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三女性 3 Women(1977)

简介:

    平姬是一个南方德克萨斯的女孩,她独自一人来到加利福尼亚,她非常崇拜她的同事米莉,她们俩住在一起,渐渐地她们发现两人并不合拍,米莉喜欢开放浪漫的生活,而平姬却不吸烟、不喝酒。她们开始发生口角,平姬一般都是忍气吞声。终有一天,她想不开跳下游泳池,却大难不死,从昏迷中醒来后,她性情大变......

演员:



影评:

  1. 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的感想。先前看到的评论,圣三位一体和三种角色转换的解释还深深的影响着我,它们太优秀了。其实可能我要说的也不是太多,是一些比较微妙的角度,所以我尽力做到简洁。如果大家在看片的时候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参考一下以下个人解释。

        先说说米莉。你说米莉优秀吗?米莉并不优秀。从社交场合上的她的不讨人爱就很明显的反映了这点。大家对米莉都是心有灵犀的抵触。
        米莉知道自己并不被喜欢吗?她是些许知道的。但是她不愿意承认。她操劳的准备派对,死皮赖脸的参加别人的饭桌邀请游泳。
    她为什么要操劳的准备派对,死皮赖脸的参加别人的饭桌邀请游泳,骗人说自己有人约,男人等着泡,一副社交达人的女神摸样?——是为了PINKY。
        PINKY对她有什么特殊性?——PINKY迷恋着米莉。PINKY的家庭环境我们大致可以从她父母的不羁和礼物的诡异看出,是一个相对神秘的,不处流俗的环境。PINKY从小就没有真正进入过社会,她看到自己身上缺少的那种人格,却是米莉完全具备的品质。也鉴于年龄荷尔蒙,鉴于米莉的魅力,PINKY开始迷恋米莉。迷恋这个词语,我这里解释为:超过女性间友谊的,迷茫而中毒般的深情。PINKY开始看米莉的日记,向往着米莉的生活,迷恋着她,如电影《裂缝》里那样,为她的一举一动而挂心,责备自己。
        米莉知道PINKY迷恋自己之后,便希望保护这份迷恋。她极力的推销自己的社交圈子,让他们显得广阔。她也骗PINKY说自己有很多男人追,但是最后只能带回家一个淫乱的埃德加。
        带回埃德加为什么导致了PINKY自杀?PINKY有许多被米莉欺负的地方,但是她一直开心的陪着米莉,仰望着米莉,正是因为那种迷恋的快感淹没了她。在这里没有母女关系,只是迷恋关系。这种迷恋是要建立在米莉足够优秀的基础上的。米莉一直优秀,值得迷恋,一直优秀,直到带回了埃德加——迷恋被迫停止,形象完全毁灭,自我极度否定。PINKY是个些许灵性的孩子,她能感受到那种神圣性被玷污的毁灭性,这份毁灭性,属于自己尘世间的迷恋者——米莉,也属于自己精神上的迷恋者——威莉。
        PINKY与威莉又是什么关系呢?PINKY并没有自己的坚定,她小,她是敏感的姑娘,但又有可怕的灵性,容易迷恋别人甚至模仿。PINKY即便在米莉身上找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仰望之地,但这不足以满足PINKY与生俱来的灵性。而威莉正好让PINKY得到满足,美学角度的,神秘般的精神性满足。当PINKY对威莉的第一句话:“我喜欢你的画”,说出来之后,威莉的表情,是禁不住的微笑的。PINKY与威莉不着一语,但这就是她们交流的方式。用图案,用反映内心世界的,宗教般恶魔般开放的图案——上升性的神灵性的沟通(各种意象的表达,例如枪声,摩托,警察,生病的老人,这些这里不予以表达,这是艺术上意象传达的高度)。PINKY连接了威莉与米莉。而埃德加,这个恶魔般的存在,作为威莉的丈夫,又与米莉发生性关系,完全毁坏了这种完美的连接,甚至封闭了回路。PINKY由于双重迷恋的美的毁灭,而选择了自杀,沉溺在那一片噩梦一般的泳池里。PINKY是太过于灵性的孩子,她决心死在在威莉的图画里,关于性,传达,裸露,人等等组成的意象中。

