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白教堂血案 第三季 Whitechapel Season 3(2012)

白教堂血案 第三季 Whitechapel Season 3(2012)

又名: 白教堂血案

导演: 约翰·史翠兰

编剧: Ben Court Caroline Ip

主演: 鲁伯特·彭利-琼斯 菲尔·戴维斯 史蒂夫·佩姆伯顿

类型: 剧情 悬疑 惊悚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2-01-30

集数: 6 单集片长: 45 分钟 IMDb: tt2047632 豆瓣评分:8.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新一季中,Chandler团队终于走出了白教堂范围。

演员:



影评:

  1.    《白教堂血案》啧啧,多么血腥暴力18禁的标题啊,你以为血腥暴力就是一切吗?错!BBC是什么?BBC就是一节操碎了一地,不卖腐到亮瞎你的眼就满地打滚的神电台啊!
       首先说说男主Joe,标准的高富帅有木有!这种男主注定是要女友一大堆的有木有!可是他不!他生活洁癖精神更洁癖,风凉油随身带啊,白衬衫一天可以换几套啊,比女人还龟毛啊!看第一季的时候还不觉的有什么,以为是单纯的侦探片,被惊悚的情节吓得一愣一愣的,果然我还是太嫩,但看第二季的时候,我脑子里那个腐灯哔的一下就亮了!因为Kent被Joe骂哭了呀。尼玛!一个大男人被上司说了几句就哭了呀!这得是要多么纤细的神经,多么脆弱的心灵才能办到啊!看着他满脸委屈的跑出警局,站在驴子旁边默默垂泪的时候,我明白了,Kent哭不是因为他被骂,而是因为骂他的人是他心里的那个Joe啊!之后再想到Joe初来警局,以Miles为首的那帮人都处处刁难Joe的时候,最先向Joe表示友好的人就是Kent的那个场景,瞬间豁然了,BBC的伏笔果然埋得深,那个时候,我们纯情的小Kent就已经对我们年轻的探长芳心暗许了啊!
       如果说第一第二季还可能只是我个人歪歪的话,那第三季官方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很多人都觉得Miles和Joe才是一对,因为一起逛情趣店的是他们俩,彼此无条件支持信任的是他们俩,更因为Miles那一段“如果你死了,我就是在你墓前唯一哭的人!”这段神表白!如果你以为BBC只是这么肤浅的卖腐的话,你就又太天真了,表忘了,Mlies道歉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话,“Kent会哭的更凶”,我勒个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编剧你到底是要闹哪样啊!Miles和Joe的忘年恋还没搞出个究竟,你就又想来一场三角恋,未免心也太黑了吧!果然这种优质高富帅即使没有女朋友搅得不得安宁,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好基友默默守候啊,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就是拨开层层迷雾,探索隐藏在背后的真相,让好基友终成眷属,让探长Joe不再孤单!我个人并不是很赞成Miles喜欢Joe这样的看法,我更倾向于Miles与Joe之间的感情就像长辈对晚辈的关切,是在一次次的任务中,由对对方的认识的升华而建立起的超友谊。且不说Miles已婚并且有貌似不止一个宝宝这样的事实,要知道,每一次有什么炮灰女想来勾搭我们的Joe,怂恿的最厉害的就是Miles了,如果他们俩有那什么的话,Miles该是得有多无私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投入他人的怀抱,又或者是Miles得有多迟钝才会以为我们只是好哥们,我要帮你找到一个女朋友让你不再孤单这样的狗血想法。反观Kent就不一样了,忽略第一第二季中的小暧昧,小Kent在第三季中将自己对于Joe的爱慕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次Joe对女炮灰表现出兴趣的时候,Kent总是一副受伤加无奈的表情,而他的这种负面情绪在Morgan事件中更是到达了顶峰,甚至黑化到和Joe翻脸,这还是那个纯情的胆小的默默注视着Joe的小Kent吗?不,他只是一个快要被嫉妒逼疯的可怜男人,至于Joe,这个感情白痴自然是不会感受到Kent在愤怒背后所隐藏的心意,一心只想让Kent向Morgan道歉,却没有回头看看Kent受伤的眼神,和他不甘愿却低声说出的“是,探长”,那一幕实在是大虐啊。所以说,Kent和Joe才是本剧的CP,而Miles是类似于父亲般的存在。
