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秘密特工
导演: Don Medford Richard Donner
主演: Robert Vaughn David McCallum Leo G. Carroll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64-09-22
集数: 29 单集片长: 50 IMDb: tt0057765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在1964年NBC台正式播放每集长度为50分钟的黑白版《秘密特工》之前,这部电视剧还制作了长度为70分钟的彩色试播集,测试受众反应,当时该剧的名称不是《秘密特工》,而是《Solo》。到了1965年,《秘密特工》的第一集(名为The Vulcan Affair)被扩充为片长90分钟的电影《To Trap a Spy》,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影院播放。于是,《秘密特工》的第一集就有了长度不等的三个版本,以下我简要介绍一下它们的异同。
电影版比其他版本主要多出三段: ① 全片不是像试播版和正式版那样始于犯罪组织入侵Uncle纽约总部,而是始于一个Uncle外勤特工被美女反派Angela害死。在电影版中,犯罪组织的名称是Wasp,不是试播版及正式版里的Thrush,演员的相关对话经过了重新配音。电视剧后来也没有浪费这段外勤特工遇害的素材,而是把它用到了第一季第二十一集(The Four-Steps Affair)里,所以电视剧里就出现了一个角色bug:第一季第一集被Solo打死的坏人在第二十一集复活了。电影版涉及这个坏人的情节是通顺的:他知道某Uncle外勤特工给总部传递消息后潜入Uncle总部试图刺杀负责人,最后被Solo打死。 我个人更加喜欢试播版和正式版的开头,因为它能开门见山地介绍Uncle组织,而且就当时的标准来看,入侵神秘的、“高科技”的Uncle总部也比某人被杀更能吸引观众。 ② 在Uncle负责人(电影版、试播版均为Allison先生,由Will Kuluva扮演;正式版为Waverly先生,由Leo G. Carroll扮演)向Solo布置了任务之后,试播版、正式版只有Uncle女情报员向Solo介绍保护对象的情节,电影版里她还向Solo交代了如何使用新的通讯器,之后又两人进行了一段与情节毫无关联的调情对话,Solo一直在把玩女情报员的比基尼上衣,简直令人无法直视。据Solo的扮演者Robert Vaughn回忆,《秘密特工》电影版的卖点之一就是衣着暴露的女性角色。(正式版也保留了这个女情报员在后面的剧情里穿比基尼的画面。)
③ 在电影版里,反派女性角色Angela在演员表上居于第二位,戏份较多。试播版和正式版里,Solo离开Vulcan的晚宴后很快因为座驾被人动了手脚掉进河里。在电影版里,Solo在掉进河里之前还有一段艳遇:Angela把Solo诱骗到一个隐秘地点,准备像杀前一个Uncle特工一样解决Solo,而Solo还不怕死地跟Angela滚了床单。考虑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性行为不可能得到正面表现,于是两人抱吻之后,下一个镜头已经是穿好衣服起床了。到了电视剧第一季第二十一集当中,相关镜头被重拍,Solo跟Angela只是言语交锋,一切跟性有关的内容或者暗示都被去掉了。举例而言,Solo在电影版中发现死去的Uncle外勤特工留下的线索时刚刚从床上起来,衣衫不整;在电视版中他好好地穿着礼服。
上图文字说明:电视播放的第一季第二十一集里(左),Solo是一个人站在衣柜前。电影版里(右)俩人干柴烈火了。
