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尼罗河上的惨案 Poirot: Death on the Nile(2004)

简介:

    本片拍摄于2003年,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原著作品,为大卫·苏切特主演的“大侦探波罗”电视系列剧中的一集,讲述了一桩发生在一个特别地点的特别案件:尼罗河上的一艘游艇中,一位不幸的女士被枪杀,船上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凶手,可谁是?谁不是?波罗正在紧张地思索……

演员:



影评:

  1. 首发于公众号:杰德自修室

    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之一:把Agatha Christie的作品和电影电视都做一次文字输出,既完成一次膜拜,也完成一次质疑。不过,炼字能力有限,我只能尽力描述咯。

    今天聊《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具体分为原著人物、影视化作品、影视化作品角色对比、电影原声、最喜欢的镜头等五方面。

    ☀原著人物(与案件有关和被怀疑的人物):

    01. Jacqueline (Jackie) de Bellefort: 家道中落,深爱Simon

    02. Simon Doyle: 胆肥心粗爱冒险,深爱Jackie,后娶Linnet

    03. Linnet Ridgeway: 白富美,深爱Simon,与其结婚

    04. Louise Bourget: Linnet的贴身女佣

    05. Marie: Linnet上一任女佣,因没能在Linnet这获取嫁妆而对其心怀怨恨

    06. Fleetwood: 与Marie谈婚论嫁,后被Linnet查出已有婚约,失去Marie而对其心怀怨恨

    07. Joanna Southwood: Linnet的好友

    08. Tim Allerton: Joanna的表弟

    09. Mrs Allerton: Tim的母亲

    10. Miss Van Schuyler: 有偷盗癖的富家老太

    11. Cornelia Robson:Miss Van Schuyler的表妹

    12. Miss Bowers:Miss Van Schuyler的护士

    13. Carl Bessner: 奥地利医生

    14. Mr Ferguson: 共产主义者/Dawlish勋爵

    15. Guido Richetti: 意大利人,考古爱好者

    16. Andrew Pennington: Linnet的美国财产托管人

    17.James Fanthorp: Linnet的英国律师事务所派来监视Pennington的律师

    18.Salome Otterbourne: 郁郁不得志、后酗酒成性的情色小说作家

    19. Rosalie Otterbourne: Salome的女儿

    20. Hercule Poirot: 比利时侦探

    21. (Colonel) Race: 上校,Poirot的好友

    这是很多人不喜欢阿婆作品的原因之一:出场人物太多。嗯,这点我无力反驳。

    ☀原著故事简介:

    主线案子:三角恋,恋情中的三人都死了。具体点说,Jacqueline与Simon两情相悦,后订婚。为了解决二人的穷困状态,Jackie介绍Simon到Linnet家中工作。面对Linnet的诱人家产,Simon假意与其结婚,并准备婚后杀死她。在Jackie的出谋划策下,二人成功杀死Linnet。后被Poirot识破作案手法,Jackie枪杀Simon,随后自杀。

    支线案件:上流社会的珠宝偷盗案。Linnet被枪杀后,她的珍珠项链不翼而飞。在排除凶杀动机的过程中,Poirot发现找回的珍珠是赝品,由此锁定Tim。Tim的表姐Joanna是Linnet的好友,曾借带过真品,后找人仿制,让Tim用赝品调包真品。

    干扰线:Fleetwood仇恨Linnet,Furguson认为Linnet是社会蛀虫,Schuyler偷盗赝品珍珠等。

    两对速配婚约:Dr Bessner & Cornelia, Tim & Rosalie.

    五具尸体:Linnet, Louise, Salome, Simon, Jackie.

    ☀影视化作品:

    目前有两个版本,分别是1978年环球影片(Columbia Pictures)出品的电影和2004年英国ITV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电影。

    我自己先后看过1978年版→新星出版社的中文译作→2004年版→英文原著。所以,我做不到客观评价。

    2020年将上映由爵爷Kenneth Branagh指导的第三个版本。我相信,喜欢阿婆作品的人不会再进影院,都看过去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了吧!

    1978年,也是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第二年,咱们国家就引进了这部《尼罗河》,相信很多长辈在当年都看过。该片外景宏大、内景奢华、配乐大气、服饰前卫。比如Jackie这身极简风格的穿搭;还有这类阔腿裤,感觉今年春天好多姑娘都在穿呢?

