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看到原作小说是『东京女子图鉴』很火的那年。 步入社会以后对描写阶级冲突的作品就很感兴趣,大概是因为读书时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些,既好奇各个阶层是什么样子又好奇自己处于什么位置。
虽然我很少能跟这类作品的人物有所共鸣,因为我只是来自一线城市的普通家庭,真正的穷和真正的富的确实都没有体验过,但作为女性有些情节还是挺能感同身受的。
总体上我挺喜欢这个故事,一是因为它没有「打小三」之类的挑拨女性对立的情节,二是因为它基本上就是在说:无论你出身富足或贫寒,不想被男权社会吃干净就只能靠自己。
通过「高考」从偏远小镇来到东京的美纪,在家境殷实的男性眼里只是性资源和提供情绪价值的工具人。原作里提到幸一郎带她出入高端酒会等场合也是因为她很识趣,不会借机表现得像正牌女友,美纪知道也接受幸一郎对自己的定位其实就是免费的女公关+性伙伴。
她很明白自己和对方没有未来,但如果不是幸一郎,她也没有机会接触到更高的阶层。所以在知道对方已经订婚之前,她都甘愿维持在召之即来的关系里。
而在东京长大,一直住在传统富人区的华子,虽然家里不是财阀级豪门但也代代经营着医院,她本人也温婉文静、知书达理,是典型的温室白富美。但她并没有因为出身好婚恋关系就很顺利,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女生要找个好人家嫁了,这样人生才会安稳幸福。所以原作有描写到在新年当天分手的那段关系中,她会主动去男方家里做家务;为了暗示男友结婚她直接辞掉了工作;逼男友参加家族新年聚会,因此导致分手。而在她和幸一郎的关系里,她也只是个清白好看的花瓶,婚姻是对方为日后从政所做的一个准备罢了。
你以为白富美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但事实是,白富美们不仅被榨取了性资源、情绪价值和生育能力,甚至连家境好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以供男性用来装点门面、向外人炫耀。
而且最唏嘘、却也司空见惯的是,当华子想离婚的时候,娘家人是反对的。既是因为她们觉得女性在婚姻中就应该忍耐,也是因为要顾及家族颜面。
现在时常看到有人说「不要把阶级矛盾转化成性别矛盾」,但在男权社会里,不管什么阶级,试图依附男性的女性都是要被吃的。小镇女被吃得更容易,白富美被吃得更干净,只是吃法不一样罢了。 所以不管家境如何,自立是所有女性唯一的出路。 不要把自己锁在三室一厅,不要等着让男性来认可自己的价值,去工作,去创业,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电影里有个原创情节是华子回家走在桥上,她看到对面正在嬉笑打闹的年轻女孩,对方冲她挥手,她犹豫半刻也挥手回应。我觉得那一刻华子看到了更自由的自己,她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绝不仅仅是当妻子、当母亲,她也可以很自由,她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我很喜欢最后的结局,也祝每位女性都可以活得自由独立。
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新年聚餐时,大家失望地发现,华子没有带男友出席。华子沮丧地告诉家人们,婚事告吹了。
二十七岁的华子,容貌端丽,沉静温婉,是具有良好出身的“贵族女子”,又没有大小姐的脾气。作为结婚对象,似乎再合适不过了。
将近三十岁的年纪,却依然没有可靠的结婚对象。长辈们的担忧写在脸上,姐妹亲眷七嘴八舌地催问。似乎自己未婚的身份,是一具不急于摆脱便会变得愈加沉重的枷锁,而成为“贤妻良母”,才能让她的人生变得更加圆满。
于是,“今年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也成了她自己的新年目标。经过密集的相亲之后,她终于遇到了理想中的男人,一个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并且家境更显赫的“贵族男子”。更让她欣喜的是,没过多久,他便向她求婚了。幸福真的来得那么快吗?
