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巴黎 Paris(2008)

简介:

    突发的心脏病让舞蹈演员皮埃尔(罗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 饰)不得不离开了热爱的舞台,除了失业所带来的沉重打击外,他的生命安全还时时受到病魔的威胁。爱丽丝(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饰)是皮埃尔的姐姐,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单身母亲,她不惜屡屡拒绝来自他人的求爱,即使对方是令她动心的好男人。

演员:



影评:

  1. 最初的清晨,宁静的窗,身体最终会归于泥土;
    但那个声音从我心底而来,呼唤我,无止境
    每段爱情都会消退,悲伤像海一样宁静,
    而我的迷恋却日久弥深,仿佛可以追溯前世来生

    Juliette Binoche老了,成熟为一个有风韵的女子。我怀念那个年少的,美得让我心痛的她。在我心里,她还是以前那个模样。La Binoche

    就像苏菲玛素永远留在《初吻》里而Beart永远是《一个法国女人》,有些事不变。就像我们的梦一样。我们走出去很远,还能在某个寂静的夜里与它遭遇。

    我对巴黎有根深蒂固的迷恋。我甚至迷恋它的无聊和它的个涩味道。那味道独一无二。巴黎像一道不可破解的谜题。

    我们追寻不断增长的时候,他们在讨论Decroissance(负增长)。因为他们想把自然和机会留给我们的后代。然而TGV照样奔驰着,虚伪还是无望,衰老还是天真?

    在高高的楼上,在巴黎,看得见铁塔,看得见Pantheon(先贤祠), 蒙巴那斯,塞纳河。在高高的楼上看下去,人没有美丑,没有贫富,没有阶层。就像在死亡面前一样平等。

    我们都是不断重复同样错误的旅行者
    在即将消失的回忆里
    我们听到那不能忘怀的轻声细语
    生命的奇妙和死亡的不可思议具有同样分量

    我们听见风的声音,风摆脱了虚饰
    我们看得见破碎的镜子,
    碎片倒映我们的人生
    生命可以从任何结束的地方,重新开始。
    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嘎然而止

    面包店里老板娘所特有的巴黎人的傲慢和八卦,像一张简单的漫画草图,可以刺痛,也可以逗笑。Paris像一场漫步,卢森堡公园也好,还是Jardin des Tuileries。巴黎是没有主题的乐曲。

    Romain的眼睛从那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孤独地向外张望,
    死亡的阴影下,他向往一切活着的乐趣,
    那个和他跳第一支舞蹈的,他初恋的女孩
    住在他对面楼里的年轻曼妙的女子
    是否能在他生命终端时和他做最后一次爱
    小瓶的淡啤酒也会让他呕吐不止,
    他还能再有一个最后的party
    他还能是一个真正的舞者吗?

    不要哭,也不要送别
    在出租车里让我张望巴黎的天空
    也许街角的咖啡厅还会再上演经典的无望的单相思爱情
    和你上床的那个人并不爱你也不屑于欺骗你
    就是这样,市场上的人们善良还卑微
    他们的心依然可以是冬天里的温度

    走在路上,张望,也被张望,
    从喀麦隆,以生命为赌注,穿越海洋的朝圣之路
    而巴黎像T型台般虚妄
    永远有计划中的建筑却十年没有新楼
    J'adore, 我讨厌那些牌子却仍会使用

    只有法国人会这样拍电影,而你不一定会喜欢。如果你喜欢散文,如果你不在乎有没有故事,如果你不讨厌拖沓,如果。。。

    你对巴黎的爱一点都不独特,你还不引以为耻。



  2. 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每天为WSJ上不停更新的报道和自己那现在才发觉有多么寒酸的词汇量损耗大量脑细胞……
    关于这场危机,我听了太多自以为是不知所谓的想当然解释,无意去嘲笑那些盲目地乐观和悲观甚至盲目地漠不关心的人们。
    我只能说,庆幸我们这一辈人能穿越这样一个比以往任何大事件更具有意义的历史时刻。
    世界秩序会被改写么?中国应当救市么?大萧条又要到来了么?……
    其实没人知道后事如何,因为社会科学的主体是人,永远没有像在自然科学中那般精确的因果关系——说这话的人不是我,他的名字叫做乔治索罗斯。
    你看冰岛一个国家都被人拿到EBAY上拍卖了,也有人在说咱们干脆把在华美企都国有化,顺势把台湾收复了吧……
    恐怖的信息流啊,先不扯“乱世出英雄”这些虚无缥缈的,咱先把周围的环境弄清楚先——死也不能做那锅烧开了水里的青蛙。
    前天我熬夜看我能找到的所有宏观经济学教材,昨天我开始失眠……
     
