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小校风云 우리들의 일그러진 영웅(1992)

小校风云 우리들의 일그러진 영웅(1992)

又名: 我们被扭曲的英雄 / Our Twisted Hero

导演: 朴钟元

编剧: 朴钟元

主演: 崔岷植 洪京仁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上映日期: 1992-08-15(韩国)

片长: 119分钟 IMDb: tt0105075 豆瓣评分:8.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怀远多名小学生长期遭班干勒索 不给钱被逼吃屎喝尿“这是2015年5月新浪网上的一则新闻。

    好吧,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是巧合吗?

    当年,看这部影片后,曾深深感叹过,什么样的大人就会教育什么样的小孩,什么样的体制同样会让小学生们潜移默化的奉行,只是没想到电影诞生的22年后,在有先进性优越感的国家发生的同样的故事。如近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越发觉得震憾。

    《小校风云》是买的一张D5,原先看了一点片头,因为画质太过久远,有点VCD都不如的感觉,这一点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点类似。仅仅如此还能接受,可看到中文字幕和韩文字幕相重叠时,是不爽到极点。当我把它认真看完时,竟忍不住惊喜若狂,于是疯狂的到网上找相关信息,才发现原来我这个双龙D5碟(日本版)已经是市面上现存的唯一的DVD版本了。

    质感不是很好,但翻译不错,其实当我看到影片中那张让国人熟知的崔岷植,拥有一张年轻朝气的脸,我就应该知道这张碟是多么久远的事了。

    《小校风云》,电影改编自韩国著名畅销作家李文烈1987年的同名小说《我们的畸形英雄》,小说的英文版在美国亦很受欢迎。

    民主化运动后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电影界都涌现出许多反映当代社会畸形现象的好作品,这便是其中不同凡响的一部。1992年被当时著名的文艺片导演朴钟元拍成电影,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电影评论界都获得了成功。

    电影以倒叙插叙的方式展开,整个故事是一位沧桑历尽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成年人对他童年阴影的回忆。抛开历史,在看之前,我并知道还有如此深的历史背景,其实完全不考虑政治,这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童年的故事。影评所反映的现象,依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

    六年级班长严石大对全班同学实行铁腕统治。他又恶又阴险,把全班整治得对他惟命是从,卑躬屈膝,拍马奉承。他揍他们,拿走他们的钱,在考试时利用他们作弊,向他们收“税”,向他们出售好差使,总而言之要他们把当国王似的。一个从首尔转学来的学生不服气严石大的专制统治,单枪匹马同他斗了很久,最后还是投降了。他开始尝到特殊恩宠和权力的甜头。班上换了一位新教师,他立即对石大产生了怀疑。经过调查,他发现石大在考试时次次作弊,便当着全班的面把他狠揍一顿,并且羞辱了他。见自己的国王成了满脸眼泪鼻涕的可怜虫,过去如此忠心耿耿支持他的孩子们像蛇一样全朝他咬去,唯一的例外是那个首尔孩子。

    影片没有批判说教,更多的是思考和迷惘,更是把问题的接给了观众,让人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主人公朴正小学五年级时已是自由党李承晚政权末期,当时自由党在韩国已是天怒人怒。李承晚是韩国首任总统,1948至1960年期间通过暴戾选举、修改宪法等不择手段的方式连任三界总统,直到第四界再次非法当选后被推翻。李承晚时代,政治体制高度集权专制,非法政治暴力横行,法律受到践踏,民意受到强奸,民权受到压制,社会极度黑暗。韩秉泰的学校即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整部电影犹如一部政治寓言,通过学校这个小舞台,隐射社会,反思历史,警示现状和未来……

