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遥远的桥 A Bridge Too Far(1977)

简介:

    欧战尾声,盟军上下逐渐弥漫着乐观的情绪。为了提前结束战争,各地盟军将领认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提早直捣柏林结束战争。于是轻率地将大批伞兵空投在德军营地背后,去攻占阿纳姆的那座横跨莱茵河的大桥。不料遭遇德军的顽强抵抗,盟军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这场堪称二战中最具戏剧性的战役,终以盟军的惨痛失败而告终。

演员:



影评:

  1. 个人感觉,《遥远的桥》和真实战史差别不大。是一部很好的二战历史片。 说句实话,“市场花园”行动(PS:看这行动的名字起的,“市场花园”,合着把德军的后方当成自家后花园了。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对战局乐观得不要不要的。一点脑子都没有!)就是蒙哥马利胜令智昏、脑洞大开的产物。可以说是一个很垃圾的作战计划。 其实,自1944年6月百万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后,不只是蒙哥马利,包括其他很多盟军将领都自我感觉太良好了,都觉得德军已经没几天好蹦跶了、都觉得饮马莱茵河,旗插柏林城指日可待、都觉得1944年的圣诞节前可以结束战争回家过圣诞节了。实际上,盟军登陆诺曼底后,西线战场的形式很容易让人对战局产生误判。自从盟军登陆诺曼底后,西线的德军尽管取得了不少战术上的胜利,但是从战略上看德军是在不断地撤退、不断地失败。同时,德国由于国内饱受美英空军的千机大轰炸,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东线,德军又要和苏军拼死血腥鏖战。从整个战略态势上看德国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而且诺曼底登陆完全让德国陷入了战略被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自从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打响,相对平静的西线可以说是被德军看成了战略大后方,德军把诸如国防军“大德意志”师、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等一大批精锐部队调往东线战场和苏军死磕、把东线战场和在南线战场上打残的部队调到西线进行休整、补充和换装等。而且由于西线的相对平静,德军驻守西线的部队都是战斗力稍逊的二线部队,这些部队常年不满编、严重缺乏坦克、突击炮和大口径重型火炮等重武器而且兵员有相当一部分老弱病残特别是一些已在其他方向战场上受伤残疾的兵员。德军在西线驻防的部队实力实在堪忧。如果说这些部队用来围剿西欧各国的抵抗组织和游击队还可以,但真要和精锐的野战兵团作战恐怕很难担此重任。不说别的,诺曼底登陆时德军的防御部队主力国防军第352步兵师的相当一部兵员都超过服役的最佳年龄,而且患有疾病或残疾。此外参与诺曼底战役的德军部队居然还有“东方营”这样的单位。“东方营”是什么样的货色不用我说相信熟悉二战史的人都心里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德军凭借既设的坚固工事和地利给登陆的盟军带来了重大杀伤,但最后盟军还是成功完成了登陆,建立了滩头据点,开辟了第二战场。所以说诺曼底登陆前德军在西线根本就没做好战争准备。自诺曼底登陆后,盟军一路高歌猛进,顺利平推。这样的大好形势你说一众盟军将领怎么能不自我感觉良好?怎么能不相信纳粹灭亡就在眼前、圣诞节前就能结束战争?不要说这些盟军将领,换成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会这么想。不说别的,即便在这次“市场花园”行动里吃了一次瘪以后,1944年12月德军发动代号“守望莱茵”的阿登反击战的时候,驻防阿登地区的美军第12集团军群司令奥马尔·布莱德雷中将在德军发动进攻时居然不在部队、不在自己的指挥部,而且接到部下关于德军发动进攻的报告时还认为是德军的骚扰活动不必理会,直到第二天他返回指挥部后才知道德军发动的进攻根本不是他认为的骚扰活动,而是大规模进攻!这样的情况不是之前战场形势太好让盟军高层胜令智昏是什么?