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死亡终点站 Der letzte Zug(2006)

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3年的柏林,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已经接近了尾声。最后一批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被赶上了开往集中营的火车,拥挤狭窄的车厢中没有任何食物,这最后的六百多名犹太人,他们的结局似乎只有两个——死在火车上,或是死在集中营里。

演员:



影评:

  1.        我又一次回想起《死亡终点站》里,面临恐惧死亡的犹太人,在被送往死亡集中营的途中,人们意识里的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一段段甜美的回忆,都接连的湮灭,直到意识中一切都显得模糊和无力,而唯一越来越清晰的就只剩下对死亡的真实。

        看过很多的二战犹太人电影,这一部几乎是彻头彻尾的“绝境”,从所有人上火车的那一刻开始,救直接接受这死亡的威胁。没有实物,没有更多的水,无论大人小孩都忍受着饥渴,很多人刚开始还对生抱有一丝的期望,仍不愿相信最终的宿命是送往集中营,但从看到窗外几个共产党人被处死开始,便逐渐陷入了绝境。一些人在路途中开始回忆起过往的美好时光,和自己相爱的人从相遇,到相识,到走在一起,忽然间觉得曾今多么的美好是那样的短暂,一切回到现实,却路途依旧。一些人因为一开始自己的亲人和伴侣就遭纳绥就地杀害,又加上几天几夜的饥渴,早已半魂半醒,神志低迷,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最终也是精力耗尽才奄奄一息。随着 剧情的深入,死的人是越来越多。除了剧中提到的一辆出还算具有人情味的地方,比方说,有德国军官真诚的同情犹太人,施舍他们食物的情形,并因此与另一军官发生口交。这个也为彻头彻尾的悲剧增添了几分人性的冲突和对比。最后也有两个人顺利的逃出了列车,但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整体上改变剧情的悲悯的主色调。在那样一个政权就是公理,而强大的政权又是掌控在邪恶势力的手中的时代,基本上很难看到反派角色表现出的人性的侧面,也很难看到正义的公理所带来的激奋人心的一面。基本上都是在绝望中奄奄一息,任何的反抗都是苍白无力的表现。

        这部片子里有几个场景让人记忆深刻,也是整个大的基调。大概有这么几处:

        当夜幕降临,轰鸣的卡车引擎和军队急促的脚步声划破了犹太人社区的夜空,狡猾的德国军官凶狠的将藏匿于暗室里的犹太人拽出,此时若有反抗,必定一枪毙命。而神!你在哪里?

        当犹太人被无情地驱赶上开往集中营的列车,车厢里只有唯一的一只粪桶和唯一的一桶水,此时,人们将水先让给怀抱婴儿的妇女,但随后水逐渐地喝完了,酷热和干渴困扰着人们。

        当没有了食物和失去了水,人们开始从车箱木缝里伸出一只只拿满金器的手,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更珍贵的了,即使是黄金项链和名表。但付出这些为的只是从车外洗车的工人那里得到她们梦寐以求的水。于是,白花花的水从车顶,门缝中渗入,饥渴交加的犹太人们感到莫大的喜悦,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得到食物和水,她们会愿意拿除生命以外的一切来换,即使是尊严。于是她们开始趴在车上,吐出舌头,只为喝到一口在她们看来并非脏兮兮的救命水。此情此景,仁慈的神啊!你去了哪里?

        犹太人透过车窗,看到车站外正在被吊死的共产党人,对生仍心存一丝侥幸心理的她们,不愿意接受死的最终命运和事实,仍然对活在人间的美好抱有渺茫的一丝期许,但逐渐地,她们绝望了。此时神也没能来救她们。

