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刀见笑(2010)

刀见笑(2010)

又名: The Butcher / the Chef / and the Swordsman / Legend Of The Kitchen Knife / Leave It To Cleaver

导演: 乌尔善

编剧: 张嘉佳 唐缺 马洛杉 乌尔善

主演: 安藤政信 张雨绮 游本昌 刘晓晔 徐冲 韩鹏翼 刘桦 宁浩 熊欣欣 董立范

类型: 喜剧 动作 武侠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美国

上映日期: 2011-03-17(中国大陆) 2010-09-16(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93分钟 IMDb: tt1722513 豆瓣评分:5.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太怪异了!看了那么多电影,没见过一部口碑这么两极分化的!爱者力赞,厌者痛骂。仔细看一下差评和好评,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感叹号!全都是感叹号!仿佛语言都不足以表达,只能寄情于标点符号:一个不够!要一排的!!!!!!!!!!

       我的结论是:这哪里是不喜欢啊,分明是恨啊!这哪里是爱,分明是吹捧啊!

       《刀见笑》怎么啦?骂的夸的都不在点子上,这个片子有那么难懂吗?难道只有我看懂了?鉴于骂它的人和夸它的人偏爱使用咆哮体,所以我偶尔也会以同样的文体来呼应一下。尼马啊!!!

     

    一 是脏乱差还是古代人的质感?全都是浮云!!

       我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时候,看到那个在焚烧炉旁受刑的刘德华,头发蓬乱、灰头土脸、衣衫褴褛,但手掌一摊开却白白嫩嫩,当场爆米花可乐双喷!尼马呀!搞分裂啊!有木有!!翻手贵公子,覆手脏囚徒!变魔术啊!有木有!!!

       人人都在说好莱坞,说工业水准,但水准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的!看过《加勒比海盗》吧,戴普这样的大帅哥,但他在片中的身分是一个海盗,他的手就必然是糙的,指甲就一定是黑的!为什么没人有意见?!!见过犀利哥吧,多有型,但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流浪汉,脸上自然有污垢,皮肤绝对不可能白嫩,牙齿一定是黑黄的!怎么没人吐槽?!!!为什么生活中的真实如犀利哥,好莱坞的艺术如海盗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脏,合理的脏,我们自己的导演拍出来的东西却在一点上受到最大的批评?!这是什么逻辑?

       乌尔善童鞋说,人物造型和场景的处理是来源于古代生活的真实,是有质感的脏。我听着没什么道理!那些对此捧臭脚的人,就不怕被人嘲笑是无脑跟风党?

       古代人什么质感,尼马谁确切知道啊?!!我承认通过流传下来的古画和老照片可以推测一二,但是一味追求古人的质感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吗?我看导演是另有居心而不敢承认吧。

       21世纪的今天,你敢说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民工、农民都是白齿红唇,皮嫩发香的?!!你敢说你没有见过脏兮兮的流浪汉在繁华都市的华灯下飘过?!有木有!!这些脏乱差明明就是现实,有木有!!

       是什么样的审美原则规定:一个杀猪的,一个卖艺的和一个穷铁匠必须是干净的,不能是脏的?!煞笔广电总局都没有要求电影如此和谐,我们自己就主动跳出来要求所有的创作都必须是粉饰后的表达!!剪刀手广电总局一定暗自偷笑:以后都不用我们审查了,人民群众中到处都是河蟹手啊!

     

    二 植入广告露骨?植入广告成功?俏江南受益?哈哈,你们全都被骗了

       这么明目张胆地将剧中酒楼唤作“俏江南”,究竟是何用意?心急火燎的观众根本来不及细想就开骂了:煞笔啊!俏江南宣传片啊!!骂人是多爽的事情,既锻炼了身体又休息了脑子????

        但是,麻烦你爽完之后思考一下:这个酒楼如果不叫俏江南而叫赛西北,可不可以?当然可以,所有的情节都不会变;这个酒楼没有名字可不可以?也可以,虽然设计台词的时候不太方便,但是情节也不会变。因为没有一个情节是因为此酒楼不叫俏江南而可以删除的。

        换眼到《非诚勿扰》和电视剧《金婚风雨情》这些个著名的“植入剧”看看,如果没有赞助,会出现刷卡吗?会有大飞机的长篇镜头吗?说完亲家之间的客气话之后,会再议论一下金龙鱼食用油吗?如果没有这些赞助,片中很多台词和镜头都可以省去。这就是两种植入最大的差别。分析到这里:端倪出现了,这个植入显然不是服务于品牌的,那是干什么的呢?