而且阿登战役之前的“市场花园行动”已经给盟军敲了一次警钟了。而“市场花园”行动前,盟军一直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所到之处被从纳粹铁蹄下解放出来的西欧各国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你说这样的形式怎么能不让不让包括蒙哥马利在内的盟军高层误判形势,误估了德军的实力? 单从“市场花园”行动本身来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情报的失误、盟军高层对战场形势的误判。更重要的是蒙哥马利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忽略了最基本的军事学原则。 “市场花园”行动的作战计划是利用空降部队快速抢占艾恩德霍芬、奈梅亨和阿纳姆这三个战略要地,配合从地面推进的英军第30军夺取荷兰境内的莱茵河上的大桥。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抢占到上述要地后的空降部队必须顶住德军的反扑坚持到地面部队抵达。这个计划是一个能让德军腹背受敌的很典型的“中心开花”战术。但是,如果德军能够在盟军地面部队抵达前消灭这些空降部队,那么整个计划将会破产。然而事实上德军利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在外围拖住了从地面推进的英军第30军,在内线完成了对盟军空降部队的重创,使“市场花园”行动成为了二战中盟军的一大败笔。 由于盟军高层的盲目乐观加上情报失误,盟军认为作战区域附近德军没有重兵。而实际上呢?德军在荷兰部署了不少如党卫军第2装甲军、第1空降集团军等战斗力较强,而且装备精良的部队。特别是英军第1空降师空降的阿纳姆地区,德军在此部署了从东线调到荷兰休整的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上将威廉·比特里希指挥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下属的两个装甲师。结果导致英军第1空降师在经过和德军的血战后几乎全军覆没。 首先,从最基本的军事常识的角度说,空降部队的弱点明显多于优点。虽然空降部队的优势在于快速机动部署,但这样的快速机动是一次性的。当伞兵跳离运输机的那一刻,这一优势就已不复存在。而且空降部队落地后至少在二战时期就几乎是完完全全的轻步兵。不要说和装甲部队交手,就是和一般的步兵部队交手都有可能全军覆没。为什么?因为空降部无法携带重武器。即便到现在,各国的运输机也只能运载轻型坦克、轻型榴弹炮等大幅度轻量化的重武器,更遑论二战时期的运输机的运载能力。而即便是普通的步兵师,其编制内都装备有口径100mm以上的大口径压制火炮、坦克与装甲车等重型武器。而以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为主战装备的装甲部队的编制内更是装备了更多重武器。固然伞兵的单兵素质由于其自身兵种的属性等原因而高于普通步兵,但是再高的单兵素质也弥补不了缺乏重武器的短板。要知道,再英勇的血肉之躯,在枪炮武器面前其实屁都不是。而的英军第1空降师在深入德军后方后要独自面对德军至少两个装甲师的部队,其全军覆没的结果是必然的。而且空降部队最重要的杀手锏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般情况下,空降部队都会选择在夜间进行空降行动,尽量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二战期间诸如D日前一晚美军在诺曼底的空降行动、阿登反击战里德军的“鹰”行动等著名的空降行动无一不是在夜间进行。而“市场花园”行动不知道盟军高层为什么脑洞大开,选择在白天进行大规模空降,生怕德军不知道自己的战略意图,完全违背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一最基本的用兵原则。第二,由于空降部队都被用于部署到敌后,一旦空降到地面,就意味着孤立无援、腹背受敌。因此,空降部队的战斗力取决于能否及时得到弹药、食物等方面的后续补给。一旦补给线被掐断,那么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从《遥远的桥》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英军第1空降师的补给空投区处在德军的火力控制范围内,被围英军无法得到补给,最终弹尽粮绝,只能选择投降。