上图文字说明:第一季第二十一集里Solo问Angela墙上的照片都是她的作品吗,她回答,没错,以后我也可以拍你。电影版里她还加了一句:裸照。 正式版与其他两个版本的主要区别也有三点: ① Uncle纽约总部负责人的扮演者换成了Leo G. Carroll,换人原因可参见另一篇豆瓣评论(),我不再重复。Uncle的制片人Norman Felton之所以会想到让当时已经年过七旬的Carroll扮演这个角色,其实是因为Uncle的原始构思来自《西北偏北》(而不是大众通常以为的《007》),而Carroll正是《西北偏北》中特工机构头子的扮演者(据我粗略观察,除了Carroll,《西北偏北》里至少还有两位演员也在《秘密特工》里扮演了角色)。西部片是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视剧中最多见的一类,为了塑造不同于壮硕糙汉的新式男主角,制片人Norman Felton选择了体型远不高大魁梧(身高1.74),但是言语风趣的Robert Vaughn扮演这个角色,此前Vaughn从未在电视剧中扮演过擅讨女性欢心的男主角,而是性格严肃的配角或者反派专业户。至少从第一季来看,《秘密特工》确实延续了《西北偏北》的编剧思路:无辜者卷入纠纷,用“抖机灵”的方式不断化解难题。只是《秘密特工》将《西北偏北》中由加里·格兰特扮演的角色一分为二:一个是无意间卷入复杂事件的普通人(通常是美女),一个是专业“抖机灵”、解决问题的Uncle特工Napoleon Solo。《西北偏北》那种紧张中蕴含幽默的基调也被《秘密特工》继承了下来。可以说,与《西北偏北》的相似性是《秘密特工》成功的保障,一旦离开了这条道路,开始追求更多笑料等,《秘密特工》的艺术质量和收视率就不断下滑,直至被取消。《秘密特工》第一集的编剧是该剧第一季的执行制片人Sam Rolfe,事实证明他才是这部电视剧走红及产生历史影响的真正功臣。从第一集来看,Rolfe为剧本奠定的基调就是充满反转,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不断进行智力交锋,后招不断。
言归正传,虽然正式版中Waverly先生的台词和戏份都比另外两个版本里的Allison先生少,但就人物塑造而言,倒是Waverly更加立体,通过他对Solo说的“我把犯罪组织的秘密告诉你,那么他们就可以来杀你了”,Waverly的幽默和官僚做派都被体现了出来。 ② 在另外两个版本里,Solo都是在家里接待了Illya,跟他讨论Vulcan前女友Elaine的情况。在这个场景中,Solo穿着居家服,吃着生蚝,Illya穿着三件套西装(这类穿着在后来播放的一百多集电视剧里似乎都没出现过)。而在正式版里,他们是在Uncle的办公室里讨论这个话题,都穿着常规的上班服装。
据Illya的扮演者David McCallum回忆,Illya起初只是一个有着一句台词的配角,剧本对他的描述只有一句话“床底下有一盒唱片”,但由于迷妹的狂热追捧,这个角色终于成了《秘密特工》的男二。 ③ 正式版削减了一些不重要的人物对话,比如Solo问Elaine当年为什么没有嫁给Vulcan,乘飞机返回纽约的时候问Elaine要不要带她家人参加社会活动等等。 我个人的感觉是,《秘密特工》在正式播放时选择一集讲一个故事(偶有例外)、片长50分钟是比较明智的,这基本保证了每集叙事完整、节奏适中,没有无谓的枝节。
有人说《秘密特工》的情节是《故事会》水平,我觉得这话又对又不对。尽管这部电视剧曾是米高梅旗下Arena公司的主打作品,它的制作却一直很粗糙,加上第一季结束后执行制片人Sam Rolfe因为待遇问题而离职,《秘密特工》原先尚可的剧本质量一泻千里,结果是该剧在第四季播出到一半时便草草被砍。我的个人意见是,在Sam Rolfe亲自为剧本创作把关的第一季,《秘密特工》的情节即便跟当下的美剧相比也不能算是低水平的。以下仅第一季第四集《The Shark Affair》做例子讨论一下。
虽然表现手法较为隐晦,但是《The Shark Affair》可能是《秘密特工》里与“冷战”关系最密切的一集:剧情矛盾完全由主人公对核战争及人类命运的悲观看法引发。就这点而言,说《秘密特工》不涉及现实政治其实不够准确。至少在第一季,编导并未彻底绕开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Solo和Kuryakin会调侃式地抨击对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剧中人物甚至还会随口评论现实中的政治家,等等。在之后的几季中,这些严肃而略为敏感的内容才会消失。
