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待客之道 Our Hospitality(1923)

简介:

    美国曾经有“家族世仇”的传统,马凯和康菲尔就是两个世代仇杀不止的家族,1810年,约翰·马凯与詹姆斯·康菲尔在雨夜中交火,双双身亡。约翰的遗孀为了让儿子摆脱世仇,带幼子远赴纽约生活,而詹姆斯的父亲则发誓将两个孙子养大以后报仇。

演员:



影评:

  1. 在大卫•格里菲斯开启辉煌的好莱坞时代不久,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迅速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从史诗艺术到宣传广告,电影“机械复制”的特点不仅将视觉这种更具诱惑力的传播方式变得“动”了起来,而且进一步降低了传播的成本,也铸就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影明星”。

    好莱坞成为造梦工厂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欧洲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洗礼之时,大西洋彼岸却是歌舞升平,美国经济正在经历大萧条泡沫破灭前最好的时光。强大的资金支持,许多欧洲优秀电影人才移民美国,进一步壮大的好莱坞的技术力量。早期电影由于还没有声音的支持,画面成为了最吸引观众的法宝。格里菲斯用豪华的布景在银幕上复原了古巴比伦王国,无疑将“梦”真正实现在光影之中。而动作场面也是当时电影的标配,快速剪辑的魔力让导演发现了复制现实的同时,电影完全可以超越它。电影作为娱乐产业能吸引观众的除了大场面和动作戏外,就是喜剧元素了。古典歌剧中喜剧永远是不过时的题材,莎士比亚的悲剧也和喜剧创作相伴而行。但早期好莱坞似乎还没发现用电影呈现喜剧的方式,不过这也没持续多久,几年后,喜剧成为统领好莱坞的最大招牌。

    谁也没想到最先杀出来的,或者说真正意义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明星却是一个寒酸的“小人物”。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既没有光鲜的外表,又没有传奇的经历,他只是“傻人有傻福”般地一次次被命运戏弄又一次次地反转着命运。也许狂热的卓别林粉丝们平时都不会对街边的流浪汉多看一眼,但却时时刻刻在期盼着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再次光临银幕。卓别林的赌博成功了,他了解下层社会的生活,知道苦中作乐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电影让贫穷变得不再可耻,让丑小鸭在资本主义的发达时代仍然能变成天鹅。电影给了卓别林做梦的权力,而梦是每个观众内心对童年童话的眷恋,通过电影我们释放了被日常生活压抑的激情,重新拾起了梦想的力量,哪怕只是坐在电影院的这短短的时间。

    卓别林和劳埃德的相继横空出世,让好莱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吸引着一个又一个追逐梦想的人。巴斯特•基顿就是其中之一。基顿早期的短片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取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成功,让他有机会制作长片。在短片中,基顿的角色甚至比卓别林的身份更加卑微,他不仅要忍受无情的嘲笑,更要在身体上被无情地摧残。和卓别林一样,基顿矮小的身材不仅让观众先入为主地产生了同情,也和人们印象中的“弱者”完美匹配。但这正好成为了他们的优势,一方面身材矮小,更加灵活,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并自带喜剧效果。另一方面形象上更弱,最后的逆袭就更加酣畅淋漓。观众会想,他还不如我呢,即使这种人都能取得成功,我也会有大把机会。

    在创作长片的初期,基顿明显功利性过强了。在保留部分自己的特色同时,去积极呼应当时好莱坞流行的史诗风格的滥觞(《三个时代》1923)。这种追求时代风潮,打压个人特色的创作方式能吸引眼球,但却不是一个艺术家所追求的。早在短片时期,基顿就努力要跳出卓别林和劳埃德的风格陷阱,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来。基顿发现了电影中的“动能”,他能借助大型道具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设计。这些原创性的经典果然在几十年后仍然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作者们借鉴。

    时间并没有过去很久,同一年,基顿又上映了一部长片(由于那个年代电影后期制作时间很短,因此拍片效率极高)《待客之道》。《待客之道》保留了这一时期基顿电影主题,那就是从历史层面突破,寻找吸引人眼球的剧情,这无疑也将关注当下时代议题的卓别林和劳埃德与自己区分开来。《三个时代》中古今穿梭,《待客之道》则将时间安排在19时期初期的美国南方,之后光耀影史的《将军号》也是南北战争时期。《待客之道》的创作团队,集中了基顿的最强的班底。基顿自己和妻子上阵饰演男女主角,在短片时期一直合作的演员乔•罗伯茨忍着病痛的折磨加盟,可惜在影片完成不久,还未上映时他就去世了。连摄影等技术团队也配置极强,他们在片场为最后的瀑布大戏搭建了一个1:1比例的模型,成为《待客之道》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

