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噤界:入侵日(台) / 无声绝境外传:首袭日(港) / 无声绝境III(港) / 寂静之地前传
导演: 迈克尔·萨诺斯基
编剧: 迈克尔·萨诺斯基 约翰·卡拉辛斯基 布莱恩·伍兹 斯科特·贝克
主演: 露皮塔·尼永奥 约瑟夫·奎恩 亚历克斯·沃尔夫 杰曼·翰苏 小肉排 尼可 蒂希·巴特勒 阿尔菲·托德 以利亚·昂格瓦里 扎伊·多莫 塔拉·希洪 埃利亚纳·乌姆夏尔 亚历山大·约翰 塔坤达·库马洛 万彩玲 罗尼·勒·德鲁 本杰明·王 艾薇·贝里 嘉文·弗雷明 迈克尔·罗伯茨 凯恩·艾登 尼克·戴维森
上映日期: 2024-06-28(美国/中国大陆) 2024-06-26(法国)
片长: 100分钟 IMDb: tt13433802 豆瓣评分:5.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先把话说在前面,你觉得不好看你去打低星你去写差评,我觉得好看我想写自己的观影体验也不行是吗什么影评JC啊我请问呢,有人觉得不好看也有人觉得好看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还有电影分类我也不是专业的只能按我自己理解分了呀咋的我自己写下自己观影感受还要面面俱到严谨到不能出任何纰漏是吗?我是上自己的豆瓣马克自己的观影感受还是要上法庭啊???
没看过前两部,也先不说外星怪物的设定有多扯,但是这部,我喜欢。
一位将死的纽约诗人,在世界毁灭的那天,决定再自由地像过去那样活一次。
一位胆小的英国法学生,在社会秩序崩塌之时,冒着失去撤离机会的风险,决定勇敢地帮助一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体面地走向她人生的句点。
即便过去喧嚣的荣光都不复存在,城市只剩下窒息的寂静和一地的尸体,还有无处不在听声杀戮的外星怪物,但是人性的光辉和诗意,总会在某个满目疮痍的街道,像爵士乐那般欢快地响起。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都这种时候了,女主还坚持去get pizza确实很荒谬,护士大哥也不理解女主的执着,但是男主却一下就悟到了。我想大概就是这个点,能让我完全理解为什么男主会想和女主结成末日搭子。这俩人结为末日搭子,一路互相照应互相陪伴,不是因为亲情爱情抑或是同情,也不仅仅因为可爱的猫猫,或许只是因为在相逢的那个时候,她的存在让他又重新意识到,自己不是被怪物狩猎孤立无援盲目逃亡的猎物,而是作为一个人而堂堂正正地活着。
在雨夜雷声中读诗,在无人的俱乐部舞台上表演魔术,这些对生存毫无用处的事情,却最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活着。
只有纯粹的人类勇敢精神,才能因为荒谬而控制一切有限。
不论这份勇敢是勇敢地克服恐惧想要活下去,还是勇敢地选择体面的方式走向死亡,在末日之际,最为宝贵。
最后还是要说下猫猫,猫好,人也好!猫猫真的超级可爱超级治愈超级乖,有几次真的有点被吓到但是都被猫猫调理好了哈哈哈哈!果然有猫猫在,人就一定是安全的!谢谢猫猫!
最后的最后,第一次在电影院里有那么好的观影体验,笑死,根本没人发出声音,体验感也算是完全拉满了。
很出乎意料。竟然是一部小清新恐怖片。
这个系列的特色就是,主创已经不再把焦点放在怪兽身上。外星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目的是什么,都无关紧要,这些问题在老派的恐怖片里已经说得够多了。
寂静之地的设定是专门为影院而生,逼着你离开家里的电脑电视,来影院体验一把顶级音效,屏幕内外的寂静达到了联通的效果。
为了把视听体验提升到极致,故事就是最大限度的做减法。每一部的主角就那么一两个,在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大背景下讲述一小段非常具体的逃生。
主角的人生就在逃生过程中慢慢揭开,每一部都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没想到这部是个文艺女青年。
住在纽约的黑人女诗人——这位黑人女演员在美国观众的语境里绝对是个个性美人——穿搭是橘色毛线帽配明黄色针织衫,挎着白色帆布小包,上面印有“I❤️NY”字样,牵着一只小猫走在被毁坏的静谧城市里。
这简直是美国ins网红穿越进末日废土的桥段嘛!
