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回归的欲望
导演: 鲍兹·亚金
编剧: 鲍兹·亚金
主演: 蕾妮·齐薇格 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朱丽安娜· 玛格丽丝 艾伦·佩恩 格伦·菲茨杰拉德 金·亨特 约翰·兰道夫 凯思琳·查尔方特 Peter Jacobson 埃迪·法可 蒂莫西·杰尔姆 Phyllis Newman Joyce Reehling Shelton Dane Jackie Ryan
上映日期: 1998-03-25
片长: 117 分钟 IMDb: tt0120793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尽管这部片子含有某种宗教的意味,但是它并不是宗教片,从表达诉求来看,它应该属于女性电影。借由宗教的某些限制和原始人性的冲突,来表现女人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发言权,自由和幸福,需要冲破重重阻碍。而这种阻碍并不是仅仅在于宗教的某些条文和规定,不仅仅存在于禁欲主义的限制。它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女性群体本身,也未能给予希望自由的女性多少帮助,反而是规劝她们,隐忍生活,甚至致力于男权的维护。 片中讲述的自由,与女权的冲突,最开始起源于宗教的条例不人性化,以及彼此世界观的不同。在最开始,她同她早逝的兄弟的一番对谈中,这种差别已经初见端倪。而后,她按照父母的意愿,嫁给了博学的犹太学者,过上了所谓的体面生活。而这“善”生活的本身并不幸福。她藏匿了所有自身的才华和光芒,来完成他丈夫的体面,她甚至不能从丈夫那里得到满足。 从这里开始,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丈夫不断的口角,彼此之间的辩论,以及后面接受了丈夫兄长的邀请,做了珠宝鉴赏和挑选员,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舞台,散发自己独有的魅力,都是追寻自己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 而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是被男权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主要表现便在于邻里对于门德尔以及其妻子的流言蜚语。这种群体压力有时往往要比十万火力更加具有危害性,它令门德尔坐立不安,原本温和的他竟然也对妻子发脾气。而他给出的原因,也正是不能忍受熟识的友人们的评论。而更加令我们惊讶的是,这场毫无硝烟的战争里,真正将炮火射向门德尔的妻子索妮娅的并不是男性群体,而是那些居家的太太们,门德尔的嫂子们。这种情况,在后来,索妮娅被赶出家门,无家可归,想要回孩子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明显。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发生,可以看作是,已经默认了某种体制,或者是已经选择生存在一定规则之内的女性,既不愿意看到其他女性拥有自己所得不到的自由,也没有勇气自己去争取,于是奋力维护自己归顺了的男权制度。将体制之外,或者想要改变规则的其他人边缘化。 这种记恨之心很可怕,因为自身的阻碍,或者是阵营内部的矛盾,才是阻止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根本阻力。要变革一种落后的现状,首先统一战线的内部就要统一观点。 片中出现一个道德难题,如果门德尔不能给予索妮娅满足,那么门德尔的哥哥,对索妮娅诱惑成功,索妮娅的顺从,是否道德,是否要受到批判。 对于贞洁这个问题,由古至今,对于男女的评判和看法,就是带有某种不公平的。男人花心,会被斥责,但是不会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不能接纳。但是花心的女子,则很难被社会所认同。我想这大概跟女子担负着传宗接代的职能有关系,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所以严格禁止女子有不贞洁的行为。 但是,社会发展到现今,这种差别性对待是否依然应该持续值得思考。笔者这里并不是鼓吹红杏出墙的合理性。长久的忠贞,不论男女都是值得称道的,而更加值得称道的是一个经营的温馨的长久的伴侣关系。所以,在忠诚这个问题上,男女要承担的道德责任,和受到道德谴责压力的程度也应该是相同的。 