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醉马时刻 زمانی برای مستی اسب‌ها(2000)

醉马时刻 زمانی برای مستی اسب‌ها(2000)

又名: 大不了的童年 / Zamani barayé masti asbha / A Time For Drunken Horses

导演: 巴赫曼·戈巴迪

编剧: 巴赫曼·戈巴迪

主演: Ayoub Ahmadi Rojin Younessi Amaneh Ekhtiar-dini

类型: 剧情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上映日期: 2000-09-13

片长: 80分钟 IMDb: tt0259072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库尔德族少年阿尤(Rojin Younessi 饰)家在两伊边界,他每天带着年幼的妹妹,以及罹患侏儒症的哥哥到混乱的人力市场讨零工补贴家用。某日,他们的父亲误触地雷身亡,哥哥的病已不能再拖下去,妹妹上学又需要练习薄,悲痛的阿尤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挣钱,于是他向叔叔借来了骡子,每天在冰天雪地里运货,牲口在上路之前必须喂食掺酒的水激发体力。此时阿尤的叔叔擅自主张将他姐姐嫁给了有钱人当小媳妇,以此换得聘金和哥哥做手术的机会。下嫁当天对方却反悔,只给了一头骡子。一天在运货途中突遇埋伏,所有同行匆忙拉着骡子向回撤,阿尤一个人背着哥哥,面对着眼前醉倒在雪地上的骡子毫无办法,而远处劫匪们正在慢慢逼近……

演员:



影评:

  1. “你叫什么名字?”
    “阿美娜。”
    “你几岁?”
    “我比马迪小。”
    “马迪是谁?”
    “我的侏儒哥哥,他有病。那个就是,穿黄色外衣的那个。我们今天带他去看医生,去了医院。”
    “你爸爸是做什么的?”
    “他走私,用骡子运货去伊拉克,再把别的货运回来。”
    “你有妈妈吗?”
    “没有,她生我妹妹时死了。现在露珍是我们的妈妈。”
    “谁是露珍?”
    “我姐姐。”
    “露珍在这儿吗?”
    “不,她在家照顾我妹妹。那个是阿勇,我哥哥。”
    “你家有几个孩子?”
    “三个姐妹,两个兄弟。”


    一分十五秒。非常简练精彩。
    黑屏的一大一小问答形式的采访对话,既非常清楚的概括了阿美娜复杂的家庭背景,又巧妙的利用起了打字幕的一段通常会很闷的时间,引起观众兴趣,迅速将观众拉入电影。






    拍摄手法冷峻客观,没有任何抒情甚至背景音乐。镜头基本上是与人物平行的,无论是孩子还是畸形的马迪,无论多么矮小,都是用的等高的镜头,表现了客观的眼光。对于孩子间关系的表现,用偏上的中近景,而很多时候,在寒冷的伊朗,在走私用的骡子都要喝酒暖身的时候,对于雪景中,在枯枝旁的孩子们,作者却选用远景,常常将枯枝作为近处景物,白色的雪地给人震撼,而孩子们在稍远的镜头中心,显得那么渺小又那么重要。
    叙事的特点在于,画外音叙事者是妹妹阿美娜,但是影片的主角确是坚强的男孩阿勇。




    没有炫技的长镜头,没有紧张的剪切,一切都像是生活一样,平缓而冷酷。
    摄影机就像一个沉默的上帝之眼,默默的带领观众注视着这一切。甚至让很多人产生了是纪录片的错觉。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独生子女的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这样生活的孩子。他们12岁就要成为家里的男主人,抛弃孩子的身份,冒着被地雷炸死的危险走私养家。
    这些孩子,各个都是大人。姐姐为了救弟弟马迪嫁人,却只换了一匹骡子;马迪身为残障,看着家人为自己付出,看着自己被人嘲笑嫌弃却无法反应;长子阿勇保护家庭,辍学养家;阿美娜也承担了照顾家庭的重担。这些孩子里,似乎只有那个着墨不多的小妹才有孩子的天真,她抱着一个破娃娃躺在姐姐怀里,不知道这是哥哥姐姐们牺牲了童年换来的。






    大家都不会忘记,在雪地里,阿勇和阿美娜被逃跑的孩子抛下,他们雪地里抱着马迪喂药的场景。阿美娜不停的亲吻马迪,为他冰冷的手保暖。无论环境怎样恶劣,弟弟妹妹都不抛弃,不放弃这个可怜的小侏儒。每当听到他们“啾”地亲在他脸上,我的心都要“揪”一下。
    露珍为了给马迪治病,嫁给了伊拉克的男人。一个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就这样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可是婆婆并不愿意接收马迪,最后,姐姐的一生,只为这个贫穷的家庭换来一头骡子。