        看来,只有我发现了导演真正的用意????

        俏江南里除了老板八大铲,没有一个好东西:掌柜的见风使舵、老奸巨猾;众徒弟个个尔虞我诈,欺软怕硬。故事里的俏江南声名在外,却危机重重。临了,老板死了,掌柜的还想着去开分店!开分店啊,开分店!!以为开分店就可以发达了,这个酒楼不叫俏江南还能叫什么?有木有!!想起《食神》了吧,有木有?!想起这些年除了扩张上市就不知道还能怎么做的企业了吧,有木有!!讽古喻今啊,有木有!!!

        看来俏江南果真是没有给钱,句句都是暗讽啊!完全没一句好话啊!如果给钱了,还不尼马亏大了!!有木有!!

     

    三 毫无内涵还是包含佛理?哈哈,全都扯着蛋了!

        这个电影当然没有思想!那些我们小学中学课本里要求那种的中心思想一个都木有啊,没有说“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并不是“只要世界充满爱,沙漠也会变绿洲”,毫不感叹“祖国的伟大,祖先的智慧”,也不想探讨“青春的残酷与迷茫”????所以,在很多被学校语文课本洗过脑的人看来,它有个狗屁内涵啊!

        尤其是片头的十二生肖之鸡猪蛇,完全不知所云,导演是不是准备下一个片子拍猪牛马,再拍狗猴龙,鼠羊虎????

        等等,原来鸡蛇猪是六道轮回图里代表人性三毒贪嗔痴的呀?佛教思想是神马来的?不是迷信吗?早就破四旧破掉了的封建残余,虽然东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而中国人也念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几千年了,虽然我们老说的“刹那”这个词就是佛教中的一个计量单位,但是要在一个充满各种拼贴手段、充满各种90后无厘头内容的电影中植入佛学思想,那不是扯蛋是什么?我看佛学只是托词而已。

        片中的杀猪匠少三两不明是非,杀死了强占寐娘的刀客之后自己也开始欺行霸市,不就像那些一面嘲笑韩国人过度民族主义,一面又为印尼海啸日本地震拍手称快的人么?少三两以为自己跟寐娘结婚就能让她开心,所以,他若活在今天,肯定也会以为抢到盐就可以抗辐射的。有木有!!各种不明事理的实相之痴已然是这个社会的常态了,看到少三两如此这般,自然见怪不怪!SB如果明白什么是SB,就不SB了。所以,当你在本段中看出“不是帅哥就别泡美女”这个中心思想时,请赶紧起身去抢盐。

        说一个更明显的吧。第三个游本昌演的那个故事里,想成为天下第一的大侠他老爸叫什么来着?想起来了吧——独孤擎天!宝刀利刃熔成的真正的绝世玄铁是哪个?看出玄机了吧——那是一个方匣子!就因为这个方块变成了一把刀,让每一个拥有者内心的贪欲妄念和嗔恨找到了出口,看出来了没有?方块很眼熟,有木有!!!方块英文怎么说?the cube????明白了吧,来自外星球的汽车人寻找的那个能量块,跟这里的方匣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充满不可战胜的魔力,恶者得到则助长恶力,善者拥有则发挥善能。同样一把刀,既可以是八大铲手中为人们创造美食的“开心刀”,也可以是用来复仇的“杀人刀”。明白为什么导演要将创造这个方匣子的人叫“独孤擎天”了吧?中国版的擎天柱啊!有木有!!古今中外,外星地球,所有的欲望都来自这个神秘的方块????用意明显吧!

        我看这个片子应该叫《变形金刚前传》才对!不要以为我是在牵强附会。我的分析才真正符合导演的本意,如果没有做足了功课,我也不敢这么说。

        现在《刀见笑》的宣传都在强调乌尔善是一个牛逼的广告导演,视觉怎么怎么现代。其实,如果有人去百度一下,就会发现:除了广告之外,他真正投入最多的是装置艺术和观念艺术,其无一不具有强烈地批判性,而且,而且,他的第一个长片其实是一个基调非常灰暗的地下电影,我就不详细说了,免得说我黑他。

