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童年的终结 Childhood's End(2015)

简介:

    该剧根据经典科幻小说改编,故事描述神秘的外星领主率领外星种族以和平名义来到地球。他们的到来终结了地球上所有的战争,将地球变成了一个近似乌托邦的天堂。事实上这正是这个外星种族可怕的地方:当人类无法抵抗甚至没有任何怀疑的时候,已经被他们「征服」了

演员:



影评:

  1. 本来不想写这部电视的剧评,但是这几天回答了很多问题,还是整理整理写一篇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电视在改编的时候,或许编剧就把“童年”的意义理解错了,所以才反复在剧中提到孩子们——“他们像所有孩子们一样离开了你们” ——“你们也应该像父母一样放手” 这是超智对米洛说的,也是编剧自己对“童年”的理解。 其实原著作者很可能是将人类的初级阶段比作“童年”阶段,而进化后的孩子才是“成年”阶段,当人类的下一代终于进化,上一代的人们作为童年阶段就终结了,下一代的孩子们成熟起来,融入了宇宙超智的大怀抱之中,和超智融合为一体。就像孩子长大了(进化),终于离开童年时的世界(地球),走入人群当中(超智),迎来自己人生(进化历程)的新阶段,这就是所谓的“童年的终结”。 有人说科技的尽头就是神学,这部电视也好,原著也好确实带着浓厚的玄学色彩,但不是基督教人格化的神学,不是救世主,不是三位一体论,不是什么神迹,而更接近于道家的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应运而生,是唯一,也是所有,可分离,也不可分离。 最近看《摩诃婆罗多》中《薄伽梵歌》一段,也有和“超智”接近的“无上我”理论,代表世间诸谛,存在于一切万物之中。在西方,大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神学论,也是类似的概念。 说到了神迹,剧中有一个调侃的话题,EP1中Ricky和Ellie在家中烛光晚餐,Ellie说“这真不错,只有他们俩,还有外面五千人”。Ricky说“也许一会给他们送点面包和鱼去,他们会喜欢的”。这里是用上了《马太福音》中“五饼二鱼”的典故,传说耶稣当年用五饼二鱼掰开分给五千人,众人吃饱剩下的还装满十二个篮子的神迹故事(此处的loaves应该翻译成面饼,字幕组很明显不知道这个典故,所以直译成了面包)。剧中Ricky和Ellie以此调侃外面的人,虽然遗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却仍然用传统的宗教方式,在膜拜超主。 有人问为什么超主要毁灭地球,不是被毁灭,剧中有说是吸收融合,其他星球的很多文明,也都经过了这样的进化,这次是正好轮到了地球。而且一开始片头就展现给大家各自疾病、战争、冲突、污染等各种人类可能会毁灭自己的画面,超主为了避免人类自我毁灭,所以来到地球成为监管者,并按照超智的指示,帮助人类进化。 接着又有人问,“黑人表达的意思是给哪怕留下一丝丝念想后来,超主就给他留了个片尾曲,既然不是爆炸就没必要这样(留音乐)”,这里就需要这样理解—— 人类文明的童年阶段终结了,进化成了超智,不再是个体意识,而是融入群体意识,一即是万物的超智中去了。既然没有个体自我这种意识,就不会再有音乐艺术文化这类从个体人性衍生出来的元素作品,例如超智的想法与智慧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人类自我意识下创造的作品,也无法在超智中得到延续。如同剧中所说的,人类和下一代的孩子都无法沟通,因为下一代的孩子,已逐渐成为了超智。 人类进化融入超智,但进化后就不再是人类,不再以人类思维思考,不再以人类的方式生存,音乐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超主则是在进化过程中走向了另一个分叉,剧中也说超主走到了他们进化过程的顶端,无法再进化,也无法融入超智。这里让我想到当年看《终结者外传》时,曾说人类的大脑就像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可惜的是人死之后,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存档保留。超主比人类智慧更高,可以迅速学习人类所有的语言,但依然无法突破个体的束缚,无法摆脱种族生物的客观约束,困于一个个单独的肉身,用和人一样低效的方式繁衍,有生就有灭,是唯物的存在。而超智摆脱了个体局限,能直接进行精神融合,一即是众,众也是一,所有的智慧想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唯心(唯智)的存在,无始也无终(很接近佛教理论),所以他羡慕人类。 这里能看出超主是仍然保留了自我意识的种族,所以一边羡慕人类,一边也能理解人类对自身文明的怀念和珍惜,所以他留下了一段音乐。 就像是一个人成年后,不会再玩幼儿时的玩具,下一代的人类进化融入超智,音乐也就不存在了,而超主能理解超智,明白进化的意义,但也有自我个体意识,能理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童年的珍贵,童年结束了,但童年也有其自身价值(唯心虽然高高在上,唯物也有自身价值),不应被众生彻底遗忘,所以留下音乐作为一种怀念。