    这个时候,需要一点“巴黎”。
    就像当那个会在课堂上跟我们解释法语习语的英文老师满腔真诚地问我对于金融危机是否感到“angry”,我只能告诉她“Facing the crisis caused radically by the greed of man, we should try to live independ of the material. Things will surely get better, and now we shouldn't care so much about the money. Just be spiritually happy.“
    更有趣的是有个兄弟下课了一脸兴奋地拍着我的肩膀用带着浓浓法国腔的英语问:“Isn't it exciting?”你只能哭笑不得地回一句“Yeah, baby."
    这就是可爱的法国人,好在他们在金融上的“无知”导致整个法国的金融大环境相对保守稳定,否则不知他们此刻会是什么心情。
     
    好了,我真的是打算来写影评的。
     
    巴黎,这一次没有那句露骨的“我爱你”。
    用一部电影来立体地描绘不可思议的巴黎永远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对于任何一个甚至一群导演。
    但是这一次,这个叫Cédric Klapisch的导演带着Juliette Binoche, Romain Duris, Albert Dupontel这一群优秀的演员,用流畅的蒙太奇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当然,谁叫这是在巴黎,你理所应当能够拍出好电影。
     
    离婚带孩子独自生活的单亲妈妈,社会工作者;
    中年独身的历史教授,为电视台拍纪录片,化名波德莱尔写短信追求自己班上美丽的女学生;
    菜市场的小贩,处处照顾着分手一年的前女友,而当后者已经准备彻底离开他的生活,她的突然死亡让他陷入前所未有的悲伤;
    刻薄的面包店老板、疯狂的摩登女郎、边缘化的北非偷渡客、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看上完美却仍然不缺烦恼的建筑设计师……
    导演丝毫不害怕自己的电影里出现太多的人物,因为这些市井人物哪怕再不起眼,少了一个,巴黎却也不再是巴黎。
     
    作为一座鲜活的城市,这里的人们也矫情、也市侩、也虚荣、也卑微……
    在这样一座几百年来一直被当作艺术品欣赏膜拜的城市,也历经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梦想与现实的博弈……
    然而之所以这里是巴黎,不光因为美轮美奂的建筑,流光溢彩的时装……
    是因为,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害怕变得“中规中矩”,都时刻渴望着爱与被爱。
    所以哪怕你不喜欢老巴黎的高傲刻薄,看不惯新巴黎的轻浮与放荡,这样一座城市,仍然是让人心驰神往的。
    因为至少当我们亲吻、拥抱,向彼此敞开怀抱的那一刻,我们是真诚而充满感恩的;
    那些彼此温暖过的年华哪怕逝去,经历过的人仍然会郑重其事地珍惜。
     
    其实并不是这座城市真的多么浪漫。
    经历过真正生活的人都知道,那些动人的温情画面背后,衬着怎么样的苦辛。
    每个人都要辛勤地工作、营生……满世界的人,乍一看去,尽都是冷漠的。
    我有时候会想,也许只有在大城市里,过过艰苦的日子,才能获得更多的心灵能量。
    ——这些我都挺过来了,我还会担心害怕什么?
    所以才能厚着脸皮向路边见到的美丽的人搭讪,不遗余力地去取悦心仪的对象……
    这是一种经历了世俗洗礼的强大的天真。
     
    Romain Duris的角色在影片里无疑是特殊的,作为一个心脏丧失机能的舞蹈演员,死亡给他的视角增添了别样的分量。
    当他以一种慷慨赴死的姿态告别了姐姐,坐在出租车上,他说:“这就是巴黎,人们永远对她抱怨,却又永远那么爱她。其实在巴黎,就应当是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的啊。”
    其实又何止在巴黎?拥有鲜活的生命,驾驭现有的生活,又为什么要给自己的生活增添那么多的桎梏?
     