         为什么在PINKY死而复生后,三人的人格有如此巨大的转变?
    1,PINKY:PINKY选择逃避先前的痛苦,忘记一切,得到平衡。她回家后,以为米莉那本日记是自己的,她仔细的看,便慢慢的变成了米莉的人格——这是她深层心里上的迷恋的终止曲——自己成为迷恋的对象。
    2,米莉。米莉在PINKY自杀后如喝了清醒的药一般(这时只是喝了药而已),觉得是自己害了PINKY。她第一内疚,第二想保护自己的被迷恋地位,对PINKY挂心,愿意不顾一切的赎罪。
    3,威莉。威莉在PINKY生病时候第一个看望。满满的都是泪水。她祭奠的是PINKY的那份纯,那份对美,对生活的希望萤火,那份与自己所画之物的共鸣。威莉是如此怜惜PINKY,是因为那种超世俗的画家的珍惜。她再次出现是在生孩子的时候了。
         三个女人是紧紧的被只属于女性的那份细腻,那份迷恋与相知所链接的。最终三人找到了她们要坚持,要反抗的——埃德加的存在。米莉和威莉逃离了埃德加(他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到达了那份寂静而明亮的屋子,接生小孩。
         PINKY为什么不叫救护车?——因为她将眼前的情景,看做一幅诡异的画了——只有PINKY会这样做,她既有满满的刚被压抑的灵性,又没有被社会流俗贯彻的彻底。刚刚从噩梦中惊醒的她,对待这样的情况措手不及,她把它看做噩梦的一部分,顾着看,顾着看,看到的不是人的接生,而是一种神灵的仪式。——这是她所表露出的灵性的最高点。

         为什么在发现孩子是夭折的之后,三人的人格与位置又发生了巨大变化?
    1、PINKY被米莉打了血淋淋的一巴掌之后,有所悔悟——她的发呆与凝视,多少导致了孩子的死亡。
    2、米莉带着与其男人交合的内疚接生,接出了死亡,这便是上天对她的评断,不容置疑。
    3、威莉作为最为通灵的存在,她的挚爱,她在世间的精神性依赖,在PINKY自杀后,应该就只剩这个寄托了她灵感与痛苦的神秘的圣子,但它是死的。


         三人一同面对了,他们所追求,所仰望之物的死亡,这是活生生的讽刺。这里可以毫无异义的升华到更高的高度“圣三位一体”之说。她们精神已经崩溃,她们打算放弃。
    PINKY放弃了她的执拗与偏爱,变成一个受保护的听话的邻家女孩。
    米莉放弃了她那以男人为主导的不矜,变成一个守护亲人的妈妈。
    威莉放弃了她的通灵与敏锐,回归到一个平凡的,疲惫的女人。