    不过,该版剧情改动较大,支线案件及相关人物全部剔除,眼镜蛇增加噱头,还有蜡膜指纹的诈术。此外,船上乘客几乎都仇视Linnet,人物矛盾升级。商业大片,简化剧情,扩大受众面,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票房吧。

    2004年版是《大侦探波洛》第九季的第三集,距离第一季播出已有15年,早已有固定的收视人群,相信也是很多原著党的最爱。剧情更加贴近原作,人物性格全部对号入座,场景和演员服装相对古典保守,个人感觉更接近当时的社会现实。剔除了与案件无关的Marie, Fleetwood和Fanthorp。

    ☀影视化人物对比(左1978年,右2004年):

    78版和04版在人物日常习惯上都没有偏离原著。比如78版的波洛在阳台上吃牛角面包时蘸热可可,睡觉时给自己“完美的”胡须带防护罩;04版的波洛在喷香水时流露出的“矫揉造作”,面对无理之人时无奈地轻挑浓眉。

    性格塑造上,二者都是看破不说破,面对潜在的犯罪行为都及时劝阻。不同之处在于,78版的波洛扮演者Peter Ustinov完成了一次合格的表演,比利时法语口音,合格;彬彬有礼,合格;推理时拽拽的劲头,合格;04版的波洛扮演者David Suchet有加入自己的理解,此时的波洛已到为人父的年龄,他劝说Jackie时更像父亲在劝说女儿,眼神中是有悲悯的。我会觉得,DS为Poirot这个虚构人物注入了丰盈的灵魂!

    性格塑造上,78版Linnet非常单薄,说难听些,像花瓶,还有些bitchy,与原著相差甚远。Linnet已经什么都有了,但是对朋友的求助,依然会高人一等;对自己的横刀夺爱,也不会愧疚。Poirot直接总结:‘Mon dieu, how she makes enemy of them all!’(“天啊,她真是处处招人恨!”)后来Linnet遇害,我心里只有一点点波澜。

    04版Linnet是很多女性观众熟知的Emily Blunt(出演过《时尚女魔头》的助理)。她当年21岁,与原著Linnet年龄相近。这版Linnet白富美,但不傻白甜。她骄傲独立,拒绝权贵追求,一心想与穷小子Simon相守到老;她外表坚强,但面对陌生人对她的仇恨和误解也会伤心(很多人因为她父亲投机倒把、聚敛钱财而倾家荡产)。所以,EB的Linnet是饱满立体的。

    人物塑造上,影版Jackie有点歇斯底里,感情过于充沛,与她所处的阶层和接受的教育有些不符;或许,影片更想强调的是她的“一半拉丁血统”。

    说起血统,剧版的Jackie在外形上更符合原著。但遗憾的是,这姑娘眼神太飘,缺乏穿透力。尤其在最后,她向波洛坦白自己对Simon的痴情并为其辩解时,我感觉只是在念台词。褐色眼珠轻轻上挑,露出下眼白,却很难捕捉到哀怨的神色。如果这角色换成《像雾像雨又像风》时期的周迅,一定能更完美地演出Jackie为爱痴狂的性情吧。

    78版Simon,实话说,一到他的戏份,我就忍不住快进。我看不到这位演员身上有“爱冒险的大男孩”特质。他的咬词方式还有他对角色的诠释,我都很难接受。尤其是片尾,他试图狡辩时的嘴脸,我想抽他……

    04版Simon,JJ Field扮演,外号“抖森弟弟”。颜值在线,演技在线,初见Linnet时略带羞涩的笑容,被Poirot驳斥的体无完肤时的痛苦,还有谋杀计划败露时“无辜”的眼神都让人印象深刻。个人感觉,这个角色非常重要,两个女人为他疯狂,总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啊!这一版,合理,绝对合理!

    Mrs Salome Otterbourne,英国色情小说家。后不被大众接受,染上了酗酒的习惯。

    78版也被赋予了仇恨Linnet的属性,因为后者反感她的作品,并准备起诉她损害个人名誉。此外,她言论激烈,哗众取宠,像孔雀一样四处招摇,一开屏,就闯祸。

    04版性格也是如此,不过,她不惹人嫌,反而念念有词、深以为然,举止态度与说话内容的巨大反差更惹人发笑。

    PS: 78版演员还扮演过阿婆笔下的马普尔小姐。

    78版的Rosalie取了Cornelia的性格,完全是一副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范儿。