       还有那些可怜的女炮灰们啊,你们还是早早的离开Joe吧,看看那个一吻就以为定情的可怜Morgan,逃过了杀手也没逃过杀手他妈,所以珍爱生命,远离Joe才是女人在这部剧的生存法则,Joe的孤单问题就留给Kent去慢慢解决吧。
  2. 我看看还能回忆起多少口胡!
    于是这是终于把时差倒过来,在凌晨开始敲的字。
    发现whitechapel这部剧纯属偶然中的偶然,一般来说我在某个回帖下看到某个剧的名字然后就去搜索观看的概率应该低于5%……
    所以说,whitechapel是命中注定啊啊啊。
    这部剧怎么就这么对我的胃口,从片头到正剧到配乐,天衣无缝地贴合着我的审美倾向。
    我得说我对该剧的第一个好感就来自片头,那种诡异的扭曲感,画面变形造成的梦魇般的混沌,由视听觉唤醒的本能的恐惧,让我想到了当年看的启蒙美剧X档案。近年的美剧,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事实,似乎越来越有种快餐化的粗糙感,远不如英剧的细致优雅,以至于连罪案剧都带出了种变态的美感。值得一提的是,本剧虽然对罪案做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这里所说的浓墨重彩,不同于美剧对暴力血腥的的直观展现,而是巧妙地利用场面调度,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侧面反映犯罪现场的残忍,相比前者,留给了观众更广泛自由的想象空间,而想象,岂非是可以最丰富多彩和诡异猎奇的?这也是我钟爱这部剧的原因之一。】但并没有导致主演们沦为各种犯罪现场打酱油的配角【这个缺点在犯罪心理里时常会看见】,片子将表现的重点放在侦探们对案情的推理分析上,但又不会像【神探夏洛克】那样过于夸张神化,令人目不暇接。它相对来说是慢调的,但又充分地保持了剧情的紧张感和饱和度,绝不会令人感到松散和无聊。对节奏的这种恰到好处的把握,是我喜欢该剧的又一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是该剧对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刻画。
    先说人物性格。
    我这里拿国产罪案剧和美国罪案剧做个对比,它们分别代表两个极端,前者剧情之拖沓缓慢,往往给人在看家庭肥皂剧的错觉,而后者,或许因为动辄可以十几季的缘故,主角的人物性格往往要在几季之后才会给人一个完整全面的印象。
    而英剧,恰恰在这两者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首先它在剧情上不会有拖泥带水的迟缓,即使两集,或三集一个案子,仍然能给人一种电影版的紧凑和连贯感。而在保证这种连续性的同时,又不会疏于对人物的刻画。英国人善于在细节处体现特征,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是一个小眼神,人物的情感就能充分地体现出来,而对情感的认知,自然而然形成对性格的了解,当然这和演员的精湛表演是分不开的,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学院派的风格,显得张弛有度,与剧情浑然一体,令人深陷其中,而没有离间感和偶尔跳戏的突兀。
    我在看完该剧后直接怀疑探长的扮演者本身有OCD这种事我会说么?!
    然后是人物关系的表现。
    这里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季新官上任的探长和下属间那种由于陌生而产生的隔阂感,真是被表现得入木三分。以探长分析案情找不到粉笔的例子来说,初生牛犊的小领导一个命令传达下去,如同石沉大海,连个响都听不到,这种遭遇在我大学期间组织活动时是有切身体验的,而我们的探长大大把这种临场的尴尬真是表现得十分之准确啊【脑残粉膜拜】,那种徘徊在抓狂边缘的,强撑的冷静果断是个人现实心理的写照有木有!好在这个僵局最后被我们听话的小kent化解了,于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特别喜欢kent的原因啊。站在与探长认同的角度,第一个伸出友善之手的kent可不是让人感动得内牛满面么!
    然后是探长和miles,从最初的敌对到后来渐渐了解彼此扶持,其过程表现得行云流水,自然得不见一点痕迹。感情在每一个递进点上准确地发生,既不会给人刻意煽情的突兀感,又不会过于冗长而导致观众在屏幕外干着急。编剧你是怎么做到的【跪!【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当年看的X档案,男女主角的关系真是叫人看得好捉急,在我以为他们要擦出火花的时候他们无动于衷,而在我已经对这种关系麻木的时候,他们又忽然吻上了啊这是为毛啊亲!好吧也许编剧是有意营造这种脉脉温情的赶脚?】