  2. 《童年的终结》是美国科幻频道(Syfy)在2015年12月播出的电视剧,根据阿瑟·克拉克的同名经典小说改编。

    一、彩蛋

    第一集开头,年幼的迈洛·罗德里克斯(Milo Rodericks)在吃早饭时,家里电视机播放的是科幻频道在2004年播出的电视剧《银河战星》(Battlestar Galactica)。

    里基·斯托姆格伦(Ricky Stormgren)在成为超主(Overlord)和人类之间的联络人前,对镇里的居民说超主“没有打掉自由女神像的脑袋”(haven't zapped the head off the Statue of Liberty yet)。这句台词是向2008年的怪兽片《科洛弗档案》(Cloverfield)致敬。斯托姆格伦的扮演者迈克·沃格尔(Mike Vogel)自己就在《科洛弗档案》里饰演了贾森·霍金斯(Jason Hawkins)。在《科洛弗档案》里,大怪兽打掉了自由女神像的脑袋。

    在第二集的私人聚会里,鲁珀特·博伊斯(Rupert Boyce)对汤米·格雷格森(Tommy Greggson)说他会在展厅里看到“狮虎熊”(lions and tigers and bears)。“狮虎熊”最早出自1939年的奇幻电影《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用来指代未知的恐怖掠食者,后来成为经典科幻小说《海伯利安四部曲》(Hyperion Cantos)里的强大外星人代名词。《海伯利安四部曲》是一套向英国诗人约翰·济慈致敬的作品。联想到之前蕾切尔·大阪(Rachel Osaka)称迈洛·罗德里克斯在谈论济慈,因此可以认为这里的“狮虎熊”就是对《海伯利安四部曲》的致敬。值得注意的是,《海伯利安四部曲》和《童年的终结》一样,都表现了人类进化出意识共享的能力,只不过《海伯利安四部曲》里的人类依然有个性,而《童年的终结》里的人类没有个性了。

    二、与原著小说的区别

    小说最早出版于1953年,当时故事起始于二十世纪晚期。小说在1990年再版时,阿瑟·克拉克把故事的起始时间改成了二十一世纪初。电视剧沿用了小说第二版的起始时间。

    电视剧把大部分小说人物的名字都改了,但姓氏没变。电视剧里的里基·斯托姆格伦(Ricky Stormgren)、雨果·温赖特(Hugo Wainwright)、迈洛·罗德里克斯(Milo Rodericks)、杰克·格雷格森(Jake Greggson)、埃米·格雷格森(Amy Greggson)和汤米·格雷格森(Tommy Greggson)在小说里分别叫里吉(Rikki)、亚历山大(Alexander)、简(Jan)、乔治(George)、琼(Jean)和杰弗里(Jeffrey)。只有两个主要人物名字没变:格雷格森夫妇的女儿在小说和电视剧里都叫珍妮弗(Jennifer);有超主参加的私人聚会的主人在小说和电视剧里都叫鲁珀特·博伊斯(Rupert Boyce)。

    不算罗德里克斯的八十年太空旅行,小说和电视剧的时间跨度差异极大。小说故事前后长达一百多年,斯托姆格伦与罗德里克斯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罗德里克斯不可能见证超主的到来。而电视剧的时间跨度似乎只有二十多年,所有人都是一个时代的人。