        我觉得吧,所谓拼贴所谓闹剧,其实都是障眼法,一个人骨子里的思想和气质是改变不了的,藏也藏不住。我在这个片子里看到的全是黑色的基调,悲观的思想。所以,如果有人说乌尔善很商业,我真是只能嗤之以鼻了,他跟一个文艺片导演其实没啥区别,不过就是批了一层“炫技”的外衣罢了。
  2.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在评价《刀见笑》的时候,很多评论者都站在了电影产业或者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高度上进行评价。其实这未必是什么好事。别忘了,在看电影的时候,你首先是个观众。

    《刀见笑》属于那种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作品,即使我给了两星,我仍不得不承认本片在影像风格以及多类型杂糅创新上确实有很大的进步,并且远远甩开《十全九美》、《魔侠传之唐吉可德》等古装恶搞喜剧几万条马路。但我始终无法认同这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在风格化的同时,这个故事讲得实在太糟糕。《刀见笑》好像一个乾坤袋,导演拼命的往里面塞各种自认为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并且毫不节制。塞得太满袋子总会爆掉;点子多了情节难免松散。三段的电影却显然没有更密合的衔接,更像是想到哪就说到那。拍得随意,观众看得着就难免心烦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浪关于国产电影的调查。有百分之七十多的网友投票认为中国电影的问题在于剧本,显然,大家都对当前剧情空洞的国产电影带着一口怨气。不过光赖剧本也有点委屈人家编剧,因为除了有个好故事之外,能否把这个故事讲好无疑是更重要的。而这,则是导演的工作了。

    拥有多年广告导演经验的乌尔善,对影像确实有着独特的敏锐。这也是很多人大赞影片风格的原因。不过,他也面临着其他所有转行电影圈的广告导演所面临的问题。一部广告三两分钟,一部电影90分钟。长度的变化需要的是风格的统一,整体的协调。这不是一个短片合集,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你能在这部《刀见笑》里找到不少有趣的细节,但整体看,它却是松散的,抽风式的。导演显然犯了很多处女作导演的通病,就是想说的太多,电影长度又太短。第一次当导演,积攒了几十年的想法恨不得一股脑都在这一部电影中表现出了,好玩的段落、有趣的对白、搞怪的人物。可惜这样的作品却常常落下个乱码七糟,不知所云的骂名。

    《刀见笑》吃了个大亏,在于导演把最烂的一部分放在了最前面。包括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同样认为第一部分厨子的段落是个败笔,或者由于资金的原因,导演不得不把那部分处理得非常舞台化。但是演员的拙劣表演与碎嘴子式的对白,与那些劣质山寨喜剧又有什么差别呢。搞不懂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把表演弄得那么过度夸张,尤其那个数来宝少年,这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说些古时候的冷笑话。其实整个电影看下来也并没有那么差,尤其安藤政信的段落,为影片加了不少分数。可惜,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不能只看一部分,劣质的部分无疑为毁掉整部影片。

    一把菜刀贯穿始终,暗讽人世的贪嗔痴。故事寓意很深,导演野心也很大,三段式不能说不好,这不也是潮流么。问题在于导演并没有处理好这个三段式的故事,三个故事之间除了在传递一把菜刀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呼应。你可以把他们拆开打散,三个故事就完全独立了。当然这没有问题,谁也没规定三段式的电影在故事之间必须紧密联系。但从观众角度,显然希望看到三个故事有更多的互动和联系,并在结尾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那种剧情反转式的快感,无疑是极其愉悦的。这未必是个缺点,但无疑是种遗憾。

    虽然很多人尝试从武侠片或古装电影的变革上去分析这个电影,不过从题材上。这首先是一部喜剧片。导演也试图以各种方式逗观众笑。一路看下来,笑料则来自一个蠢蠢的屠夫与一个碎嘴子数来宝,瘦瘦的唐胖子与那群傻乎乎的俏江南学徒。他们以各种拌丑作怪说俏皮话来取悦观众。本片的贫嘴程度堪比郭德纲的各种影视作品。靠耍嘴皮子逗观众笑无疑是喜剧电影里最低端的一种方式,而拌丑出怪相更是可以回溯到默片时期。好的喜剧应该靠剧情的巧合、错位与误解来制造喜剧笑果。就好像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再比如三谷幸喜的《魔幻时刻》,反复舔舐匕首的佐藤浩市在片中始终很严肃,但是,他越严肃,故事才越搞笑。因为这种有趣来自情节上的错位,而只靠出怪相搞笑的电影,未免有点太怀旧了吧。