    别害怕,这就是女人。没有恶意,没有蛮横——这就是女人的灵性与痴恋。一想到这,我就想把女人与这个世界之奥秘联系起来。


    以上是这部片子给我的,剧情上的享受。
  2.       这是三女性在黑暗的“城堡”世界建立人性“避难所”的寓言故事。

        1、这是一片卡夫卡《城堡》下的末世景象。
        首先,高度官僚主义。疗养院就是一个典型的官僚主义机构,如米莉所说“只关心登记卡,不关心人的生死”,里面的人们都像梦游的尸体一般平静,双胞胎是典型的官僚机器螺丝钉,连走路摇头的姿势都一模一样,平姬说“她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一个”。“非正常死亡”是官僚体制的唯一产物——身体是垂死的(疗养院老人),心是已死的(画家威莉诞下的死婴)。
        其次,人的存在被严重遗忘。人们的记性特别差,对他人的印象保持不超过5分钟(医生护士反复强调陪护时间不超过5分钟,因为5分钟后她们就不记得了)。无论是在疗养院还是在医院,人的存在都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因此平姬记不起她的父母也是理所当然的了(父母也记忆零落的差不多了)。疗养院将平姬悄无声息的除名,就好像她不曾存在过一样。电影中,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心不在焉、貌合神离、语不达意,放佛没有个性、没有现实感一样,像无灵魂的躯壳一样晃来晃去,被驱赶被奴役着,失去任何主动性和目的性。因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迷困在“城堡”的迷宫里了,他们遗忘了自己。
        第三,暴力横行。无论是酒吧老板埃德加的丑行(他的偷情和对妻子的家暴导致其流产),还是警察、赛车、射击、“肮脏的格蒂”、威莉笔下野蛮猴子等等。埃德加已经不是普通的暴力了,他其实已经死了,他的孩子注定是一个死婴,他是这个官僚世界的牺牲品的代表。“避世城”里纯真的娱乐场早已荒废,取代之的是酒吧为象征的性和暴力,“城堡”占领了世外桃源,让费里尼去哪里狂欢,堂吉诃德去哪里漫游呢!
        第四,虚无的感情生活。除了暴力以外,性是大家唯一的娱乐,看看米莉和她前室友黛德莉的生活就知道了,还有平姬在昏迷中被医生诺顿强暴等等,性完全被暴力化、虚无化了。人际关系中也毫无感情可言,如夫妻之间(酒吧老板埃德加和妻子威莉、平姬痴呆的父母做爱)、父女之间(平姬和她老父)、同事之间(疗养院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的视而不见夸张到荒谬的程度)、朋友之间(米莉楼下同伴们心中是互相关心的,如救平姬,但他们胆怯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从不敢主动邀请米莉加入聚餐,还有那些天天和米莉共进午餐的冷漠医生们)。每一个人都被边缘化了,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无知、冷漠和暴力,这就是为什么卡夫卡喜欢老子的老死不相往来,因为那在官僚体制下是一种写实。

        2、画家威莉是圣灵,陪护士米莉是圣父,小女孩平姬是圣子,他们在暗无天日的“城堡”下建起一座人性的“避难所”。
        首先,陪护士米莉是在这个官僚体制下唯一人性残存的人。一方面她也患有“失忆症”,主管把新人平姬交给她,她转身就忘了。另外她的感情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变得很虚无,靠一夜情和狂欢满足自己。另一方面,她在毫无交流可言的工作生活环境里近乎偏执的倾诉着,无论同事、还是医院和庭院里的同伴,都装作听不到她的话,无视她的存在,可她还是诚恳的说着,尝试心的沟通,在家中不停的准备聚餐招待好友,然后被好友抛弃。在平姬入院后为平姬哭泣的只有她和威莉(镜中的双重头像代表人格的分裂,一部分人性和平姬一同死去)。平姬被疗养院“遗忘”后只有她感到愤怒。对处于第二阶段凶恶转变中的平姬抱有容忍、宽慰和保护。她像救世主一样孜孜不倦的把手伸向弱者,因此在最后的避难所中她扮演“妈妈”的角色。
        其次,小女孩平姬是耶稣式的受难人物。她本性的纯真善良敏感使她承担了最大的痛苦,产生了三个阶段的急剧转变。第一个阶段,她纯真无邪,在疗养院到处赔笑脸、在“避世城”被任意惊吓、在米莉家毫无顾忌的享受友情。她处处不设防,放任顽皮本性的随意流露,体现出荒凉末世难得一见的生机。她没有“失忆症”,米莉才离开几天,她就已经开始“怀念”米莉了,而别人毫不在意米莉的存在与否(包括主管),这个世界只有平姬记得她、在乎她、赞美她“你是我见过最完美的人”。但平姬患有“失聪症”,经常听不见米莉的召唤。她经常无意识的做错事,说明她已经深受官僚世界的侵蚀。直到她发现她爱的人在互相伤害:米莉与威莉的丈夫通奸,并想赶走自己。于是进入第二阶段,平姬这个不设防的天使被恶的魔鬼赶入地狱,变成虚无暴力世界里最堕落的弱者,她一改姓名,性格也发生180度变化,由最善者变成最恶者,用身体演绎出这个世界恶毒丑陋的一面。同时她梦到魔鬼(也是她自己)、感到害怕,她在经受最深沉的折磨。直到目睹威莉诞下死婴,她惊醒了。第三阶段她终于在临时组建的“避难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她不再是天使或魔鬼,而是成为“人性之家”中的一个正常的撒娇的孩子。
        第三,画家威莉是天启式的预言者。巫女(威莉)总是与魔鬼(埃德加)靠得最近。而平姬懂得她的画,因为她下过地狱。而威莉因为她的天才,被神选中,从身下诞出死亡的人类,从笔下绘出野兽的天堂。当代社会就是一个动物天堂,这既是黑色的,也是幽默的。在卡夫卡的背后有一片尼采的星空,这是人间唯一的可能。最后威莉亲手枪击画作中的野兽(画作中的蛇头是阴茎,象征性暴力),将平姬救出垂死的昏迷。可以说平姬两次都是被威莉所救。而同时,威莉患有“失语症”,从来一言不发,因为她的声音都被“城堡”吞噬了。