哪怕世界坍塌了,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跨越整个城市去吃她心心念念的披萨。
电影里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是:我要吃到世界上最后一块披萨。
我们可以嗤之以鼻,可以不买账,但不管怎么说,导演的想法已经传达到了:
一整个灾难,一整个外星怪兽入侵,不过成为了女诗人清新生活的小小注脚。
电影的目标受众很清楚,就是针对这一批想要发疯的都市文艺青年。
女主贴止痛贴都贴得那么小资,身患绝症也不忘记尊严,让我们记住了芬太尼这个品牌,就算是植入广告也毫不突兀,因为各种商标和品牌就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经评论区提醒芬太尼是一种药,不是个品牌,还是个麻醉效果的药物,好吧我没用过,但我觉得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在末日背景下电影给这个细节那么多描写,就是很小资,或者说,过于生活化。很多药不离身的美国人看着应该会更有代入感吧)
还有那只猫,那只永远不叫的猫,从她一出场我就知道,哪怕女主角死了她都不会死,因为猫咪最大!
所以这部电影是因为极其精准地拍出了特定受众的需求才值得一看,否则其他地方都是乏善可陈。
我想到了那部讲抑郁症的《talk to me》,把恐怖、末日、怪兽的元素混搭进网红ins风人性小品中,貌似是美国小成本惊悚片的新潮流。
所以想看的观众一定要辨认一下自己是否是目标受众!要是怀着升级打怪的传统需求去看这部电影就一定会大失所望。
电影开场第一条字幕是关于纽约的分贝,表明这是一部关于城市的电影,几乎不间断的喧嚣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末日电影中,城市往往作为人们撤离的背景存在,人们从大型都市撤离至郊区、小镇、乡间、森林、荒野乃至保护区,似乎这才是后末日时代的生存之道,《寂静之地》1、2便是如此。即便人们返还都市,很快又面临着再次的逃离(《惊变28天/周》),彷佛都市注定只是现代人暂时的寄居之地。而本片却提出了一个问题:并非乡间的泥土才意味着故乡,城市就是很多现代人的故乡,灾难发生后是否可以返还都市故乡?本片始终围绕“重返城市(故乡)”展开。
开场部分,对一切都充耳不闻的绝症女主却对离开郊区疗养院回到城里看演出表现出了兴致,在坐公车穿过大桥进入城市的时候,她似乎格外享受那一刻的阳光。当发现他们的演出竟然是一场木偶戏时,她感到失望,毕竟木偶戏太无趣、太安静、太古典了,可能她想看的也是一场怪物惊悚片?她的灵魂注定属于现代都市。
与末日电影中主角及其团体通常具有的求生意志相反,本片女主角从未想过求生,开场与男护士的对话中,她说到“如果半小时后我死了呢”,随着电影的进展,我们发现这并非一句玩笑:实际上她已活过了医生预期的寿命,每一秒钟都似乎成了一种恩赐,同时也意味着她在接下来的每一秒钟都可能死亡。如果说末日意味着死亡的威胁降临到每个人头上,那么女主自始就处于她个人的末日中,在双重末日的笼罩下无法逃离。
与同类型题材中主角通常具有的求生手段相比,她太虚弱了,在中后段行走都变的困难,这更加剥夺了她求生的可能。于是一切只关于死亡,她从开始就在通往死亡的途中,如何处置自己的死亡变成了仅存生命的唯一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末日电影往往回避却真正值得处理的问题(如同集中营电影):在随时面临死亡的环境中,求生几乎变得不可能,死亡却是可以选择的,如何死、在哪里死成为生命必须做出决断的难题。所以,电影中段的教堂是必要的,这显然是一种安放生命与死亡的方式,当然主角并未停留于此。
最终的目的地是过去常吃的那家披萨店,然而问题也完全无关乎吃披萨(她完全拒绝点外卖),她必须自己坐到那家店里,她必须回到那里,死在那里。
