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白色塑料天空 Műanyag égbolt(2023)

白色塑料天空 Műanyag égbolt(2023)

又名: White Plastic Sky / 廿二世纪人树补完计划(港) / 人造天空(台)

导演: 蒂博尔·巴诺茨基 萨罗尔塔·萨博

编剧: 蒂博尔·巴诺茨基 萨罗尔塔·萨博

主演: 塔玛施·凯莱斯代施 索菲娅·绍莫希 朱迪特·谢尔 马尔顿·帕特克斯 盖萨·赫格杜斯·D 雷纳·托奥拉斯 若尔特·瑙吉 伊斯特凡·兹纳梅纳克

类型: 剧情 科幻 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 匈牙利 斯洛伐克

上映日期: 2023-02-17(柏林电影节) 2023-03-30(匈牙利)

片长: 112分钟 IMDb: tt8096846 豆瓣评分:6.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匈牙利双导演蒂博尔·巴诺茨基 、萨罗尔塔·萨博历时7年创作的首部动画长片《白色塑料天空》,描述在近未来的世界,幸存的人类仅能居住于温室穹顶下,年满50岁就要被改造为树木,才能让物种循环延续。一名妻子承受不了丧子之痛,决定瞒着丈夫提早转化为树,而深爱妻子的丈夫则不顾一切踏上拯救的旅程。视频将环境隐忧化作追寻爱情的悠长诗篇,运用真人动态转描技术,在冷冽科幻的叙事中添入细腻的角色、精彩的动作场面,取材真实场景融合未来想像,打造出迷幻又残酷的反乌托邦世界。不仅获得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提名、萨格勒布动画影展特别提及、史特拉斯堡奇幻影展银奖,更吸引各大影展争相邀约放映。

演员:



影评:

  1. 在讨论这部电影有什么深刻立意之前,我们先要来理解这部电影的核心的主题。

    这部电影尝试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科幻方面的创作,那就是非常贴合实际的资源问题——

    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和食物枯竭了,新型社会又将如何用人体进行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电影史

    关于这样命题进行的科幻创作有许多都是走向了机械路线。比如《骇客帝国》对于人体的改造是人体和金属的合成,《》也是人机结合。

    这部电影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撇开了赛博朋克路线,走在了动物与植物、种族类别模糊的边缘,重新创造了“”。

    当未来世界氧气枯竭之后,人类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生活在阳光花房白色塑料天空之下,食物的原料也是人体氧气则来自以人体为养料的,有灵性的人与树木合成物,而《》的编剧如何让这一切变得更加的合理,让这其中的科幻理念更加的有逻辑可循?

    故事核心

    他使用的一个核心的编剧创作的概念:新型社会之下,人类的寿命长短由和自己决定,而且也是在这样核心的解题的钥匙之下,引入了一对失去孩子的夫妻,母亲一方一心想提早把自己变成一颗混合物而男方想营救自己的妻子。

    类型

    和所有爱情片通有的套路一样,里边有冒险、情爱、伤感和成功营救,并没有很多值得说的,但是这一部电影它是一部实拍转动画以及建模的3D动画电影,这就是他第二个作为电影来说比剧本和故事核心概念元素更丰满,美感更立体的视觉内容创造

    创新形式——多种动画

    电影的第一个开头,我们就透过白色塑料天空看着拥有五彩斑斓的紫色和粉色的天空这样满满拉下来的画面,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画面,会让人根本分不清他是绘制的还是实拍的。第二个镜头又来到了这样一个白色塑料天空底下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画风像电脑、电路板一样,特别的规整,画面的颜色光线则是带有未来科技感的构成。

    在开头两个传统与未来美感杂糅的画面镜头之后,我们很快就进入了特别熟悉的实拍电影最常用的对话场景人物摄影美学——中景、近景里边两个人在聊天。这个时候我们也迎来了实拍转动画的美学风格。

    美学创新

    在和绘画风格上,后面所有的镜头的表现形式几乎没有再跳脱这开头三个镜头的表现方式,并不是说这样的表现方式少了,而是可以想象在整个营救的爱情故事当中,他拥有了更多的组合方式,会让人在愉悦当中看完这部电影。

    当然可能是因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构思一个科幻概念,打造这样的未来世界在爱情片方面,有的事件,有的场景也就是实拍转动画的场景要更多一些,也会更常规一些。所有这些创作理念和手法都把这部电影带到了2023年的【遇见单元】,这个单元就是在鼓励具有新的电影美学创新的作品,所以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2. 影片在柏林电影节参赛并首映,引起行业关注。作品塑造了一个反乌托邦的科幻世界,对人类在资源匮乏的未来生存予以了思考,对人吃人的哲学命题予以了反思。

    影片主题宏大,兼有科学与伦理的思辨,塑造了较为离奇却又合理的世界观。人在50岁时会被变成树以便减少资源消耗,并成为年轻人的食粮。当主人公被植入种子时,她变成一个能沟通植物与人类的新人。这个设定具有一定新意。影片中表现的人类矩阵和树木矩阵让人印象深刻。

