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叶落长安(2011)

叶落长安(2011)

又名: 逃亡1942 / 情天恨海半世缘 / 缘定终生

导演: 姚晓峰

编剧: 赵冬苓 吴文莉

主演: 陈小艺 倪大红 刘涛 毛晓彤 赵峥 沙景昌 褚栓忠 种丹妮 刘奕君 柏青 孙雅 赵千紫 马浴柯 赵秦 高峰 施羽 石燕京 赵毅维 曾红生 高玉庆 苇青 张蓓蓓 尚铁龙 肖辉

类型: 剧情 家庭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1-10-01

集数: 40 单集片长: 40分钟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河南,时值饥荒最严重的年代,年幼的郝玉兰(陈小艺 饰)跟随着父亲加入了逃荒的队伍之中,流落到西安小东门。尽管不至于饿死,但那里的日子依旧十分艰难,无奈之下,郝玉兰嫁给了名为白老四(倪大红 饰)的男人。白老四不仅年龄上比郝玉兰大了二十岁,还带着两个儿子,就这样,郝玉兰还未经历过爱情,便已经成为人妇。

演员:



影评:




  1.       一宿拉着看完了这部剧,也哭了一宿,有时候一些上辈的亲情在现代社会里还依然清晰,我没有经历过那些逃命和挣命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有时候在拉家常的时候也会宣布一个人的死亡,或许生活的艰辛让人们对生死已经漠视,在一些人的眼里,自己能吃上饭,比什么都重要,哪怕要出卖亲人也在所不辞,河南人在全国人民的眼里就是穷,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那顽强的生命力,当我们还在抱怨周围的种种不满时,那时的穷人还在挣扎。
          玉兰在孩子、丈夫和姥娘的眼里是狠心的,但是也许站在玉兰的角度看看也许会是另外一个评价,——10岁被父母抛弃,并踏上了追随父母的逃荒之路,16岁被狠心的姥娘卖给了大他20岁的已婚男人,这种被摧残的童年和青春都应验在了玉兰身上,当孩子一个又一个的出生时,也仅仅想到的是不该让他家老头子碰他的后悔和孩子出生时的喜悦,这是母性。但是生活的艰辛让她难以均衡每个孩子的意愿,如果是我们自己也很难掌握火候,每个都是亲生的,况且还有梁老汉临死托孤,最明显的就是东京在大结局的时候在姥爷坟前对玉兰倒出的苦水,唯一的儿子却不如外来的长安。但是在猛然的下跪后,我看到了母子的原始关系。
         其实我觉得对于40多岁的陈小艺来说,这种70年跨度的玉兰真的很难演,越往后越觉得假,其实这是经历过的才能真真正正的演好这个角色,不能说陈小艺演得不好。其实只能说很好了,女演员本身没有经历这种生活的累积,相比于同是老年人,姥娘的演出异常出彩,那朗朗上口的河南话,异常亲切,这是闪光点,但是陈小艺,这个四川娃真的很难为他了,但有时候还能听到些许的河南普通话。倪大红的演出同样出彩,随手就打媳妇,随口就骂街,自然清凉,好似真真正正的生活,好像你在乡下碰到的一个老大爷一样。在全家人过年的时候,发出了一生拿过的最多的钱。没有吃到喜欢的红烧肉,双手合十的离去了,撇下了一大家子人,驾鹤远去。可叹,这个13岁出来闯的河南人,靠自己的努力和节俭,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这是这个家庭最成功的男人,也是最善良的男人。倪大红演的异常出彩。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槐花的“心大”,这种心大是在家庭里熏陶出来的,看着东京转送老娘家,苦苦哀求上学的莲花在舅舅家做起了“免费保姆”,还有本来上学的长安做起了木工徒弟,这坚定了槐花的决心——走出锦华巷,永远不要回来,这也导致了在最终的时候母亲给她撂下的话——你走的太远了,你还是走吧!!也许过程是艰辛的————为了取得工农兵保送资格,不惜送给当官的自己的清白,在走出新华宾馆的那一幕,你也许会看到这个女子的坚定和近乎变态的冷静。让人很害怕的——感觉早晚会出事——包括她的爱情!
           另外一个心理扭曲的也许会是东京,这个很小就被抱走的孩子,一直与姥娘姥爷亲,尽管在上山下乡的道路上的典型,在现在看来或许就是一根筋,或者SB称谓,但是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一封毛主席的回信,竟成了护身符,包括张主任的男人和白老四的金条。在那种指鹿为马的社会里这能应验一句——变态的社会和跟着变态的人民。当躺在病床上迎来父母探望的时候,依然端着官腔,响应毛主席号召的架势,感觉真是病入膏肓,这也导致了他在包田到户后的失落,以及返城后的迷茫。其实我感觉东京到最后给大家惊喜的是他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尽管翠花的阻拦,但是也许这就是东京的童年带来的——没有母爱和内向的性格,回归自然或许就是最为理想的生活。
