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鬼妈妈 Coraline(2009)

鬼妈妈 Coraline(2009)

又名: 怪诞随意门(港) / 第十四道门(台) / 卡罗琳 / 卡罗兰 / 卡洛琳

导演: 亨利·塞利克

编剧: 亨利·塞利克 尼尔·盖曼

主演: 达科塔·范宁 特丽·哈彻 珍妮弗·桑德斯 唐·弗兰奇 凯斯·大卫 约翰·霍吉曼 小罗伯特·拜利 伊恩·麦柯肖恩

类型: 剧情 动画 家庭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9-02-06(美国)

片长: 100分钟 IMDb: tt0327597 豆瓣评分:8.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我并未读过尼尔·盖曼的原著(这位帅哥的作品我一本也没有读过),所以只能从影片的角度来谈谈个人想法,不过影片一旦被创作出来,也就具有了相对于小说的文本独立性,我们不必总是拘束在原著的窠臼里去评判一部电影,对吧?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相当值得一看的定格动画,而且对我国的儿童奇幻类文艺创作不无启发,那种打通各种壁垒——这些壁垒往往是被臆想出来的——后所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在华语电影中是找不到的。

    影片的怪诞风格使我下意识的联想起蒂姆·波顿的《僵尸新娘》,不过这类风格在《鬼妈妈》的编剧和导演亨利·塞利克那里似乎更加源远流长——1993年他导演的《圣诞夜惊魂》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鬼妈妈》的一次预演(蒂姆·波顿是《圣诞夜惊魂》的制片人并提供了影片的整体故事创意,从而使这部作品更多的被冠以“蒂姆·波顿作品”的名头)。
    哥特式的美学风格贯穿于《鬼妈妈》的始终,从头到尾女主角卡萝琳都生活在一个雾气氤氲、终日不见阳光、处处神秘诡异的小镇里,连她家的房子都有着一个多世纪的古老历史——老宅几乎是全世界鬼片的一个基本元素,这个小镇很容易让人与《无头骑士》里的那个“沉睡山谷”相提并论,不过我在看片时眼前却浮现出了《寂静岭》里那个总在飘落着如雪余灰的小镇——《鬼妈妈》中的浓雾进一步的加深了我的这一印象,特别是小男孩瓦比在浓雾中抓“香蕉鼻涕虫”的那场戏。不过《鬼妈妈》并没有着力打造一个恐怖故事,当卡萝琳发觉墙角的秘密门道通向一个更加诡异的世界时,影片其实营造出某种温馨的情调——在这里,小卡萝琳的一切梦想都得以实现,她的父母甚至都有了复制版,而复制版的父母对卡萝琳百依百顺。

    《鬼妈妈》对我童年记忆的勾则引来自于卡萝琳楼上的那位“B先生”(Mr. Bobinsky),B先生是唯一对卡萝林的超自然经历有认同感的成年人,他甚至直接充当了卡萝琳与会跳舞的老鼠之间的传声筒——当然B先生总是像算命先生一样闪烁其辞、故弄玄虚。在我看来,这位长相与螳螂类似的B先生无疑就是美国儿童文学中的《怪老头》——还记得上海美影厂的那部木偶剧吗?在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以及《旗旗号历险记》等作品被搬上银幕就被迅速的庸俗化以后,《怪老头》成了我童年记忆中难得的珍宝。细究下来,《怪老头》与《鬼妈妈》一样具有难得的独特气质:没有把儿童读者(观众)当成头脑愚笨的白痴,从而放弃了虚假的道德说教和对外部世界简单粗暴的高、大、全正面描绘——这种描绘被道学家们一致认为会对儿童建立真、善、美的“正确认识”起到强大的建构作用,但实际效果往往相反,那种夹杂在恐怖与怪诞之间的似是而非的人生体验,对孩子们才有着更为致命的吸引力——这个世界不正是这样的吗?而且一旦当创作者这么做了以后,作品的吸引力就会连带性的波及到成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把《鬼妈妈》仅仅框定在“儿童文艺”的范畴内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而我国的动画片总是停留在“低幼阶段”的原因恐怕也正是源自于此。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本就是截然不同的,孩子们总会发现神秘的未知力量所在,一般这些力量都来自于某个被大人们不屑一顾的地理空间——记得在《樱桃小丸子》里也有一集《小丸子的秘密基地》吧,那个神秘的大宅无疑将成为小丸子长大成人后永远无法理解同时又难以忘却的生命经验,而《鬼妈妈》开头时卡萝琳寻找的那眼古井也有着同样的意蕴。