    影片中有几处细节都是在影射李承晚政权末期的时代背景,包括新老师上任后在办公室听的那段广播。学校里,严石大的专制体系最终还是在新老师的改革中瓦解了。社会上,李承晚的专制政权也走向了崩溃,影片后段的那个学生示威的镜头,便是韩国历史上著名的“4.19学生运动”,有187名学生牺牲。1960年4月19日,汉城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独裁示威游行,几十万人的示威队伍,在由5000多名学生前导队的带领下,愤怒的高喊“打倒独裁统治”、“3.15选举无效”、“李承晚下台”等口号,分两路向国会大厦和总统府青瓦台挺进。政府宣布汉城军事管制。警察和宪兵抵挡不了浩浩荡荡的洪流,便开始向学生开枪射击,尖历的枪声下,是一批批倒在血泊中的学生。但枪声并不能阻止示威队伍前进的步伐,反而使群情激愤,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涌去。人们的情绪完全被愤怒所控制,几十万人的怒吼声惊天动地。前头的学生哭喊着越过同学的尸体,迎着警察的子弹冲过去,与警察和宪兵展开肉搏。后面的人潮紧压其后,将青瓦台团团围住。1960年4月21日,在全国一片喊打声中,李承晚宣布下台。

    但之后近30年的时间,韩国社会又进入了军人政权的独裁专制时代。所以,当学校的一切恢复平静后,朴正扭曲的心暂时得到了修复,关于严石大(阿模)的记忆也渐渐淡漠。然而,在考试地狱和竞争社会度过了十年后,严石大(阿模)又从过去的黑暗记忆中苏醒了。时代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畸形英雄,大家依旧生活在权威的阴影下。

    结尾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现在的时代,还是像当年的五年级二班一样。我总是觉得,在社会的某个角落,他还掌握着实权。我依然没有自信,以后能否从他的阴影下逃脱……”
  2. 8.8分,一直以为是校园霸凌题材,在百度网盘里压箱底,今天看完百感交集,因此下笔,讲讲这个故事背后的隐喻和彼时的韩国社会,于今日或许是个借鉴,于诸君多一下观影的参考。

    故事发生在1950年代末,时值李承晚总统的第三个任期的末尾。1956年第三届韩国总统大选,李承晚宣称自己在两届任内未能推动国家统一,有意退出选举,自由党收买的各种团体递交血书、绝食要求李承晚参选,于是李承晚顺应了“民意”。他的竞争对手是在野党——民主党,竞选口号是“活不下去就换政府”。李承晚的口号则是“换了更活不下去”。结果在选举前10天,民主党的候选人在拉票途中暴毙。在第三个任期内,李承晚近乎疯狂的清除异己、推进安保法寻求连任。1960年,李承晚的美帝顾问建议他退休,还是拉不住独裁的野心,韩国民众爆发四一九革命,李承晚政权动员军队血腥镇压,导致186人死亡,6026人受伤。随后李承晚辞职,告别政治舞台。

    乍眼一看,这是同时期60年代校园霸凌的真实案例,其实也是独裁统治扼杀民主萌芽的“小校样本”。首尔来的韩秉泰,接受过相对自由的教育,家庭环境良好,有着优秀的成绩和坚毅的性格。当他面对强权时本能的选择反抗,就像在野党对执政党的过度权力发起冲击。秉泰先选择团结被孤立的群体,再纾困利益被侵占的同学,在制度上寻求民主表达和依法监管。然而,群盲终究让白天变成黑夜,班长是民意选出来的,意见箱是投票表决废除的。

    在这间学校的这个班级里,老师默许了代理人的权威,暴力和通融不断加固着话语权,班长不需要动手打人就像统治者不需要自己手持利刃。秉泰在泥潭里的反抗变成了挣扎,求生终逃不过谄媚,当革命斗士也成为权力的一部分并享受特权的欢愉时,就不会有人向既得利益开刀。只有傻子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交出的空壳子弹,在向统治者发射时又卡了壳。

    最终,结束独裁的不是抗争,而是自上而下更大的权力,班会选举的议会雏形和集体告发再次证明,民主和互害型社会仅一念之差。突如其来的勇敢是忠于内心还是深处高地、落井下石,又有多少罪恶假胁迫之名,连体育委员这样的暴政执行者都自然而然的把恶丢给了命令。