           翠花的出场太过狼狈,也是当时的情形,蓬头垢面,活脱脱一个乡村老娘们的架势,这也在返城后与牡丹的矛盾中一一呈现。其实她心眼不坏,但是有些浅薄,这只能说他的家庭的原因。当她看着过去的典型在床上睡觉打发时间的时候对丈夫的咒骂,以及与牡丹大打出手的架势,只能说她的野蛮之气,但是当最后跟随丈夫丢下豫盛大酒楼下乡种大棚的时候,她也从了丈夫,因为她还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她很活泛,比玉兰活泛很多,但是那些在玉兰眼里只是昧良心,其实这种蔓延的姿态在玉兰数落翠花要求撤掉豫盛大酒楼一楼的胡辣汤的时候,戛然而止,相比玉兰,翠花还很年轻,还不老练,只是这种姿态在玉兰的映射下,显得有些太过明显罢了。
       其实电视剧在兄妹之间的矛盾中刻画的有些太浅,也许时间的跨度太长,不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其实我觉得最最缺少的是长安与东京的对手戏,感觉到底也没有给观众呈现,有些遗憾,其实这中间包括了很多——东京的失落和长安在得意后的急躁。以及玉兰在两个儿子中间的权衡。其实在这中间有一幕不是很清晰的呈现——长安的厂子被辞去的员工烧毁后并濒临死亡的时刻,东京和家人去邀请邻居去为长安献血,在玉兰到豫盛大酒楼向东京借钱发工资的那一瞬,东京似乎有些犹豫,但是最终还是给了,也许嫉妒只是嘴头上的,亲情还能掩盖一切!
           莲花和长安在玉兰眼里就是一对苦娃,他们的婚姻,玉兰是不同意的,她心疼两个孩子会过她过过的日子,在长安的师傅被批斗离开后,长安在各家各户做木匠活的时候,他们的心还是拴在一块的,直到母亲的委婉拒绝,长安明白了玉兰的意思和爷爷临终时的嘱托。很矛盾,一边是心爱的女人,一边是大爱的婶子……包括在后来与小混混的对决,这也说明了一个刚强男人的无助和验证了一句——从小没叫过妈的孩子真的需要一个女人来指导生活了,包括白老四的促膝长谈。对白老四来说,家里的孩子就长安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没爹没娘13岁逃荒至长安,开始了慢慢积累。这是这个家庭里两个最有成就的男人的对白,这也暗含了长安在以后的生活中的倔强和处处好强。这也带给了他富裕的生活和杀机。莲花对上学的心切,以及玉兰的决绝,这些在母女两个以后的生活中的一些的不解,其实每个孩子,玉兰都没有做好,喜欢上学的莲花没有如愿、东京去姥娘家后的结巴、没有吃过苦的槐花和牡丹对普通生活的不屑。但是到了最后都验证了二奶奶的那句话——只有吃过苦,才能过上好日子。莲花和东京,他们是幸福的,成功的。而槐花和牡丹,亲情的缺失和婚姻的失败或许就是这个结局了。
           其实我觉得大结局时大林的出现有些意外,同样也是古稀之年,叫上一声娘感觉有些很别扭,也许这个时候的出场有些太突兀,没有契合好,但是本剧还是有很多的神来之笔——二林的婚姻被玉兰的数落后的挽救,以及“死后”的长安被玉兰硬生生摇醒。
       其实本剧还有一点,那就是邻里关系。不得不说。玉兰是个热心肠,没有她办不了的事。包括郑光的婚姻处理——很巧妙的处理了张主任的委托和郑光家里人的失望。也还包括赵俊两口的婚姻,还包括收留同样来西安逃荒的梁老汉爷俩,种种的迹象表明玉兰是一个很会做事的人。但是有些没有考虑到——在菜市场的铁饭碗最后丢了,这也有些违背了玉兰这人性格的豪放——包括儿女的抱怨以及姥娘一出场就数落谩骂。这些都能忍,为啥在市场还是不能容忍同事。况且还是铁饭碗。在开始的时候我一直抱着这样的看法,但是到了最后我看明白了——玉兰的活泛。卖冰棍比铁饭碗多挣好几倍,为啥不做,在前卫的小女儿牡丹的点拨下,丢下铁饭碗,到电影院卖冰棍,以及日后和翠花在家里卖胡辣汤,还包括劝导东京放下架子适应新工作,还有劝导莲花辞职去帮长安开厂子,这些都说明了玉兰的思想转变,这也许就是经历了磨难才知道变通的代价换来的。
           大结局有些意犹未尽,也许天蒙蒙亮的时候看大结局也到了萎靡的状态,只是觉得东京的那一跪让人心酸,都说养儿防老,似乎也验证了这些,但是我看不到玉兰的未来,在她来到这个家庭60年左右的时间里,发生的太多,也经历了太多,也许在给姥爷开豫盛大酒楼的时候,故事似乎可以戛然而止。甚至不包括姥爷的死亡,或许这个结局是大伙看到的。或者在70大寿上的举杯中华丽谢幕,包括凸出的主题——叶落长安!整个故事是悲也好,喜也好,但是玉兰没有结局的结局似乎存有一丝的联想,包括整场二奶奶的那句话,以及姥爷的大师傅梦想。可叹也好,可悲也罢,这些生存的本事,和岁月的痕迹才是我们看到和学到的。
  2. 抖音上看了这个剧,我真的要被这个妈妈气死了