    再来说说腐。
    咳,腐国人民拍的戏好像很难逃脱出这个话题。
    作为一个大多数时候都正经看戏的妹子,我得说我在看前两季的时候一直是抱着一颗正直心在欣赏的,对它的喜爱完全出于剧情的好看,即使没有爱情,没有亲情,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感情戏,也丝毫不影响我看剧的热情啊,然而就在我以为这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正直无比的英剧的时候……第三季你是肿摸了亲!!!
    仅仅是探长和miles开始couple前couple后的调情还不够啊,还安排了小kent扮演起苦逼暗恋者啊,于是我们看到了铁打的三角恋流水的炮灰女啊【大雾】。所以说,前面铺陈了两季就是为了第三季的各种爆发嘛【剧情和JQ,各种意义上的!】
    咳咳……咱们还是来讨论剧情吧。
    的确连着三季看下来,我深深感觉前两季的剧情相比第三季来说,更像一种前奏的铺垫。以众所周知的模拟案,如“开膛手杰克”这样的做开头,一方面可以作为噱头有效吸引观众的眼球,另一方面也成功地引进了本剧的第三位主演Buchan。不同于其他罪案剧就事论事的破案,本剧的一个新意是议古论今,通过对旧案件的分析,寻找破案的灵感和线索,也算是本剧的一个创新。
    ps,让我们来跳出剧情做一个逆向思考,这种从旧案子里找灵感的方法真的不是编剧们本来的创作源泉么?偷懒的好方法啊!

    说说本剧第四个让我有好感的地方,是它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对于女性观众来说,塑造一个讨喜的男性角色要比塑造一个讨喜的女性角色容易得多,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评价标准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水准上,出于同性天生的攀比,我们往往发现编剧越是费力塑造一个完美女性,越是让人羡慕嫉妒,就是没法爱。其实小缺点和小不足往往更容易引起妹子们的认同感。本剧的编剧们显然是抓准了这个小窍门,因此不论是常驻的女探员还是打酱油的炮灰女,性格形象各异,但却都看起来很顺眼。女探员性格各种好,却有胖胖的可乐罐体态,炮灰女一号是个不爱干净的邋遢女,炮灰女二号和我们的探长大大一样有典型的OCD,炮灰女三号是个通情达理的心理医生却偏偏成为犯罪受害人。你看,每个女性角色都有一点缺憾,但缺憾构成美。

    最后,嗯,我要把最让我产生共鸣的喜爱因素放到最后说。
    那自然就是我们的探长大大。
    不是说他高帅富萌各种抢眼让人双眼放光,而是编剧给这个人物安排的小缺陷——OCD啊。
    前面说过,我在看完该剧后真的各种查资料确定演员本人没有强迫症,这种人戏不分的囧事多久没做过了口胡!
    所以说rupert的演技真是神仙画画有木有。
    那些偶尔神经质的小动作啊各种对脏的嫌弃的小眼神啊,挣扎着开关灯一百五十次,一天换N套衬衫神马的,卧槽太能理解他的心情了啊!
    作者我本人也是OCD体质啊,强迫症的心理没有强迫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啊!
    所以说你明白我看到一个有这样怪癖的人也可以如此正常工作,事业有成,而且还人见人爱,感动的如同是看到了照耀大地的第一缕太阳光的心情吗!劳资的生活瞬间充满正能量啊,满血复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啊!!探长大大你是我学习的楷模啊!你简直是拯救我于堕落的天使啊每次看到你我都好像同时看到了你头顶的光环和身后洁白的翅膀啊啊啊!!!
    所以这剧请一直保持下去啊!探长大大也请保持住你的OCD啊!不要相信流言讲的啥啥强迫症一瞬间就能痊愈啊!
    如此,这部剧就是我生活的强心针啊每当看到它就能保持抖擞精神努力向上啊!
    编剧大大你就是我的幸运神!!!
    (顺说,每个OCD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的秘密成因,好奇探长大大的是神马?)