    值得注意的是,当卡萝琳爬向那个怪诞世界时,她通过了一个冗长的人类器官式的管道,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这应当是象征着母体的产道(所以外滩观光隧道的设计十分傻X),也就是说,卡萝琳的内心有着某种对“童年”的向往——尽管她还是个孩子,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卡萝琳拒斥长大(或者说对长大不适应):长大意味着她无法再像婴孩时一样为所欲为,而且不会再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长大后的卡萝琳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多半会被拒绝。由此,把《鬼妈妈》做心理学层面上的解读,其实跟大卫·芬奇+布拉德·皮特+菲茨杰拉德的那部奥斯卡提名作大差不差,只不过塞利克比芬奇做得更成功而已。
    《鬼妈妈》中的性别设置也饶有趣味。最大的魔头居然是卡萝琳的母亲——女巫的控制只不过是障眼法,内里诉说的还是母性亲情缺失后母亲这一形象的迅速妖魔化。从年龄上来讲,卡萝琳应当处于青春期将来之时,按照弗洛伊德的教导,埃勒克特拉情结导致的“恋父憎母”倾向成为此时卡萝琳的潜意识,所以,父亲在片中是个被母亲控制下的傀儡,尽管父亲也常常拒绝、忽视卡萝琳的感受,但卡萝琳会将之归结于强势母亲在作祟——用父亲的话来说,母亲才是家里的“Boss”。而拒绝给卡萝琳买漂亮衣服和手套,又可以解读成对卡萝琳女性形象(性的吸引力)的粗暴压制——于是乎,母亲被改头换面成女巫,卡萝琳与复制版母亲的战斗也象征着她性意识的成长。此外,两位肥胖美人鱼的形象也印证了这一点,她们回复青春的那一幕完全可以看作是卡萝琳潜意识里对性成熟身体的渴望——事实上,当这一幕出现时,卡萝琳马上被二人请上了舞台与之共舞。

    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对于母亲的厌恶在《鬼妈妈》中导致了对男性的“推崇”——片中的男性(雄性)形象没有绝对负面的,从父亲到复制版父亲(后者想告诉卡萝琳实情却被拟人化的钢琴捂住了嘴,而钢琴显然是“母亲”的魔法控制下的,即使在怪诞世界里,也是复制版的父亲带着卡萝琳骑螳螂逛花园,尽享人间乐事),从B先生到瓦比,乃至那只黑猫——黑猫一开始被卡萝琳当成是母猫,因而是“邪恶”的,一旦黑猫开口说话发出男声,它\他就成了正义使者。
    当然,更有趣的角色是瓦比,作为一个男性,他也处在某种“邪恶”女性的控制下(包括他那最后才露脸的奶奶和奶奶神秘消失的孪生姐妹),而在邪恶世界里,瓦比成了卡萝琳最可靠的助手,瓦比甚至舍弃自己将卡萝琳救出。然而瓦比一开始并不招卡萝琳待见,她讨厌这个男孩的喋喋不休,而且瓦比长得也比较磕碜,脑袋还总是耷拉着,但这个形象却在最后赢得了卡萝琳以及观众们的垂青——我将之看作是女性看待男性伴侣的心路历程的卡通浓缩版:在女人眼里,他们的男友\丈夫总是有着令人难以忍受的缺点,但最后嘛,他还是可以接受\可爱的(这显然是基于对婚姻、家庭整体认识之上的比较成人化的看法:既不是对男性偶像的彻底崇拜也不是对世俗男子的纯粹厌恶)。

    最后卡萝琳对父母的拯救我们也可以将之类比于《千与千寻》,一个有趣的细节是:《鬼妈妈》里的被困灵魂也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当然还有一个突出的表征是纽扣做眼睛),这就象征着童真本性(人性)的迷失。卡萝琳父母代表的成人已经迷失在没有神秘感、没有敬畏、没有生活情趣乃至亲情淡漠的外部世界里(在《千与千寻》里则把外部世界描述成了物欲横流、毫无环保意识的肮脏处所,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卡萝琳承担起了拯救的重任,当然,最后她与千寻一样,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摆脱了纽扣眼睛),救回了父母家人——两部影片的结局也很类似,千寻的父母跟卡萝琳的父母一样被拯救而不自知,当然这也可以为故事涂抹上一层更加奇幻的超自然艺术色彩。