    牡丹老公被判了死刑时牡丹怀孕了,牡丹不想要这个孩子,非要牡丹生,不生就没良心,我???

    莲花老公出轨,这个妈妈不同意女儿离婚,还让女儿好好反省自己,我???

    这就是相当正的三观?反正我被恶心到了。如果在那个年代,女性地位低,不能用现在的三观去评判那时的行为。但是作为一个现在看剧的人仍然觉得这个三观相当正确而且在短评中点赞第一,着实令人震惊。

  3. 看过电视剧后心中有千言万语。这真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剧。每个人物都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好日子就会来”,二奶奶的一句话让玉兰铭记在心,用一辈子的时间在实践这个生活哲理。白老四从打老婆到爱老婆到与玉兰盘如同两棵树一样盘成一条根的变化,还有玉兰的爹娘,子女,以及邻居,同事等等每个人物都是可圈可点的。人性中善的成分得到了弘扬,恶的成分也真实刻画,很真实。一部好的电视剧最重要的是看到剧中人物的成长和变化,并从电视剧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令收看者自身也得到心灵净化、成长和受益。这部电视剧够分量。
  4. 年代剧是父辈的历史,是中国近代的人民的历史。尤其在40-80年代,距离今天也不过是80年左右。那个年代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变革,旧事物和新事物,旧思想和新思想彼此碰撞,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存在着许多的戏剧性和悲壮性。这就是我在读近代史后,对年代剧感兴趣的理由之一。

    《叶落长安》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苦难”作为全剧的一个关键词之一,它告诉我们对待生活要永远保有一种敬畏苦难,忍受苦难,直面苦难的态度,即使在短暂的幸福生活面前也要警惕未来的苦难。苦难是永恒的,而幸福是短暂的。剧里的一个个故事将近代中国的我们父辈和爷爷辈那代的苦难表现出来,因为饥荒逃荒抛弃女儿、为50大洋卖女儿、为给家里人省一口吃的空腹去做苦力拉车、将无法养育的小儿子送往姥姥家养活、怀孕中为挣钱去做苦力拉车、为了一份稳定的编制工任劳任怨的大女儿被迫辍学去给人家做保姆看小孩、昨天还是精英干部今天就被打成了走资派受尽侮辱、为了争取一个大学名额又拉票又送礼最后还献身给高官……因为这些苦难故事,就衍生出了许多的憎恨、愤怒、挣扎、叛逆。

    “反抗”作为全剧的第二个关键词,全剧不停循环着新生一代人对塑造自身的一切的反抗。大女儿反抗母亲,她怀恨母亲逼迫她辍学,还让她去给亲戚做保姆看小孩,她不认这样的妈,得到分配工作机会时候毫无犹豫地选择了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小儿子反抗父母,他被送养在姥姥家,从小就感觉被父母遗弃,为此不惜自愿去上山下乡,他憎恨不要他的父母。二女儿作为觉醒的知识分子,她憎恨这个家庭,憎恨命运,为了摆脱像她姐姐,像她父母一样的命运,她不择手段地挣扎着去追求她想要的。小女儿作为新生代的代表,她反抗着旧事物旧思想,追寻着一切新生的事物,她没有太多苦难生活的根,所以不懂得敬畏苦难以及那些身处苦难中的人,或者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

    如果说还有第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属于守旧派的了。无论是姥爷念念不忘的大酒楼大师傅,还是姥姥的重男轻女,还是男主前期的家庭暴力,张俊童养媳的养儿子般养丈夫……这些形象作为时代的背景底色,告诉我们这是80年前的人们的命运。而反抗还需要在下一代,他们会反抗塑造自己的一切。有些会寻得正确的道路,并且时代给予了他们机会,他们就走上正途获得短暂的幸福。有些走错了路,并且时代封锁了他们的机会和其他出路,他们就去走向新的困境。

    最后要说一点,就是在看待历史的故事时候,最不能做的评判就是用现代的价值观来批评过去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