    《刀见笑》确实强过当前许多山寨喜剧,在影像风格上也确实特点鲜明。如果乌尔善导演有新片,我仍然会去影院看。但这不妨碍我讨厌这部电影,因为观众没必要、也不应该为一部失败的实验作品买单。

  3. 这是一部风格定位都显得(另类?独特?不伦不类?)的电影。和那些让人根本没兴趣评论的小成本恶搞电影比,它显然更雅致,但和那些可以让影评人顶礼膜拜的艺术电影比,它又太粗俗。对它的评论也在NB和SB之间跳跃着。

    这部片子说起来和我还有一些渊源,否则我可能也不会关注它。但这和我打四星没有关系,因为我给《唐山大地震》也先打了四星,然后在评论中狂批了一通,显然我和冯导不熟。我的打星都是相对宽容的,但评论却会比较狠一些。因为真的好电影用不着我来赞扬,而真的烂电影也犯不着花功夫去评论。

    当年此片的唐制片和乌导找到我,希望我为一部还未定名的电影写一个故事。那时候,他们似乎希望看到一个风格强烈的,不流俗的,有些西部武侠风的,甚至有些“反武侠”的电影故事,比如他们多次提到“双旗镇刀客”。

    但当时我看到这要求就已经犯起了嘀咕,于是问他们这样一部电影究竟卖点在哪里,要给谁看,赚谁的钱,让谁去叫好,又准备挨谁的骂,这些问题没有想好,这样的故事实在是难写。

    于是制片和导演似乎也迷惑了,他们也在犹疑。显然他们不想要通俗平庸的片子,但是又没有办法无视市场去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其实这也是许多中国电影人的困境:恶俗,挨骂,个性,也挨骂,至于票房,那就素浮云……高高的飘在天上,需要仰望。

    所以后来一是因为对这故事找不着感觉,二是时间不足以全心投入,所以我推辞了这活儿。其实中国那么多职业编剧,导演不找,要找写小说的,可见对故事极为看重。他们希望我介绍作者,于是我推荐了一朋友,就是唐胖子。

    唐胖子的小说风格,恰恰是有些反英雄反严肃,比如他的小说《寻枪》(不是姜文那寻枪,只是同名奇幻),就是一位英雄后人成了个平凡小人物,去寻找当年英雄祖先留下的神枪的故事。

    想想刀见笑中的“寻刀”,唐胖子,你丫真是太偷懒了!

    作为一个曾经混过编剧行的人,深知编剧的无奈。从最初的豪情万丈,誓要拯救中国电影界,勇夺诺贝尔金像奖,到后来被洗脑风暴,被集体创作,数易其稿,最后完全认不出这本子是谁家孩子,一心只想快点交稿拿钱了事的消沉。电影成功了也没有几人知道编剧是谁,挨骂时要跟着导演一起陪斗。

    正因为如此,为香港公司做了两年专职编剧后,我便对编剧这个行业敬而远之,其实奢求自己的本子一字不改当然是非份之想,又不是你付人家制片人导演钱,所以个性太强的人不适合当编剧。有时候编剧最重要的素质不是创意和风格,而是圆滑和妥协。许多编剧的确也就是个死打工的,负责把导演制片们的想法记录下来,最后整理成稿,基本也就是一文秘的活儿,遇上强势的导演,更是完全不需要编剧有想法,只希望编剧听话。

    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名导有名星,却没有名编,就再正常不过了。出名如宁财神,也是因为有之前网络作家的底儿,风格还被锁死在武林外传上,有谁知道他其实最擅长的是李尔王式的悲剧呢?许多出名的电影故事都来自作家小说改编而不是编剧原创,这基本上就是可以自由独立的创作和按字数收钱的区别。

    国内电影圈我不熟,不知各导演对于故事和编剧的态度,从我和唐制片与乌导的短暂接触,我相信他们是非常看重故事的那一类,当然,看重故事不代表编剧就遇了明主,因为有时候导演自己就已经把故事编好了,编剧揍是个打字员。

    其实一想这也正常,我要是当导演,我也不请编剧,让他改个本子他还跟你讲编剧的尊严,有说服他的功夫我自个儿都写完了。所以编剧出身的导演,手下更没有编剧的活路。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这样风格才纯粹,一人做事一人当。最怕的就是大杂烩,一番头脑风暴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妥协了,最后这电影究竟是谁想拍成这样的,没人知道。