    去巴黎换一颗心吧。
     
    忘记是在哪个网站看到一个类似婚介机构的广告,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意味深长:
    “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爱人!”
    爱人,其实可以是能在病中关怀你的朋友,能在远方让你牵挂的家人;
    如果谈到爱慕,其实大概谁都希望爱人不是人群中以美丽的忧伤姿态对自己默默凝眸的那一个,更希望那个人能为搏你一笑笨拙地起舞,在你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将你的骨灰撒到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请好好珍惜这些微末或者比生命更深刻的温暖。
     
    少些欲望,少些贪婪;多些真诚,多些友爱。
    如果谁要问我如何度过这次经济危机,这会是我堂而皇之的答案。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我会说,这是一首献给巴黎的情歌。林林总总二十来个人物,很难讲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如果非要找个主角的话,那这个当仁不让的主角不是别的,而是巴黎这座城市本身。我猜这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就叫做《巴黎》,简单,有力,直接。

    法文中的一个单字——Paris,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中文版里面就变成了巴黎故事(正如Australia到了中文里就变成《澳洲乱世情》)。或许是嫌巴黎这两个字太轻,承受不起一部电影的重量?好吧,即便如此,加上故事两个字,也并不会让题目变得高明多少,反而让巴黎从中心词沦为一个偏正短语里面轻飘飘的修饰成分,只告诉观众电影的发生地或者说背景在哪里,重心落在了故事两个字上。而这部电影其实和故事无关,它不讲故事,它讲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如果非要舍弃《巴黎》这样简单直接的译名,那我觉得倒不如翻成《巴黎浮世绘》。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一张当代巴黎的浮世绘。众多小人物带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在这里粉墨登场,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些人,有些彼此认识,有些全然不认识,甚至压根没有打过照面,在电影里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交集。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都生活在巴黎,或者向往生活在巴黎(北非人),巴黎是他们共同的舞台。

    我之所以一直对法国电影怀着一种好感甚或说敬意,是因为这些电影往往都很诚恳。它们忠于生活,不刻意制造离奇情节和戏剧效果;不放大苦难,不走悲情路线,也不执著地制造皆大欢喜的结局(happy ending);既不简化生活,也不故意让它变得复杂;既不把生活描绘成一床美好的玫瑰,也不会把它表现为一床狗屎(狗屎——merde是巴黎人的口头禅),更不会通过电影对观众进行道德说教。它们只是努力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有欢笑,有泪水,加上一点法式幽默,这就是生活——C'est la vie,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人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正因为如此,法国电影往往带有浓烈的人间烟火气味,似乎透过银幕都可以闻得到。

    奇怪的是,在中国,这样真实反映生活本身的电影往往会被打上“文艺片”的标签,而中国观众对所谓的文艺片,向来是不买账或者说不屑一顾的。一部电影若是被归为文艺片,那么也几乎就意味着它在票房上肯定会惨淡不堪。如此这般,大概也就没有几个导演愿意拍文艺片了。如今的中国,电影人都争着搞大片、大制作、大场面,电影院里一年到头也放不了几部电影,还都是所谓史诗片、动作片、战争片、悬疑片、惊悚片,唯独没有真诚的生活片——好吧,我是说他们说的文艺片。也许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实在太沉重了,沉重到我们不愿意在电影院里在看到真实的生活。

    而对于我来说,我之所以看电影,就是因为我想知道这个世界上,别的人都是怎么活着的,并从他们的人生里反观自己的生活。可是很显然,在中国,我并没有太多精神上的同伴,其明证就是在13亿人口泱泱大国,1000多万人的首都(还是文化中心呢),居然撑不起一家——哪怕是仅仅一家艺术影院。

    哎。
  4. 生活不是变态的高潮迭起,生活不总需要光鲜陆离的点缀。
    生活是平淡无奇,而我们努力寻找其中的闪光。
    这一刻,你大声歌唱,这一刻,他落寞离去。
    生活就这样不停地参杂着酸甜苦辣咸,每时每刻。
    我们体味,我们哭泣,我们微笑,我们生活。

    以为现在不浪费青春便可,不需理会未来的世俗与烦恼,所以我开始所谓的恣意。
    突然发现2年之后我拿什么送给未来,空白还是泪水?
    希望才是曙光。
    而生活赐予无限的希望。

    点滴汇聚生活,迷茫、喧杂、纷争、坚定、安静、平和。
    生活就是如此富有魅力,如此让人充满动力。
    迷恋每个细节,这才是生活的真实本原。
    她在老板娘的抱怨中啃掉了一条又一条毛毛虫。
    她在教授纯美爱情里一次又一次地凝望动人的美丽。
    她在水果市场里懒洋洋地吃掉一个又一个的苹果。
    她幻化成无数的篇章,绽放美妙的感动。
    她神秘多姿,我甘愿被俘虏,没有抱怨,没有遗憾。

    而我现在充满澎湃动力,追寻希望。

    这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