    《待客之道》显示出基顿过人之处的不仅仅是最后的即使放现在也令人咂舌的动作戏,更让人难忘的是基顿的细节构思。在剧本创作上,基顿将美国19世纪马凯和康菲尔两个世仇家族的故事作为主线(历史上两个家族的仇杀至少造成30人死亡),基顿和妻子分别饰演了两大家族中冲破世俗阻碍相爱的年轻人,在对19世纪美国社会的描绘中,基顿也不惜笔墨呈现了许多有趣细节。早期火车的有趣形态,火车路过时人们下马到铁轨前观看,农民利用惹怒火车司机的机会捡木材,宗教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南方打老婆的习俗也被基顿拍的惟妙惟肖。

    这个现代版本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利用“身份”差异来制造喜剧效果。但影片前面的背景部分,雨夜的互相残杀,却显现恐怖意味十足,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片场。直到基顿的出场我们才放下心来。即使他背负了太多的家族包袱,但总能轻松面对(另一部作品《小比尔号汽船》同样如此)。如果说卓别林电影传达出真善美的人性态度,那么基顿的喜剧则将阶级、家庭等背景消解在自由的大旗之下,唯有爱是最肯定的存在。

    影片中的火车戏堪称经典,匀速前进的火车本来就增加了拍摄难度,在动态的道具上再让演员运动更是难上加难。好在基顿天生灵巧,在火车上戴帽子的那场戏和之后驾车逃跑,车头解体,进退两难的戏都创意十足。可以说《待客之道》为之后《将军号》更加伟大的火车戏做了一次很好的预演。《待客之道》的喜剧笑料主要集中在康菲尔家在得知马凯来了自己家后,苦于他是女儿邀请来的客人,无法在屋子里解决掉他的困境,因为这是我们的“待客之道”。屋子是保护伞,但离开门一步就要面对手枪的追击。基顿与卓别林一样善于利用物件细节来制造喜剧效果。手枪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影片中几乎处处可见这种设计。

    影片最让人心潮澎湃的肯定是最后的瀑布救美人的戏码了。河流内的部分是在一条平缓的大河浅滩上完成的,因此完全能保证演员的安全。但在接近瀑布的时候水流会变得湍急,基顿的妻子就使用了替身,而通过真实拍摄的瀑布镜头和实景拍摄的演员镜头交叉剪辑,也能制造出以假乱真的效果。在最后瀑布荡秋千接美人时,仔细看还是能看到基顿接住的其实只是个人形玩偶,但转瞬即逝下还是能欺骗观众的眼睛,加之巨大真实的瀑布模型,还是让基顿的这一天才想法变为了现实。

    在《待客之道》后,基顿的电影还是被许多主流影评人认为只是“杂耍戏法”,他们无法看到基顿利用摄影机所实现的魔术(比如说那些悬崖上的惊险攀爬镜头其实是反方向180度水平拍摄然后再倒转画面),这是电影最初魔力的彰显,但基顿饰演的这些小人物,他们“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逆袭之路仍然让当今的电影观众们感动。基顿不应该只呆在好莱坞的日落大道一座古老阴沉的别墅里打牌,因为默片时代仍然闪耀着电影最纯粹的光彩。
  2. 总体分析

    基顿喜剧具备不落伍的特点,在画面上以动作和运动为主,常常以交通工具和追逐为载体。戏剧性上往往以不知情的危险临近、出乎意料的突转和意外、错节的矛盾纠葛结构,常常采取有变调的重复增强戏剧张力。

    不过在叙事上往往比较薄弱,仅能自圆其说,重点还在放在采取限制性视角达成喜剧效果。

    一方面,通过限制角色的认知视角而让观众为角色担忧,产生悬疑,而角色却在无意识或猛然发现的状况下用巧合或机智的手段规避了艰难处境。

    另一方面,通过同事限制剧中人和观众的视角,对某种解决方式进行保留,从而在揭发时引起惊喜和感叹新奇的心理反应。本片中前半段的基顿一直处在对危机状况的不知情状态,观众以有知对基顿无知的状态中屡屡侥幸过关的状态感到新奇和有趣。后半段基顿了解到处境的危难,以有知对无知的优势,通过机敏和智慧化解了危险,弥合了冲突,也因为个人品质的卓越收获了幸福。

