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演绎形式是类似于舞台剧的状态,叙事场景全部是舞台剧式的置景,而所有的剧情推进靠台词来进行推动,而台词的速度极快,如果不认真看很可能错过部分剧情。 我很喜欢这犹如视觉小说一般的短片,电影本身不去展现叙述者所描述的画面,而是展现叙述者进行描述这一行为本身。 这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不用眼睛也可以看见东西,视力通过身体的其他部分完成,我们就像亨利·休格一样短暂习得了本领。 朦胧的滤镜搭配手绘本风格的色彩把这个心理暗示的故事描绘的淋漓尽致。但是四个短篇全部采用这种形式实在会让人有些视听疲劳。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
英国人亨利·休格在接触了印度医生留下来的印度人的笔记后,获得了神功,仿佛对应1876年5月1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维多利亚成为印度女皇,自此不列颠君主有了皇帝头衔,成为与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奥地利—匈牙利联合君主国的皇帝平起平坐的欧洲君主。 然后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侵略者,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对应着亨利格林在海外修建的21所医院和孤儿院,21所可能对应着英国鼎盛时期占领了世界上21%的陆地总面积。 虽然日不落在现代已经成为日不过,但是他们臭名昭著的行为依然可以引来大量的抨击和反思。
《捕鼠人》
剧情其实很简单,一个捕鼠手法出色的捕鼠人任务失败后,给"我们"演绎了一些极端恶心的桥段,然后在结尾处暗示那些老鼠不吃燕麦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在吃人。一则并不复杂的寓言故事在韦斯安德森手里呈现出谜一样的特质。 而其中"人鼠"对峙的场面能极大的激活那种怪诞的异悚感,在对峙时,他们变成了同一种生物,人=鼠,鼠=人,粗劣而有效的技法把这种诡异描绘的很强烈。
《天鹅》
根据原著作者,罗尔德·达尔在1976年所创作的同名短篇小说里,他提到这则故事的灵感来源,来自于30年前的一则真实报导。 天鹅这个故事的节奏和转折与罗尔德其他作品充满想象、欢乐和童趣不同,他过去笔下所写的大部分故事最终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结局和传播真善美的人类美德。但在这部短篇里,对彼得受到霸凌的过程描写的很细致而残忍,把彼得的挣扎描绘的活灵活现。 短片中,彼得·华森的故事由27年后的成年后的他所描述,但在短片最后,躺倒在家的后院的也是成年的彼得,这一段很可能表示的是,彼得·华森没有活到成年,但霸凌他的人却活到了。 而导演的繁复的镜头与滤镜美学似乎削弱了故事的悲凉程度,天鹅成了一个寓言符号。它代表脆弱与美丽,那受尽折辱的勇者依然敌不过卑劣的摧残。
这则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很明晰,就是种族歧视。 首先我们来了解故事背景。 早期欧洲的黄麻来源于俄国,但在19世纪中期,受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欧洲的黄麻供应链遭到了重创,绝大多数欧洲国家本身没有条件种植黄麻,特别是英国,对黄麻的需求十分着急。 既然俄国没法供应,于是英国便想到了印度,从1855年开始,英国便在印度开设黄麻厂,短短14年,印度的黄麻厂数量就高达20个,员工数量总计超过2万,除了香料、黄金之外,英国大力扶持印度的黄麻产业,并且源源不断的向欧洲供给,相比于传统的暴力掠夺,英国在印度优先输出资本,扶持建厂,扩大就业岗位,所以印度人也更容易接受黄麻。
印度在此时成为了英国最大的种植园之一。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的种族矛盾也是在此出现和扩大,在短片中,身为英国人的哈利和印度人的甘德拜代表的就是殖民和被殖民者间赤裸裸的歧视。
作者与导演
原著作者罗尔德·达尔作为北欧背景的二战飞行员、间谍,足迹遍布全球,看惯了、听到了大千世界的各种真真假假的神奇故事。 他又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吹梦巨人》等让他获得了广泛的荣誉。 而负责改编的导演则名为韦斯·安德森,他的代表作有《布达佩斯大饭店》、《法兰西特派》、《小行星城》等等,他的作品的绘本风格的饱和色调有很强的个人风格,见过一眼就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