「小镇平民女子」
习惯了大城市的繁华熙攘,回老家过年实在让美纪提不起精神来。母亲忙忙碌碌张罗了一桌菜,父亲依旧酗酒、流连于赌博机。他们似乎只关心美纪什么时候结婚,好让他们抱上外孙。
三十出头的美纪,从地方小镇考入东京,便在东京留了下来。十几年的都市生活早已让她褪去土气,出落得精致出挑,变成令当年的自己最羡慕的模样。
当年,家中本来拮据,父亲又对女儿上一流大学的事不屑一顾,终究因为付不起学费而退学了。在大城市的诱惑下,她靠着青春美貌做了几年的陪酒女郎,又凭着手中的人脉找准时机离开风月场,步入职场打拼。
内心还是保留着对婚姻的期许,只是目前,有个“贵族公子”作为一时的暧昧伴侣,似乎也不错。
「女人对女人的道义」
两个阶层的女子原本平行的生活,因为同一个男人而有了交集,而“二女争夺一男”的俗套三角恋剧情,却没有发生。
逸子发现闺蜜华子的未婚夫幸一郎脚踩两条船,便约出了幸一郎的疑似情人美纪与华子在咖啡馆见面。这个在一般言情剧里往往冲突最激烈的一幕,却被女人之间的互相理解而化解。
在逸子与美纪推心置腹的聊天中,她们清醒地意识到男权社会中女人的困境,甚至发觉,女人之间的争斗是被这个社会刻意挑起的。女人们被划分为“年轻女孩子”与“其他欧巴桑”,家庭主妇与职业女性。女孩在职场被当作花瓶,没结婚的“剩女”被各处冷嘲热讽。在性别与年龄歧视的夹击下,女人对女人的道义,则显得尤为珍贵。
这大概就是《东京贵族女子》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地方。由山内麻里子的同名小说改编,女性导演岨手由贵子执导的电影版温柔细致地刻画了两位不同阶级与地域出身的女性在东京生活的不同境遇。
几位主演的形象与原著人物角色都极为贴合。门胁麦饰演的榛原华子,一眼望去便是出身东京的温柔大小姐。已步入三十的水原希子,也散发着同美纪一样成熟洒脱的魅力。
高良健吾饰演的男主幸一郎则比原著中更温柔一些,导演并没有着重刻画这个男性人物负面的一部分——对美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被她分手后却死缠烂打;对华子婚前温柔绅士,婚后却冷冷淡淡,把家事都扔给华子打理还挑三拣四。电影中幸一郎的形象,则少了这些“片面的女性主观视角”,更顾及到了男性主体在生活中的难处——作为家族唯一男性继承人肩上的重担,工作的繁忙。由此,他对于家事的无暇顾及也变得让人容易理解。
导演岨手由贵子一向擅长于女性题材的电影。她自编自导的前作《美好条纹》描述了一对28岁的情侣从意外怀孕到结婚的一段历程,情侣之间的互动无比真实细腻,在琐碎中窥见生活与亲密关系的本质。
她的视角惊人地通透,也许正是因为通透,使影片的走向更趋于互相理解的和谐圆满,对于现实的批判则更为委婉。
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份委婉,她才能够用现存社会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讨论阶层、男女的不平等的话题,在男性主导的电影行业创作更多提供女性视角的电影作品。
毕竟,这个社会太需要女性创作者的声音了。
by 笑意
鹿特丹电影节导演专访
采访:笑意、梦卿
翻译:Flour、笑意
校对、编辑:笑意
公众号∶抛开书本
电影是由《东京贵族女子》小说改编,小说的哪一点最吸引你?
这部小说表面上是围绕两位女性不同的生活的故事,更深层的内容上,有表达对日本社会一些现象的不满,包括针对制定社会规则的特权阶层和男权社会的一些批判内容也得到了褒奖。在写剧本时就考虑在电影中反映一些社会问题的内容。
可以谈一下电影改编的主要难点吗?
不同于美国的富人阶层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并积极在社交媒体上与普通大众分享自己的奢侈生活,也许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日本的富人生活在自己的圈子,完全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生活状态。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塑造富人角色,第一次尝试接触日本的富人圈子,因为不会在社交媒体曝光自己,想要联络到他们并向他们取材真的是很困难的经历。
影片描述了贵族与平民,“外部生”与“内部生”,东京人与外乡人的差别,阶级或圈层之间似乎有着非常明显的、难以逾越的分界线,你如何看待他们的差异?