    而由于限制性的解除成为了叙事的必要结果,从限制性向非限制性飞跃,从无知到全知的飞跃引发了观众对于危机解除的欣喜(这也是笑这一生理反应在物种发展中产生的原因),以及超越过去不全知的自己的超越感引发的喜剧效果。同时,由于解决方式往往出乎意料、极为新奇,对手段本身的感慨和摸不到头脑的反应也引发了欢笑。

    人物塑造上,机智、风趣、优雅、善良的品质总能在基顿作品的主角身上看到,主角往往通过这些普世意义的美好品质为之后解决困难埋下伏笔,或者因为某些品质引发的行动规避了危害。

    他的表演素有一种淡漠和忧郁,好比克制而抽离地讲最好笑的笑话。不在状况中的角色具备的抽离感反而让观众在对待角色所处的危机时显示出为人父母般的担忧和关心,注意力寸步不移。

    本文以待客之道为例,分析基顿作品的喜剧感营造和风格特点。

    逐帧分析

    开端于世仇的对家中长子归来,要对约翰复仇,危机临近。
    迎面而来的危机和家庭温馨形成对冲,产生威胁,从而引发观众内心的担忧情绪和剧情发展的悬疑感,拉紧了观众的心弦。
    对雨夜的呈现通过雷电的断续使威胁可视化,产生未来不明确的生死未卜的象征,明暗交叉的用光本身则具有惊骇的效果,还会对信息在时间流中的完整性造成限制。
    得知危机来临的约翰熄灭蜡烛,保护家人
    室内外的冷暖光对比也随之自然消解,象征危机已然迫近,没有安全之地。
    双方在门外枪战,夜幕里凸显了枪火,也讲表现枪战的场面限制为侧面描写,规避了当时不成熟的枪击死亡的表演套路。
    妻子痛失丈夫后回到房间深处安慰受惊的孩子。到此处为止并未展开喜剧情节,只是前景交代的内容,不过和最后关于待客之道的母题形成呼应,即曾经用枪火和生命守护的家庭和谐将在未来以另一种形式守护。
    对家的长子也死去,同时在画面中交代两家的孩子,表明复仇将继续延续。
    儿子基顿投奔姨妈,多年过去,亲妈离世。这里的两条道路也在预示着基顿将不再重蹈父辈的覆辙,他能另辟蹊径。
    以脚蹬的方式骑车的基顿却依然尽显优雅和犹豫,仿佛不在状况之内。观众在内心可以认定自己更为高明,而发出超越的笑声。
    警察指挥交通的段落看似没有用途,实则暗示了两家的危险被某种力量调停。
    对于多此一举的独特开门方式,基顿却以看似稀松平常的行为逻辑完成。
    得知要继承父亲遗产的约翰的幻想采用缓慢叠化手法。此时已经开始限制性的叙事模式,由于先前通过家庭内饰直观体现出两家家境的悬殊差异,小基顿对于遗产的想象具备了喜剧效果。
    去往家乡的路上,小狗的跟随成为未来有重要作用的戏剧元素伏笔,它活泼可爱的样貌也在画面中增添了生机活力,让人无法不去注意。去往家乡过程中总在无意显露小狗的追随,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观众的思考——它在未来会有什么作用。
    马车前后摇晃蛄蛹的行进方式具备天然的喜剧效果。
    基顿的许多影片中大量出现交通工具行进和人与人的追逐,这正是最有电影化特征的画面内容,而在运动中做出种种精妙、危险动作的基顿也因此格外独特,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典型的喜剧效果。
    沿途向蒸汽巨兽投掷石块,换来驾驶员木柴回击的农人
    却在车后收集投下的木头,这显然是一次格外划算的“交易”。这则小场面属于插科打诨,但也依然让农民的特殊目的产生惊奇的效果。
    想在头顶空间不足的车内带上帽子的基顿讲身子蜷起来
    却突然遭遇刹车,嵌在帽子里,由于车顶空间他甚至无法取下帽子。在有尚有距离感的女主角面前犯傻。对于一个优雅而忧郁的人格,这种露怯令人看到他行动方式(而非人格)的不足之处,产生喜剧效果。
    基顿选择更换便服礼帽,由于环境而屈服降低了执拗,却依然冷面,让他显得有些滑稽。
    比如这里,就是看似无意地带过小狗在车后奔跑的画面,而观众却被吸引和调动,产生看到小狗起作用和起何种作用的期待。
    这里驴子卡在路前的喻指仿佛和止息纷争有关,尤其在库斯图里卡的作品中也有表现这个意象。
    马车经过一处格外坎坷的路途,十分颠簸,状况解除后的一声释怀的感叹。
    却发现车子已然不在轨道上,这种松了一口气却发现原来处在更危险境地的“怪不得”再次戏弄了观众的智商,也带有对情况不自知的基顿的超越感。
    基顿登上车呼吁停车,段落结束。这里有趣的点是号声的音效完美适配到背景音乐中,成为配乐的构成。