    五年二班的时代随着李承晚的时代结束了,接下来又是16年的朴政府独裁统治,熟悉的三选改宪。全斗继续8年的军事独裁,光州事件成为韩国人心里永远的伤。

    30年后,秉泰在课堂上说,“在漫长的历史中,只有少数几代人肩负着捍卫自由的使命,在自由面对最危险的时刻。也就是说,在漫长的历史中,在自由面对威胁的时期,大部世代的人未能维护自由而被剥夺。”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故事。

    这个时候,也是影片刚刚开始的时候,韩国政府正处在卢泰愚统治时期,他军人出身是全斗焕的党内接班人,力克三金在1988年成为韩国首任真正意义上的民选总统。但其就任后,内阁班底多是全斗焕时代的高官,被戏称为“戴假发的全斗焕。

    有意思的事,卢泰愚在竞选时曾许下承诺,如果当选,将在任满一年后(1989年电影开始的那一年)举行“中间评估”,让公民投票决定他是否可以继续担任总统。1989年3月,卢泰愚宣称他将推迟举行公投。6月正式宣布取消公投,理由是这样的公投会引起宪政秩序的混乱和国力的浪费,还会激化地区冲突和劳工抗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野党们真正的兴起,三个党派拿到国会多数席位,形成了真正“朝小野大”的格局。后来执政党和在野党寻求合并,卢泰愚把党总裁让位给金泳三,后者当选韩国首届文人总统则是后话。金泳三任期内,卢泰愚遭遇清算,因犯有主动参与军事叛乱和内乱罪、谋杀上司未遂罪和贪污受贿罪被判处22年6个月有期徒刑。

    如果再选一次,班长还能成为“总统”还是“阶下囚”?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好在历史足够长,足以等待睡醒的人民。

  3.   我的肤浅理解:
        1)新来的金老师,用暴力的手段制服了原来的施暴者,并体罚了所有的学生,并不能说真正的民主已经到来,那只是另一种专政的形式(即象征朴正熙时期?)后来30年后金老师做了国会议员,说明了一个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原来的那种政治状态仍然没有改变,仍将继续存在于这个社会。
        2)当傻傻的孩子对着全班同学说,你们也都很坏时,突然发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帮凶,是我们任由专制和邪恶充斥我们的周围,而没有任何反抗,甚至助长其发展、壮大,最后被吞噬。在一个没有自发的产生民主的国家、社会中,真正的民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人民只是择木而栖,墙头草,只是政治家的筹码。
       3)男主最后的话语,表明,尽管过去了30年,但是这个社会仍然在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
  4. 影片大背景下的1959年正是李承晚政权进一步加强专制独裁的的时间点,一段由城市三好学生对抗农村小霸王班长的校园故事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导演运用镜头的空间距离来表现出抗争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反应:初来乍到时是个人距离的中近景,表明一种自以为看似平等的关系。饱受欺凌后增加了全景距离和俯仰角度,强调了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以及油然而生的畏惧退缩屈服感。而由年轻有为、思想开放的老师带来的“整风运动”则采用了更多的脸部特写镜头,以此渲染抗争蓄力达到顶点时的氛围,此时俯仰角度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对调。除了镜头的运用,小演员的表演也极为出彩,自然的表情流露极具代入感,让人不自觉得会回想起自己的小学同学,个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看过的最佳儿童群戏表演。

    这段抗争岁月最终以班长失势逃离而告终,而1960年李承晚也在各声势浩大的名权运动冲击下下台。借孩童的视角来映射所谓大人们的政治风云,显得更为残酷和震撼人心。

    影片结尾重回三十年后,曾经的同班同学们再次相聚,尽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可他们聚在一起时还是不自觉得把班长严锡大作为了话题焦点,更有人认为现在政局动荡就需要一个严锡大式的人物来领导,这番论调和当年老师家长所说如出一辙。实际上这些当年饱受专制压迫的受害者也因为沉默和屈服而助纣为虐,大恶和小恶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依存关系。严锡大就像一个瘤滋生在心底,只要这个社会存在强权和不公,它就会显现!如何清除这般毒瘤?导演把问题抛给了观影者,而在看完后除了沉浸在梦回校园的时光中,我不愿也无力思考这个沉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