    04版的性格与小说一模一样,愤世嫉俗,对母亲爱恨交加。她一边抱怨生活的不公,一边封闭自己的内心。这里的她被Tim拒绝,失去母亲,没有爱情,这样她能更快长大。

    两版Ferguson都是愤世嫉俗的共产主义者。

    78版爱上了Rosalie,且求婚成功;04版爱上了Cornelia,求婚被拒。

    两版都将Richetti的考古爱好者特征合并到了Bessner医生身上。影片里都提到是德国医生,不过原著里船上乘客都猜测他是奥地利医生。

    78版对Linnet心存怨恨,因为她质疑自己的医术;04版向Cornelia求婚成功。

    两版都将Marie被骗婚的情况合并到了Louise身上。78版是大名鼎鼎的Jane Birkin,爱马仕的铂金包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演员表上也是排在第二位上,仅次于主演,你就猜她的地位有多高吧。但实际上,她的戏份很少,而且有她的地方就打强光,拍出来的眼睛闪闪发亮,楚楚动人,很难与贪财的女佣形象划等号。

    04版一出场就是“我生女主人的气了”的表情,反而有种“咦,这女仆好特别”的感觉。不过,最后遇害时的死相有点吓人。

    Andrew Pennington, Linnet在美国的财产托管人。Linnet突然结婚,就会提前继承遗产。而他私自盗用的Linnet的钱财还没还上。

    78版精明狡黠全写在脸上,小眼睛一动,就知又生一条糟糕主意。04版就相对黯然失色许多,只能说,台词都是自己念的;不过,跟咱们大陆某些演员比,也挺棒!

    78版Race上校合并了Fanthorp的律师身份,监视着Pennington的一举一动。

    04版与原著一致,就帮助Poirot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打下手。

    78版Mrs Van Schuyler偷了赝品珍珠后,担心被Poirot发现,又自己悄悄放了回去。而她的身边是护士Miss Bowers,原著中负责监视老太太偷盗行为,在这里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而作为干扰线的主仆二人基本没起到干扰作用。另外,该版本给Miss Bowers加了一个仇恨Linnet的理由:Linnet的父亲搞垮了她父亲的工厂;迫于生计,她才开始在富人家工作。不过,主仆的日常拌嘴很逗乐。

    04版Mrs Van Schuyler的身边是她的表妹Cornelia,她保留原著性情的同时,合并了Miss Bowers的监视职责。最后,赝品珍珠也是由Cornelia上交给Poirot,后者进而发现支线案件真相及Tim的帮凶身份。我个人偏爱Cornelia多一些,说话滔滔不绝却捉不到重点,面对喜欢的人会小鹿乱撞,面对不爱的人会直接拒绝,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很像在说以前的自己……

    04版保留了以上三个人物,也是78版剔除了的上流社会珍珠偷盗案。Tim是一个恋母情结严重的奶瓶男;他母亲也会在公开场合,十分宠溺地摩挲Tim的下巴。感谢编剧加入一些个人观点,没有让Tim和Rosalie最终走在一起!不敢想象那画面!

    ☀电影配乐

    78版全程使用交响乐,关键是配乐踩点都特别合理,能与情节和谐地融合。

    04版主要是舒缓悲伤的曲调,尤其是切到Jackie独自一人时的画面。不过,埃及外景时,异域风情的背景音过于频繁,一出现金字塔和古庙宇,就轰隆隆地响起。过分强调,反而突兀。

    ☀最喜欢的镜头

    78版开头的6分钟都喜欢!三角关系里的人物性格交代地干净利落。最爱下面这个画面转切。

    04版Linnet克制怒火时脖子上的青筋、Simon被杀前的胆怯、Poirot面对年轻生命消逝时的悲恸(DS的咬肌、眉毛、上眼睑、嘴唇都在微颤,这演技,绝了!)。

    结语

    故事结局,78版Poirot引用了莫里哀(法国剧作家)的一句话,'The great ambition of women is to inspire love'. 这句话还是很适合阿婆部分作品的。在第二段婚姻中找到稳稳幸福的阿婆一定也是这样想的吧?