    小说里有两个有趣的情节没有被电视剧提到:超主(Overlord)刚到地球一个月就禁止了西班牙的斗牛运动;某个大国企图用核导弹攻击邻国首都上空的超主飞船,但导弹在靠近飞船时神秘消失。

    小说里的卡列伦(Karellen)是在抵达地球六天后通过无线电介绍自己的,而不是在抵达当天通过每个人脑中的至爱。

    在小说里,斯托姆格伦是联合国秘书长,不是美国中西部的农民。超主来到地球时,他55岁,然后当了五年超主和人类的联络人,最后因为秘书长任期届满而退休。他至少活到90岁。小说没有提到他的私生活和死亡。他也没有出现在小说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在电视剧里,斯托姆格伦纠正了卡列伦的英语语法错误。其实在小说里,卡列伦的英语非常完美,甚至比斯托姆格伦说得还好。

    在小说里,绑架斯托姆格伦的是自由团(Freedom League)里的极端派,与自由团领袖温赖特完全无关。自由团极端派对斯托姆格伦很客气,审问也是秘密的,没有全球直播。斯托姆格伦被绑架的原因是自由团极端派希望渗透进卡列伦的飞船,看清他的真面目。虽然斯托姆格伦被卡列伦解救了出来,但这件事反而促使他亲自去想办法弄清卡列伦的真面目。

    在小说里,斯托姆格伦在试图看清镜子后面卡列伦的真面目前,得到了联合国科学局负责人皮埃尔·杜瓦尔(Pierre Duval)的协助。但最后他也只看到镜子后面的一张空椅子。而电视剧虽然没有明示,但暗示斯托姆格伦看清了卡列伦的真面目。

    在小说里,超主公开自己的真面目是在降临地球50年后,而不是电视剧里的15年后。

    在小说里,超主虽然能忍受地球的阳光和空气,但不是很适应,因此在户外需要戴墨镜和气筒。小说里的超主都长得一模一样,但电视剧能明显看出不同超主的相貌差异。

    佩雷塔·琼斯(Peretta Jones)完全是电视剧原创的人物,小说里没有,所以卡列伦在小说里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在小说里,鲁珀特·博伊斯是一个交友广泛的兽医,依靠超主的设备在非洲草原上为动物治病。他不是什么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对拜访超主的母星也没兴趣。他有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因此吸引了超主拉沙维拉克(Rashaverak)的到来。博伊斯举行私人聚会的原因是他和一个叫马娅(Maia)的美女结婚了。参加他们婚宴的超主是拉沙维拉克,不是卡列伦。罗德里克斯是马娅的弟弟,也就是博伊斯的小舅子,不是博伊斯的下属。

    在小说里,博伊斯在婚宴的最后邀请了不少宾客玩通灵板(Ouija board),而不是只有琼一个人。通灵板也是博伊斯自己找的,不是超主给的。事实上,当时乔治和琼还没结婚,琼更没怀孕。但是,琼未来的孩子以琼为渠道,逆时间给通灵板传递信息。当罗德里克斯问通灵板超主来自哪里时,通灵板回答“NGS 549672”。接着琼晕倒,游戏结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拉沙维拉克都在一旁观察,没有进行任何干预。

    在小说里,格雷格森夫妇是在移居新雅典后才发现孩子们的异象的。儿子杰弗里一开始很配合医生的治疗,没有对父母表现出任何敌意,甚至把自己去过的星球都告诉了父母,对自己的“进化”也没感到任何不适。珍妮弗大部分时间只是躺在床上主动吸收能量,不是儿童们的领袖。

    小说里没有杰里·霍尔克罗斯(Jerry Hallcross)这个人物,新雅典的原子弹爆炸似乎是当地集体意志的结果。

    在小说里,罗德里克斯的父亲是白人,母亲是黑人,而在电视剧里,他父母亲都是黑人,而且似乎是家中独子。小说里没有介绍罗德里克斯的童年,也没有提到他有女朋友。在小说里,他还是大学生,没有毕业。他想去超主星球纯粹是因为太空探索欲,而不是想去探究孩子们进化的原因。事实上他启程时根本不知道孩子们的“进化”。帮助他上天的人是沙利文教授(Professor Sullivan),不是他的女朋友。他躲藏的地方是在鲸鱼标本的肚子里,而不是在巨型乌贼的旁边。