    总之,《鬼妈妈》展现了一个女孩变成女人的惊心动魄过程,而作为男性,这个故事提醒我的是:养一个青春期的女儿,要比养一个青春期的儿子更麻烦,但在关键时刻,女儿往往比儿子更管用。

    (刊载于《氧气生活》09年10月)
  2. 爸妈老了而我还未长大。

    或者说我长大了,只是在父母眼中我永远是个孩子。

    当妈妈仍然重复着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满脸诚恳的说,她已经连续打了一星期麻将时,我看见站在面前的是一个被人突然识破自己贪玩而害羞的小姑娘,扭捏着不敢看我的眼睛,接着她又变回了那个中年妇女,继续唠叨:我是成年人,家庭工作都照顾好了,不打麻将还能怎样。。。。。。只是从话语中我听出了以前未能体察到的些许脸红。

    当爸爸挺着肚子,满脸褶子,咧着嘴对我说道,他现在工作生活都很顺利,衣食无忧,无欲无求,唯一的期盼就是我能出人头地时,我仿佛看到那个俊朗的,绝对不会认为自己40多岁就功成名就的青年挥手离去,看到生活的无奈和挫折在他脸上砍的一刀,又一刀。然而我不能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说我理解他,我只能点头说,我会好好读下去的,爸爸。

    什么时候你才明白妈妈不是世界上长得最美的女人,什么时候你才明白爸爸不是一个万能的男人。我想告诉他们我已经明白了,明白他们都是普通人,明白妈妈远离美女的称号已经多年,明白爸爸也有需要低头的领导,可是看到他们满脸期许的看着我,我退缩了,我还没长大,我还不想长大,我们仍是快乐的一家,爸爸妈妈和不懂事的孩子。

    只是孩子终究不可避免的会长大,会看到爸妈不经意间褪去父母的外衣,变回世俗中的男男女女,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一地鸡毛,甚至,连孩子也当成陌生人。于是我们只有自己去面对女巫。有些女巫直接张牙舞爪的就冲过来,有些女巫会打扮得五彩缤纷来魅惑你,也许你会直接被吓得两股站站,也许你会深陷梦境无法自拔,丢掉那个可有可无的家,但是无论如何你必须成长起来,战胜貌似强大无比的敌人,去拯救你自己,拯救他人的灵魂,甚至拯救你的父母。他们也许不会理解你,甚至反对你,而你则只有靠自己。

    家是避风的港湾,归港的船不会也无需解释归港的理由。只要最后一家人能团聚,其他又算得了什么呢?

    ------------多嘴一句----------------

    愿你旅途中遇到你的黑猫朋友和互助的爱人~~~~~~~
  3.       持续不停的雨,荒凉的郊区,蔓生的枯枝,百年旅馆,诡异的布娃娃……尽管这些元素已经分明拼凑出诡异怪诞味,但越往下看越觉得不是一般家庭奇幻类动画片,至少应该挺多小朋友看了会做恶梦的——连我这个习惯晚上一个人不开灯看恐怖片不尖叫的人也看得丝丝寒意入骨。

          过后查看原来导演是亨利·塞利克,代表作是蒂姆·伯顿参与编剧的《圣诞夜惊魂》,人物同样是拥有恐怖的针线嘴的竹篙精。蒂姆·伯顿出道的时候也拍些动画短片,由于基调太过阴暗被批不适合儿童观看,才逐渐告别用动画的形式表达,代以真人show,成就了与Johnny Depp黄金组合的奇幻黑暗影像。大概亨利·塞利克就是他在动画领域的梦的延续。


          《Coraline》(中译《鬼妈妈》。真的很恶顶翻译用“鬼”作噱头,跟鬼都扯不上关系,并且西方的鬼Ghost与中国的鬼意义也不一样))如“鸡皮疙瘩”系列的寓言:Coraline从真实的工作狂父母得不到的东西都能在“另一个妈妈”(the other mother)处获得,美食、游戏、衣服,还有最重要的——将其视作中心的重视和爱。开始Coraline很enjoy,直至发现“另一个妈妈”想把她的眼睛也换成与她一样的钮扣,她才意识到当中的阴谋。

         “另一个妈妈”所提供的就像罂粟,表面艳丽,无法抗拒,无休止的欲望不断地得到实现;但实质却是步步诱惑的陷阱,最终让人向她臣服,成为她的俘虏,永远不能离去。或许这正是将“另一个妈妈”的真面目设计成巨型蜘蛛的原因,并且安排了Coraline拼命挣扎逃出巨网一幕。