    于是满血期待第四季!
  3.   我个人觉得Morgan才是那个儿子的合谋。原因如下:

           一,母亲的爱

           母亲宁愿牺牲自己亲自动手,也不会让儿子冒险杀人,心理医生却可以教唆心理失衡的人。那个母亲杀morgan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而是复仇,她认为是心理医生的诱导导致了儿子的灭亡。儿子最后一席话其实就是帮医生撇清嫌疑(而且摒着最后一口气,不是悄悄地耳语给母亲,而是让警察听到),因为那时Kent已经严重怀疑morgan了。


           二,太focus嫉妒的成份,让我们同那些警察一样,不相信kent的怀疑

      第一次受袭后,女同事说如果憋气的话,顶多30秒,脸会涨得通红,kent最早是从这个细节开始怀疑的。但心理医生说她装死,窒息会导致昏厥,如果说昏过去还可以相信,但是装死,那凶手也未免太粗心了吧?

           送医生回家后,探长犯了大忌,将许多内部消息透露给了她,比如第一次有小孩在床底。kent说她是内线不无道理。
           接着就是两次电话了,第一次kent问她,她说私人电话,戒心很重,第二次说是她妈妈,显然早已想好托词,而她是个相当独立的单身女人,这个时候打电话给妈妈,让其担心,很不合理。
            最后,Kent本来确实是去真心道歉的(至少已经不认为她是凶手),但是morgan的那句话,却让他恍然大悟,她就是凶手,可是当时所有人认为他是因为嫉妒才质疑她,而且也没有证据,所以他才相当气恼地夺门而出。
           这个时候,由于大家的目光都注重到kent对探长的暧昧上,所以忽略了他的怀疑,并不是空穴来风啊。

             三,脚伤

             第二次遇袭时,morgan说扎了凶手一刀,但他后来逃亡时,并没有一瘸一拐。况且,从几次杀人现场和手段来看,杀人技术很娴熟且滴水不漏,她不是说很后悔没学防身术,又怎么可能两次都侥幸逃亡?
      
     

     Morgan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应该不算同谋,而是主谋,因为她非常会洞悉别人的心理,教唆本来就有心理缺陷的那个儿子凶手,应该不难。

      
  4. 此类犯罪作品很直观地讲述了对人类肉体的侵略。第一个案子中,死在木匠手下的人鲜血溅满现场,被娇宠坏的女孩在一旁尖叫,第二个案子中的受害者则是被肢解成一块块地包在黑色塑料袋中,第三个案子中死法各异,被手机卡在喉咙里、被枪击、被倒挂鲜血涂满一面墙、被拖在楼梯上,配以惊悚的音乐,一遍遍地回顾历史上的案例,很出色地营造出哥特式的气氛。

    如今,保持个人身体与其他身体的距离是颇为重要的。走在路上或者乘用交通工具,很自然地,除非过于拥挤,大家都会保持距离,否则就是对他人领域的侵犯,自己也会觉得不舒服。身体上的体验和内心的体验是相对的,完整的身体是完整的身份,Joe一直想找到案件二中被杀女子的头颅,就是为了确认她们的身份,有了身份才有了存在,如果一直Nameless下去,她们对于大众来说就完全不存在,即便Joe给她们取了好听的、出自诗篇的名字也无用,除了Joe没有人称她们为Agnes或Maud。

    Joe本人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他对于个人卫生的挑剔和在意到了洁癖的程度,办案的时候可以一天换三件衬衫,对于洁白衬衫的苛求正与他所接触到的犯罪的污浊成对比。不小心摸到一只残缺的脚的时候,他神情紧张地告诉Miles说他如果不立刻洗手的话会疯掉,用手绢擦过之后才稍微镇定下来继续去搜查。他的衣服是他的一层防御,将自己置于一个清洁的容器内,他的皮肤则是更深一层的防御,最后一层大概是他的内心。在Miles的敦促下,三个案子中,Joe试着找对象,第一个外表可人屋里却脏乱不堪,直接被否决,第二个精明能干却与Miles冲突不断而且不讲人情,也被赶走,第三个,Morgan,好不容易reach Joe's heart,而且突破他的防线触到了他的皮肤(好吧 是Joe的吻 猜测应该是first kiss),最后却被杀了,胸口正中一块玻璃(还是水果刀 看不清),躺在地上,瞪着双眼,可怜兮兮。这样过后,Joe可能更不大可能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了。