不要拿1965年在德浪河谷跟北越军交战的美军第1骑兵师第7团第1营说事。因为第1营虽然被北越军分割包围,但和被围的美军相比,北越军除了人数占优势,火力、装备、后勤等诸多方面均远不如美军,而且在现代战争中,北越军的人数优势很容易被美军的强大火力所抵消。最关键是被围美军的直升机着陆场一直都控制在美军手里(PS:战斗开始时的着陆场被北越军攻占后被围美军又在自己的防区里开辟了一个新的着陆场。),使得被围美军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后援和补给并撤走防区内的伤兵。如果在德浪河谷被围的美军失去了着陆场,那么这些美军的下场绝对不会和在阿纳姆的英军空降部队有任何区别。 其次,从军事学原则的角度上来说,盟军在“市场花园”行动中必败无疑。根据“市场花园”的作战计划中的空降部队的作战任务来看,空降部队要夺取要点并坚守至地面部队抵达。从任务来看,夺取要点是进攻战,坚守夺取的要点是防守战。对于夺取要点的进攻战,根据军事学原则:进攻方与防守方的兵力对比不能低于3:1,而如果是进攻既设的防御阵地,进攻方与防守方的兵力对比至少应为10:1,这还是双方装备水平相等情况下的比例。而实际战斗中英军是轻装的空降部队而德军是重装的装甲部队,而且英军兵力远少于德军,最关键的是英军深入敌后孤立无援,德军后援畅通无阻。从这些因素看英军就无法完成夺取并坚守要点的任务。而到战役后期,英军已经陷入了被动挨打的防守战。同样是防守,在阿纳姆的英军空降部队和阿登战役里防守巴斯托涅的美军第101空降师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第一,巴斯托涅是交通枢纽,德军需要抢占巴斯托涅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巴斯托捏的破坏以便在抢占后可以加以利用,所以德军在战斗中会投鼠忌器(PS:实际上从美军加强巴斯托涅的防御开始,德军就已经没有夺取巴斯托涅的可能了),而阿纳姆的德军是为了保证大桥不落入盟军之手必要时可以毁桥,所以在战斗中德军完全没有顾忌。第二,巴斯托涅是已经设防的坚固阵地,而且负责防守巴斯托涅的美军第101空降师有美军第10装甲师的B战斗群和炮兵部队协助防守,因此巴斯托涅的美军的防守部队拥有不少的重武器,而阿纳姆的英军就是完完全全的轻步兵,根本无法抵抗德军的装甲部队。第三,阿登战役里德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装备攻下巴斯托涅,而在“市场花园”行动里德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碾压被围英军的,所以在包围圈内的英军第1空降师被德军吊打打出翔是必然的。 最后德军成功地拖住了外围从地面推进的英军第30军,为内线德军部队围歼第1空降师争取了时间。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不要说在阿纳姆兵力和装备都不如德军的英军空降部队,抗战中装备远优于中国军队的日军在派部队穿插中国军队防线时一旦外围部队被中国军队拖住无法与穿插的日军会合,穿插的日军部队一样会被中国军队围歼。在任何“围点打援”的战术中,只要被围部队无法和外围友军会合都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阿纳姆的英军是如此,孟良崮上的国军第74师也是如此。 所以,综上所述,“市场花园”行动从制订作战计划的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必然惨败的作战行动。

  2.        这部电影就是理想中的战争片。有宏大的真实战役背景,有比任何编剧编写都精彩的战役进程,有全景展示交战双方的全面视角,有精细考证的道具装备,等等……和虎虎虎一样。现在到以后恐怕都不能再见到这样全景展现某次战役的影片了,以后出现的最多是类似于珍珠港那种从小人物投射大战役那种影片。片中将很少出现指挥战役的高级将领。其实我倒是很欣赏那种将领+开会那种模式,毕竟战斗场面这种东西还是属于外表的,一次战役究竟怎么进行,指挥官之间那种智慧和意志的较量更加吸引人。遥远的桥中还是比较全面的塑造了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波兰参战的这些中高级指挥官,而且几乎都是真实人物。