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咩咩强大的搜索能力与学习能力,找到了Henley Paul 的“The Adventure of the Real: Jean Rouch and the Craft of Ethnographic Cinema”一书,使我得以在分身乏术之时精准地阅读相关的文字资料。直到在豆瓣上标记看过时才发现《人类的金字塔》、与《夏日纪事》都是在1961年成片的。在观看时发现其中的主人公是老熟人,感觉黑人小哥Landery和black-white情侣(《夏日纪事》的末尾一对观看斗牛士比赛的情侣)都出现在了两部影片中。怀抱着片子拍摄的先后顺序和Rouch对主人公选择的疑问,我开始查阅这本书。(不想过多的涉及影片内容、政治性的话题,因为我大概率理不清楚;更感兴趣的部分是拍摄的流程、手法以及如何制造虚构)在《人类的金字塔》中导演只设计了一个游戏规则——即兴,“Spontaneous improvisation being the only role of the game”。在设定完两个群体原始的接触状态后,他便松手让学生自己设定其中的对话与动作,无剧本但可称之为自导自演。他本人和Nadine的回忆录中都展示了他对于那些会深刻影响剧情走向的情景,甚至是人物角色设定的想法与要求。这倒有点像现在的Ai,输入关键词和设定,让其生成随机的结果。
我个人最大的疑惑依旧是“fiction & reality”,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受到了一种无来由的欺骗。“In La Pyramide humaine the action was entirely fictional”,这部片子同《夏日纪事》一致,也是Rouch对于”真实电影“的尝试,但其最大的特征在于设定了虚拟与现实(场景&角色)。当被冠以”真实电影“的名号后,观众自然就会想要寻找出虚构的内容。但这应当是无用功?两者早已融合为一体,虚构的内容在现实之外构成了超现实的现实。主人公受到虚构的行为与剧情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内容与行动方式。观看电影可以让人类的生命延长三倍,而出演角色则足以改变一个人。
全片最帅的帅哥Alain,在片子结尾的剧情中从搁浅的船上跳下去,装作溺亡。其他主人公的反映也特别真实,一度让我=以为Alain是在自我的驱动下跳海并永久的沉睡,而摄像机只是忠实地、冷漠地记录了这一切。万幸,这一剧情也是虚构的。但在相关的史实中,Alan在拍摄完成之后不久就加入了外国军团,并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被杀害。这或许是Alain生前最后的影像,虚拟的“Drown”,真实的“Be Killed”,真假虚实模糊不清。在《夏日纪事》的影评中我写到“以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战争为话题,使我们在正式的方报道之外,看见与之直接相关的多种族群众的心声与看法“,对共同好友而言这不仅仅是”直接相关“而是切身实感。真实的永远是比虚拟的悲伤更悲伤,或许在Alain跳下甲板时他们已经预支了自己的伤痛,追逐海浪的船长永远的留在了陆地上。
时间线与角色:【时间线】第一次的拍摄在Abidjan, summer vocation, July 1959;第二次拍摄在Abidjan, Christmas vocation;第三次拍摄在Paris, Easter vocation,五位演员返回Paris继续学业,另五位则是从IvoryCoast带来,补拍教室的场景。【角色】Nadine:银行家的女儿,从小生活在非洲,而非从Paris刚来。Denise Koulibali:父亲是海牙海岸执政党非洲民主联合会的重要成员,她随后为政府部长,与其他人并不在同一阶级。Raymond(与Nadine深夜散步的那位):贫穷渔夫的儿子。Alain:参加了阿尔及利亚的外国军团,并死于其独立战争;。
Reference: Henley, Paul. 2010.The Adventure of the Real: Jean Rouch and the Craft of Ethnographic Cinema. 1st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