我个人认为分界线是明确存在的,而且感觉这些阶级差距逐渐加大。关于日本大学考试系统的外部生和内部生的差别实际上是出身贫富与否的差别。比如外地考生就算得到优于本地考生的成绩也可能不会被录取。总之,在这种制度下,一个人的出身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他的未来。就像你刚刚的举例,大学的外部生与内部生,地方与都市等等之间的差距在目前的日本社会来看是愈演愈烈的。
电影也描绘了“东京人”与“外乡人”眼中不同视角的东京,比如华子在美纪家眺望东京塔,感叹自己作为东京人,以前从未在如此角度审视东京,你是如何理解她们之间视角的不同以及华子视角的转变的?
我在东京居住过15年左右,现在移居到农村乡下了。常听到在乡下务勤的老公讲起工作的事情,印象深刻的是,同样一个案件的单价,地方与东京有很大差别。十分能感觉到,虽然日本也有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但无论是教育还是社会与经济的建设,果然还是以东京这一具有诸多意义的大都市为中心。但就个人而言,居住在乡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感觉不到任何不便,大概是因为网络科技的发达吧(笑)。
关于东京的看法。在电影中确实多次出现了东京塔的镜头,到目前为止数不胜数的电影都是以东京为故事背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比东京塔更高的天空树更能代替东京塔作为东京这一大都市的地标建筑和代表符号。但对于跟我同世代的人来说,虽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辛苦和烦恼,可东京塔是一种憧憬,是一种幻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外地女孩美纪来说,只要能从房间眺望到东京塔的一角就可以令她十分满足。但是华子却从来没有重新审视过东京塔,当然因为她一直住在东京,东京塔与她的距离就是东京与她的距离。
可以谈一谈对于“贵族女子”的理解吗?这里“贵族”的意义似乎与我们原本认知中的贵族是不一样的。
我和小说原作者麻里子谈过,她总是用“贵族”这个词来讽刺特权阶层、上层社会的人,当然这里是负面的意义。
在电影里,我试着从一种更积极的角度来诠释“贵族”,讲述他们的生活,他们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的故事。
“贵族”之间的婚礼
影片中女性角色之间谈论“女性困境”的情况让人印象深刻,如美纪与相乐、华子在咖啡馆摊牌时的谈话(打破“女性为争夺男性互撕”的刻板印象)。导演能谈一下日本社会下女性的现状与自己感受到的“女性困境”吗?
在咖啡馆那段情节确实包含了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一些观点。以前在别的剧组关于剧本的讨论会议中,女性创造者之间想要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经常会被大家说“不要互相抬杠啊”(笑)。的确,女性之间互相竞争或彼此憎恨的情况会经常出现,一种被挑拨离间的感觉很强烈。假设,如果两个女人同时喜欢上一个男人会形成竞争关系,其实女性如果可以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话,就没有必要为一个男人去竞争。
在女性困境方面,女人不能结婚的话,就会被嘲笑和定义成“欧巴桑”。在影片中,也有展现女性同样有独立人格和理想的宣言的场景,非常期待女性观众对这段的反应,如果可以成为引发女性观众的思考自身生活方式的契机就更好了。
电影中两个阶层的女子短暂“相遇”,之后还是各自过着“平行的生活”,贵族女子华子是如何受到美纪影响而“重新认识自己”的呢?影片中这个“影响”似乎并不明显,导演是如何设计这一段的?
华子与美纪见面后,见到了不同的世界、不同生活的可能性,从而反省了自己的婚姻其实过得并不幸福,她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变得更独立,想要过好自己的人生,所以会下定决心迈下离婚这一步。
所以在最后,当华子与幸一郎离婚之后再重逢,只是淡淡地相视一笑。他们不再是夫妇关系,灵魂反而比以前更近了,因为他们都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这是我台【一车烂话】的两期宝藏节目,我们与《东京贵族女子》的译者Feeling老师一起,畅聊了原著、电影,并对比“京”沪女子生活非完整图鉴。欢迎收听呐~!