    刀见笑中也能看到这种无奈,个性对商业的妥协,风格对票房的妥协。选择走喜剧路线,本身就是为了生存,假如真拍的跟双旗镇刀客或东邪西毒似的个性文艺范,只怕直接就挂了,因为除非你只为去拿国际大奖,否则买票的观众你伤不起啊。

    假如忘记票房,去掉恶搞的部分,这电影会变成什么样?哑子厨师那一段最受好评,但那恰恰是恶搞最少的部分,而是情节矛盾冲撞最强烈,观众情绪被调动最紧张,人物形象最鲜明,伏笔悬念最巧妙的一段。这段中的“喜剧”所在是哑子费尽心机报仇,不惜自残杀师,仇人却在他就要报仇时先掉茅坑死了,这同时也是最悲的部分。观众的情绪就在这起落中得到了释放。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也不是靠无厘头恶搞,而是靠故事矛盾冲突制造的喜剧,这种喜剧显然要高一层,也更难写。

    所以《刀见笑》中不是没有好故事,只是精彩分布不均,三段式的故事有些为三段而三段,并没有达到个个精彩,故事的联系也并不是经典的三段电影那样咬尾蛇般互相推动,互为因果。而只是“从前有座庙,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庙……”

    让少三两最后恍然大悟的那戏,里面寐娘的情夫出现的突兀,最后的“BOSS战”居然是在没主角相的少三两和一个与主线情节无关的无名小配角之间展开的,而电影真正的高潮,在哑子那就结束了。少三两夺美那段,情节紧张性无法和哑子复仇那段相比,所以观众在电影结束后觉得提不起神,这是很正常的。

    假如改一改,将寐娘情夫跳楼砸中少三两这一“关键巧合”好好利用,把哑子真正引入这个故事,跳楼的是哑子,大胡子一刀仙是追杀他的刀客。少三两为救哑子和寐娘,终于鼓起勇气,像个刀客似的站起,要用哑子的刀与一刀仙决战。

    两人在沙尘中对立,少三两用他平时杀猪时练就的刀法砍倒了一刀仙,一刀仙赞叹道:“好快的刀!”但少三两留了一刀仙的命,因为他说:“我不杀人,只杀猪。”

    少三两目送哑子和寐娘带刀离去,自己拿着一把普通杀猪刀,以“天下第一刀”的形象继续面对蜂拥而来要争夺宝刀的武林众刀客……最后哑子拥着寐娘,将那把刀远远抛落山崖……

    当然,唐胖子可能会说:“你这都改的什么啊,这也太俗套了吧,我早想到了,真要照你这么改,被骂的更凶。”

    的确,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故事才是最好的,但最后结果如何,都只有观众说了算。姜文在让子弹飞之前,《太阳照常升起》也一样因为“除了看不懂之外哪都好”而被冷遇。所以中国电影从SB到NB还有漫漫长路,但对真正的巨人来说,那也只是一步之遥。


    附:回去翻了一翻硬盘,找出07年信件中为这电影构思的一个故事,我早就忘记它的存在了,也贴出来供大家娱乐一下:


    你好:
     
    从您发来的文档中我总结了一下它的要素:
     
     
    1、一部有意思的商业类型电影。
     
    2、希望在这个类型模式中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和有价值的观点,摆脱武侠片俗套。
     
    3、一部的更有趣,生动,情节性强新观念武侠片。
     
    4、中小成本,也许是记录片风格
     
    5、笑中有泪的喜剧 真实与荒诞结合(这倒好象是我擅长的风格)
     
     
    结合起来,我想象中出现的是一部武侠版的《疯狂的石头》,呵呵。
     
    从要求“有意思”这个角度来看,以前的我们的构思的确还有很大距离,“有意思”的电影不可能仅仅是在细节方面,还是要从基本人物情节设置上找戏剧性和冲突。
     
    这几天在寻找思路时,我突想到了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倒好象挺符合这些要求:有趣、摆脱俗套、有商业元素、有感情戏、有真实与荒诞、也可记实片风格。
     
    不如打碎过去的旧框子,重新组合一些想法:
     
     
    《你才是英雄》
     
    在未来城市里,人们懦弱怕事,见义勇为的人早就消失了。记者阿甘想为电视台找这样一个典型,就是找不到。他甚至让人假扮很笨很菜的歹徒象故意成全一个“英雄”,但即使这样也无人出头,他深深感叹。
     
