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的九月(1990)

我的九月(1990)

又名: The September of Mine

导演: 尹力

编剧: 杜小鸥 罗辰生

主演: 张萌 张国立 陶泽如 沈丹萍 邢丹丹 张晨 莫岐 李明珠 李丁 李丹军 陈立中 范东升 王颖 黎频 段薇 于林达 尹文 骆玉兰 张立美 史建全 张其贵 丁岚 岳军 赵小燕 左娅

类型: 剧情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90

片长: 88分钟 IMDb: tt4053842 豆瓣评分:8.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哦,事儿逼56劲儿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声势浩大的召开的那天是个有点儿阴沉的星期六下午,我记得那会儿我还留着小分头儿,穿着灰色的裤子,皮鞋,白衬衫和小马甲,走在去西单少年儿童书店买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劣质<机器猫>漫画书的路上.
      
      比起参加开幕式大型武术团体操表演的"安大傻子",刚上小学2年级的儿童皮爱尔实在是太没社会责任感了.说到这儿,我得冒昧的问你一句,你知道谁是"安大傻子"吗?
      
      别跟我说你不知道.
      进入90年代以后,国产青少年题材的影视作品明显有重大的落势,主要原因是因为,许许多多的新奇事物的不断涌入以及从事此类行业的导演们的大脑始终停留在80年代的冬眠期.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到什么能提起我兴趣的儿童题材电影儿或是电视剧.
      尤其是最近看了个无比2B的电视剧叫什么<18岁不哭>,我雀,根本就没一点儿进步,还是那种庸俗无比的套路.
      
      就是因为,没什么好玩意儿可看,所以,我们才有必要,骑着自行车儿或是怀揣20块钱的月票,满京城的游荡,来寻找那早已失落的童年梦.
      
      
      
      
      真的,这恐怕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最牛儿的最生活化最真实的国产儿童电影儿了.
      93年暑假,我看它时,统一"炸酱面"刚上市.
      而2002年的11月,我跟于老还有臭煤球儿合唱团聚集在秘密基地里看它时,谁又能想到在今后的近3年内,我都没有机会再看到它.
      
      直到现在,重新再看这部影片时,我依然能象以前那样激动.尤其是影片结尾,"安大傻子"挺起胸膛,一丝不苟的站在亚运会场上同身边其他同学整齐的做着武术动作那点儿,这是不是就叫光明的尾(yi)巴啊?
      安大傻子这个形象,很有潜力,我国要想强盛起来,就要有象安大傻子这样的人才成。而张国立扮演的高老师这位不象老师的青年教师,则是90年代忠诚于塑造未来民族灵魂这一崇高事业的清醒代表。
      
      有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最后,"安大傻子"没有参加成开幕式,这件事会成为他终身的遗憾吗?他会因此而变得对什么事情都默不关心吗?
      谁他妈的知道呢.....
      反正,我是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只关心飞碟,你爸,还有啤酒.
      
      在我有生之年,也许我会看到那种崩溃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肯定都是90年代后期出生的那些屁眼儿们.他们才是真正的享乐一代呢,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受着洗脑式的教育,接受着24小时不间断的过滤节目和庸俗低级成主流的商业娱乐文的影响.
      
      我敢说,这是中国最棒的儿童电影,以后也不可能出现哪部可以超越此片!~

  2. 看了好多好多遍真是好多好多遍。。。
    那才是我的北京。。。
    可惜那个北京已经死了。。。
    斑驳的院子破旧的自行车儿狭窄的胡同儿傻呵呵的孩子早上的油条路边儿的小豆冰棍儿玻璃瓶儿的北冰洋都已经找不到了吧。。。
    还有那群满口京腔儿的人们。。。
    想起那个北京心里就难受。。。。怀念到欲哭无泪。。。
  3. 再次看到这部影片的今天,已经是事隔18年的奥运之年。然而亚运会的一幕幕都在脑袋里面挥之不去,那时的熊猫盼盼遍布大街小巷,而我更是有着一件,印有手持奖牌腰缠丝带奔跑状态盼盼的多层连衣裙(各位北京小妞儿们仔细回忆一下,说不定你也有那么一件~~)。

    那时的我还没上学,脑子里面对亚运会的印象无非是和平鸽和盼盼。但是这部《我的九月》,却让我的整个人生从此不一样。

    初次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也是亚运会之后了,剧情记得不够清楚,但却记得最后看到安建军在亚运会场上挥舞着双臂,高抬着踢腿的时候,我激动的心或许不比他差多少。

    今天再次看到这部影片,也是因为昨日在中央少儿频道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播放。当“我的九月”四个大大的红色毛笔体汉字出现在电视机的屏幕上,我的心情high到了极点,伴随着音乐课的音阶练声,电影的帷幕徐徐拉开。此时此刻我真要对中央电视台说一句:感谢!

    “安大傻子”是个不张扬的孩子,比起人小鬼大的刘庆来,他的心地善良到了极致。但若是没有仗义的雷振山,也就不会让那么多事情的真相公开与光天化日之下!

