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真的很不像我们熟悉的宫九,不见以往的伏线回收和最后涌现的治愈,反倒写尽了无法用幽默化解的痛苦。
第一集还呈现了一点心酸后突如其来的温暖,可是从第二集起是无尽的窒息。
自己存的钱被吸血哥哥抢走还被妈妈说不够体贴的次子、为流浪汉父亲的尊严四处讨饭病死的儿子、做手工活养活全家被伯父侵犯的侄女…临时住宅的所有人,都在灾后失去了家园,怀抱痛苦的过去和现在,成为被遗忘的底层边缘群体。
那是在创伤过后,无法重新拼贴起破碎的自己,索性躺进瓦砾堆里蛰居起来。
“没有季节的城市”,是不以花开花落、节日庆典、人文社情来区分四季,而是怀抱伤痛,让时间停在永无止境的三月。
他们很清楚一件事,没有比那里更糟糕的生活,但是那种生活方式也最像个人。
怀揣理想主义至死的终末,是被灾后重建推搡着走向新生。一直躺在原地也无妨,可是决定消除过去,融入社会打拼,更需要勇气。
“下次请写一些温暖风格,没有人会受伤的故事。”
1.《开往街区的无轨电车》:
荒诞的作品,灾难背景,发疯的儿子与母亲之间的温暖故事,两个人相互慰藉的细节。
2.《孝心》:
男宝妈和讨债哥哥联手逼疯弟弟,看得人心梗,妈妈和弟弟吵架的戏份太揪心了,为什么妈妈一直偏爱哥哥,因为哥哥给妈妈提供情绪价值,而且哥哥是和前夫生的儿子。妈妈把自己婚姻的不幸投射到孩子身上,害人害己,气死了。看得想扇她一巴掌。黑暗故事,并且搞不懂日本人那种亲情至上的理念。
并且非常奇怪的是,并不抒情,并不呈现弟弟的人生走向,并不走现实主义的路子,反而用吃白菜这种暖心的情节来收尾,蜻蜓点水。说实话看得不得劲。看来人对公平和幸福的向往依旧亘古不变地存在,哪怕实在追剧。
果然,能够心无旁骛地维持开心的,永远是疯子。
两位演员演技绝佳。
3.《半助和猫》:
给猫猫拟人真是罪恶啊,看得出来导演的用意。儿子为了理想主义的父亲四处乞讨的情节真的实在接受无能啊,主角都知道辞职干苦力,维护自己最后的良知。父亲的做法同情不了一点,倒是男主角的台词道破天机,国家不可能永远顾着流浪汉的。
4.《牧歌调》:
非常怪异的一集,一开始以为在讽刺,后来又走《小偷家族》边缘人温情的路子。换妻,出轨,地下偶像,刻意把每个人物都写得很丑陋,两个醉酒男穿着复古的衣服,行事也像极了传统家庭的男性,酗酒,暴躁。两个妻子则是没有道德感,丑陋的男人为女神扶养不是自己亲身的孩子。导演以轻松的笔力化解了故事背后的道德困境,看剧这么多了,还是第一次有这种观感,不理解也不赞同。
用戏谑荒诞的喜剧书写悲剧黑暗的故事,改得好是神作,改不好就是不伦不类,显然这剧就属于后者。
ps:疯癫吵闹这些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剧作的态度,剧作对于灾难后人性近乎灭绝的乌托邦式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导演戏谑的手法让人时不时觉得他好像很向往这种生活。
5.《我的妻子》:
感触比较深的一集,并且看出来导演的意图了,刻画灾后人间浮世绘,温情与黑暗并重,这集比较可惜,卑微丈夫和凶恶妻子的故事,如果把这集扩展成电影的话可能会比较动人,现在的体量有点小,单凭最后的美食无法深入刻画妻子背后的善意。
6.《有泳池的房子》:
很恶心的一集,和第二集难分伯仲,手脚双全,学富五车的父亲居然要靠儿子养活,一直沉浸在幻想之中。我嘲笑他们的自尊,鄙夷他们的幻想,最可笑的是最后父亲养了一只狗来代替儿子还假惺惺地做出承诺,恶心坏了,不知道导演安排这样的故事是想干嘛,假模假样的温情有的时候比人性的恶更让人恶心。
7-8.《油豆腐》:
又是气死人的一集,少女为酗酒的伯父拼命工作,还要被qj,真的太苦了。想不发疯都难。
9.《丹波老人》:
这集反而温暖一点,和事佬大爷的工作,感觉这爷年轻时的故事肯定很好看。
10.《爸爸》
学园祭闹剧式结尾。
观感其实越来越好的,尤其是最后几集,黑暗中有温暖的感觉,可惜导演的个人能力驾驭不了这种风格,如果走现实主义路子,浓缩成电影会比现在精彩很多,当然也更加套路。所以导演采用荒诞喜剧的路子讲悲伤的故事,反套路,最后把所有人的丑陋都揭露出来,然后再通过时间来弥合伤口,但是荒诞不够荒诞,深刻不够深刻,有点可惜,只能当类型剧看看补充一下视野。
