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007之霹雳弹 Thunderball(1965)

简介:

    007邦德(肖恩·康纳利 Sean Connery 饰)这次的行动将会惊险万分,因为英国军方将派他完成一项关系到英国各大城市人民安危的行动。当然,邦德随身配备的各式各样的武器将会大大增加他的胜算。这次任务起因于一个世界性的恐怖组织——魔鬼党,他们通过卧底获得了美国准备运输两枚原子弹前往英国的计划,于是在半路上拦截了美国军方的运输队,抢走了原子弹。得手后魔鬼党向英国政府勒索1亿英镑,否则英国随时会在原子弹的袭击下毁于一旦。形势万分危急,邦德只能在魔鬼党最后通牒的时间内潜入它总部,阻止它的阴谋。这简直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幸好有魔鬼党的内应,美丽的邦女郎杜明娜(克劳迪娜·奥格尔 Claudine Auger 饰)的帮助,邦德才屡屡躲过敌人的跟踪和追杀,离成功越来越近。

演员:



影评:

  1. 很早以前看过,情节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碰巧上周没有广告插播的动作频道再度播出,于是又看了一遍。情节比较简单。魔鬼党劫持了北约运载核弹的飞机,并以核爆作威胁索要一亿英镑赎金。心有不甘的英政府紧急派遣007等特工展开调查,试图在大限之前找到飞机夺回核弹。影片在逻辑上有不少地方比较粗糙。比如飞机神秘失踪的手法颇为高明,可魔鬼党的老大却偏偏要和飞行员妹妹扯上干系,以至于让邦德很轻易地顺藤摸瓜找上门来……然而,这诸多逻辑漏洞却为何没像今天的许多同类型作品似的使你产生一种批判冲动呢? 原因在于风格。 首先,五六十年代好莱坞影片,以及同时期香港邵氏电影,色彩上普遍具有共同点:鲜艳、亮丽,饱和到几乎失真。可恰恰这种“失真感”反而更适于与十诫、宾虚、007以及古装武侠之类的题材相匹配。因为它们讲的故事本来就是离现实很遥远。其次是场景。本片中英特工首脑的办公室,高大敞亮装饰奢华,一副中古英式风格。不经意间营造出一种轻松氛围,仿佛在此进行的不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高级会议,而只是一场惬意的宫廷茶会。第三是喜剧风格。康纳利也好,摩尔所也罢。他们所塑造的詹姆斯·邦德的最大特色就是,总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去面对问题化解危机。即使这些危机严重到足以使英伦甚至整个世界陷入一场浩劫。而他的死对头们,诸如把玩白猫的魔鬼党老大,也似乎很愿意陪着这位风流倜傥的英国王牌特工玩一场猫戏老鼠的游戏。总之,通片仿佛都在提醒观众:别把哥当真,哥只是个传说! 本片中有段情节最具代表性。女人要杀邦德却不急着下手,而是先与之共度春宵。次日一早,女人开门招呼手下进屋。此时干掉邦德轻而易举,消音手枪扣下扳机既可。但不介,非要费力劳神地押出上车,结果让邦德借机逃脱!可是邦德也没跑了,被围堵在舞会现场。此时女人再次心血来潮,非要上去与之共舞一曲。结果白白搭上了小命……单从逻辑角度,女人第一次的行为,勉强可以解释为榨取美男的剩余价值。可第二次,无论如何是傻的冒泡。但冒泡又如何?看这部电影,本没打算死扣逻辑,而是为了体味风格。风格之中,共舞不再弱智,而是致敬——邦德此时处境就好像《西北偏北》里的拍卖场的桑希尔,而帘幕后伸出的手枪与《三十九级台阶》的结尾如出一辙。 现代版007却不然。色彩上与同时代的大部分影片一样,追求以更接近真实的冷色为主。场景也绝少风格化。比如你在一部当代反恐作品中看到的司令部或指挥中心,十有八九都是顶棚较低光线昏暗拥挤嘈杂充斥着各式桌椅监视器和电子设备。最重要的差别是几乎不再有喜剧,只有严肃。无论是邦德,还是伯恩、杰克鲍尔,始终小脸紧绷不苟言笑。整得好像核弹真要爆炸,大堤真要溃坝,女友生命真的危在旦夕! 照理,什么东西都是越真越好(至少也没什么不好)。可放到007身上,真,却未必是好事。因为在追求写实化的同时,却不得不保留一些就旧有的戏剧元素。而这些元素往往只与“戏说”相得益彰,却禁不起写实的考验。于是便很容易成为制造漏洞或败笔的罪魁祸首。比如你让邦德变得更低调、平民,那火爆的飙车赛艇场面是否太过招摇?如果你让邦德变得更有血有肉,那枪林弹雨之中毫发不伤是否就有些矫情?如果你让邦德用情专一,那影片是否还每集提供一个新鲜面孔的邦女郎?如果你让匪首更穷凶极恶,那抓住邦德之后迟迟不杀最后导致其逃脱是否还合理? 罗嗦了半天,其实就是内容和形式之间出现了问题。而这几乎以成为现代类型片的通病。比如看过银河新片《意外》的人一定会好奇:制造意外的职业杀手平时是怎么接生意的?也就是说,片中那两个买凶人是通过何种途径找到古天乐的?如果掉在地上一支香烟都足以引发整个团队的紧张关系,那牵线搭桥的联系人无意间走漏风声的危险性又岂是他们所能忍受的?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皆因该片故事讲的煞有其事,演员演的一本正经,逼得观众去“认死理”。可反之,如果换做许冠文的《摩登保镖》,就不会有谁去质疑“手指堵枪管”“学马叫开门”等情节的可信度。因为大家很清楚,这是一部荒诞喜剧! 此问题上,甚至号称神作的《黑暗骑士》也存在可探讨的空间。虽然我们理解,侧重角色成长历程感情纠葛心理阴暗面的刻画会让影片变得更有深度。但关键却在于,它是否真的适用于漫画改编电影?原著中角色造型多是高度夸张的,与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特征相协调的。可一旦被照搬到残酷的写实风格的现代反恐战争背景中,那人们难免会问:蝙蝠侠的斗篷和小丑的花脸,到底对他们人生目标有何实际帮助? 在互联网上,经常能看到“别当真,不过是一部电影”的劝诫。可在说这话的时候,是否也该先确定一下导演在以何种心态讲故事?如果人家导演骨子里一本正经,而你却劝观众要不必当真。那这句话岂不是成了为劣质编导推脱挡箭的工具?