回归现实中来讲,女性在工作的寻找上,自我价值的挖掘上,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何止是宗教教条规定的这些因素。拿门德尔的哥哥对索妮娅的诱惑来讲,不过是抓住了索妮娅寂寞孤单的心理,钻了弟弟的古板禁欲的空子。他虽然给了索妮娅工作的舞台,但是同时要了索妮娅的身子,更为令人不齿的是,他把这些当做是对索妮娅的恩赐,在出了事儿的时候,第一时间取消了索妮娅进入公司的权限,好将责任撇清,始乱而终弃之。更为可恨的是,他竟然故意让他的弟弟误会是索妮娅同黑人艺术家有不轨行径。 所以,尽管索妮娅在宝石鉴赏方面充满才华,依然不得施展,最后为了自由,有家归不得。尚好,最后她终于悟到,这里不属于她,不适合她,她要寻找她的幸福,而那个黑人艺术家珍惜她。假作真时真亦假,门德尔可能最后都不会明白,他的哥哥是怎么背叛了他。 让人唏嘘的是,当索妮娅无家可归,本想向家里求救的时候,长途电话那边传来的话语竟然是:让她保证不回家,不去影响她姐姐的婚事。人世孤独莫过如此,连亲生父母尚且躲避自己如蛇蝎,又何以贪求他人的温暖。这就是传统桎梏的枷锁,所以老年人总是劝告年轻人,不要去与固有的问题对抗,因为会撞得头破血流。挣脱枷锁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血的牺牲。
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答案,必然是一种表浅的答案。这部电影讲了自由,否定了克制。
结局是,门德尔送给索尼娅一颗真正的红宝石。她小时候,她的哥哥送给她一颗假的红宝石,她毫不犹豫把假的红宝石丢到了地上。门德尔的哥哥森德诱惑了索尼娅的肉体,让索尼娅经营珠宝生意,索尼娅的才华得以施展,可以说,门德尔的哥哥给了索尼娅成就自我的机会,找到她自己的红宝石。索尼娅慧眼发现了雷蒙,一个设计雕刻的天才,电影一开始的镜头就是雷蒙制作的黄金戒指珠宝底座,而这恐怕也是电影的主要诉求,雷蒙才是索尼娅的精神寄托,雷蒙的真我才是人类思想该有的出路,很美国式的思想鼓动,然而索尼娅并没有明确她会选择雷蒙,她没有告诉雷蒙,她将去哪里,这时,门德尔找到了索尼娅,向她道歉忘记了她的生日,索尼娅这时必然是原谅了门德尔,然而索尼娅走得太远了,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
这时我在想,如果索尼娅想要解放的肉体,她有没有可能努力去改变她的丈夫,而不是接受森德的诱惑。索尼娅只是作出了小小的努力,就放弃了。门德尔并非完全不能改变,电影的最后,他已经开始改变了,只不过索尼娅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后索尼娅有事业上的诉求,那么她有没有在保全婚姻的基础上去争取工作的权利?显然没有,她工作,给自己的丈夫做微波炉食品,甚至几个月不回家,不照顾自己的孩子,她没有顾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再说说雷蒙,索尼娅希望更多人知道雷蒙的天才设计,她意识到这是不错的商机,雷蒙一开始抵触索尼娅,也正是因为他不能确定索尼娅究竟是认可了他的才华来帮助他,还是看中了他身上的商机。那么索尼娅在雷蒙拒绝与她合作之后,有没有想办法尽可能去说服雷蒙?没有,索尼娅瞬间就放弃了,雷蒙甚至感觉再也见不到她。在每一次AB选择面前,索尼娅过于急促地选择了感性,选择了所谓的自由。
索尼娅对自由的追求成就了一连串的他人的思想解放,教长因为索尼娅的言论,终于对他的妻子自由表达了爱意,但教长因此而去世;门德尔把儿子接回来自己陪伴孩子而放弃去教堂学习,这是他破天荒在信仰面前第一次考虑自己的生活考虑人性;森德是个强大的生意人,并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但他打开保险箱,允许索尼娅取回自己的东西,回眸的那个眼神他亦是认可了索尼娅个体的力量。自由可以换来自由,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由的渴求,自由可以成就思想,然而,自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是克制不能解决的吗?
我想,建立在对自由的追求之上的克制,才能积蓄更深厚的力量。对于女性来说,比男性更加需要克制,因为女性更容易被伤害,或者说,受伤的代价更大。实现男女平等,恐怕女性要走的路更长。
然而,无论如何,祝福索尼娅吧,希望她最终幸福,追求自由的人,无论如何,值得被祝福,他们不惧受伤,他们自己承担自由的代价,他激起我们对自由的渴求之心。
希望我们用克制,换区最终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