          还有令我不寒而栗的是异化成占有欲的爱:软脚猫分析另一个妈妈诱捕小朋友的初衷,只是想找个人来爱。可那些小朋友最后都被换了代表永不可能离开的钮扣眼睛,并被关起来,直至死去。“另一个妈妈”告诫过Coraline,最骄傲的人也会被爱所伤。之后电影并没有下文的延续,没有交代她曾经为怎样的爱所伤?为何爱得那么偏执而演化成强大的占有欲。在她的世界里,活生生的人都是被施了魔法被她控制的玩偶,体内填充沙石,(不会说话的Wybi在这个世界并不欢喜,被她强行缝起的牵强笑容凄凉得几近流泪);而所有美好的场景没有小朋友被剥夺的眼睛所支撑,也成了毫无生气的黑白。似乎象征着她的内心也是一片荒芜。爱并非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能力。她却没有能力去爱,能挽留她认为所爱的人的唯一手段就是不择手段地留下,不管他们是否愿意。连爱的真谛都丢失了的爱,还能称为爱吗?


          很喜欢通向另一端世界的甬道,好像梵高的《星空》。迷幻而充满魅力的蓝,有点兴奋,有点忧郁,延伸到未知危险。配音方面,正是冲着达科塔·范宁才看这部片的,天才童星的表现什么时候都不乏感染力。之后觉得配妈妈的那个很有特点的声音怎么那么耳熟,惊喜地发现是泰瑞·海切尔的加盟。没想到在《绝望的主妇》里经常歇斯底里、疯疯癫癫的傻乎乎的单身妈妈,阴森森地威胁Coraline时也可以变得很渗人。
  4.    我一直都很喜换看这样的动画电影,这部影片绝对没有让我失望,很早就期待欣赏它了,端午节的这个清晨,我终于如愿了呵呵!
       我始终不认为这片子是把卡若林表现的多么勇敢/多么机智/,这不是看点,我个人觉得真不是这么简简单单,但它又并不复杂。你知道“现实世界”是多么残酷无情,就影片中描绘的那样,冷清灰色充斥的世界!小卡只是不希望再这样下去了,父母并非不爱她,只是世俗的工作完全凝结了生活,它不该是那个样子。
       她被引诱去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她想要/我们大家都想要的世界,在那里你知道的,我们愿望/欲望会得到最大的满足,但是你也要付出代价。
       两个桥段让我挥之不去,那是种愿望/感动/遗憾/心痛。现实中的B先生被认为是个酗酒的疯子,但他其实是个马戏团演员,时代变迁他的光辉早已抹去。但是在那个世界中他再次闪闪发亮,他是马戏团的团长,那些可爱的跳跳鼠,任意由他指挥着,那个世界让他再度复活了。
       住在地下室的SHOWGIRL姐妹花,曾经是那么的迷人,谁说她们俩不是大明星?我想她们依旧对于自己年轻风光十分痴迷,岁月的魔爪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但它难以融化于情感!架子上那些曾经的宠物,时间久远却那么的难以割舍,宁愿让它以另一种方式陪伴,也不能失去!姐妹俩早已不再美艳,甚至有些可笑滑稽。但在那个世界中,她们俩的愿望得意还原,她们俩依旧光彩照人,身手矫捷。SHOWTIME上她们俩的宝贝们全部出席,没有离去只有永远的相伴!我想那种对曾经美好的痴迷实在让人难以自拔!
       美好的事物停留短暂,美好的事物并不一定真实,真实/现实/实际/一次又一次无情伤害着我们的心灵!
       影片进入后半段,女巫显形一切化为泡影,一切的一切原来都有自私的目的,难道追求美好与梦想的代价那么高昂?再你还没回味过来时,它早已被击的粉碎!小卡真的很机智/勇敢/,这是很多人想说的,她救回了她的父母,她真正的父母。她更是解放了那三个可怜的孩子,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结尾总要给人一些希望,所有人都在花园中忙碌,现实世界中美好也要我们去自己创造经营,相信你自己时那就回实现。
        片子制作的也是精美绝伦,两个世界真真假假,让观众们在两种视觉环境里游离。推荐没看过的朋友看一看,寻找一下那不经意的感动,保护好那份梦想与美好,让它永远陪伴你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