唯一虚构的一位101空降师的上校,惊喜的发现竟然是Jack Geller。很多人批评这部影片情节比较散乱,主线不突出。其实这也是为了全景展现战役无法避免的。本身市场花园行动就是一次纷乱复杂的作战行动,涉及到三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行动,空降部队需要地面部队层层推进来进行增援。影片已经通过霍洛科斯,布朗宁等诸多将领竭力向观众阐述这次战役究竟如何进行。不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恐怕这仍然是不足的。但如果像兄弟连第四,五集那种形式,那样对整个战役更加会不甚明了。
        总之,这样的电影就像恐龙一样已经灭绝了,和虎虎虎一样,只能通过回味去体会她的经典。
  3. 这是我在国外工作期间赴阿纳姆游览写的游记

    在中国军事爱好者眼中,阿纳姆或许比一些荷兰的大城市都更著名。那场发生于1944年、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行动的“市场花园行动”,让这座城市被历史铭记 1944年6月6日,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后,乐观的情绪逐渐在盟军内部蔓延。一向以谨慎著称的英军统师蒙哥马利元帅策划了代号为“市场花园行动”的大胆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盟军将夺取跨越莱茵河、瓦尔河等河流上的一系列重要桥梁,随后从荷兰直插德国腹地,进而实现在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欧洲战场作战的目标。 1944年9月17日,美英空军几乎动用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发动了这一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行动。然而,由于情报失误,战场的情势似乎从一开始就向德国倾斜。负责夺取阿纳姆大桥的英国第一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损失最为惨重。英军第一空降师只有不到2000人突围成功。该师一位战地指挥官望着阿纳姆大桥哀叹道:“那座桥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 二战后,凭借《遥远的桥》《兄弟连》等书籍和影视作品,阿纳姆和那座在盟军眼中遥远得无法企及的阿纳姆大桥被广为人知。 近日,笔者走访了阿纳姆,探访二战遗迹,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宝贵。 一座“太遥远”的桥,让盟军90%的胜利化为乌有 阿纳姆是荷兰东部重镇,莱茵河在城市中蜿蜒而过。根据当地老人介绍,二战时期的阿纳姆有两座横跨莱茵河的大桥,其中一座能通行载重车辆的公路桥是那次战役中双方争夺的焦点。“市场花园行动”中,盟军意图夺取从埃因霍温到阿纳姆的公路桥共计5座。 美国著名电视剧《兄弟连》讲述了这段历史。美国101空降师的官兵降落在埃因霍温,最初行动一直很顺利,但英国第一空降师空降在阿纳姆附近,欲占领阿纳姆公路桥,却遭到驻守的德国党卫军装甲师的猛烈进攻。 最终,盟军占领了其他4座桥,按照蒙哥马利的说法盟军赢得了90%的胜利,但阿纳姆公路桥是荷兰东部最重要的渡口,不能夺取并守住它,盟军解放荷兰、包抄齐格菲防线、跃进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战略构想就不能实现。时任盟军第一空降集团军副司令的弗雷德里克·布朗宁中将在行动期间便担忧地说道:“我们可能是要前往一座过于遥远的桥了。” 果然一语成谶,英军第一空降师伞兵团第二营在约翰·弗罗斯特中校率领下夺取该桥北入口之后不久,便遭到了德军的反扑。600余名伞兵在阻挡了德军三天两夜之后,发出最后一封“弹尽粮绝,神佑吾王”的电报后,同德军展开白刃战,最终全军覆没。他们拼死保护的桥也没有保存下来。后来,为防止德军利用该桥,美国空军将其炸毁。 战后,荷兰人在原址复原架设了该桥,大桥的北入口依然保持着二战时的沧桑风貌。如今,走在大桥的步行楼梯和人行道上,看着北入口两边的桥头堡,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战争的血雨腥风。