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男主出现在女主家,监视她不许和男友走,不然就“大闹首尔”。这时候正邪已经建立,女主是拯救人们的英雄,男主是杀人放火的反派。女主回忆起了一切的起源:男主小时候就是个恶霸,以为帮她捡模型,其实踩坏了她的韩国模型。这似乎是在暗示,男主从小就是坏,骨子里邪恶。那女主“you just hate yourself”的感悟又是从哪来的?小时候这个回忆完全不能副证这个“自卑”理论吧?从小就自卑么?如何体现?
浅薄有错吗? 浅薄的电影能够吸引浅薄的观众,浅薄的观众也乐意为浅薄的电影掏钱,看似是一个很好的闭环。 但这是个“观”的问题。人总是要有所追求的,否则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Being shallow is easy, I get it. But hardness shapes a soul. 小妞电影也是如此。女权电影也是如此。平铺直叙如一张白纸?当然可以。但如果能够通过努力,提升到Origami的折纸艺术上,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尝试和令人高兴的事情吗? 《克罗索巨兽》就是这样一部荒腔走板而又聪明迷人的怪兽/励志/喜剧/惊悚/科幻电影:有着类似《哥斯拉》和《环太平洋》的基础设定,但本质上是一则关于女性寻找自我和独立自主的当代寓言。 西班牙导演纳乔·维加隆多的作品中,我们多见各种古古怪怪的,杂糅的扭曲设定。2007年的《时空罪恶》是最好的时间旅行电影之一,用少之又少的角色把时间线绕成了毛线球;2011年的《外星人》将外星入侵的经典桥段背景化,而极简主义的浪漫爱情喜剧才是正餐;2014年的《弹窗惊魂》作为一部勇气可嘉的实验电影,全程都在电脑桌面上玩花活。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花活才是纳乔·维加隆多的电影中精髓所在。《克罗索巨兽》咖位更高,特效更好,但本质上和导演惯常的思路和方法都是一致的,敢于模糊荒谬与真实之间的界限。 是什么酝酿了人类内心“怪兽”的存在呢?在《克罗索巨兽》中,纳乔·维加隆多将这一情感形象具象化,从而避免了观众先入为主的思维惯式。片中的“巨兽”虽然在韩国大肆破坏,但这个元素只是电影中的一小部分,同时,其物理存在是对那些能够造成同样灾难性伤害的可怕怪兽的明确比喻。 怪兽,就是人类自己。
《克罗索巨兽》可能是维加隆多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电影。虽然受到预算的极大限制,但电影依旧维持了较高的整体水准,而安妮·海瑟薇和杰森·苏戴奇斯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并给予它足够深度。 那么,究竟是什么酝酿了我们心中“怪兽”的存在呢?维加隆多提供的答案是,内在和外在的一切,不现实和现实的一切,都能够造成极大的破坏——而这种破坏远远不只是物理上的摧枯拉朽,也有心理上的一蹶不振。维加隆多在《克罗索巨兽》中探索了当代的自我主义——错的都是世界,但错的应该是自己。而《克罗索巨兽》提醒我们,心中的“怪兽”远要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Like I said, 这始终还是个“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