    科技的发展使人可以回到过去,阿甘看着电影《大英雄》,突发奇想,想回到过去去采访那些历史上的侠客们,电影中表现的主角,带一部真实的记录片回来,来让人们找回侠的精神。
     
    于是阿甘带着摄像机和各种高科技用品回到一千年前,《大英雄》所表现的那个时代,寻访电影中的侠客李靖、苍髯公、侠女红拂。
     
    当他把这些人一个个找出来时,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三个人根本不是电影中表现的那么帅气潇洒,也是卑微低俗的市井小民。李靖是个酒鬼,人称大醉虾,苍髯公倒是喜欢充好汉,可惜空有威武外表、没有什么真本事,是个草包。红拂开了个酒馆当老板娘,完全钻到钱眼里了,酒里掺水,爱占小便宜。
     
    阿甘完全想象不出这三个人怎么会被写入历史,成为大侠的。
     
    反正古代人也不知摄影机是什么,阿甘举着摄像机开始了他的记录生涯。苍髯公整天捧着把刀,摆出一副侠客的样子,说是家传宝刀,说出鞘必饮血,所以从来也没有出过鞘,好象已经锈死了,其实他一点本事没有,而且穷的要命,经常半夜去田里偷土豆。

    李靖也是个市井无赖,嗜酒如命,为点酒钱东骗西骗,骗了苍髯公的刀想把它卖掉换酒钱,还想连苍髯公的胡子也剪掉换钱。红拂最看不起他们两这样整天瞎混的人,古代把这种小混混就叫做“侠客”。满大街都是这样自称为“侠客”的混混,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结果就是成天打架斗殴乱七八糟。
     
    当阿甘有一天对他们说:你们将来会成为大英雄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你才是英雄!你们全家都是英雄!”
     
    阿甘眼看这部记录片要失败,不甘心之下,就又开始故计重施,没有英雄就制造英雄,故意给三人找点麻烦,一开始是找人摆扮混混来调戏红拂,结果李靖最先跑来报名要扮演混混,调戏中被红拂暴打。

    阿甘又想办法在六扇门捕快铁手冷血无情等人到来之时故意挑拔,说李靖红拂苍髯公是义军的地下组织,结果六扇门一听,吓得从此再也不敢惹这三人,对他们恭敬的不得了,大家不知怎么回事,于是有了各种传言。
     
    这时是隋朝末年,天下英雄并起,争夺天下,但老百姓反感战争,而且大多数“英雄”只是在为了自己当上皇帝而驱使人们流血,所以英雄在这个时代是个贬义词。各路势力都在尽力拉拢这些市井游侠,鸡鸣狗盗之徒。当他们三人是唐军的暗探的消息传出去后,这一天唐军真的找上门来了。
     
    被追杀的唐王李世民在一个风雨夜闯入红拂的店,他被王仁则的高手紧紧追赶,本来想去少林寺,结果买不起少林寺门票被打出来,只好逃来洛阳。听说这三人是唐军的暗哨,便来投靠。
     
    三人吓傻了,红拂开始和李靖苍髯公商议把李世民交给六扇门换赏钱。阿甘极心反对,说你们鼠目寸光,这个人是未来的皇帝,你救了他,将来永世荣华富贵,还拿出少林寺的电影给他们看。

    而红拂这时为李世民的英俊所迷恋,但红拂貌丑气质又差,李世民避之不及。红拂也开始支持要把李世民留下来。

    三人为了名利或姻缘,决心保护李世民,但事先逼他约了协议按了手印,如果将来他当了皇帝,三人各要什么官职封赏,为了谁的官更大三人还大打出手。
     
    这次王仁则的高手追来,三个没有武功的人为了逃生活命上演了各种战法,阿甘现场指导他们学习游击战法,看各种相关电影,机关战地道战地雷战、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总之完全不是大侠们的那一套,高手们被这种小混混的战术弄得晕头转向。
     
    最后李靖苍髯公红拂阿甘李世民五人逃出客栈,但五个人只有两匹马,李靖和苍髯公为了抢马先打了个你死我活,最后只好两人骑一匹马,红拂要和李世民骑一匹马,阿甘没有马,不过他有飞行滑板。