    在小说里,罗德里克斯在见到温达腾(Vindarten)之前,先后在超主的飞船、卫星和行星上待了好几天。由于其他超主都不懂英语,因此没办法和他交流。

    温达腾承包了电视剧里所有的笑点,其实在小说里,比较幽默的是卡列伦。

    在小说里,超主的行星(NGS 549672)没有名字,而且也不是超主的母星,只是超主的殖民地之一。

    在小说里,罗德里克斯是在回到地球后才知道超智(Overmind)的,更没有和超智交流。在超主的行星,温达腾故意向他隐瞒了超智的事。

    在小说里,罗德里克斯看到许多意识已经连在一起的孩子在改变地球和月球,而不是只有珍妮弗一个人。

    在小说的最后,罗德里克斯并没有向卡列伦提出保留人类文化遗迹的要求。

    最后,推荐没有读过原著的朋友读一读原著。原著篇幅不长,通俗易懂。能都英文原版最好,读不了原版,推荐读读客2018年的译本。先前网上流传的译本错漏太多了。

  3.   《童年的终结》全部3集看完,观感不甚理想。

      本来是科幻哲学剧,变成了披着科幻外衣的言情+惊悚剧。电视剧主创加入了太多的小情爱,抹杀掉了太多的大情怀。外星人的设定变得低级且小里小气,研读人类书籍的重要情节被删掉;在推动人类进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但在剧中变成了在天上吓唬你的旁观者。“碟仙桌”根本就是地球人的东西,却变成了外星人的“神器”,借用其发现外星人母星的过程也变得生硬且故弄玄虚莫名其妙。深藏海底的大科学家变成了舍不得男友的小女生,经过周密设计的星际偷渡变成了一个真空收纳塑料袋——就那么堂而皇之躺在大章鱼旁边,你以为外星人是得有多蠢?

      至于二婚多年仍对前亡妻念念不忘的农夫小子,你就快点去那边找她吧好吗?省得你在这边受活罪,还折磨另个人。第3集里,Ricky 在当初蜜月房间里磨磨唧唧的一段,非常、非常的无聊且画蛇添足,主创们生生把这剧弄成了“盗梦空间”+“人类补完计划”。

      当全世界都变成了“乌托邦”以后,坚持原本传统生活的“新雅典”就成了真正的乌托邦——所以“乌托邦”从来都是只属于“少部分人”的。每个人都渴望乌托邦,但当每个人都进入到它之后,就感受不到它了;而那些去到其他方向的,或者坚守原地的,便形成了全新的且自认为是“真实”的“乌托邦”。

      在意识到末日的降临时,人们就只是说着一些不明就里的煽情的废话么?失去了孩子就失去了一切,立马奔向自杀的火海,真有一种“全世界父母都是中国人”的幻觉。

      所有的这些使片子变得低端、粗糙、仓促而草草的改动,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节约成本、讨好观众。

      然而看到最后,发现这些都不算什么,谁又能想到这个世界最后留下的竟是汉字的一个“心”字。

      我心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还是去看原著吧,那种连续几代人连结生命也探究不明的末日真相,那种命运注定的无助悲怆,那种宇宙中毫无印记的存在幻影。地球连一颗原子都不如,自认为“伟大”“智慧”的人类,你以为你是什么。

      最幸福的便是最愚昧的。

    #友情提示:有能力的话还是要看英文原著,我没有这个本事,所以只好忍受中文译本里明显的错漏。#
  4. 很喜欢原著小说,突然发现拍成剧了,带着深深的期待看完,然而实在是很失望啊,男主的感情戏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肤浅而无必要,各种情结设置放在小说成书的年代是合理的,然而放在现代漏洞满满,突出了“终结”,“童年”却只剩下浅显的外壳,宗教戏大大加强然而并不出彩,甚至愚蠢,整体最大的感觉就是肤浅。说自视清高的不知道到底是谁自视清高,静下心来又怎能对这些肤浅的解读熟视无睹? 批评可能太过了,然而原著粉实在接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