    作品采取真人拍摄再用动画进行旋转渲染的方式制作,人物的动作特别是表情十分逼真,这是近年来让动画增强现实主义表达力的一种方式,虽然受到了部分质疑,但被更多地采用。

    影片在色彩和音乐运用上比较得当,较好地彰显了影片主题。但是影片总体节奏比较慢,情感的起承转合不太明显。

  3. 动画片最精彩的往往就是用画面和想象去完成实拍很难做到的一些场面和表现,而这部科幻题材的动画也很好的完成了在题材和形式下对未来幻想的设定,概念设计和场景设计是我觉得整部影片最可取也最精彩的部分。

    故事设定在2123年左右的布达佩斯,这时候的城市被放在一个塑料棚内,维持着基本的运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只能活到50岁,之后就会被埋下种子到种植园里制作成树木维持城市的空气质量。看似是一个人类不断牺牲又不断延续的流程,也不乏有人自我牺牲有人不愿赴死,但实际上树的寿命也只有短短3年,之后就因为开出的花对人类有毒而被灼烧清除。在这样的设定下绝望的女主想成为树,而纠结的男主还没准备好牺牲也没有准备好失去女主。男主在解救女主的途中也更加了解了整个循环过程里的设计,还找到了最开始的设计师——一位80岁的老人。他延长了生命却牺牲了孩子,也因此他和男女主之间的对话让这对夫妻坚定了共同牺牲的想法,最后一起成为了树。

    故事设定里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末日城市”“树的种植园”以及“树与人联系与交流”。也许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和最后有一种亚当夏娃的奉献感是特别打动人的,但我更欣赏的是对整个末日的场景的概念的设计。无论是布达佩斯和颓败的城市,还是种植园里的诸多设计,包括人从种子的植入到一点点融合,沐浴阳光和水分成为树的过程,这部分对于场景设计的镜头非常具有绝望的美感。绿色的树木不再代表生机和希望,而成为了死亡和绝望的象征,树叶上的指纹和具有沟通能力的树的灵魂都让人觉得与其探讨生的意义,不如接受死的命运。

    从整个场景里面我看到了更宏伟的世界观和想象力,末日不知何时到来,但如果我们身处这样的循环下,是否会选择向死而生呢,这是一个需要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吧。

  4. 因为我很喜欢这种末日对有机体再生的设定 之前是云图里面的星美 这次是这一部里面的种子计划

    开幕宣传人员就扯着嗓子喊“五十年 一万六千天”云云 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人为什么要活下来? 紧接着又抛给了观众诺拉“请死”的事实 使观众再次陷入茫然:又为什么要去死?电影的主线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中展开了

    男主角斯特凡是一名心理医生 每天劝说无数人与死亡 或者说 “这种末日下合法化的献祭”和解 而他自己的态度却也是含混不清的 甚至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与观众的情感地位保持一致:有点不安 但不妨再试着活下去看看(有点不解 但不妨再看看)但可以确定的是 斯特凡想要和诺拉继续一起“观察” 因此斯特凡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亲自前往种植园将诺拉拯救回来 然而历经千辛之后 在将要上车时 诺拉的一句“我还不确定” 就又使他瞬间丧气

    再说诺拉为什么要选择自愿参与种子计划的问题 后面给出了大量的线索说明 基本可以确定 是丧子之痛与末日生存的绝望 使得诺拉不再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加上设定的缘故 树在这部电影里是作为一种死亡和恐怖的意象反复出现的 诺拉在城市遗址的房间中看到了一个人环抱着一棵树的尸体 她仿佛已经看见了自己和斯特凡的结局 她于是答应了上车

    最后他们来到了种子计划的创始人这里 却发现这个80多岁得到特别豁免的老头 每天都在机械重复地小心避免着(其实是自己的女儿女婿)树开花传粉 因为开花结果的树会释放出有毒的物质、杀死人类

    而为什么要这样反复折磨他们 不让他们结合呢? 简单说来 树的文明是不能与人类共存的 这也是最矛盾的地方 人性使得人类想要放之任之 人生存的机制又要求人类费劲心机 以一种牺牲部分——甚至达尔文主义的原始思想来换取整个人类的文明、思想和科学

    看清了这一点 斯特凡的疑虑似乎也解除了 我们并不清楚中间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不过最后诺拉的手术没有进行 反倒是斯特凡 追随了诺拉 加入了等同于自杀的种子计划 宣告了从这一相互残害的机制中退出

    这简直是人类“相爱”要付出代价的写照

    结尾斯特凡抱着诺拉走向河里 有一瞬间使我想到了库布里克塑造的星童形象 他们都回到了生命伊始的形态(亚当夏娃、婴儿) 都通过一种自我毁灭的形式结束了混沌 不同的是 这一部电影是以“世界终结 我们相爱”这一更加浪漫化的角度来切入的 总的来说 作为动画电影 这一部的完成度还是很高的

    PS:最后斯特凡爬上树 看见诺拉身处在巨大的树的漩涡中催化它们开花的那一幕 使我想到了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