    最后,当喝醉的骡子被吓到在雪地里,怎么也爬不起来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片名的意思。
    伊朗的大人们卸下轮胎逃命去了,在这个没人有信誉,没人是小孩的世界里,没有人看一眼阿勇。阿勇用力的拍打骡子,“快起来啊,快起来啊。”骡子是姐姐的幸福换来的,是马迪生命的保障,阿勇怎么舍得丢下它?
    最后的镜头里,阿勇牵着骡子跨过伊朗和伊拉克的边界。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顺利的买了骡子,不知道是否顺利拿到了钱给那个哭起来吭吭吭的可怜小侏儒做了手术,还是根本在路上就被地雷炸死了。
    孩子的前途,就像和平的未来一样,存在无限希望,却又生死未卜。
    当他们跨过边界线的铁丝网,像个巨人,背起生活的重担,跨过苦难。








  2. 一个住在贫困山区的十二岁男孩,家境贫困,父母双亡,一夜之间成为一家之长,必须挑起其他四个兄弟姐妹的生计重担。他仅有的一位哥哥天生畸形,身形和智力都如同幼儿,如今更罹患重症,必须立即接受手术,但纵使接受手术,也只能再多活七、八个月。面对这孤立无援的赤贫困境,他该何去何从?

    难,太难,真的太难,只能放手让哥哥死去。这是我心里的话。动手术需要的金额可观,以这样的家庭状况,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凑足。况且只能延长七、八个月的生命,还是一个终身都需要人照顾的艰辛生命,不值得。这样虽然很悲哀无奈,但生活如此残酷现实,低头认命有时真的是仅有的选择。不过,《醉马时刻》说我错了,正因为生活残酷而现实,更不能选择低头认命或考虑值不值得。

    《醉马时刻》是伊朗导演巴赫曼-哥巴德的首部电影长片,获得2000年戛纳影展金摄影机奖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巴赫曼-哥巴德是一个库德族人,《醉马时刻》讲述的便是住在伊朗与伊拉克交界处的库德族人的故事,不过影片刻意避开敏感的政治议题,专注于呈现当地人的生活状况与生活态度。影片的主调虽然悲伤无奈,但却传递出坚强勇敢的动人意念。

    ■《醉马时刻》由一个小女孩的旁白开始,她在画面外描述自己的家庭状况:一家人住在伊朗临界伊拉克的山区,父亲靠着在两伊之间走私货物营生,母亲在生妹妹时难产过世,大姐在家照顾妹妹,自己则带着病弱的大哥、跟随二哥越过边境到伊朗的市集打零工。就这样,伴随着童稚的画外音,影片从拥挤繁忙的市集画面开启,数不清的儿童混杂在成人中间,来回跑动、争取每个包装、搬运的工作机会。

    那个旁白的小女孩叫做阿美娜,她的二哥叫做阿佑,他们一家人都是这部影片的主角,但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阿佑,因为年仅十二岁的他马上就要担负起一家人的生计重担。他们父亲的走私工作非常危险,必须行走险阻的山路来回边境之间,沿途到处都是战争时期埋下的地雷,还经常会遇到持枪埋伏的盗匪。但是没有办法,生活在贫瘠的山区,这是仅有的营生,家家都如此过活。

    正因为在边境驮货走私是个危险但别无选择的工作,因此当父亲丧命的消息传来时,一家人虽然悲伤,但很快便接受这个结果,阿佑也很坦然地接受自己必须辍学、赚钱养家的现实。只是当定期来山区为大家看病的医生告诉他,已经十五岁却还如同一个幼儿般的哥哥必须立即接受手术时,他不得不为钱、为眼前的难题感到为难与忧心。不过阿佑只忧心一下下,他马上决定继承父亲的工作,到边境走私货物,尽一切可能地拼命赚钱,家人对此也都觉得理所当然。生病就去看病、缺钱就去赚钱、亲情决不能割舍,这是他们唯一懂的道理。

    阿佑家中没有骡子,因此必须将沉重的货物背在自己肩上,一步一步地在山路上跋涉。那是积雪寒冷的冬天,但阿佑没抱怨过,他只是一趟趟地来回,还为妹妹买了写字簿、为哥哥买了健美男性的画报,俨然一副父亲的模样。只是这样拼命二个月后,还是凑不到需要的金额。一天,当阿佑工作回来,发现家里来了好些人,原来叔叔瞒着他安排了姐姐的婚事。阿佑对此非常生气,觉得自己做家长的身份被冒犯,但姐姐却平静地告诉他,对方同意让她带着大哥嫁过去,还承诺会送大哥去做手术。阿佑还能说什么,他虽然很气叔叔、很气自己,但仍旧哭着送姐姐和哥哥出嫁。

    当他们一行人好不容易来到迎亲的人群当中,对方家里的母亲竟然反悔,说什么都不接受哥哥作为陪嫁,毕竟他们家里已经有十个孩子要养活。在吵吵嚷嚷当中,对方提出以一头骡子作为聘礼代为补偿,结果阿佑的叔叔拉着骡子转头就走,而阿佑也只能抱着哥哥跟在后头一起回家。毕竟此刻再说离婚太不现实了。

    隔天,阿佑便背着哥哥,拉着骡子到走私商队中,请求商队带着他一起过边境,他要到那里把骡子卖掉、为哥哥治病。商队的人开始坚决不同意,因为路途非常危险,阿佑自己本就年幼,还带着一个幼童般的哥哥,一旦遇到危险可能会逃脱不及、丢掉性命。不过商队的人最终还是拗不过阿佑的再三请求,同意让他加入队伍当中。