  2. 全片看罢,以下是个人的观影感受:

    1,首先必需指出,在那个没有电脑特效,甚至拍摄技术也有限的年代,这部大量使用水下摄影,拍出了海底大战,人鲨共处(从幕后花絮来看那些鲨鱼可都是真的,拍摄时和演员真的处在一个水池,危险性可想而知)等不可思议的高难度动作场景。现在再看海底大战一场戏,现代人可能略觉无聊拖沓,当放眼那个年代,是没有电影敢这么玩,而且能完成的那么好的,可想在当年是场视觉盛宴。(不然票房在当年也不可能那么好了)

    2,这一部外景主要是在海滩边,目光所及,都是蓝蓝的海水,奇幻美丽的海底世界,足够养眼。

    3,邦女郎主要有两位,一位是反派。这位也算邦女郎中的异类了,邦德明明和她上床了,硬是没有因此而反水。。。。。另一位是很标准的邦女郎,颜值颇高,为了报哥哥的仇而造BOSS的反(这个理由总比和邦德上床了于是造反来的合理)。然后不出意外,一个戏份极少的女角色因为邦德的原因被敌人干掉了!

    4,大BOSS是幽灵党的2号(二把手?),除了邪恶凶狠喜欢养鲨鱼,也没有其他太多的特质。最后与邦德的船上大战受拍摄技术所限,现代人看来十分虚假。。。。。。。死的也窝囊,竟然不是被邦德干掉,明明占尽上风最后却被女主角背后捅了刀子。。。。。。

    5,剧情还是有不少地方可圈可点。这一部确实是邦德在做标准的情报收集工作,为了打探核弹下落而对幽灵党2号从外部试探到深入刺探的过渡都十分自然,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值得一提的是开篇的疗养院一段剧情,围绕着神秘的蹦带人,这段剧情既显得杀机四伏悬念丛生,又因为和女疗养师的调情而显得轻快幽默。同时也为后面为何邦德死死盯着幽灵党2号不放做出了线索铺垫(邦德目睹了飞行员上校在疗养院的死亡,但接到的报告是坠机)

    6,这一部客观来说,剧情出色,主演们表演均很到位,邦女郎也出彩,动作戏上也难度足够,比起《生死关头》中的高潮部分追车戏显得更宏大,故在个人心目中,于全部24部系列中排在《生死关头》之上,但由于《海底城》的反派大钢牙实在太过亮眼且同样动作戏出色,剧情完整,故无法超越《海底城》,位列第六位。

  3. 比上一部还要差,至少上一部我忍住没快进,这部到后来实在忍不了了。 片头唱歌时我就预感不太妙,007片头经典的奇幻诡秘画面变得非常山寨廉价。反派继续扮演弱智到反智,而且从头到尾没哪个打斗场面吸引到我,所谓水下打斗实在乏善可陈。关键是几个邦女郎我都一水脸盲,我都要靠下巴有没有痣才能确定哪个是哪个。。。唯一印象深刻是客房的绷带人,这有点诡异的感觉。 给阿芙洛火神加一星,虽然大部分都是模型。

    以后谁要说康纳利的邦德最好看,我跟你急。。。

  4. 个人还蛮喜欢的一部,也是康纳利邦拍摄水下戏份时不慎暴露了真实发际线的一部。喷气式飞行背包的镜头堪称一代经典,在之后也被很多电影效仿过,甚至直到前些年的《王牌特工》还在neta这个名场面……不可谓不是经典的魅力。

    反派靠整容取代真正的军政要员大搞破坏的设定也是,放在现在虽然已经算是屡见不鲜,在那个年代倒还真的算很有趣,特别是还真的拍出了真假对峙的画面,以及这一部M终于难得地相信了007偶然得到的信息,有种职场剧拍得翻身了的感觉……

    角色方面最出彩的莫过于幽灵党的女反派费奥娜,个人感觉她的风头甚至盖过了正牌邦女郎多米诺。美貌、聪明、狠辣,又不会被邦德轻易策反道德绑架,甚至会在邦德试图对着自己“一展雄风”(双关)的时候反唇相讥。可以说是十分具有事业心了。在追杀邦德的时候也是跑在了最前面,当然,也是死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可见站队的重要性。

    决战的剧情则还蛮儿戏的,取胜和救下女主还是要靠最关键的二五仔。但是当邦德和邦女郎要抱在一起卿卿我我的时候,二五仔就显得有些多余了,于是只能孤独地在海上漂流……只能祈祷最后确实有人把他救起来了。

    很典型的早期007,整体来说在康纳利邦里算是剧情还不错的一部。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