  2. 两版影视化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的比较
    演员截图的比较请看我的blog:
    两个版本分别是2004年版英国ITV拍摄的电视系列剧和1978年英法德合拍的电影。两个版本相隔年代久远,而且一个是电影,一个是电视剧,因此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
    ------------------
    怀疑的方式
    -----------------
    《Death On The Nile》不一定是阿加莎最好的作品,但是也许是最具阿加莎•克里斯蒂风格的作品。一个主线诡计,然后沿线设置众多迷惑性的人物。当然,这些迷惑性的人物要产生迷惑性的效果,使得凶手得以获翳,除了以数量的势力来过载运行能力有限的读者脑细胞之外,也需要有引起受众怀疑的理由,不然这些红鲱鱼只能沦落为路人甲。对于这部作品的原版小说,作者很从容地设置了一些细节,使每一个迷惑性人物都在案发当时或案发前后这个错误的时间身处凶案现场或其周围这些错误的地点,从而撩拨起受众的怀疑。而2004年的版本很好的忠于了原著,虽然比1978年的版本在时间上短了许多,但是还是将这些或复杂或琐碎的怀疑点阐述了清楚,而1978年的版本则不同,其将原著中这些实实在在的物理性怀疑点虚化为纯心理的怀疑点,也就是每个人都有作案的动机。而讲述每个人都有作案动机,许多时候只是通过简单的几句对话而已。
    对于以上的差异,个人猜测,1978年版的英法德合拍片在当年可能属于大片级别的,需要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观众,进而获得更多的票房,因此,故事不能讲得太复杂,不然会流失一部分观众,因此不容易讲述清楚的物理性怀疑简化为了单纯的易于理解的动机型怀疑。而2004年的版本可能拍摄的时候已经锁定了一部分观众人群,这部分人群可能对于原著十分执着,所以对于原著忠实度相对而言比较高。
    -----------------
    支线的砍去
    ------------------
    谈到终于原著,由于原著设置的迷惑性角色实在是很多,所以影像化的时候难免会有所取舍。比如两个版本都把男主角腿部中枪时在场的两个男性角色合并了,其中一个就是那个有着贵族背景的激进派人士。但是在1078年的版本中Tim Allerton这条直线完全删除了,个人猜测,可能上面提到过票房的原因,恋母情结在当时可能也还算比较敏感,而这部作为大片的作品可能不想因此而流失观众,而ITV的两千后版本则不同,ITV的阿加莎系列的其它集数里都加入了原著要么是比较隐晦要么是根本没有的BL/GL情节,恋母这种简直是小菜一碟。
    -------
    演员
    --------
    个人感觉除了那位情色小说作家的女儿,其它的角色,2004年的版本中的人物相对于1978年的版本更加符合原著的特质。比如死者Linnet,老版的毫无个性,而2004年版中则将小说中张扬、自我的个性展露出来。而Simon Doyle,2004年版的也更符合原著略显孩子气的外形。而另一位凶手Jacqueline de Bellefort,2004版中也比较符合小说的悲情气质,而1978年半虽然也有展现这一面,但总得来说给人感觉就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其它的人物新版也丝毫不逊于老版。
    -------
    时代
    --------
    新老两版所展现的让人感觉不是一个时代,老版似乎努力在走摩登路线,而新版则极力展现古典风情。可能老版作为大片,似乎想尽量赶上潮流,到最后还想检验枪击残余,其实如果检验枪击残余的话,这个故事根本就不用这么大费周章。而观看新版,会让你觉得你就是在看古典推理,而在看古典推理的时候,你是不会吹毛求疵地去提到现代犯罪鉴识技术。在新版中,那艘船许多地方是木制的,室内的装潢也是很古典的暖色调,而演员的服装更是如此。
    -----------------------
    影片的整体氛围
    -----------------------
    老版似乎还不时想要加入一些幽默感,而新版则从头到尾都散发出些许爱情的凄婉。

    ----------------------------------
    与两个版本的比较无关(剧透)
    ----------------------------------
    故事中Simon朝自己大腿打了一枪(第三枪)之后,又往子弹夹中补了一颗子弹(新版补子弹的镜头衔接有点缺陷),以此防止万一手枪被发现后,人们仍然认为只发射了两颗子弹,但是,抱着手枪扔出去的却是染了指甲油冒充鲜血的织物,这又是很冒险的,两种行为似乎有点矛盾。
    Shengfeng推友以前还提出两把珍珠小手枪也有点bug倾向。
  3. 推理小说经典改编作品,大侦探菠萝赶脚跟狄大人似的。前边铺垫很多,人人都有杀人动机,最后菠大人一拍脑门,竹筒倒豆子凶手就浮出水面了。埃及古典神秘,服饰华美程度现在看来依旧猴赛雷,影片镜头感很强,悬疑气氛营造的不错。

