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维也纳战役 Bitwa pod Wiedniem(2012)

简介:

    1453年,东罗马帝国陷落后,地处中欧的神圣罗马帝国,不得不直接面对土耳其人的侵扰。土耳其人热衷扩张,虽然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但他们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罗马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已由哈布斯堡王朝掌权两百年,他们是基督教世界的最后保卫者,双方再维也纳一决高下:一方信誓旦旦,另一方誓死捍卫。

演员:



影评:

  1. 3月15日,新西兰基督城爆发特大枪案,一个疯狂的枪手打死50人、打伤50人,非常嚣张:

    挑衅

    只有恐怖分子才会滥杀无辜,白人至上、极端伊斯兰以及为极端伊斯兰辩护的白左、女权都是最肮脏的存在,人类社会的毒瘤。

    《掷弹兵进行曲》轻快、活波,曾被库布里克用于《巴里林登》血肉横飞的战场,别具讽刺意味。没想到,疑犯的手机铃声也用的是《掷弹兵进行曲》!

    枪支、弹鼓、弹夹遍布涂鸦:

    涂鸦

    都是基督教与伊斯兰争战的历史:

    历史

    1世纪出现的基督教和7世纪出现的伊斯兰,卖石灰的见不得卖白面的,相互征战、杀伐了上千年;两教教派林立,卖白面的见不得卖不一样白面的,内部残杀、迫害同样血腥。

    弹鼓上的维也纳1683非常醒目:

    1683

    本拉登为何选择911而不是其它任何时间袭击美国?

    很多人以为是用报警电话的号码来讽刺美国,错。

    枪手选择1683和本拉登选择911的原因如出一辙:

    海报

    911是伊斯兰全球武力扩张的休止符,穆斯林的噩梦:

    1683年9月11日,基督教与伊斯兰上千年的拉锯战迎来决战时刻,奥斯曼帝国14万大军猛攻维也纳,西方文明危在旦夕——

    1683

    现实永远高于艺术,波兰之狮约翰三世统率的翼骑兵,比甘道夫的雷霆救兵还要传奇:

    翼骑兵

    如同“从大山上铺天盖地涌来的黑色沥青,将沿途一切毁灭殆尽”,杀得苏丹大军尸横遍野,伊斯兰最后一个哈里发奥斯曼帝国一蹶不振,直至崩溃。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大战奠定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

    西方从此崛起,伊斯兰的铁蹄再也无力深入欧洲腹地。

    翼骑兵打击的是试图征服欧洲乃至全球的奥斯曼帝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没有与战邪恶的豪情,就只有被极端宗教奴役。

    而本拉登、新西兰枪手针对的都是无辜的平民,应当被全人类唾弃。

    移民问题的根源在于白左,欧美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力少,德国30%的成年女性不愿生孩子,但白左、女权还在呼吁不结婚、不生孩子——

    德国女教师Verena Brunschweiger写了一本书《丁克VS无孩》,把生孩子的妇女称为“僵尸”,因为每生一个孩子就会增加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僵尸”生一个孩子,"就如同把木头送进着了火的房子里。"这种反人类反人性反常识的白左、女权,居然成了德国各大媒体访谈节目的宠儿:

    Verena Brunschweiger

    攘外必先安内,要解决极右、极端伊斯兰,先得解决丧心病狂的白左、女权。

  2. 主演马可神父的是F·莫里·亚伯拉罕,这是一位表演艺术高超的老戏骨,他的最新作品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与这一部作品的表演有异曲同工之秒,像是人类心灵的导师。剧中老穆斯林阿布与哑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虽然土耳其大军攻城略地、手段残忍,但是生活在神父家乡的阿布心地善良,当阿布在自己国家和爱人面前只好得行且行,将追寻自己却被土耳其守军抓捕的哑女赎出,最后也为了卡拉·穆斯塔法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当马可神父步履在战场,不论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都在含着泪为之祷告。不可不提本片的精要之处是配乐, 音乐总监是ROBERTO CACCIAPAGLIA,我在网上只能找到电影配乐的两段原曲,一首是WILD SIDE,另一首是TEMPLE,但是找不到卡伦那山冲下时的那段女声,那段女声就好像天国的云彩散开迎来了神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