1977年,为纪念指挥官约翰·弗罗斯特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骑士精神,该桥被命名为约翰·弗雷斯特大桥,他的名字被铭刻在伞兵们曾经坚守的北入口附近的一块铜碑上,碑文写着“谨以约翰·弗雷斯特命名此桥,以纪念其领导的士兵们为争取自由所做的贡献。” 大桥北入口附近有一个阿纳姆战役信息中心,该中心的讲解员对本报记者介绍,发生在桥上的战斗持续了3天,起初荷兰人以为自己很快就要被解放了,他们兴奋地帮助盟军,但随后迎来的是血腥的战斗,上百名当地平民遇难,但是他们还是无畏地帮助受伤的士兵,并为盟军士兵提供掩护。德军虽然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但同样损失惨重。讲解员指着信息中心四面的墙,墙上张贴着英军、德军、美军、波兰军以及当地平民经历者的口述,似乎希望通过最客观的角度向来访者诉说这段历史。 “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惧怕夜晚,我们被敌人彻底包围……但经过3天毫不停歇的战斗,我们依然活着……”这是一位英军幸存者的口述。 一位当地幸存者讲道,“我和母亲、哥哥、姐姐在从教堂回家的路上寻找避难场所,结果一发炮弹就在我们身边爆炸,哥哥被炸死了,他的尸体在那里躺了好长时间。” “到处都是残肢和尸首,他们也都是年轻人,实在是太可怕了。”一位德军幸存者这样说道。 二战后,英国、美国、波兰等国的老兵协会每年都会来阿纳姆市举行纪念活动。在大桥北部的入口处,耸立着阿纳姆战役纪念碑,那是一块在此次战役中破损的石柱,整个柱子上只铭刻了“1944年9月”几个字,纪念碑四周,被各个老兵协会的花圈所包围。 战役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影视创作的源泉 阿纳姆以西8千米的欧斯特贝克镇,是英国第一空降师着陆地,镇西侧的一座19世纪的哈特施坦因宾馆被临时改建成师部所在地。在9天的坚守中,英军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虽然最终被迫撤退,但该师天马骑士的徽章依然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的欧斯特贝克镇,依然四处可见天马骑士的徽章和旗帜。当初那个在战火中残缺不全的宾馆,现在也成为阿纳姆空降博物馆的所在地。 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其中不时能看到一些拄着拐杖的老人,他们还为博物馆附近的纪念碑敬献鲜花。看着这些老人,笔者忽然想起了在博物馆看到的一个故事——德军向一个地下酒窖投掷了一枚手雷,隐蔽在其中的英军士兵则用身体护住了躲在酒窖里的荷兰妇女,这名士兵牺牲了。战后,这位妇女和他的亲人每年都会来到博物馆,在这位士兵的墓前致敬哀悼,这是在战争中英荷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友谊之歌。 同样感人至深的还有盟军间的同志情谊,《兄弟连》中一段美国士兵在荷兰救助被围困的英军士兵的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美军空降兵拼死实施“天马行动”,将这些围困在阿纳姆的英军伞兵兄弟拯救出来,他们也结成至死不渝的兄弟。 博物馆中陈列着大量英国老兵捐献的勋章,他们为这场战役付出鲜血乃至生命,并获得了英国乃至世界的认可和尊敬,虽然战斗最终以撤退告终,但他们在国内依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博物馆的四周,摆放了当时英军的一些大炮和坦克,来这里参观的孩子们似乎对这些更感兴趣,快乐地在坦克、大炮之间跑来跑去,在他们看来,战争是一件惊险刺激的游戏。 博物馆的底层,是对那场战役的模拟战场,游客将扮演盟军士兵的角色,经历从战前动员、登机、跳伞、战斗到撤退的全过程,呼啸的子弹声、炮弹的爆炸声,以及伤兵病员的哀嚎声充斥着战场,外加上博物馆选用黑夜来表现战争,更给人以压迫感和惊悚感。而倒在阵地上的士兵和平民的尸体模型仿佛警告世人,战争从来就不是一场游戏。 交通中断、德军报复,至少20万荷兰人死于冬季的大饥荒 在阿纳姆镇北边的另一家名为“阿纳姆40—45战争博物馆”的民间博物馆里,搜集了更多来自民间的素材,力图全面地展示阿纳姆战役乃至荷兰在整个二战中的情况。