    作为他们的警局,Joe是Detective Inspector, Miles是Detective Seargent,其他是Detective Constable,加上后来的Researcher,共同构成一个body,类似于政府部门那样的一个body, 组织。Joe 和Miles是核心,任何外来者都会被当作想要侵略这个body的威胁,最明显的表现在Kent的言行中。他警告第二个女人说没有什么可以间隔Joe和Miles,事实证明Joe自己也受不了这种左右为难的状况,他的一句台词再次印证英国的编剧们有多腐,
    "to be honest, I found this exhuasting. I don't know how Mansell does it."
    Mansell是那个总是出轨第二次离婚的DC,而Joe把自己自比为Mansell,就像一个已婚男人在红白玫瑰之间努力维持平衡一样。当然,毫无疑问,Joe和Miles最多是Bromance, 他们对彼此的Loyalty是工作上的,友情不灭。
    回到Kent,他后来认为Morgan与凶手合谋犯罪,一方面是他自己的错误思路和猜疑,另一方面,也有他想要清除外来者的意图(其实如果往更腐的方向发展,完全可以把Kent编成一只暗恋着Joe的小受...他那么强调大boss和二boss的关系铁也是因为Miles有家有室而且取向正常不可能会和Joe成一对,这样Kent就可以安心看着Joe工作而没有女人可以染指...我大概是腐剧看多了...)
    总之,作为整个警局,他们形成一个有着层层防线的坚固组织,共同协作努力去破案抓凶手,如果组织本身遭到入侵,就会以种种方式解决入侵问题。警局工作做好了,才能维护民众的安全,即维护民众的身体不遭侵略。

    从心理学上讲,关于身体侵略的著作大概能堆满一个大教室,身体与空间关系的著作也不少。大多都会把身体研究和性别(尤其是女性,男性似乎作为一个强势群体无需赘言),种族(黑人、黄种人等少数族裔),地位(流浪汉或者演员等等其他职业相关的),家庭身份(父亲,母亲,儿女,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因素联系起来,形成某种二元对立关系,这样一切都好说。比如,在第二个案子中,他们追查线索查到两封信,不同的风格确是出自同一人之手,Miles就问这人得是一个娘娘腔的男的还是很爷们儿的女的,这个问题的出发点还是在于男、女的对立。但是这样会让研究变得无趣,比如说起少数族裔的生存状况就会谈起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说其性别就是女权主义,说其家庭关系就是俄狄浦斯情结和父权制,所谓的第三空间,介于对立元素之间的,也不过是一定要基于对立元素才成立。或许语言学里认为人的大脑只有通过differetiation才能有认知的说法是正确的,最简单的最根本的differentiation就是binary opposition.

    不过身体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应该还是可以构建出多种的。空间,如Lefebvre所认为,是被生产出来的,存在多重triangular sets. 生活的空间,日常吃饭走路工作聊天等等,所处的空间,是lived space,这与人在大脑中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时的空间不同,那样的是perceived,而这中perceived space又与官方(城市规划者,比如)所构想的空间不同,那样的是conceived. 无论他怎么说是三角形的关系,最后还是分为了官方的abstract space 和个人的 concrete space。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是abstract,或许沉积了历史的痕迹,比如某个纪念塔,纪念一个国家或城市历史上的事件,那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太多意义,而纪念塔旁边某棵树上刻的字"XXX到此一游"就是一个concrete space,包含了个人的记忆和情感,和谁到此一游,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等等。在abstract space中留下自己曾经在此的痕迹,从而创建conrete space,也把记忆以某种方式贮存。日后故地重游,种种记忆(分为主动记起的和不知不觉就冒出来的)会重现,乃至倾袭而来,此地也就有了特殊意义。

    罗罗嗦嗦说了一堆似乎没说什么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