        3、最后,三女性通过惨痛的代价,在“城堡”世界蹂躏后的荒废土地上建立起人性最后的“避难所”,一个劳作(米莉)、教育(威莉)、爱(平姬)的家园。在这里三人终于合为一体,化作一句无声的祈祷。

        另,对于威莉诞下死婴一段情节也许可以做这样的解释:酒吧老板埃德加是一个魔鬼,三女性消灭他,从而解救了自己。当晚实际发生的事情具体的说就是,埃德加的身体在米莉和平姬的卧室被她们手刃(或是他自裁或是已被妻子威莉杀死),埃德加早已死去的灵魂在自己的家中被妻子威莉诞下,就像作画一样赤裸裸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死亡,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

        另另,这部电影的角色、情节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可以用物理学理论来解释,比如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的关系等,也很恰当。不展开。

        另另另,如果将这部电影解释为女性的三个人生阶段,那将是对影片恐怖音乐和黑暗情节的严重忽视。
  3. 电影对我而言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完之后得到短暂的放松享受,达到其娱乐的效果,不论好坏就将之抛在脑后;另一种是刚看完可能困惑不明白,但电影本身巨大的表现力太过强烈,顺利进入我的大脑皮层深处。宛若当头棒喝一般,令我有好一阵子回不过神来。会一想再想,渴望立刻随手抓个人来讨论其所要表达的意境。也会想立刻重看一遍。
     
    这样的电影是被我称之为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大导演Robert Altman的3 Women当仁不让就是这么一部令我脑力无限激荡的片子。Altman的电影我看得不多,只有最近几年的The Company和Gosford Park。对于这两出题材形式截然不同的作品我都很喜欢。其实作为美国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他的经典作品很多,包括M*A*S*H(1970),McCabe&Mrs.Miller(1971),还有那部著名的Nashville(1975)。70年代无可厚非算是他的黄金年代,大多数优秀的作品都诞生于那个时候。3 Women就是其中一部。
     
    从图书馆翻到这张碟的时候,说老实话,对片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深的了解。就是这样,一开头便似被吸入巨大的漩涡之中,再不能回头。整个故事好似一场梦,一场绚丽诡异又极其真实的梦。后来做了点儿功课才知道,Altman对于整部电影的最初构想就是来此他妻子生病期间他睡不好所作的一个梦。
     
    故事中的三个女人,代表了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三个生理时期:Pinky是纯洁的小孩子,幼稚天珍爱模仿,对于被爱有着极大的渴求;Milliea是心态长不大的青少年,渴望被人关注,费尽心思惹人注意却又永远被人忽略嘲笑;Willie代表成熟的母性,千帆过尽,沉静寡言,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影片所要表达的其实有两层含义:表面上,故事中的Pinky处心积虑偷了Millie的Identity,急不可待地想当一个不同的人。但深一步想,在梦境中,我们也总是逃离自我的枷锁,任意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所以这三个女人,也可以理解为同一个人,或是理解为彼此所渴望扮演或缺乏的角色。无论如何,她们都是这出大梦境中的一份子,谁也逃不出去。影片开放式的结尾非常耐人寻味,每个观众都可以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看法是她们最终归合成了一个个体,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了你。
     
    Gerald Busby做了整部片子的配乐,十分haunting的近似古怪离奇的旋律,让人听了有皮肤发麻毛骨悚然之感。和片子梦境般不真实的氛围非常相衬。影片中作为大背景反复出现的巨大地面绘图也令人印象深刻。那是一种半人半兽(猴?)的造型,雌性,有着鲜红尖利的指甲和乳头,以及尾巴及鳞片,腹部如蛇一般一段一段。很突兀诡异,但是又很奇特。让人过目不忘。
     