今年6月的上海电影节期间,【一车烂话】编辑部相约一起去观看了由水原希子、门胁麦和高良健吾主演的日本电影《东京贵族女子》。
两位女主角华子和美纪属于和我们三人相仿的年纪,在观看影片的时候,那个年纪的都市女性所遇到的催婚、工作和交际压力,多少能和我们产生些共鸣。
电影中对日本东京、日本贵族群体以及在东京打拼的外乡人所处的圈层社会的描摹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把结婚作为政治诉求的东京贵公子幸一郎,还是在父母的庇护下,从小在东京成长起来的中产上层千金华子,或是从地方考到东京而在大都市打拼的白领女子美纪,对他们来说,“东京”是标签,而逃不开的“圈层”则是故事开展的矛盾点。
小说中所展现的东京女子和地方女孩的差异也是故事的一大特色,所处原生家庭的不同所导致的两个生活看似无法有交集的女性华子和美纪,却在因缘际会下相识了。故事中通过女性道义和女性友谊的展现,打破了两个人所处的圈层壁垒,让她们更加认清了自我,也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一抹女性主义的亮色。
在上集中,伏怡琳老师和我们一起聊了聊《东京贵族女子》这部小说和最近在日本上映的同名电影版,内容包括人物角色、时代背景、小说改编到电影的差异和电影的受众情况。
04:35 feeling老师翻译小说《东京贵族女子》的原因和被小说打动的点
07:50 《东京贵族女子》小说梗概
09:20 电影和小说中所说的“贵族”的涵义是? 女主角之一的华子算是贵族吗?
12:53 小说和电影中所描绘的地标性建筑,如开篇的“帝国饭店”,对日本人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16:10 车厘子朗读自己喜爱的小说片段:美纪初见“内部生”幸一郎
17:40 宝冢与贵族女孩;“新娘学校”
21:25 电影中展现的“贵族”片段和服装细节
24:00 原版小说的反讽意味
27:00 小说里没有爱情,爱只存在于女性与女性的道义之间
39:38 伏怡琳老师朗读自己喜爱的小说片段:圈层固化和属于美纪的自由
40:50 电影《东京贵族女子》在日本上映时的状况、受众群体和受欢迎程度
45:25 电影侧重展现华子的视角和“贵族”生活,与小说中双女主的设置不一样;电影“美化”了小说中的批判色彩
55:25 电影版的选角贴切吗?
64:55 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及片段
69:45 忆秋朗读自己喜爱的小说片段:华子相亲记
70:25 “贵族”的婚礼VS平民百姓的婚礼
74:52 木头朗读小说片段:华子毫无“婚礼自由”——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建的“大仓酒店”是贵族婚礼的标准配置和唯一“正确”选择
78:40 “隐忍”是贵族女性的刻板印象,不谙世事的华子是被圈层所困住的金丝雀
82:50 寄语华子和美纪
在上集节目中,车厘子、忆秋、烂木头以及《东京贵族女子》中译本的译者伏怡琳老师,一起从电影本身开始畅谈,进行了破题,了解了什么是“贵族”,进而聊了聊各自喜欢的角色、台词以及名场面,也结合小说文本讨论了东亚社会中女性所遭受的父权压力和婚恋束缚,剖析了小说中以华子、美纪、相乐和平田为代表的大都会女子在寻找自我价值中的心路历程。
下半集的内容,我们继续和日系文学译者伏怡琳老师聊天,着重聊一聊《东京贵族女子》中发生的这个故事从东京搬到上海,是不是会有可能性?而沪上女子之于东京女子,究竟是另一种社会规范下的套娃,还是来得更为自由呢?在文学外延部分,我们会讨论除了《东京贵族女子》的作者山内麻里子之外,在目前的日本文坛还有哪些令人不可忽视的关爱都会女性的小说家,并为大家来推荐几部拓展阅读的作品。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2:48 《东京贵族女子》能改编成《上海贵族女子》吗?
03:48 烂木头惊呼“原来上海和大阪才是友好城市?!”
04:30 中日女性对待事业和生活态度的异同点
06:40 在宝冢歌剧团,想要结婚就必须退团
09:24 日本年轻女性在职场就只能当花瓶?
14:10 结婚=当全职太太,这个现象早就过时啦
16:20 在日本职场跳槽是天方夜谭?
