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的演得好吗?很差。但更差的是导演通篇的“刻意”。刻意的对白、刻意的方言、刻意的镜头、刻意的色彩、刻意的叙事。他仿佛在用这些“刻意”刻意蒙蔽观众的双眼,营造一种“伪艺术”、“伪审美”。把讲不出好故事的责任推卸给观众的“艺术门槛”。
一个真正的好故事,最不需要的就是故弄玄虚,用大量的运镜去夸大人物或者说人体本身在影片中的作用。一个真正的好故事是让观众毫不费力得身陷其中,不必解读,单纯欢喜。
如果给王一博的演技打分,我打一分,他未来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赶。但我会给导演打零分,为他对电影,对艺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打零分。
可以说,《无名》让我们更加信任,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而程耳这部作品,的确给每一位爱电影、认真看电影的人,贡献出了最大的诚意和才华。试着分享一点感受,放心看,不剧透。
关心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故事发生在上海的“孤岛”时代,有些故事在收官,有些故事在展开,程耳妙就妙在布局,电影的前半部分观影过程,有些看似已经展开的故事即将结尾,有些看似已经结尾的情节却只是开端,但是这些布局环环相扣,没有闲笔,也没有废笔,你会发现自己在观影过程中所有的思考都是有用的,这些思考的细流,在最后一刻,被程耳啪的一下,导入一条明河,前方一片汪洋,也光芒万丈,你觉得自己的智商和审美得到了极大地尊重,可以说,我们有思考有智慧,就是为了用来这么爽的。太淋漓的观影体验了,谢谢程耳。
最近的原因,好久没有看电影了,然后我重新发现,象征手法,搬到大屏幕上,是如此的的具有表现力,说两个已经出现在预告片中的了吧,一只狗和一只羊,都是杀戮中的动物,一只狗在空中的飞机上,他的主人在轰炸这片土地,一只狗在被轰炸的土地上,在雨中,在断壁残垣中,瘸着一条腿,艰难的寻找避难所而不可得。乱世人不如狗,狗也不如狗,程耳的镜头会说话,真的让人仿佛听到那个年代的惨痛和呼号,对了这一段的配乐也很绝,凄怆响亮,悲愤彻云。
那只羊现在出现在《无名》的电影中,它以后,会出现在各种结构电影的教材中。在这只羊出现之前,是一组非常惨烈的镜头,然后镜头一转,一只洁白的羊站在光明中,仿佛有圣光一样,它无辜、纯净,即便不可能,你也会在这一秒钟,去妄想一些救赎相关,但是下一秒,它变成了一锅肉,老实说,我的心中,在那一瞬,被勾起来最大的仇恨,不可救赎,不可消弭,仇恨的起源在于之前的故事,但是这只羊仿佛是一个引子,他直接引爆了你的情绪,手法太牛了,拿捏观众情绪的能力也太厉害了。(对了,这里说一下,别带十岁以下的孩子去看)。
说一下演员的表现吧,有的人会说,我因为谁谁谁去看的,我因为谁谁谁不去看的。我想说,如果你是影迷,如果你喜欢有质量的电影,如果你喜欢程耳,那你一定要去看。所有演员,所有线索,都在导演的掌控之中,我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但是他实实在在的做到了,这个故事非常的“利落”,线索和节奏都恰到好处,他想表现的都表现出来,他想传递给你的,你也会接收到,观影体验非常的精妙。
梁朝伟不是你以为的“易先生”,完全不同于阴郁沉默的另外一重气质,而他完成得也超级厉害,这部中的他应该是他最近最好的角色了。对了,他在影片中台词竟然超级多,普通话原声台词,和采访中的他仿佛换了个人,很棒很棒。而这部中的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戏中戏,他又智慧又果断还有情义,文戏很棒不用说了,打戏竟然意外的精彩。
王一博的形象也可以说,和他过去演过的所有形象都不沾边,因为他的戏,涉及很多关键性情节,说了就剧透了,我只能说,阴狠、压抑、邪气表现得太好了,我知道过了今天,很多人会讨论他卡车上的笑,我只能说,当时,让我想起爱德华诺顿,如果你对这个演员本身没有偏爱的话,看了这个笑容,你会恨不得冲进屏幕打他。而他表现最好那一场戏,现在我还不方便讲,程耳把最后一个线索留给他展开,真的很大胆,所幸是他接住了,那一刻我真的血液凝固不敢呼吸,太震撼了。