义务讲解员诺拉·尼金森女士对笔者说,这场战役的失败导致了荷兰在1944年冬季的大饥荒。德军则在付出上千伤亡之后,稳固了西部防线,此后的8个月间,莱茵河成为盟军不可逾越的天堑;而对荷兰和德国的平民来说,他们则迎来了最苦难的日子。 “1944年冬季是战时最冷的冬季,因为这场战役,莱茵河以北的荷兰交通全部中断,各大城市物资紧缺,乡下也是如此。那年冬天,整个占领区饿死、冻死至少20万人。而阿纳姆的平民更加悲惨,他们被驱赶出城,所有的家具都被运到德国供德国平民使用,所有的房子被推倒、炸毁,冬季饥荒的幸存者们在战后回到家乡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诺拉女士沉痛地说道。 时任德国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甫在德国入侵荷兰的当天曾保证:“德国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无意……侵犯荷兰王国……的领土完整……”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没有想到荷兰王国军队在荷兰威廉敏娜女王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此,德国人以炸毁鹿特丹港为要挟,要求女王投降。但是在女王被迫投降并流亡英国之后,德国人还是背信弃义地炸毁了整个鹿特丹,这让荷兰人异常愤怒。德国占领者对此非常恐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战况的恶化,德国占领者的做法也越来越凶残。 为配合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女王在英国命令荷兰铁路举行总罢工,得到了铁路工人和抵抗运动的普遍响应。但随着盟军在阿纳姆受挫,德国占领军开始疯狂地报复。盟军的轰炸、德国禁止从东部农业区向城市运送粮食、铁路罢工造成的供应中断、较以往更加反常的寒冬,种种原因造成了1944年那个漫长而悲惨的寒冬。“那时的荷兰人唯一的希望就是从无线电中收听女王的演讲,她每天都会呼吁荷兰人民坚持下去。”诺拉女士一边看着博物馆里威廉敏娜女王发表演讲的照片一边对笔者说,眼中充满了崇敬。 为防止荷兰人每天收听威廉敏娜女王在英国“奥兰治广播电台”的演讲,占领者在1943年5月下令没收了所有无线电设备及其附件和零件,但荷兰人依然通过各种方法组装无线电,收听女王的演讲。诺拉向笔者展示了很多伪装的无线电,有的伪装成糖果盒、有的伪装成油画。德国占领者千方百计地破坏女王的权威,但荷兰人民对王室更加忠诚。 盟军公墓中,长眠着英国、荷兰、波兰等国的1757名年轻军人 1994年,参战的盟军士兵们在英军第一空降师师部旁竖立了一座纪念碑,以表达对当地人民的敬意。碑文铭刻着“致海尔德兰的居民们:50年前,英国和波兰空降部队士兵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以期打开通往德国的道路并尽早结束战争。虽然我们带来了死亡和破坏,但你们从未责怪我们。这块石碑将铭刻我们对你们大无畏精神的崇敬之情,特别是妇女们,在那长冬,是她们冒着全家死亡的风险照顾我们的伤员……我们被你们视为逃亡者和朋友带入家中,而你们将永驻我们心中。这种情谊不会随我们的逝去而消失。” 师部不远的盟军公墓,埋葬着包括英国、荷兰、波兰等国在内的一共1757名军人遗体。公墓内的纪念碑上铭刻着“他们的名字永垂不朽”。每年的9月17日,英国第一空降师、波兰第一空降旅的老兵都要到这片公墓举行纪念活动。 在公墓门口的一块牌匾上,阿纳姆战役的老兵们以“风中的花朵”为名,向打理这片公墓的当地人们致以敬意:“此匾献给这里的孩子们,感谢你们每年满怀敬重地打理这片公墓,在这里安息的人将他们的生命献给了自由事业。” 笔者到达公墓的时候已是黄昏,天上飘着蒙蒙细雨,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来此默哀,当天公墓中所有波兰军人的墓碑前都点燃着一根蜡烛。 公墓的最内侧,耸立着一个用骑士之剑装饰的十字架墓碑,剑刃朝下,直插地面,让人想起了英国第一空降师士兵们高唱的那首歌——“我们是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我们是掐断敌人喉咙的铁手,我们是从天而降的雄狮,面对四周凶残的狼群,我们无畏无惧,我们浴血奋战!”