19:33 在半泽直树的世界里,太太就得跟着丈夫走
22:00 原来山内麻里子是高颜值网红
25:57 拓展阅读:山本文绪《蓝另一种蓝》
29:56 拓展阅读:角田光代《摇滚妈妈》
#主播
烂木头 @白井黑子烂木头
车厘子 @电影发骚友
忆秋 播客【The Minchester Review】主播
#嘉宾
伏怡琳,昵称feeling,日本文学译者
一车烂话是一档由三个身居魔都的好朋友主理的文艺类播客。我们关注国内外的书影音和戏剧综艺,以30+的女性视角解读我们喜爱的精神食粮,希望成为您的江浙沪文艺小指南!
- 订阅我们 -
【一车烂话】电台现已登陆 小宇宙App、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汽水儿App
搜索关键字“一车烂话”订阅收听
- 联系我们 -
微博@一车烂话播客节目
- 交流讨论 -
欢迎添加“一车烂话”客服(wx号:chatwithrottencherry),进听友群与我们一起“嘎讪胡”!
今年看到最动人的日本电影,个人观感比《花束般的恋爱》更好,还没看滨口龙介的新片,不知道是否更好。
本是不抱多少期待随便点开,开头一场家宴戏就拉起期待,机位准确、气度端庄,拍得很有章法,觉得可以做镜头语言的实用性拉片,后面看下来,值得拉片的不止镜头语言。
表演极准确,日本演员的表演往往外化,但这部戏偏收着演,富家女和平民女的表演都非常非常好,平民女选角堪称“人戏不分”的准确,富家女后段几乎看不出表演痕迹,且导演给了她们挺多不与其他演员互动的“独处时刻”表演,都非常棒。
台词很好,很多简洁的台词,很准确地表达了复杂的信息,台词甚至比镜头更值得拉片。
配乐很少,但是该出现的时候就很准确有效,很有章法。
还是想说一下镜头语言:开头,家宴之后,女主拍单人照,一个推镜头,这个时候她屈从于家人、社会环境,是一个富家女的符号、一个具有婚恋任务甚至以此负担家族医院继承者的工具;结尾,四重奏现场,女主等候在楼梯上,一个推镜头与开头呼应,她的凝视,是在用镜头语言诉说:“我不是一个标签,一个符号,一个工具,我是一个会喜怒哀乐的个体,我是我自己。”又比如富家女和平民女见面那场戏,开始平民女和富家女闺蜜博弈,什么时候剪单独拍摄角色的机位,什么时候剪两人带过肩关系的机位,什么时候插空镜过渡,用得非常有章法;后面富家女来了也是,开始单独机位,然后是两人各占左右的对等机位,闺蜜又探身插话,入侵这个平衡,使平民女弱势,看似阶级打压,其实是导演的一个障眼法,因为这个时候富家女一个问题,问情敌(平民女)自己的未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镜头语言随之反转,变为带彼此关系的过肩机位,揭示两人的关系是平等的,富家女来的目的也不是要打压平民女,而是想知道自己并不了解的未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段呼应着平民女入学时那场下午茶,她不知道自己的同学都是些什么人,暗示了她的学业前途一片迷雾;而富家女不知道自己的未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暗示了她的婚姻前景一片迷雾。非常准确的语言,充满了非常多准确有效的技术维度且充沛着克制情感的电影。中国都市剧的导演们若能学一学这样的准确,我们的影视剧作品整体质量会好很多。
它还藏着很多“创作”维度的惊喜,比如富家女在精神困境时刻,遇到平民女,去到这个曾经情敌的家中,她第一次到一个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同龄人房里,看到狭窄但充满生活气息的空间,从闲聊中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种人生态度。你期待她回去跟生活得毫无快乐的丈夫说“离婚吧”,但是她回去之后,却趴在丈夫坐着的沙发边说“今天好开心呀”,他丈夫说“原来你眼睫毛这么长”,你会疑惑她是否又一次压抑自己,觉得她为什么要继续忍下去?下一个镜头就是一巴掌打在脸上,这一巴掌来自阶级地位更高的婆婆。导演用这一巴掌来代替了我期待的富家女说出“离婚吧”。甚至空镜+“一年后”字幕的时候,我心想,不要只切一个空镜呀,小津安二郎总是给我们一组空镜的,然后它就果然切了三个很有日本味道的空镜……
这些“创作”维度的负责任,使它带来的观影感受非常之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