周迅,每个毛孔都会演戏,这里她也不是顾晓梦,她只是陈小姐,更坚韧,更坚定,更成熟,窃以为,调教周迅梁朝伟这种之前有过类似形象并且表演非常成功的演员,比调教王一博这种年轻人要难多了,但是程耳还真的就,让每位演员,表现都这么完美,熨帖,太服气了。
大鹏也不像大鹏,可能对于大鹏来说,最成功的的就是当他演一个严肃角色,没有人笑,他做到了。他的每一场戏,观众都没有像一般人看到喜剧演员一样笑出声来,大鹏是这里最大的“官”,也是最狡猾的骑墙分子,对了,大鹏这个人,导演用了很多呼应和象征手法,在昭示他的结局,等方便剧透时候我会重点写,这次可以说的是,一个镜头他站在两面旗帜的中间,巨大的旗帜,一个中间的他,画面干净而表达力十足,哪怕是对象征手法一知半解的小孩子,也会看出其中透露的骑墙、投机。
江疏影好像一朵行将枯萎的芍药,她对情节的作用,主要是侧写出大鹏的阴狠,也对应了王一博的一句台词。
张婧仪是这其中唯一没有反转的角色,所以她的愤怒、仇恨都比较直接。
最后要说,程耳真的擅长布局,擅长埋线,一个血点子,暗示一场暗鲨,喷溅的血液,暗示一个阴谋者的失败,一滴泪,代表了深藏的情感和误会,当你足够细心,环环解密,然后最后和导演一起揭晓答案,真的是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这篇影评先写到这,希望你看过电影之后,我们再来讨论,真的很久没有这么好的观影感受了。
程耳,何许人也? 这位年少成名、江湖神隐的46岁导演,在《无名》闯荡春节档前,恐怕只在电影业内如雷贯耳。 但大众层面,对他知之甚少。
很惊喜,《无名》能有这样的胆量,勇闯春节档,也给沉寂多时等待回春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1.从“炮灰预定!”到“会是黑马?” 鉴于程耳导演以往票房表现和题材限制,各路预测机构在《无名》上映前,纷纷给出了几乎垫底的预测。 3.5亿的票房预测,预售开启前,《无名》已然成了春节档的“炮灰”预定选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无名》以小体量在春节预售中一路领跑4天,甚至比《流浪地球2》更早预售破亿,最终交出了1. 5亿的票房预售成绩单,让各路预测机构大跌眼镜。
《无名》带来的鲶鱼效应,让春节档预售成为一场厮杀,有豆瓣知名影评人评价《无名》犹如“蚂蚁雄兵”。 自此,《无名》不再是春节档“炮灰”预定,取而代之的更多议题是,“《无名》会是黑马么?” 而程耳仿佛在用他所写的《无名》主题曲歌词回应:“不妨再等一等”。 “炮灰”OR“黑马”,不妨再等一等。 在春节档厮杀中,《无名》显得从容不迫。 一如刚开始的电影宣发,别的电影都在狂轰乱炸,抢占宣发时机和阵地,唯有《无名》每次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把跟观众有来有往的“互动”暗藏在海报或预告中,却意外引发一波波热议。 不紧不慢,甚至被网友戏称为“耳里耳气”的宣发,给了《无名》独特的气质,反而在春节档显得更引人注目,成功勾起观众的兴趣,最后都体现在了《无名》漂亮的预售成绩单上。 《无名》不按套路出牌,以一种先锋试验的方式开启了春节档的历险。
2.程耳的“变”与“不变” 一直神隐的程耳,因为七年磨一剑的《无名》,走入了观众的视野。 程耳是集编剧、导演、剪辑于一体的鬼才导演,毕业作品《犯罪分子》就让他在业内名声大噪。但年少成名的他,却产量很少。 对电影,他一直有自己的坚持,不随波逐流做量产的爆米花电影,一直坚持走强烈个人特质的品质电影路线,酷爱非线性叙事方式。 在《无名》GQ的采访中,程耳那句“我不会让狼狈被围观”,让人格外动容。 不用明说,2017年《罗曼蒂克消亡史》仅1.22亿的票房,俨然成为程耳导演生涯永远的刺痛。 程耳在和鲁豫采访中笑称,家里的狗,太太取名“大麦”,说明她对自己还是有要求的,虽然她没说。 程耳用一种真诚的自我调侃,在阐述着理想主义的导演,在艺术与商业的平衡中所遭遇的困境和阵痛。 看似无用,然而努力并不会白费。 除了无法给投资人满意的票房,《罗曼》其实给予程耳的有很多。声称已经进入演戏最后一个阶段的梁朝伟,因为看了《罗曼》很是喜欢,称没有想到国内有导演能拍出这样的作品,他也想拥有这样一部独特的电影,便欣然答应出演《无名》。