    如果没有合适的演员支撑,这样一出抽象的戏会大大失色。不过Altman在casting方面永远有他独到的眼光。影坛老将Sissy Spacek(演过史蒂芬金笔下魔女嘉丽的那个)扮演幼稚单纯的Pinky,留一头长及腰际的金发,布满雀斑的面孔上闪烁一双一探究竟的眼睛。虽然那个时候已经28岁,但身材娇小的她有着一种幼童和少女混合的奇特味道。凭借在3 Women的精彩表演,Spacek拿到了New York Film Critic Circle的最佳女配角奖。最近一部她参与的电影就是好评如潮令Charlize Theron今年奥斯卡二获提名的North Country;

    Shellley Duvall盼演一天到晚自说自话,用过份自信来掩饰极度自卑的Milllie。她在The Shining中饰演被Jack Nickolsen拿着斧头追杀的妻子。Robert Altman慧眼识英才,1970年的时候发掘了她。真所谓际遇弄人,那时候的Duvall在休斯顿的一个商场里卖化妆品。3 Women可谓是Duvall迄今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亮点,帮她拿到了嘎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Duvall并不漂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算是她的一双特别大的眼睛,有时候显得极其空洞,配合她瘦削高挑的身材,让人觉得有些恐怖(一直觉得她深具演女鬼的潜力)。

    这两个女演员都称不上美丽,但是彼此都能诠释一种疏离且古怪的神经质气质,所以在这部片子里特别合适。
  4. 对于某长评我想说连最基本剧情都没搞懂就开始高谈阔论,实在贻笑大方。Millie才不是什么bureaucracy中的一缕光,她是最机械的。片子一开始女医生就对Pinky说过,Millie是这里干这工作干得最好的——这种刻板僵化死气沉沉的工作。从小古灵精怪、不顾规矩把头都浸到水里的Pinky才是给这bureaucracy带来点青春活力和人气儿。Millie整天跟俩女同事后面喋喋不休那是一厢情愿,非双向,不可称之为沟通,那俩女同事才是真正的好友,才是真正在沟通,只不过人家早都看透米莉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带她玩,同事间撕破脸皮又没必要,于是就淡着她罢了。

    以及,把疗养院夸张为纯粹的bureaucracy之前应该看到这里也是有交心的好友关系存在的,并非每个人都是孤立的行尸走肉,为了适应你那本应用来阐释本片这个文本的卡夫卡城堡载体,而故意滤去片中信息,实在本末倒置,是流氓的学术态度。Millie的喋喋不休也不可被称作试图沟通,因为在Pinky自杀前Millie一贯的话语主题都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她对别人说话的主要目的是炫耀,炫耀自己见多识广、精通厨艺、品位优质、受人欢迎、有男人追等等,给别人和自己洗脑,让每个人以为她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不说她是否骗过了自己,反正在除了天真状态Pinky之外的人们眼中,她仍是个长相平庸、谈吐无趣、自命不凡、装腔作势、“想男人想疯了”的群嘲对象,一个租住只有一间卧室的廉价房还要和人拼租、干着一份低工资没前途的工作的社会下层女性。她的优势是独立干练,社会性、行动力较强,虽然自己没钱没外貌没内涵,但她会把房间收拾得很像样,注重发型衣饰,把自己收拾得很像样,没思想不要紧,说一些实用性和文艺性话题,让人觉得你能干又有品位(当然,只有一个很傻很天真的小女孩这么认为;不仅如此,还认为她“完美”,给自己造了个神。)。

    事实上,当她喋喋不休时,她不像个有感情有个性的人类个体,而是像个上好发条的机器人。你看着、听着她在那喋喋不休,感到自己好像进入了梦乡——和精力充沛的人在一起时就是如此(类似于《红拂夜奔》里提到的 哈哈)。所以说,阿尔特曼在观众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施展种种手法将其带入电影导演这一造梦师的梦境了,酒吧里极其周边的场所(废弃游乐园,壁画泳池,射击场)(和梦醒后真实的酒吧附近相比),Willie的作画,都带有超现实意味。