    如画的风光与缜密紧凑的叙事手法,使《尼罗河上的惨案》作为一部侦探片来说显得尤为精彩,而随着剧情推进,精彩的群戏所承接的情感,方才使“女人最大的心愿是有人爱她”,这一女性的心声形成了电影耐人寻味的内在。

  4. 下午看完了2004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整部影片,尤其是我称之为“一部影片的脊梁”的3/4处,即波罗断案之时,David版令人惊叹的不慌不忙,条理清晰从每一个镜头里散发出来,让我好生喜欢,看罢回味无穷。

    之前,两次都有机会在电视上一睹《尼罗河》著名的老版,但两次竟都打不起精神,等不到林内特丧命就埋头大睡了;再一次,打起精神看完老版的《东方快车》,不满意。尽管两部都被大多数人奉为经典,还就是不对我的胃口。
    并非对配音很感冒,但当面容虽称不上惊艳,但也颇为美丽的林内特上场,开口竟是一个异常老气横生的声音,管不得对老一代译制片的尊重了——那怎么是一个“不爽”了得!在我看得少的可怜的若干分钟里,对西蒙学历的杜撰也是硬伤,但不可否认,林内特和西蒙结婚的过渡镜头,以及各方人对此的反应是一组非常经典的镜头,把阿加莎作品的戏剧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一点,04版没有效老版的颦,但它的特色还是对原著的尊重,情节的清晰,仅仅是去掉了被通缉的乘客的戏份。

    演员!2004版的演员仿佛从书里走出来(《人性记录》也是如此)。
    先来主角:Emily Blunt,这位PRADA女魔头的助理,这里摇身一变成了几乎啥都不缺的林内特,年轻、有魅力、傲慢。西蒙,虽然我知道他不是James McAvoy,但怎么看怎么神似。他最后的痛哭令人印象深刻。杰奎琳: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孩,这部里显得像是那种策划得出来这个惊人的阴谋的女子,也像林内特会交的那种朋友(有足以媲美的外貌)。
    实则,影片里印象最深的倒是罗莎莉,她的隐忍在受到波罗提问之时表现得令人动容——她得维护母亲和颇有好感、却有盗窃癖的男子蒂姆·阿勒顿先生。罗莎莉确确实实地表现出了不近人情和冷酷,然而她又是真正体恤人的,眉目之间散发出一个女子的坚强,是我喜欢的角色。
    我们的波罗呢,我是非常喜欢David版的波罗的,长相就是我心目中波罗的形象,衣装整洁,态度很绅士,非常体恤人(所以我对老版《东方快车》里那位明显抹着发胶的波罗的逼供百思不得其解)审问时也从不凶巴巴——但他也有愤怒,震惊,焦虑(为杰奎琳误入歧途的命运之星),感性(告诉杰姬“爱情并不是全部”)的一面,但始终沉着镇定,散发着在紧张的进程中,刺刀见红的分分秒秒里让观众(读者)有安全感(我读小说时,深有这种感觉)的气质。波罗更是充满了人情味,对尚为年轻的阿勒顿先生即是如此。
    镜头!审问女仆一段非常精彩,尽管只有几句话,却是办案的关键一环,影片中多次,从各个角度回顾,引导着观众,提醒着观众,一道去揭开这一惊人的真相。
    波罗回顾案发的过程时,镜头非常有新意——悬空式。平庸一点想,颇像监视镜头,浪漫一点想,有一种上帝审视众生的意味。画面也经过处理,仿佛进入了“冥想盆”。作案过程的回顾虽是惊心,但人物心理的洞察仿佛在凝固的空气里是可感的——它是绝望,疯狂的,踏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一切和那个说谎的夜晚如此不同,绝望弥漫在空气的每一个分子里,直至杰奎琳说:We Lost.

    这是一部伤感的电影,杰奎琳和着那个为自己潦倒而痛苦的爱人,在所谓的“不公平的人生”里,在金钱缺失下,在地位的颓丧前,制造了连带自己的五人之死,在迷人的尼罗河之上。
    细细咀嚼,阿加莎又怎仅仅是侦探女王,她是洞察人性的高手,她审视了爱情、金钱、社会地位、不幸的一个又一个人,探究他们不幸的根源,“世事总不是那么简单”,公不公平,还得看自己的选择。
    一曲充满埃及风情的乐曲响起,又回到那个暴风雨的夜晚,杰奎琳和西蒙在温暖的房间里起舞,几个月后,他们永眠在尼罗河之畔。
    回到了什么悲剧都还没发生的昨日,我和波罗一起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