第2集最为动人,因为这样故事更加贴合每个人的生活,其次就是7,8两集,第6集不要看不要看,会被气死。
遗憾之作,三星半。
伤痛,没有有效期… 面对伤痛,不同的人,应对方式注定不一样,个人并不觉得这个应对方式有通用标准化模式,也是因为这个,自己并不喜欢被干扰或者干预自己的哀悼方式… 同样的一个水杯摔碎,有些人可能看都不看一眼,随口一句"岁岁平安"就继续过自己的生活,有些人可能会感觉山崩地裂日月无光愁云惨淡星辰陨落世界末日,或者惴惴不安,或者遗憾无比,或者辗转反侧,或者枕戈待旦…你能说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你能说我们都应该学习前者我们应该谴责或者奚落后者?你能说前者是乐观的积极的应该鼓励,后者是悲观的消极的应该被清除? 同样的一件事情,比如亲人离世,比如生活崩溃,比如一无所有,比如无依无靠,有些人可以很快振作起来,重新开始,也许有些人就此沉溺于悲伤的情绪泥淖中无法自拔,我们可以给与帮助,但是如果帮助也没有明显效果,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是自甘堕落,这个人是烂泥扶不上墙,这个人是脑袋有病么…个人觉得,还是没有立场的,哪怕你觉得自己已经对其仁至义尽了,如果是这样,你可以停止你的干预,但是你依旧没有立场去对其谴责与指摘… 如果悲伤有期限,那么也是个性化的期限,一场台风,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无数梦想破灭成灰,无数灵魂无可寄托,有人很快爬了起来重新开始,他她不想去回想那段记忆,不想哪怕一刻重新记起过去,这样无可厚非,而有些人,喜欢一次诉说,二次诉说,一年讲述,两年讲述,一生讲述,喜欢将结疤的伤口重新戳破,让里面的脓血飞溅,一次又一次,仿佛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而自己在意的一切都已经死了… 一场灾难,对于有些人,也许已经过去十二年,但是对于有些人,也许就是眨眼间,你当然可以将其转化成记忆中的一缕灰色,你也可以将其变成每年一次的纪念日,但是你却没有立场要求别人忘记,不去诉说,一次又一次,一辈子就诉说一件事… 总得来说,也许有些人看起来癫狂,有些人看起来荒谬,有些人看起来可笑,可是,癫狂,荒谬,可笑,也是真实的,犹如那些破茧重生的,涅槃而起的,浴火辉煌的,真实的存下于这个时空,我们可以歌颂那些积极的乐观的坚强的成功的强者,但是我们没有权利和立场去清除或者鄙视或者嘲讽那些"祥林嫂"们,甚至我们使用"祥林嫂"这样的概念都是不应该的,你可以强大,你却没有立场要求别人也强大,你可以成功,你却没有立场要求别人也成功,你可以把悲伤遗忘或者埋在心底,但是你没有立场去阻止别人一遍又一遍讲述悲伤的故事,归根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保质期,个人评分9.0分,推荐指数五颗星。
编剧宫藤官九郎+音乐大友良英,这个配置一看就是类《海女》的描绘地方人物画像的群像剧。 我原本是抱着看荒诞/治愈喜剧的目的去看的。
故事讲的是因为311大地震失去家园而搬进一个临时社区的底层群体,在这里发生的关于生存、亲密关系、身份认同等的一系列事件。 开局充斥着熟悉的宫九元素:铁道、地方偶像、杂乱无序、小镇上的各种怪人。 看到第二集讲太贺的家庭关系,我感觉不妙。一个乐观努力工作一心想带着家人搬离贫民区的青年,只因为反对妈妈一再无条件接济撒谎成性不学无术的哥哥,而被妈妈讨厌被骂“一点也不体贴”。
确认自己不被爱着的瞬间,大概是成年人最孤独的时刻之一。
再往后看,由主要角色引出的人,因无奈的原因走向悲剧的流浪汉儿子、被伯父性侵的侄女……好像都在证实“有些人只是想努力活下去,就用尽了所有力气”这句话。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宫九的剧里感受到痛苦。
宫九你变了。就好像一个小孩,终于被迫来到了成人世界。这里有真正的烦恼,有不知如何消解的痛苦。 不是不能面对这些,只是宫九,没有你谁还把我当小孩。“下次请写一些温暖风格,没有人会受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