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My Country / My Parents
主演: 吴京 章子怡 徐峥 沈腾 吴磊 黄轩 袁近辉 任思诺 韩昊霖 宋佳 马丽 洪烈 张天爱 李光洁 海清 陈道明 彭昱畅 欧豪 贾冰 李嘉琦 艾伦 常远 余皑磊 魏晨 陶虹 倪虹洁 张雨绮 焦圣祥 樊雨洁 张建亚 张芝华 张国强 宁理 胡可 沙溢 马书良 曹可凡 万茜 祖峰 张艺谋 李雪健 张小斐 杜江 李乃文 耿乐 吴昊宸 白那日苏 江水 逯长恩 张恒瑞 阿楠 吴昱翰 周庆昀 王成思 宋阳 李海银 龚毅星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1-09-30(中国大陆)
片长: 156分钟 IMDb: tt15465312 豆瓣评分:6.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我的孩子
如果可以 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
告诉你山川大河 日升月落
光荣和梦想
挫折与悲伤
告诉你
燃料是点燃自己
照亮别人的东西
火箭是
为了自由 抛弃自己的东西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
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渺小的尘埃
是宇宙的开始
平凡的渺小 是伟大的开始
而你
我的孩子
是让平凡的我
想创造
新世界的开始
乘风篇,我在电影院是真真切切的被感动哭了,以下转自b站看到的来自昵称“这个艾迪有点帅”,给那些说乘风强行煽情不切实际的评论看看
《乘风》篇章,父子俩均为历史真实人物,关于这个篇章的问题,编剧在自己微博科普如下:【cp】《乘风》之外的故事
1 、吴京扮演的马仁兴和吴磊扮演的马乘风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父子。
1942年大扫荡,身为交通参谋的马乘风在突围中壮烈牺牲。至今潴龙河畔仍有骑兵团八烈士墓。
马乘风是唯一留下姓名的烈士。
2、原本剧本最后还有一行字幕: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三日,马仁兴牺牲于四平攻坚战。一九四八年,四平市四道街改名仁兴街道。”
马仁兴将军是四战四平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四平的观众对仁兴街道应该很熟悉。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街道名的来历。
3、马仁兴出生于1904年,河北邢台平乡人。
马乘风是他的长子。
剧本中提到的马乘风的母亲名叫东大爱。
马乘风的弟弟妹妹目前都健在。
希望这个历史真实可以略微抚慰那些为了这个故事感伤的观众们。
4、冀中骑兵团是反扫荡时唯一受命在包围圈里厮杀的部队。1200人最终只剩下300人。
5、马乘风不断提到的“卜参谋长”名叫卜云龙,河南沈丘人,建国后曾做过军委马政局副局长,96年去世。
6、李光洁扮演的政委汪乃荣,魏晨扮演的神枪手参谋黄锐,余皑磊扮演的副团长宋辅廷等人都是历史真实。张恒瑞扮演的巨人八路军士兵吕布也有真实原型。由于长度原因,他们的戏都有删减。很遗憾。
电影中每一个人名地名都不是杜撰。
牺牲的大春子丈夫所隶属的23团是最惨烈的。从团长谭斌到普通士兵全部阵亡。
7、我们有幸看过四十年代苏联摄影师拍摄的我军骑兵团冲锋的画面,从战场到战术到武器,和目前电影中呈现的重合度高达百分之八十。
冥冥之中,莫非天意。
8、骑兵团属于枪骑兵。
突袭的时候战术思想主要是以速度换空间。
这种战法除了第一排,后排是绝对不能使用枪械的。会误伤战友。
连人带马,血肉之躯,冲进敌营。
战争之残酷,实在非和平年代人可以想象。
9、骑兵突袭战术中更管用的不是枪,是战刀。
电影中复刻的是新四军名将彭雪枫发明的刀。
名叫——雪枫刀。
10、马乘风毕业于抗大,而八路军各部通讯员的技术都统一学自延安的中央军委通信学校。仔细看的话,这个标记出现在马乘风的书包上。