    后面追兵紧至,眼看追上,李靖和苍髯公跳入猪圈躲藏,而红拂为李世民挡了好几箭,最后李世民看红拂将死,嫌红拂太重,把她一脚踢下马去,自己逃走了。
     
    红拂一片痴情换来的就是这种结果,她被抓入大牢,王世充放话,要把她凌迟处死,要是李世民等人不来救,就是一辈子缩头乌龟。
     
    李靖和苍髯公商议要不要去救红拂,结果他们又为了谁去而打了起来,表面上是因为争英雄救美的机会,其实他们清楚谁去谁就是死。为了让对方不去他们互相算计,给对方下泻药等各种招数,最后李靖偷了苍髯公的刀绑起苍髯公自己去了法场。
     
    行刑之日,一阵风沙之后,李靖很酷的站在了法场上,说:“不要逼我出刀,这把刀出鞘必饮血。”

    高手们笑着说:“我们倒想见识见识。”逼过来,李靖想拔刀,可刀早就锈住了。高手们把他打得连滚带爬。最后要绑起来和红拂一起受凌迟,要受刑时李靖大呼小叫,各种要求,完全不象个英雄,围观群众都对他扔香蕉皮,说:“你能不能表现的象个英雄!”李靖大骂:“你们才是英雄,你们全家都是英雄!”连躲在人群中偷拍的阿甘都很无语。
     
    刽子手把李靖的刀一脚踢飞,刀在空中飞旋着落下,却被一个人接住,正是苍髯公。高手们又举刀杀来,苍髯公目露寒光,突然将那把几百年没有出鞘的刀拔出了鞘,果然是出刀必饮血,高手们被如砍瓜切菜,苍髯公大战大军,群众们都以为这回要HAPPPY ENDING了,结果苍髯公踩到香蕉皮滑倒,不得以举刀投降。
     
    三个人都被绑到凌迟柱上,互相大骂对方连累自己,群众们又开始摇头。阿甘想去救他们,却被捕快冷血告知不可干预历史,原来冷血也是穿越而来的时空特警。阿甘就要眼睁睁看着朋友死在面前,十分焦急。
     
    正在这时,李世民的大军杀到,打败王世充,救下三人。
    改朝换代的时刻来临了。李世民要按协议封三人高官,结果三人都说:“你这个没义气的家伙,天下人都是你的棋子,跟着你混太危险,我们还是去当小混混吧。”

    李世民急了,说:“各位英雄……”

    三人一起回头骂:“你才是英雄,你们全家都是英雄!”
     
     
     
     
     


  4. 在3月份公映的诸多国产电影中,《刀见笑》可能不会是票房最好的,也不会是口碑最好的,但它一定是会引起最多争议的一部影片。作为一部在影像风格和叙事手法上都极具风格化的电影,《刀见笑》不会让所有观众都喜欢,但对于正在急切寻找新鲜血液的中国电影来说,它出现的意义已经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票房利润。

    本片导演乌尔善虽然是第一次执导商业类型影片,但他在进入电影行业之前,就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广告导演之一。正是因为这种从业经历,乌尔善对于本片的视觉风格把握具有一种非常鲜明的个人印记,完全不同于以往中国电影所带给观众的视觉经验。从本片目前听到的观众意见中,“脏”是一种代表性的批评意见。但就我个人观点来说,这恰恰是一种视觉风格的体现。可能有些观众的视觉经验是通过看古装电视剧养成的,因此对于《刀见笑》的视觉体系不能适应。

    片中的人物造型虽然因为成本限制并没有做到多么靓丽,但基本是符合人物背景的。杀猪匠少三两和铁匠唐胖子的造型虽然在部分观众看起来会显得有些“脏”,但这实际上应该是导演所刻意追求的(铁匠唐胖子是老演员游本昌扮演的,能化妆化到观众认不出来,其实很花功夫很花钱)。对于一部成本上受到诸多限制的低成本电影来说,这种人物造型除了受到导演美学的限制外,应该还受到了制作成本的限制。

    (听来的一个段子,为了省钱,片中几个主角的衣服都只做了上半身——因为上半身要拍近景,要能经得起电影银幕的放大,所以必须要花钱做好细节。下半身的部分只在全景中出现,所以美术为了省钱就做的相对糙了点。)

    至于说影片的画面风格,即使排除掉成本因素,我觉得在大部分场景中,《刀见笑》已经在国产古装片的范畴中做出了很大的突破。一部电影的视觉风格是由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而具体到本片,我觉得在低成本的重重限制之下,导演乌尔善仍然将不同场景的视觉风格处理的非常丰满,作为一个导演已经交足功课了。