    第二部分 归乡

    这里给了对家的狗一个镜头,其后再无效用,因此这里是在通过两只狗的体型和面相对两家的实力状况进行对比,产生潜在的“追杀”的危机感。
    收到来信说妹妹即将到来的对家一家人。同样带出华贵的内饰。
    小狗在车轮下跑着,车轮却突然有松脱的迹象,这让人们天然的怜爱之心产生担忧,希望小狗没事。
    小狗提早超车,是没事了,但车轴滑脱,众人陷入危险境地。
    道工误将列车头尾分离到不同的轨道,甚至产生车厢超过车头的滑稽场面。
    装上站点的树墩才强行停下车的车厢。
    却又要被火车头痛击。这里初步显示出基顿电影中重复性的应用,他通过有变调的重复不断刺戳观众笑点,变调中则产生更多含义。
    不熟悉家乡路况的基顿路遇好心人指路,此人却是笑里藏刀的仇家的儿子,他正向临街的商家借枪要除掉基顿。这里基顿对危机毫无意识,他背向着危险。
    没有借到枪的儿子出门不得不继续谦和恭敬地带路。此后重复的场面又进行了一次。观众对于又失败了的儿子在反差态度里的反复跃迁感到有趣。
    儿子第三次去借枪,基顿却在忙着见义勇为,推开了家暴妻子的丈夫。
    回头却被方才被家暴的妻子掌掴在地
    赶走基顿的妻子又继续遭受丈夫的家暴,这种离奇可笑的诡异三角克制链让人感到在滑稽场面中的困惑和惊奇而发笑
    见义勇为却使得借到枪的儿子没能得手
    家中,借到妹妹的对家十分欣喜,而妹妹正是基顿旁边的女子。
    看到木茅屋才是继承内容的基顿的内心视象:豪宅幻想爆炸使得想象的落空实体化。
    木屋前踌躇的基顿方才进门就被危房掉落的结构吓了出来,此刻他短暂地无家可归了。
    对家看到路过的基顿,三人试射纷纷失败,同样运用重复加强戏剧效果。
    处在“枪林弹雨”中而不知情的基顿对于周遭的响声仍在困惑当中。
    基顿路过了一处房屋,其后迂回过来埋伏基顿的儿子却怎么也打不出子弹
    见义勇为的基顿再次帮助了这位“路人”,却成功击发,由于火药枪需要装填时间,儿子集团再次错失良机。
    回来的路上再次经过这对冤家夫妻,重复性再次发挥作用。
    无所事事的基顿来到湖边钓鱼,却不知上游正有农民炸大坝来灌溉田地。
    下游浑然不知的基顿处在限制性的视角,观众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处境产生担忧。
    钓不上来的基顿无奈的把鱼竿扔下水,却发现这时有鱼咬钩了。
    跳下水越过艰险拿回鱼竿的他却发现不过是一只小鱼苗
    他于是将鱼苗重新当做诱饵,继续垂钓。这里引出基顿喜剧中祸福相依的概念,客观上他扔鱼竿、钓到鱼、捞回鱼竿、发小鱼苗的过程不断在祸福之间跳转,而且他主观上有把小鱼当成钓大鱼的诱饵,都能体现这种转化。通过不断诠释自己制造了困难,又立即解决了困难,收获到回报的方式创造即刻的心理快感。
    满身是水的基顿继续垂钓 裤管里还在不断流水的细节显然是有意刻画,对应的音效说明了这一点。
    洪水到来的前兆登临基顿头上的悬崖,他却浑然不知。
    只是撑起了伞
    洪水大军涌来
    这里的景深镜头采用突如其来形成的瀑布隔开了后景钓鱼的基顿和前景正在找寻仇家的儿子们,基顿被意料之外的危机间接地解除了更为严峻的警报。
    临时瀑布中的落汤基让人们不知道改为他怜爱还是为他侥幸,哭笑不得。
    他还是被水冲上了岸
    就在这时,手中的鱼钩却突然被一条大鱼咬到,祸福相依的模式继续纠缠。
    基顿被巨大的牵引力带回水中,段落结束。