        当看着其他婴儿在母亲怀中因缺水断奶而接连夭折,一个绝望的妇女面对命运的现实,觉得唯一最好的选择就是亲手捂死自己的孩子。

        当犹太人痛苦地呻吟声也无法博取德国军人丝毫的怜悯之情时,子弹便隔着车门从德国人的枪杆里射入车厢中无辜人们的体内。看着血泊中的堆积的尸体,人们相依相抚,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当死亡的最后一站到达时,昔日相亲相爱的情人们,除了表达最后的爱的对视,早已无力做任何的反抗,没有再见,没有永别的话语,没有哪怕最后的温情,没有一切的柔情蜜意,什么也没有,唯一能看到的是漫天的烟尘和纳绥随心所欲地滥杀。

        在纳绥惨绝人寰的屠杀和随心所欲的滥杀面前,唯一活生生的是她们眼前这手持屠刀,双手早已沾满了不知道多少人的鲜血的禽兽恶魔,而神,却只有跟随着那些焦灼的灵魂一起,灰飞烟灭,永世无存。

        曾今有西方学者这样说:二战使欧洲经历了几个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人权意识和思想荡然无存。而今天希特勒的独裁统治,纳绥政党的屠杀事实,已经被如实且着重的写入了德国小学的教科书里,某些德国人也已经从战败初期盲目的希特勒和纳绥政权的个人崇拜中,逐渐的清醒起来,便开始重新看待这段黑暗的人类历史。希特勒作为法西斯最大,最残暴的独裁统治者,一味的要求自己的国民为其独裁统治买单,所带给自身民族和全世界的人类的灾难是极其深重的。而今,德国人民敢于正视历史,却不回避历史的态度,受到了世界的尊敬。但这样的豪迈气度并非是每个曾今负罪在身的侵略国家都能做到。
  2. 虽然题目是这样写,但我这里指的“精神的力量”不是指宗教的力量。

    满满一车人,最后一趟火车,688个犹太人。他们运送出去后,柏林就再也没有犹太人。车里面有年老的舞台表演艺术家,带着两个年幼孩子的夫妇,一对准备下一站能出去后立即结婚的恋人,医生,哺乳期的母亲,祈祷的神父。。。都是普通的人,做着普通的工作,对生命抱着无穷的渴求。

    一大车厢的人他们被予以供应两个桶,一个装排泄物,一桶水喝,但远远不够一车人的最低生命保量。陆续不断的人死去,因缺水干涸而死的,因乞要水被纳粹打死的,还有心脏突发去世的,逃跑计划牺牲的。从开始上车的乐观心境逐渐到对死亡的恐惧。诚如那对表演艺术家夫妇,年老的妻子因干渴弥留之际问喜剧家丈夫,为什么从来不唱欢乐颂。丈夫微笑,始终保持着微笑,相信人类不会如此残忍,人类终归会得救,甚至在逮捕初期,德军允许他收拾行李,他收拾了一大扎笑话集,还有燕尾服,终于有一天他还会登台,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直至妻子及周边人的不断离去才使他梦清醒过来,目的地到了,死亡笼罩的奥斯维辛,他站在火车上,高歌欢乐颂,德军也被其吸引,赞叹,枪声是歌曲的收尾音。

    人类至始至终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在,个体从来都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自私,贪婪,胆小一幕幕行径在车厢里因为水和食物等利益斗争着,第二桶补给因为争抢全洒落,好不容易祈求到的食物,还有人去抢一个孩子得到的。但终归良心与勇气一直存在,逃跑计划一直执行,用偷偷带着的小锉刀锉小窗,到最后奥斯维辛前一站,打通的地板洞钻出去的女孩。虽然688人中指存活了两个,她们确实所有人类的精神胜利的光芒。

    想到2012如果成真,人类终究要面对灭顶之灾,或者未来的人为灾难,人类是否在最后一刻会放弃所有的私已观念,把生留给下一代,留给那些最有希望把人类精神光芒延续的那些人。答案,也许只有那一刻知道吧!
  3. 《死亡终点站》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德国柏林最后一批犹太人(约600多名)被押上火车,运送往集中营的经过。

    影片一开头,德国党卫军在深夜闯入犹太人家中,将他们全部集中到火车站,然后赶上一辆关牲口的火车,每节车箱除了一个小窗口外,全是封闭的。影片的视角主要集中在其中的一节车厢。