    (还是听来的段子,据说本片因为成本限制,实在搭不起景,于是妓院和酒楼用的是同一个景。为了保证视觉上的差异性,除了美术外,灯光的处理也由很大帮助。所以妓院的戏全是夜戏,而酒楼的戏基本都是白天。看过片子的观众应该知道,这两个场景在视觉上的差别有多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作为一部视觉元素非常丰满的古装片,它的制作成本据说只有六七百万人民币,这一点令诸多业内人士都感到惊讶。对于正在迫切寻找新导演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导演乌尔善无疑用此片令人惊讶的成本控制体现出了他身上的商业潜能。

    (继续听来的段子,据说某制片人看完《刀见笑》后,冲出去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是给老大说,咱们片子的导演找到了。然后乌尔善就要拍下一部古装电影了。)


    《刀见笑》作为一部风格化电影,充分体现了导演乌尔善的视觉能力和商业潜能。但作为一部影院公映影片,《刀见笑》在故事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遗憾,所以可能在故事上受到的争议可能会是最大的。

    中国电影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我觉得是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电影技术的大部分环节都是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的,对于号称“不差钱”的中国电影来说,技术环节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当摄影、音效、特效等等环节都基本过关了以后,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故事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故事要“接地气”。这个所谓的“地气”,我觉得就是能够和观众形成互动关系——银幕上的故事能够让观众心有所动,观众的喜好和口味能够影响银幕上的故事创作方向。

    而这一点,恰恰是现在电影故事的死穴所在。电影故事的叙事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的,但如何把握这口气,则是和诸多因素息息相关的。说的直白点,电影故事的气质就是我们国民的气质,如何在当下这种极端分裂的国民气质中,寻找到一条拥有最多共同点的妥协道路,我对此是悲观的。

    具体到《刀见笑》这部电影,因为低成本的因素,导演反而拥有了一种表达上的相对自由,因此他可以摆脱过去中国低成本古装电影所必须的“恶搞喜剧”窠臼,而是开始在这个规定套路中努力加入一些导演自己的话语。虽然从目前的效果来说,这种方式有点两头都没靠着,但导演的这种努力还是从气质上彻底改变了这部电影,让它彻底不同于以往的那些低成本古装恶搞喜剧,而是成为了一部拥有独特气质的古装武侠片——虽然我觉得“武侠片”这个定义和分类也挺不靠谱的,但还真想不出什么更贴切的类型来概括这部电影。


    本片在宣传过程中刻意突出了“武侠片”的类型符号,但如果我们按照传统武侠片的期望值去看这个故事,可能会感到有些失望——在《刀见笑》的故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武侠世界中的侠客,这个故事仅仅只是借用了中国武侠传统的江湖设定,以及用戏说的方式提到了所谓的“金古梁温”四大江湖门派,但就其故事核心而言,导演乌尔善并没有刻意去追求讲述一个传统的“武侠故事”,更多的叙事重心还是试图借用一个传统电影类型片的模式,来讲述一个导演自己心目中的传奇故事。

    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如果观众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类型片消费体验,那么对于这部分观众来说,《刀见笑》就会是一部带给他们惊喜的电影。因为对于那些类型片观影经验比较丰富的观众来说,如何在传统类型元素的重新组合中摆弄出新花样是他们所期待的。具体到《刀见笑》这部电影,传统武侠类型片中的几大重要叙事元素,如寻宝、复仇、争霸以及退隐等都已经包含在《刀见笑》的故事中,但在导演乌尔善的电影世界中,这些武侠片等叙事元素却被他组合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以至于本片的整体风格和故事模式都已经让我们不能再草率地将《刀见笑》划归到“武侠片”的范畴中了。

    这种创新对于一个正在迫切寻找新鲜血液的行业来说,无疑是积极的信号。特别是对于中国武侠片这个正在逐步走向衰落的电影类型来说,这种混搭了世界电影各种最新风格的类型创新,无疑会对武侠片重回大众视野起到重要的帮助。但对于还在逐步发展和成熟中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如何让众多观影消费经验并不丰富的普通观众接受这种全新的电影风格和类型,可能是影片发行方和观众所共同面对的难题。

    但无论如何,导演乌尔善对于饥渴的中国电影来说,他的出现是一个好消息。



    (我的名字出现在了片尾的感谢名单里⋯⋯如果名字在感谢名单就不能写影评的话,那以后不管谁拍电影只要把我名字写在片尾感谢名单里,我就只能闭嘴了⋯⋯估计很多电影公司会觉得这主意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