    第三部分 请客

    毫无收货的儿子们准备先填饱肚子。
    却不成想妹妹带来的年轻人就是他们苦苦寻觅的对家之子。
    这里产生了全片核心的矛盾,即这家人坚持传统,不能在自己家中杀死客人。
    所以当基顿在前景闲逛,观瞻华美的装饰时的前后景关系中
    后景的对家父亲明明狠的手痒却无法动手,形成人物被规矩限制的情境。
    这时基顿在后景听到两个儿子窃窃私语。
    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处境,从无知转变为有知。这是开始,基顿就从背对危机却侥幸逃过的人物转变为机敏巧妙利用传统规则的人物。由于场景的限制,叙事空间从外景为主转变为内景为主,甚至是基本局限在这栋大房子内部。
    他的第一反应是逃跑,立刻被兄弟二人追了出来,他们正等待着这样的好机会。
    基顿无奈绕进另一个门,在对家父亲面前表现出礼貌恭敬客人的样子。三人念在不伤害家中客人的传统,也照顾到妹妹的情绪,无奈只能把掏出的手枪再塞回去。
    邀请基顿吃完饭时进行祷告,牧师来被邀请来。这里的一组对切直观地解释了各怀鬼胎这则成语。
    大家心照不宣地在祷告环节偷偷监视彼此
    此时,环境中紧绷的戏剧张力一触即发。
    仆人送饭时猛然摔倒的声音仿佛一声枪响,让基顿犹如惊弓之鸟。这里通过一个安排的误触,释放出环境中潜在的危机感和张力,让潜在的暗涌跃然眼前。
    磨刀霍霍要切肉的对家父亲不断地有意无意地把刀挥向基顿近旁,又是威胁的具体化阐释。
    基顿无奈地提了提领子,仿佛那可以阻拦刀子似的,这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的行为被认真地做出,其中的喜剧性不言而喻。
    狗在这时突然出现,强调即将发生的戏剧作用。
    餐后一家人迫不及待地欢送这位“客人”
    基顿与每个人握手
    又重新与每个人握手,为了规避出门的危险他恨不得能拖延一会是一会。他需要合理的由头不离开这座房子,这成为接下来一系列行为的戏剧动因。
    趁着牧师和一家人寒暄的时候他把帽子仍向椅子下,自行制造不离开的缘由。
    又自顾自地找了起来,这时基顿和观众都是全知视点,而一家人则属于无知的状态,借助规则戏耍一家人成为了后半部分的主题。
    大家四处寻找时,懂事乖巧的狗找到了主人的帽子,还叼了回来,这种天性的动因和基顿刻意隐藏帽子的行为对冲。
    他只得抢回来后又把帽子扔了回去
    而小狗更是愈发熟练,不假思索地重复叼出帽子。基顿采取的重复性对于狗和观众而言是类似的(并无侮辱含义),那就是通过合理数量的一遍遍强化观众的喜剧反应,在变调中达成更好的效果。
    基顿一转头
    大家都在看着他“寻找”遗失的帽子
    基顿只得装作正在拿帽子逗小狗玩
    家人们看到帽子的借口已然不成立,迫不及待地要逼走基顿。基顿却开始了一段生动的小狗表演。
    看到此情此景,颇感有趣的妹妹的神情让一家人又收回了枪。
    这时,狗却突然跑了出去
    基顿立刻把狗抓回来
    不知情的牧师已然要走了,可是后景的大雨却宣布了二位客人的留宿。
    基顿跟着牧师和妹妹上楼。

    第四部分

  3. 基顿以特技表演而闻名于世,但在电影中,特技摄影这一名词来源于梅里爱拍摄的大部分影片时使用的手法。特技摄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奇观心理,与魔术同理,但基顿在电影中所展现的和梅里爱恰恰相反,他是为了达到更加真实的目的,无论是炸水坝,还是最后瀑布救人,都利用了模型道具等,所以说基顿利用的是“特技摄影”是否恰当?我有没有混淆特技摄影和特殊摄影?因为是自用,就等以后再改吧。

    补充:罗密欧与朱丽叶

  4. 从七次机会过来的,看完了七次机会之后,好喜欢基顿啊,虽然以前对他并不熟悉,但是通过那部电影之后,对他印象真的特别好。

    小可爱的宝宝,感觉这个母亲是不是也在其他电影里出现过?