    跑远了,再接着说Millie的机械。她曾责备Pinky把鞋子放在了客厅里,把牛奶盒放在了浴室里。一个朋友间的不怎么正式的聚会罢了,她竟因Pinky弄翻了一瓶调料要立刻再去买一瓶(考虑到那四个友人根本就不想来,Millie的机械刻板显得更为荒谬,这是一种没有理由存在、毫无必要性的机械,是真正的bureaucracy)。乃至片尾,Millie也是以一个近乎于专制大家长的身份出现的(镜头拉远三女性住的房屋,音轨里Millie一直在吩咐Pinky做这做那,Willie看不过去,请她不要对Pinky那么严厉),只不过少了作为女性矛盾激化点的某撩妹狂人渣男西部牛仔,多了更为卸下包袱、敞开心扉、仍旧善良却不再那么神秘的“女巫”Willie,三女性间的关系变得虽有冲突但可调和。

    “平姬在昏迷中被医生诺顿强暴”,这个还能当真,也是萌萌的……这是Pinky苏醒后性情大变,继承了米莉那种“全世界男人都想和我上床”的妄想症罢了,而联系台词上下文就知道她编造出这些故事无非是想让米莉把卧室让给自己罢了。管Pinky那块的有个护士那叫一个严厉,连探视的pinky父母都一通审问才让进,病房都是透明的,来来往往那么多人那么多双眼,强暴个头啊。

    “米莉楼下同伴们心中是互相关心的,如救平姬,但他们胆怯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从不敢主动邀请米莉加入聚餐,还有那些天天和米莉共进午餐的冷漠医生们。”天啊,那不是胆怯,是嫌弃,邻居那帮人之间处得好好的,群嘲米莉时那个默契不是盖的,是米莉自己被人群孤立。米莉天天花双倍钱去医院食堂钓男人,那帮实习生都心知肚明,懒得搭理她罢了。当然,也有被医院官僚体制拖得身心俱疲的因素。不过我还是觉得写那个长评的人不是看了烂字幕外加英语差就是也多少有点妄想症。

    “Pinky经常无意识的做错事,说明她已经深受官僚世界的侵蚀。”难道她做错事不是反bureaucracy,不是自由烂漫,不是没被侵蚀的表现吗?

    对于片子最后几分钟,我是觉得要不前面所有都是Willie在阳台所说的那个记不起内容的梦(全片正是以一种模糊暧昧迟缓神秘的画面风格开始,梦境的最后一场戏——生产仪式时的景象和Pinky长时间的的惊悚表情也都让人感到脱离现实语境),要么最后几分钟是超现实,总之,不可能二者都是现实。Pinky被Willie生产这个仪式震撼,自我大变,但为什么非要在心理上以母子关系来臣服于米莉?为什么不能是最初那种臣服形式,而是非要叫米莉妈妈?她们私下对话时Pinky仍叫米莉妈妈,说明不是扮演给外人看的,是被个人心理首肯的自然的伦理关系。我刚看完时觉得前面都是Willie的梦(W觉得M对P太严了,娃迟早要造反,结果做了个梦,娃真造反了,危机感在梦中得到释放;女性们可能把渣男祸害给做了,终究是法律不容的杀人行为,内心凛凛然,怕得报应,于是产生了诞出死婴的幻想,得到了报应,同时死婴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男性缺失仅剩女性会导致末路悲剧的不祥预感;M和P被幻想在老人疗养院工作,是因Willie这个祖母已年老,在乎年老,于是把这一元素放进梦境,像自己这样的老人们被M和P这样的年轻一辈照料者;etc),但又怀疑前面的那些情节是否全都能被视为处在所谓“三位一体”伦理和社会关系下的Willie的合理幻想?有没有一些情节和幻想是不可能产生于祖母头脑中的,她根本缺乏幻想的原料?不过话说回来,Willie在片中定位本来就近乎全知视角,是最高级意识。不过最后这几分钟大概也可被视为是一种超现实的仅由女性组成的乌托邦吧。总之,把影片前面所有情节看作梦境使片子的心理内涵容量以几何倍数增加,个人很想看详细到《穆赫兰道》的影评那种程度的分析啊,我自己是没精力没时间没能力分析了(懒

    仅个人偏见:和《三女性》相比,连《假面》都稍显笨拙和刻意。当然,踩在前辈肩膀上的后辈比前辈进步是应该的。《三女性》中女性意识在寻求身份认知时的那种自由、自然的流淌,用柔力打破边界不着痕迹,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