程耳对作品近乎强迫症的高要求,是他导演生涯中难以改变的习惯。《无名》用了2台地表最强摄影机阿莱65,满足他对于电影高品质的要求。 不变的是,程耳还是不爱试戏,挑演员很大胆,且有自己独特的标准。
程耳在《无名》上映前接受鲁豫的采访时提到,自己并不认识王一博,仅因为一张他的照片,就找来黄磊帮忙约王一博面聊,一个下午的面聊时间,就让王一博成为《无名》第一个敲定的演员。这个选择,让今天的程耳自己都感叹,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程耳谈到,在他以往的作品中,演员的年龄层次其实偏大。很少接触这样年轻的演员。选择年轻演员,也是程耳在做出改变。《无名》不仅有梁朝伟、周迅、黄磊等老戏骨,更有王一博、张婧仪等年轻的面孔,吸引了更多年轻影迷的关注。 一如在《无名》宣发前期还酷爱纸媒宣传的程耳,后期已经欣然接受直播卖票的方式。 “直播没链接嚒?”已经成为了程耳的一个梗。 在“变”与“不变”中,程耳交出了《无名》这份答卷,等待市场的验证。
3.艺术与商业的“共频” 当《无名》在预告片打出“超级商业片”这几个字,很多人曾表示过怀疑。但当电影跟观众正式见面,这种疑惑被一扫而空。 《无名》做到了商业与艺术的“共频”。 关于电影的本质,电影人默认法国电影理论宗师安德烈.巴赞的说法:“电影是对时间的凝视。” 电影是一种叙事艺术。厉害的导演,擅长把时空打碎,进行重塑,让电影更加艺术化,当观众能从中找到线索将故事还原,豁然开朗,甚至有很大的成就感。 唯有集编剧、导演、剪辑于一体的导演,才能将这种电影艺术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程耳是国内少数具备这种能力的导演。 同时,电影是有气质的,这种气质很多时候是电影导演赋予的。 在《无名》中,程耳赋予了镜头语言生命,每个镜头仿佛都在呼吸,甚至带有节奏感。 在《无名》的镜头下,演员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质感,让人信服,仿佛他们就是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物。 《无名》在上映前在小范围进行过点映,有业内给予的《无名》的评价是“强烈作者风格的商业类型大制作,这种作品只有在学院派出品人的支持下才会出现,成为主流市场大片。” 也有业内点评《无名》开创了“作者+商业”的大制作主流电影新模式。
在《无名》发布的同名主题曲MV结尾,程耳打上了 “尊重观众,观众不应该被低估。” 从《罗曼》到《无名》,程耳在“变”与“不变”中,找到了艺术与商业共频的通道,在电影工业化的道路上,保留导演的个性。 电影,不能只是流水线可以量产化的爆米花电影,更需要更多能让观众愿意反复刷,每刷一遍都能产生更多领悟的高品质电影。 正如程耳所说:“比商业更商业、比艺术更艺术,是一种可以为之奋斗的电影理想!”
奔着梁朝伟周迅张婧仪去看电影,结果变成了流量明星演技大赏……大年初一踩坑烂片。
剪辑:两个小时全是片段拼凑起来,一个场景说着说着话,还没搞清楚角色身份就切到另外毫不相干的一个场景??例如梁朝伟和黄磊说话的片段,聊到为什么弃暗投明,就切走了,大概一个小时后才又切回来继续演。根本不知道主线是什么,电影想表达什么。
剧情:混乱,为了捧王硬塞了很多打戏,梁和王有一段双方打得难舍难分,头破血流,表情扭曲,从房间打到楼道再跌落楼梯仍然绝不出胜负的戏,尤其在王是知道梁和自己都是潜伏的背景下,这场戏都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大年初一安排这么血腥而又无用无聊的戏码。
声音:音乐声效很有气势,每次剧情无聊到走神的时候,就会有一些音效突然一下子把你吓回来…
演技:无论什么角色,每人都有静默抽烟思考的镜头,然而演员的演技并不足以让这些镜头表达出故事感,浪费时间。王的演技更是让人看不明白角色在干啥,看谁包括看心爱的未婚妻都一脸仇恨,很出戏,明明电影海报上梁朝伟才是主角,结果电影里面还没有王的戏份多,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