    基顿骑的那辆自行车,为什么是那样的,感觉好好玩啊。纯人力自行车。还有早期的人力交通指挥家。

    为啥这里面也有继承遗产的情节,哈哈哈。

    马车也很有历史感,还有火车。

    母亲再三跟他强调,要小心康菲尔德家,毕竟他们两家是世仇。离开了,那只狗也一直抱着他。遇到了一个到纽约游玩的女生,我想应该是仇人家的孩子吧。

    以前的火车哈哈哈,好好玩,好担心坐在上面的人会掉下来呀。

    钢铁怪兽

    那只狗子跟着那辆火车一直在跑。遇到抢劫的,其实是草船劫柴火,哈哈哈。

    就这样,火车一直跑一直跑。感觉火车质量并不咋地呀,还是露天的,要是下雨咋办?那只狗子都跑累了。

    火车轨道上遇到了一只驴,还得想办法把驴挪开。驴不动,就直接挪火车轨道了,这也是没想到的。火车走的像过山车一样折腾。火车结果还脱轨了。然后那只狗竟然跑的还比火车快。

    火车尾部脱节了。那两个轮子好抢戏。

    漫漫旅途,他们都累了睡着了。过隧洞,还是照着火车的形状修建的。

    哈哈哈,分头行动。火车头在一条轨道,而火车身子去了另一条轨道。然后最后的结果就是火车身子跑到了前面,而火车头落到了后面。

    狗狗好可爱呀,好想抱抱那只小黑狗。

    遇到一个人问路,结果那个人却是自己的世仇自己还不知晓,一路上挨家挨户想要借枪杀了他,好不容易借到,却被他意外的溜走了。

    而他自以为见义勇为,却被那户人家的女性挨揍跑掉了。

    遇到了女主,女主芳心暗许,邀请他来家里共进晚餐。却没想到她家里人想要杀掉他,一场鸿门宴。哈哈哈,她爸爸和哥哥会心一笑,好好玩呀。而男主终于找到了那个庄园,和他以为的截然不同,内心爆炸。

    爸爸和哥哥们开枪,big biu biu,枪坏了,但是在男主手上却又是好的,再次返回的途上,那对夫妻还在互掐,看着就好笑。

    然后他路上又开始了钓鱼,遇上了别人炸水坝,把鱼当鱼饵,然后水坝的水落下成了水帘挡住了他,刚好前去杀他的两个哥哥看不到他了,逃过一劫。

    他送上门来,到女主家了,过门都是客,待客之道,于是杀他的事情往后推迟了。偷听到了哥哥的谈话,立马飞遁,坐的笔直笔直的,乖巧的不像他了。

    哈哈哈,牧师祷告期间,都闭着一只眼睁着一只眼,摔杯为号,提心吊胆,虎视眈眈。吃完该散场了,爸爸对他说,孩子,改日再来吧,但是他心慌慌,一直磨蹭出不了门。说帽子不见了,但那只狗却总是给他找出来。在门口,他们三准备好了枪,满满的求生欲。

    开门之后下了大雨,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古人果真是有道理的。堂而皇之的不走了,于是一直以客人的身份待着,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们三和善的目光!

    谱子飞出去了,门口守着他哥哥,那是一道结界,于是用掉了那手枪里的火药,后又当着她爸爸的面,堂而皇之的亲吻。于是她爸爸告诉了她真相。

    哦,为什么偏偏是你。

    女装大佬基顿上线。一出门,跑的飞快。

    在七次机会里面也是在不停地跑。

    哈哈哈,把换装的衣服和伞放在马背后,掩人耳目,但是这是怎么弄上去的?

    又开始攀岩,看着就觉得很危险。

    然后绳子这头是他,另一头是世仇家的哥哥,最后是两个人都落水了。然后这是不是最早期的拔河?然后还缠上了火车,被拖着走,好危险呐。

    基顿乘着那辆小火车,结果火车也给脱节了。掉下水里,把火车变成了船也是厉害。女主也很勇敢呀,撑着船去救他。

    基顿的这些动作真的好危险啊。敬业,佩服。

    最后他还是和她结婚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