《The Shark Affair》始于Solo和Kuryakin调查的两个诡异案件:第一,一艘装备极其精良的海盗船经常袭击商船,抢夺各种物品,从奶粉到鞋带,毫无规律可言,还经常劫走部分乘客。第二,多地都发生了普通人按照报纸广告去应聘,从此一去不回的怪事。调查之后,Solo和Kuryakin发现两个案子是相关的:被劫走的乘客中有一部分正是应聘后失踪者的家属。根据这条线索,两人伪装成船难落水者混上了海盗船。探明了Solo和Kuryakin的真实身份之后,海盗船船长Shark向他们说明了自己的行为动机:二战期间,他曾作为军官亲临核试验现场,深受震撼;目前的世界局势让他感到全面核战争不可避免,所以修造了一条高科技的“诺亚方舟”,搜集物资和各行业人才,准备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后复兴人类文明。“诺亚方舟”上物资充裕、生活无虞,船上的乘客大多数乐不思蜀;Shark船长还十分大方地邀请Solo和Kuryakin成为居民。到了这里,Solo和Kuryakin遇到了大难题,因为他们无法说服乘客反对Shark、离开“诺亚方舟”(Solo的金句:“心满意足的人不会闹革命”)。Solo最后想出的对策是釜底抽薪式的:他趁着船上举办舞会的时候组装、引爆了定式炸弹,强迫所有人弃船逃生。众人乘救生艇离开逐渐下沉的“诺亚方舟”后,拒绝下船的Shark指责Solo跟政治家一样不顾大众的死活,Solo则表示世界的和平不能靠“诺亚方舟”而只能靠人与人之间的和解。Shark不愿接受Solo的意见,最终跟“诺亚方舟”一起沉入海底。
从《The Shark Affair》来看,Sam Rolfe选出的剧本大致具有四个特点:
1、剧情发展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The Shark Affair》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正邪较量,Shark和Solo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自己在保护世界,只是选择的措施截然不同。编剧对Shark明知Solo等人为uncle工作却仍容忍他们在“诺亚方舟”上活动的解释也能自圆其说: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Shark反对任何形式的杀戮,这跟他拯救人类的志愿一脉相承。与此相应,跟从他的船员也来自世界各地,不分种族。
2、普通人在剧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Sam Rolfe要求编剧重视普通人的戏份,唤起观众的认同和共鸣。《The Shark Affair》里的“重要的普通人”是Barnman太太。这个相貌平平、毛躁啰嗦的家庭妇女是少数对“诺亚方舟”上的美梦不满的人,她的观点是,大多数的乘客根本不是为了人类存续的宏伟目标才留在船上,而只是想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她责问道:一群能被牛奶费账单吓住的懦夫能建设新世界吗?对我来说,这段台词的冲击力甚至胜于男主角Solo与船长的对话。
3、以喜剧色彩调和沉重的情节。喜剧和正剧之间的微妙平衡是《秘密特工》第一季艺术质量较高的秘诀。情节基调过于严肃可能令观众过多联想到现实政治,破坏作品的娱乐性;假如编剧只顾搞笑(《秘密特工》第二、三季便是如此),作品的故事性又往往会被削弱,人物也容易显得愚蠢轻浮。在《The Shark Affair》里,平衡“核末日”阴影的是频繁出现的滑稽细节:Barnman太太数次给Solo等人帮倒忙,以致Kuryakin无奈地说,麻烦您下次去帮我们的敌人,等等。
4、主角塑造接地气。《秘密特工》的角色创意其实源自《西北偏北》,但由于007小说作者弗莱明的参与及007系列电影的影响,剧中主角,尤其是Napoleon Solo也具有一些特工影视剧男主角的常见特征,如西装革履、受女士欢迎等等。另一方面,《秘密特工》的编导也不吝于表现主角与普通人无异甚至是狼狈的一面,目的是拉近他们与观众的距离:在办公室里,Solo和Kuryakin会因为案情没有头绪而不顾形象地瘫坐;被上司Waverly安排在海上漂流后,两人只敢灰头土脸地暗地吐槽;Kuryakin对食物的热情可以跟Solo对女士的热情媲美……
总之,我非常喜爱《秘密特工》第一季中的部分内容,觉得它们半个世纪后仍未过时。如果能按照Sam Rolfe定下的这条路子拍摄下去,《秘密特工》的历史地位兴许能比现在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