对我个人有一点特殊的意义:中央军委通信学校就是我的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
从瑞金到延安再到西柏坡,我的母校培养出的无数通讯员为革命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1、电影中提到的日军利用我军发报机定位地点的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就发生在冀中大扫荡中,而八路军在最危急的时刻以通讯员发报吸引大股日军在聂帅回忆录上也有记载。
12、八路军借助特殊低凹地形以步枪打落敌机是历史真实。前几天抗日专家萨苏先生替我们印证了这点。其实我们在翻阅史料时看过很多萨苏先生的作品。感谢。致敬。
13、搜集史料时我们找到了两个故事。一大一小,都非常震撼,非常感动。
囿于篇幅,最终选择了体量小的这个。
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原班人马,有机会把那部长篇拍出来。
相信大家会喜欢。
14、这个故事最早版本叫《骑兵团》。
某天梦中竟遇见了这些戎马一生的英雄们。猛地惊醒,忽然觉得这个故事就应该叫做那两个字:
乘风。
不解释。
15、马仁兴……
马乘风……
这完全历史真实的姓名,竟然已经暗喻了这对英雄父子了不起的人生。
冥冥之中,莫非天意。
吴京单元的布景和打斗太假了,强行煽情最为致命,好像是时间很赶,很仓促的感觉。
沈腾单元的两个主要的小演员用力过猛,真的很尬,后段也是强行煽情,不像是麻花一贯的风格啊。
章子怡初为导演拍的非常细腻,不像是一个新人导演,尤其那句“爸爸和以前的爸爸都死了”直接给我整破防了。
徐峥单元个人感觉最好,跟徐峥以往拍的风格感觉很不同,很轻松,没有前两个单元压抑,也没有最后一个那么尬煽。
四个导演单元排名:徐>章>沈>吴。仅供参考,个人见解。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个片段 章子怡导演的那一段真的惊艳到我——燃料燃烧自己,火箭抛弃自己,死亡验证生命,宇宙渺小死亡:立意已有哲义
黄轩饰演的科学家气质很儒雅:他是诗人,用最暴烈的火和最凝滞的烟雾,在孩子的天空中写一首无法言明的诗;他是爱人,在妻子的回忆中永远饱含真挚爱意;他是科研人,在那扇破碎的玻璃窗后带着从容慨然的微笑记录爆炸数据……
之前没怎么在大银幕上看过章子怡,这次真的为她的清冷坚毅的气质美而感叹:把孩子从礼堂里带回家时那片荒野,一片黑暗中远处天际黎明初现,风把头发扯乱,昏暗天光下,她的眉眼既呈现一种看破一切的淡漠,又饱含那种痛苦被深埋之后的绝望和崩溃,两种情绪打架就产生了她身上的矛盾和倔强感,我能真切体会到她的痛苦、无奈、希望与失望,真的值得仔细咂摸。
小男孩的演技也很让我惊喜,我有许多眼泪是为他流下的,实实在在地为他难过。在这里要夸倒叙的拍摄手法:先交代他和别的小孩打架,后交代他是为了爸爸打抱不平;先说大家的爸爸都不回家,再说是妈妈为了瞒着孩子而请其他同事帮忙;先写孩子在谈话后拿起孔明灯和解,再写他们的谈话内容…所有这些都很精妙,我会尝试着去猜测,并且在谜底揭晓时被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牺牲、理解和苦痛而深深震撼。我最喜欢他带着妹妹去荒野上放孔明灯那一段,画面是美的,但情感的充沛让我无暇顾及景——哥哥捂住妹妹的耳朵,对着融进深深黑夜的孔明灯把愿望哭喊出来,要妈妈不死,要妈妈不去重蹈两位爸爸的命运。我想,要是能听见,那被迫快速成长的稚嫩童音里如此深刻的悲恸和恐惧,神明也要落泪。
除了情节,镜头语言和色调也很美,一家人在一起时的暖黄灯光;暗色荒野中的一抹黎明或一盏孔明;雨夜中小女孩拿着的手电筒光因为恐惧而晃动,映着母亲和儿子同样震颤动乱的心;告诉儿子死讯后推他出门的那声惊雷;母亲隐忍的捂住大半张脸的抽泣;儿子在荒野上捂住妹妹耳朵,仰头对宇宙泪流不止地喊出心底的恐惧……一切都很打动我,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轻柔却直击灵魂的美和感动。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