公园长椅上,嘴里不断重复着“雷诺兹”),也算是及格了。
    轻松点,按照剧本的逻辑,聊聊几个埃德加跟伊万之间的细节:

    伊万在生活中会隐秘地给埃德加带来自卑与愤怒,比如影片前部分伊万唯唯诺诺地告诉埃德加他的文章被砍掉了,一方面让埃德加在自己的粉丝面前直接出丑,恼羞成怒,另一方面伊万自己获得快感。

    1849年10月7日奄奄一息的埃德加·阿伦·坡,在巴尔的摩一个公园长椅上被发现,之前发生的事情至今依旧是迷。而最后空坟墓的墓碑上写着艾米丽的死亡日期也是1849年10月7日。墓碑上的日期预示着伊万想要跟埃德加在10月7日这天做一个了结,并且提示埃德加必须在下面的报纸连载的小说中,把艾米丽写死,于是伊万杀死艾米丽的行为就只是在无辜地模仿小说,而这,相当于埃德加亲手杀死自己心爱的人。伊万知道埃德加不会这么写,料到埃德加会选择换命,于是,一旦埃德加在接下来的小说中写出要用自己的命换艾米丽的命,也就相当于成全了伊万想要杀死埃德加的目的,这样埃德加的死,几乎相当于自杀,影片的逻辑走到这里,还是有些精彩的……

    当还没暴露的伊万看到埃德加果真把自己写死后,假惺惺大力反对埃德加的选择,看着眼前人乖乖地走进了设计好的圈套,该是怎样一种扭曲的快感。

    PS:钟摆的死法,到底是当初《电锯惊魂》致敬埃德加,还是如今《乌鸦》模仿《电锯惊魂》啊……
  3. 剧透吐槽,我相信这种电影就是用开吐槽的。

    1、十九世纪造那么个家伙杀人成本实在是高啊,凶手是富翁。使用这么大的凶器杀人都不能作为破案线索,编剧无法无天。
    2、女主角被掳走那个情节最让人无法接受了,爱伦跟自己心爱的女子跳舞,来了一匹大马在警察和大人物的双重包围下轻松闯进大厅,轻松地把爱伦跟情人分开,不但分开还瞬间消失,只能说作案人是超人,爱伦是白痴竟然在大马面前不保护自己的爱人,其实我想说的是编剧无法无天。
    3、那段剧院水手排查一点也不悬,一开头就给出凶手的剪影,能看出是个瘦子,那一堆水手一个比一个肥;
    4、那个反面竟然还是个武林高手,躲过了警察的射击还从那么高的屋檐跳下一刀就封了那警察的喉,看来警察是个木头人。并且这个一死一伤的地方竟然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好像是凶手骗他们来这里只是为了杀个警察玩玩;
    5、最扯淡的就是一个制造悬案的高手竟然会用淋湿了的纸条(仅这一条来破案编剧实在无法无天),“主动投案”,爱伦和侦探大人基本无能了;
    6、爱伦写的结尾明明是要一命换一命,爱伦竟然将自己写死也就算了,结果有出入的是报社老板无辜送命,为何送命没有交代,编剧大人糊涂啊;
    7、报社竟然有个秘密地下室,就目前看这个密室就一个出口,这也是逻辑不通的地方,凶手一边是报社员工要工作,一边还要杀人,一边监视女主角,而且报社怎么说上夜班的人是有的吧,这么来看凶手是超人,另一个“安迪”,可以考虑续集拍成《爱国者报报社的救赎》。
    8、最后爱伦蹬翻桌子,桌子上的灯没有坏掉,这哥们又提着那盏神灯下密室;
    9、凶手没看到爱伦死翘翘就离去,那么被抓时他不应该有啥好惊的,再次说明凶手是“自首”。

    由于编剧的无法无天,恨透了那些大侦探福尔摩斯,于是制造了这么一个印刷工,这个印刷工还是富翁,练家子,用毒高手,小说家,实践者。
  4.        埃德加•艾伦•坡,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是个诡异的角色,不仅因为他的诗歌及小说忧郁,惊悚,神秘,为美式哥特风格定下标杆,而且因为坡的身后名和影响力,是靠他的忠实粉丝造就的。正如本片中,怀才不遇的坡,高呼法国万岁,咒骂美国文艺界没眼光、商业化,他的诗歌甚至生平故事,正是经由惺惺相惜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译介推广到法国的,在法国乃至欧洲红了之后,他才得到美国本土文学界的承认。而坡那些逻辑严密又充满阴森恐怖之cult美的犯罪推理惊悚故事,启发了他另一位产生巨大影响的粉丝,即写出《福尔摩斯》系列的柯南道尔。这几年《腐尔摩斯》太红火,片方挖出坡这位侦探小说鼻祖,做一部悬疑商业片,似有跟风之嫌。可惜《乌鸦》的影像效果既没有盖•里奇的酷炫现代感,也及不上蒂姆•伯顿浓厚的古典哥特风,论悬疑刺激感,又不及《人骨拼图》、《沉默的羔羊》那般环环相扣,惊心动魄。
           所以片子吸引人的还是文艺噱头,它串起了坡的书迷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小说“泄密的心”、“红死魔的面具”、诗歌“安娜贝拉利”、“乌鸦”等等。它也确实对艺术家与粉丝、艺术与人生这两对关系有所讨论。主导全剧一系列根据坡的小说情节设计的血腥命案并故意留下线索的罪犯,是坡的粉丝,他身边外表谦卑的排字工。激发犯罪灵感的,是艺术,还是恶?从他最终逼迫坡实践以己命换爱人性命的小说结局看来,他爱的不是作家本人,而是他的作品,他甚至将自己视为坡的缪斯,乃至一部作品本身。不过,这位视杀人为艺术的癫狂者——甚至能依剧情推续集,他逃脱了,接着毁掉儒勒•凡尔纳——的犯罪行径,特别是绑架坡的心上人,确实再次激发了坡的创作灵感,但这非坡本人所愿。
           相比,片中的坡是能分清艺术与人生的正常人,也具备人们臆想的文艺天才形象:酗酒,暴躁,命苦,充满爱的激情,甚至还添上他们通常缺乏的勇猛精神。他是掌握小说这门技艺的一流幻想家,也是善良好男人,甚至英雄。坡曾有个著名的美学论点:世上最美丽莫过于忧郁,最忧郁莫过于年轻美丽的爱人夭折,此为至美。女主角时时背诵的浪漫诗篇“安娜贝拉利”即为例证。影片借报社大主编之口说出坡的悲苦:他爱的每一个女人都死在他怀中。文章憎命达,这话放坡身上合适。杀人粉用他人性命享受cult美感,坡则被迫用自己的生命成就这种美感,所以前者是卑鄙的剽窃者,后者是艺术家。

    亮点:适合每一位喜欢坡作品的人,罪案还原了小说场景,血腥恐怖,还有各种文艺彩蛋;也适合犯罪推理片迷。

    你还可以看:《人骨拼图》,《七宗罪》。

    本文刊登于《环球荧幕》9月号。刊登时应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