披萨店的隔壁是父亲过去演奏爵士乐的小酒吧,这所城市与这个家庭就这样被简单的勾连在一起。“回家”的主题延续了《寂静之地》一贯的保守价值观(本片中还有一对黑人父子),而“回家”却不仅是“回家”,她同时还是这座城市的真正的孩子。异星生命入侵城市,成为新的统治者的同时宣布了一道关于声音的禁令,“禁声”变成了临时的立法,往日最为喧嚣的城市瞬间变得死寂,一切有死的凡人只能在这强大的入侵者面前俯首,并逃离这座城市。
在人们纷纷浪迹远方之时,作为这座城真正的孩子,她必须留下来代表这座城完成最后的抗争,她同时是奥德赛与安提戈涅。她呼唤往日的声音:喧嚣是城市的底色,这里不能没有声音,这声音可以是噪音也可以是爵士乐。因此在最后时刻,她先后制造出了这两种声音,它们都是属于现代城市的声音。噪声是为了他人、为了拯救他人,音乐则只属于自己与父亲,显然这是属于他们的品味(联想电影开头女主在打油诗里怒喷病友的品味)。在家庭与城市里,她真正意义上重建了自己的生活。
电影可以说是属于女主角个人的归家之旅,也因此电影对男主角和都市人群的描绘只能流于潦草。最后,这部电影也迫使我们去追问:末日题材电影鉴于其属性,是否难以承担更多的思考,毕竟本片也不得不设置一个死期将至的主角。
6年前一部低成本恐怖片凭借“不能发出声音”的超绝概念走进大众视野,绝佳的电影氛围感营造和高概念的怪物设计让其与电影院完美适配。
该片在技术层面提名了同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剪辑,票房方面更是四两拨千斤,以1700万美元的成本全球狂揽3.4亿美元的票房,恐怖的比例不禁让人想起同类型回报比也超高的《女巫布莱尔》和《电锯惊魂》。
第二部紧接第一部故事进行,票房依旧稳健全球砍下3亿美元的票房。
正当观众都期待这个世界观能够在第三部《寂静之地:入侵日》得到完善、关于怪物的身世可以更加清晰时,它拉了,第三部没能延续这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而是变成了一部说教意味严重的公路电影。
至于它的狗血程度且听我娓娓道来。
文:发条辰
排版:妖妖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影片的故事没有继续第二部的结尾,而是转变思路聚焦“无声末世”的第一天,前两部的导演和第一部主演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演父亲)从导演转向制片,主演艾米莉·布朗特(前两部里饰演母亲)则不出现在这个地点。故事发生于纽约平静(平均90分贝)的一天,突然陨石从天而降,数以千计的怪物从陨石中跳出开始屠杀人类。
怪物的第一次出场是伴随着迷雾,与弗兰克·德拉邦特于2007年执导的《迷雾》中最后出现怪物不同,《寂静之地:入侵日》几乎在一开始就让怪物完整的出现,甚至特写到他们酷似“西瓜皮”的脑壳,一点也没有所谓洛夫克拉夫特“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感便是恐惧最古老而强烈的恐惧,则源自未知”的设计。
怪物降落在街道开启第一波屠杀的场面也让我想起中国观众的老朋友迈克尔·贝,后来看到结尾发现他果然是制片人,不得不感叹拍的混乱的跟变形金刚似的…
在这场大屠杀中女主角由露皮塔·尼永奥(曾凭借《为奴十二年》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饰演的Samira幸存了下来,她是一个得了绝症的病人本来住在临终关怀所,但是因为外出活动才一起出来。
她早知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便想着去到哈林区吃最后一顿披萨。是的,这就是整部影片最大的主线剧情,即[主线任务]去哈林区吃披萨,末日之下去吃披萨这个精神状态很稳定。
与一般执着刻画灾难面前群像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几乎把视角全部放在Samira身上,摄像机时刻跟着她移动,演员时刻保持着红血丝和热泪盈眶的状态。给人一种好不容易请到一位奥斯卡演员,要赶紧多用用的农场主感觉。