    每次天冷时,走私商队都会在水中添一、两瓶酒,帮助驴子御寒。而那天尤其的寒冷,风雪呼呼,因此商队给驴子倒了四瓶酒之多,结果几乎酿成大祸。在深达膝盖的积雪当中,商队艰辛地在山路上跋涉,一边拉驴还必须一边铲雪。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然还有盗匪埋伏在前。当枪声响起时,商队的人纷纷掉转方向、四处逃窜。然而驴子们却因为喝醉酒一个个倒地,加上背负着沉重的货物,根本就都爬不起来。商队的人只好剪断绳索为驴子减负。

    在这兵荒马乱之际,阿佑那弱小的身躯加上背着哥哥,根本没办法拉动驴子。他只好一边放下哥哥,一边哭喊求救,拜托其他人帮他把驴子拉起来。但这种时候,哪有人还有余力帮助他,个个都没命地逃跑了。枪声越来越近,哥哥坐在雪堆中不停发抖,阿佑则是泪流满面地拉扯驴子,哭喊着我一定要把这驴子拿去卖、为哥哥治病。

    在影片的最后,阿佑背着哥哥、牵着驴子,一同越过分割国界的铁丝围栏。我们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前头一定还有更多的险阻困难在等着,但我们同样可以确定的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阿佑绝对不会放弃。

    ■《醉马时刻》全片没有出现任何至理名言、伟大道理,有的只是一家人艰辛困苦的生活,以及面对艰难时的执着与勇气。库德族人一直是中东地区一个复杂的政治和民族问题,许多战争和杀戮在此发生,但《醉马时刻》却不以这些议题为诉求,只是真实地呈现这群人善良坚强的秉性,而这正是这部影片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没有立场区隔、没有视角争议,有的只是真实的生活,以及不放弃、不怨怼、不祈求的坚强。

    导演巴赫曼-哥巴德以拍摄纪录片起家,因此《醉马时刻》这部长片带有纪录片的风格,全片在现场实景拍摄,影片中的人物都是当地的百姓,甚至连里头主角中三兄弟妹在现实里也是真正的一家人。尽管如此,《醉马时刻》却呈现出大师级的作品风范,中长景深下的冰雪山区、近镜头带出的人物特写、固定镜头下的角色走位、以及前后色彩的搭配衬托,为影片凝固出一种写实自然但平和适意的氛围,一种不卑不亢、不疾不徐的节奏。

    《醉马时刻》的主题和风格其实很能让人联想到中国导演张艺谋以前的农村电影,尤其是《一个都不能少》,都以写实质朴的方式呈现农村人在困苦生活下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人曾说,中国的农村片是以中国的疮疤来讨好外国人,对此我并不认同。贫穷可耻吗?生活多所磨难可耻吗?一点都不,可耻的是自暴自弃,是浮夸张扬。贫穷却坚强、艰辛却勇敢,不但没有丝毫值得羞愧的地方,反而让人佩服、值得骄傲。

    为什么遇到困难时很多人会首先考虑值不值得努力、应不应该拼搏,甚至在面对至亲至爱的人时?也许是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变得自私、变得脆弱。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像《醉马时刻》和《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影片提醒自己,生活有时残酷而现实,但只要不放弃就有转好的机会。然而,每次的低头认命、每次的放弃逃避,只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残酷现实。

    ■导演巴赫曼-哥巴德不仅以《醉马时刻》的内容来呈现出库德人的坚强执着,他自己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也表现出了库德族人特有的勇气。原本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要为巴赫曼提供剧本和拍片机会,但巴赫曼却执意要以自己的方式拍摄一部讲述库德族人故事的作品。当影片拍摄到后期时,资金提供方因为当中的政治敏感性而撤资,结果巴赫曼只好变卖家产,还向当地居民借钱。最后他带着没有音乐、没有音效的毛片去参加戛纳影展,评审惊艳于作品的出色水平,破例将之列入“导演双周”单元。而这部《醉马时刻》最终也成功拿下金摄影机奖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3. 侏儒的眼神满含昨天
    那里是波斯人的童年
    谁都是孩子,谁都不是

    疯子们在边界跳舞
    骡子醉倒在雪地
    我们总是陷于两败俱伤

    这是姐姐带来的希望
    来自远古不懈的脸庞
    消失在脚印回家的路上

    我们可以微笑接过练习册
    急促的朗读
    写下蜿蜒和嘹亮
  4. 涉及到中东问题、两伊问题,总是要想着怎么在不漏痕迹的政治高墙里嗅出黎明百姓的受难与疾苦。可是这片儿的疾苦倒是有种不漏声色的纪实感,跟拍、手持摄影,各种纪实的风格赋予这部伊朗电影一座戛纳金摄影奖杯的同时,也赋予观影者对战争中贫瘠土壤下“无处安放”的人一种比对性的关注,不断的与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比对,也不断和安逸下依然自找神伤的自我比对。不煽情,不夸大,只是展现,这是一种对于生活本质自尊式的诚实体现。其实,对于别人的苦难和自封的苦难,不是非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