凄风冷雨中,十字架墓碑前的烛光却如自由与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只有远离纳粹的思想,才能创建一个和平的欧洲 和纳粹战犯在全世界遭唾弃不同,欧洲人对二战中普通的德军士兵表现得很宽容。这和德国在战后对战争罪行的彻底清算和整个民族的深刻反省不无关系。在阿纳姆以南林堡省的叶塞尔斯特恩,坐落着荷兰最大的战争公墓。占地70公顷的公墓里,埋葬的全是二战期间在荷兰死亡的德军士兵。 二战结束后,荷兰境内几乎所有德军公墓都被清理,近3.2万具德军遗体被移送至叶塞尔斯特恩公墓下葬。在公墓的解说牌上,这些士兵被称之为战争的受害者。这个公墓由荷兰墓地服务局建立,并于1976年11月1日移交给联邦德国,由德国战争墓地委员会负责管理至今。公墓内不时可以见到花环和鲜花,整个墓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十字架型的墓碑一眼望不到边际。这些亡者生前虽然是侵略者,但也是纳粹思想的受害者。 “老实说,我并不恨德国人,德国国防军也只是希特勒的棋子。纳粹统治期间的德国,18岁以上的年轻人必须参军,很多人、很多举动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是战争。”诺拉告诉笔者,伴随着战争,物资紧缺,荷兰必须实行和德国一样的物资配给制度,以保证德国的供应,这里的博物馆还保存着当年的粮票、布票。“很多德国人自愿将家中带有纳粹痕迹的物品捐献给我们。德国发动了战争,也付出了代价。对德国人来说,这场战争他们必须铭记,只有远离纳粹的思想,才能创建一个和平的欧洲。” “纳粹是集权主义、民粹主义和非人道主义集合的怪胎。我们建立这些战争博物馆,就是要让当下人们明白,必须清醒地认识纳粹思想的危害,必须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诺拉严肃地对笔者说。

  4.     还是挺不错的片子,讲的就是bob中的“market garden”行动,一次由英军(蒙哥马利的倡议,片中提到但没有现身)主导的比较冒险的长距离迂回,希望绕过重兵布防的德法边境(齐格菲防线),从预计中防守薄弱的荷兰境内度过莱茵河进入德国境内,以争取在44年圣诞节前结束战争(1944年9月)。
        很多巨星,只是感觉败笔也在明星太多上,每个人都要有戏份,搞得片子比较零乱。
        但是看完后对着地图查了很多资料,才搞明白行动路线(可惜图贴不上来):

        三个城市,两条河
        由南往北:艾恩德霍芬(Eindhoven,荷兰第二大足球俱乐部所在地)、奈梅亨(Nijmegen,有翻译成尼美根,有专门的一部片子讲尼美根大桥的)和目的地阿纳姆(Arnhem,片中翻译为安亨);
     
        德法边境上的莱茵河在Arnhem东部转向西行并分为两条水路:瓦尔河(Waal)和Nederrijn,前者位于Nijmegen以北,河面宽阔,后者位于Arnhem以南。渡过这两条河,就可以沿莱茵河而上(东南方向)进入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为了顺利渡过这两条河,行动的关键就是保住两条河上的两座大桥,所以美英两军的空降兵都投入了战斗。英第一空降师目标是Arnhem大桥,美82空降师(FIXME)是Nijmegen大桥,而101空降师的任务是保证从比利时到瓦尔河之间的道路畅通(因此才有bob中E连在Eindhoven所受到的欢迎以及后来的撤退)。
        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碰巧德军有个党卫军装甲师在Arnhem、Nijmegen附近休假),行动受挫,这也是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失败——Nijmegen大桥幸运的保住了(片中为炸药失效),而Arnhem大桥则被摧毁了。离战线最远的英第一空降师损失惨重,三个营仅有一个营到达了桥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和装甲师周旋了4天(原计划是一天多,FIXME)后投降,由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营长John Frost,战后在Arnhem有他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