在第二主角还没有出现以前,救下Samira的由杰曼·翰苏(《血钻石》中的非洲人)饰演的Henri和亚历克斯·沃尔夫(《勇敢者游戏》主演)饰演的Reuben相继成为了没有任何推动剧情作用的工具人。前者再救完Samira后直到结尾再也没有出现过,而后者直接因为令人无语的情节而被怪物杀死,此处也是影片致敬前两部死法的一个体现,即站在别人面前突然被怪物掳走。
即使是这样 Samira依然要完成自己的主线任务,但是在此之前她要先完成[支线任务]回家拿药,就在回家途中遇到了心脏有问题且怕死的男主角由约瑟夫·奎恩饰演的艾瑞克[隐藏任务]让艾瑞克重燃活下去的希望。
Samira再怎么劝阻他去找大部队撤离,他就是不,咱也不知道为什么。于是两人搀扶前行,在这期间他们各种特意弄出声响就怕怪物不知道他们在哪,可谓是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心态。当然也有在地铁站找准了怪物不会游泳的特点而单杀了一只的高光时刻,就这样两人跌跌撞撞取了药,然后去到了哈林区吃披萨。
可是没想到却也是意料之中哈林区的披萨店毁了,Samira想吃的世界上最后一块披萨的计划也泡汤了。
此时工具人艾瑞克终于派上了用场,可以说整部电影他都是一个拖油瓶的状态,在此刻他担任起了开导Samira的重任。在一段温馨的不出声音的表演后,两人完成了相互救赎,Samira也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让艾瑞克到码头去和大家一起离开。
最后就是一段一点都不燃的艾瑞克跳进大海游上船的设计。影片在Samira最后走在大街上拔掉耳机让收音机外放的动作结束…
“ LOW到不行的恐怖情节和氛围”
说这部电影像《变形金刚》不无道理,因为片中的怪物丝毫没有展现出该有的压迫感。一、二部中为了渲染对怪物的恐惧和压迫选择的是少让其出现,并且通过家里的布局设计(比如地上铺沙子、给婴儿吸氧)等细节来展现对怪物的恐惧。
但是在这一部中,角色之间一到下雨和略微嘈杂的环境就开始悄悄话,影片中对于机器声音和所谓的人声也没有很强的区分概念。在Reuben修理机器之前的声音为什么不会吸引来怪物?这样细微的、不给观众解释的漏洞比比皆是。
另外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永无止境的一惊一乍吓人(jump scared),据不完全统计这部电影最少使用了7次这个方式只为突然吓到观众。
而在一、二部中通过平行剪辑、让浴室生孩子、谷仓下陷、怪物追击出现在同一时刻的场面在这部里再也没有出现,可以说这部中没有任何能够让人一直揪着心的过程。
并且片子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两人是如何相互拯救的,以至于后半段怪物都不出来当电灯泡了只为把这个片子变成爱情公路电影。但其实艾瑞克对Samira的帮助屈指可数,全片可以体现的段落或许只有最后那几分钟的陪伴。
Samira也没有帮助艾瑞克不再害怕,反倒是通过献祭自己让艾瑞克活下去,所以在看到最后Samira的那句“你让我再活了一次”,会觉得很莫名其妙。
“对于一部续集来说更是不合格”
作为一部商业片的续集,最基本应该做到的是完善这个电影宇宙的世界观和角色,即使是前传。漫威姑且不提,像香港电影《无间道2》也是填补了很多角色的空白…
但是《寂静之地:入侵日》几乎没有为这个电影世界带来任何的其它设定。
可以想到的就是1.怪物不能游泳 2.陨石内部有大量的产卵的巢穴,并且怪物会吃掉发生(进化)。在影片中除了这两个设定和陨石带来的怪物外再也没有任何多余的信息出现。
几个短语概括这部电影就是:人物没有建树、设定没有意义、氛围塑造空虚、故事逻辑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