    在这节车厢中,人挤得满满的,有带着婴儿的家庭,有两口子都歌唱艺术家的老年夫妻,有首饰店的年青小伙,有新婚的夫妇,有从事拳击的运动员,还有神职人员……。

    而车厢中没有任何食物,仅有两只铁皮桶,一只装着饮用的水,但远远无法满足整车人的饮用。另一支则供整节车厢的人用于大小便。

    在最初,车厢中人还为谁有权先饮水而争执不休,但没水之后,在饥饿、干渴的折磨下,车厢中的人很快就变得奄奄一息。

    当火车在一个小站停下之后,车厢中有人在窗口前向押车的德军要求供应水时,却迎来冲锋枪子弹,其中两人被当场打死。

    列车再次启动后,车厢中的人开始想办法自救,有人用自事的挫刀,挫开了窗口的铁条,有两人成功跳下了火车,但却被押车的德军乱枪打死。

    押送火车的德军加强了火车的防卫,车厢中的不得不另想自救的办法。以拳击运动员为首的年青人开始轮流用一场捡来的石头砸击车厢的地板,但地板又厚又硬,非常难砸。

    期间,车厢里有人因饥饿、干渴和闷热,开始出现死亡,随后,两名婴儿也相继死去,再后来,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人们只得把死者搬到车厢的一角集中堆放,神父不停地为逝者做祷告。

    当火车再次停下时,站上工人们用水枪将水喷入了窄小的窗口,车厢内的人终于有水,他们叭着身子,吸食着地板上的水,有的站上工人开始用很少面包向车厢时原人换取金银首饰。

    但这群工人很快就被押车的德军赶走了。在火车快到达集中营之前,车厢地板终于被砸穿了,但砸开的洞很小,只有一名小女孩和一名身材瘦小的女子利用火车开进集中营前的短暂停留时,在黑夜的掩护下成功逃脱。

    在影片的最后,火车驾进了集中营,所有的犹太人都被赶下了火车。只有那名年老的歌唱家,站在车厢门口,唱了最后一首歌曲——贝多芬的《欢乐颂》,然后倒了德军的枪口下。

  4. 最后一站, 火车停了—— 已经在车厢困了好多天, 垂死的犹太人们 被驱赶了下来—— 上帝用晴朗的天气 将他们相迎, 却为什么只见 一些慌张的身影? 下车的人们, 纷乱地挤作一团儿, 再没有别的回应。 呵,还剩下一个人! 他是个天生的喜剧家, 怎么会不明白上帝的心意? 他站立在火车敞开的门口, 整了整衣领, 就像曾经在剧场演出时那样。 仿佛妻子的手指, 正让琴键的舞步变得轻灵—— 昨夜啊, 她倚靠在他的肩膀上, 再也无力顾及什么清醒。 轰隆,轰隆,轰隆…… 他的妻子永远闭上了眼睛—— 现在,喜剧家要为上帝唱歌。 瞧,那满脸的神采, 他正演出呢! 跟往常一样正式! 一曲《欢乐颂》, 唱的是生命的热情! 他时而张开双臂, 时而微微地晃动身体—— 上帝呀,你可要悉心聆听! 几个士兵凑过来, 也想听听—— “嘿,那是席勒的诗! 没错,就是他的!” 一个扛着枪的得意地叫道。 阳光弥漫, 诗里唱着生命的热情! “别停下,唱下去!” 士兵喊了一声。 阳光弥漫, 诗里唱着生命的热情! …… 曲子终了,喜剧家 忽然有点儿心神不定…… “砰!” 是枪响! 如枪口那般坚硬, 似乐符被猛然折断的悲鸣—— 他应声倒下, 就那样倒在火车里。 请问有谁知道, 人生到底该上演喜剧还是悲剧? 漫天,阳光四散…… 我看不清阳光里飞舞的是什么, 不像烟尘, 不像烟尘, 那分明, 是奥斯维辛嗜血的苍蝇!(2009年1月25日 田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