    影片里的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相比之下,我特别喜欢赵爷爷,因为他的年长,总能把许多事情都看得通透。每当他讽刺诡计多端的庆来妈的时候,我心里总会有那么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当然,故事里的人物基本也都是善良的老百姓,不过是有的人心眼儿多点,有的人就过于朴实一些。而这些才构成了这个芸芸众生的小世界。

    亚运会对我们的意义,不比奥运会差到哪里去。如果要我说,我更喜欢90年代时候那种人们的生活状态。人心所向,所向披靡!还记得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捐出钱,还记得那时候簇拥在亚运奖券车周围的人们,还记得脚上带着名环的鸽子们……

    然而太多的情怀都凝聚在这部不到100分钟的电影里,若不是因为生长在北京,我是绝不会因为电影里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一个声音而动容。

    看着“安大傻子”在“比武”中的英姿飒爽,看着他一直坚持到最后的金鸡独立,我实在控制不住眼泪了……那是喜悦的泪水!直到看见他在开幕式上的一招一式,全体同学的一招一式,我更是控制不住泪流满面!

    然而庆来送给“安大傻子”那罐“冰镇的,倍儿凉”的可乐,这一幕让我当即就删掉了MSN上“刘庆来才是大傻子!!你活该!!”的签名……看来,我还真是够孩子气的。

    可我宁愿保有这样的孩子气,我宁愿叫安建军“安大傻子”,因为我觉得这样特别亲切,我也愿意在本子上画下一个带有圆圈包围的叹号,因为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常用这个符号来替代数学题的“解”,我愿意一直沉浸在这段回忆里,大把大把流着微笑的眼泪。

    尹力,谢谢你!

    因为有你,我们的童年更美好,我们的成年也更充满回忆!



    不知道现在的建军、庆来、振山都在干什么,我很想念你们!
  4. 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我的九月》,讲述了1990年九月北京亚运会前夕,一名参与团体操表演排练的小学生的故事。

    主角安建军是一个被小伙伴戏称为“安大傻子”的小男孩。之所以有这样的外号,是因为他平时不善言辞,动作慢一拍,还总爱傻笑。也正因为操练动作迟缓不规范,安建军被表演编队淘汰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小朋友接着训练,准备参加盛大的开幕典礼。

    电影故事由此展开。

    面对表演突然被刷,以及随之而来家中父亲的责怪,生性怯懦的安建军失落又委屈,只能黯然落泪。此时,新来的班主任高老师前来家访,得知安建军特殊的家庭情况及他怯弱的性格后,决定帮助他走出低谷、建立自信,并与其以“好朋友”相称。

    张国立扮演的“不像老师”的高老师,用平等的姿态与安建军交流,愿意以“高二傻子”的名号与“安大傻子”交朋友,积极引导他勇敢地把心中想法说出来,不再做“胆小鬼”。

    在被小伙伴撺掇偷走女同学训练裤来恶作剧,而后被推一身责任惨遭白眼议论时,安建军按自己一贯风格不言不语、默受委屈。

    得知实情的高老师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安建军,你怎么把朋友给忘了?”

    这位特别的好朋友在尊重安建军自身个性的同时,教他虽自强、自立却不要独自承担,学会释放与沟通,在与人沟通中找回失落的自信。

    高老师的开解对于安建军的性格变化是相当重要的。

    而对于安建军的性格展现,是本片尤为出彩的一点。作为一部儿童电影,不仅仅是要以儿童视角表现情节这么简单,外在展现的小主人公内在思维,是人物符号设置的重中之重。通过几个事件,本片将几个小朋友的表现对比,以儿童性格的差异延伸到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儿童身心的塑造影响上,这于我们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及教育问题,都作用深远。

    不那么能说会道的安建军,与伶牙俐齿的“三好学生”刘庆来形成了鲜明对比。安建军将彩票奖金捐给了亚运会,却因为自己的腼腆让风头被能言善道的刘庆来抢去。片中有一段表现建军纠结内心的画面:

    安建军低头坐在教室里,看着周遭同学玩闹的景象,听着他们欢乐的声音。

    他叠好一张准备拿给高老师的秘密求救纸,毅然撑起桌子站了起来。

    镜头随着他从屋里走到屋外,随着他一头闯进办公室。

    发现高老师不在时,他习惯性拨弄了一下鼻子,好像一下子没了底气一般立即转身离开。

    当他再次向人群中张望,发现高老师与顶替了自己荣誉的刘庆来走在一起。

    他惊讶极了,贴着墙跟溜过去,又突然地向别处跑开,躲避似的蹲在角落,不做言语。

    一系列简单的镜头,细致地展现了建军一连串的心理变化,而这些复杂的心理变化,正是安建军性格所带来的。安建军是一个心重的孩子,他善良而又善解人意,他羞涩也在很多时候缺少应有的勇气。害羞和不知所措时,他会揉揉自己的鼻子;紧张和愁苦时,他会选择独自忍受。而当高老师这个朋友式的人物出现后,他渐渐开始渴望倾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会选择依赖朋友带来的帮助。而做到这一步,是需要鼓足勇气的。所以表面平静的安建军似平常一样低着头,但他张望的眼神,慌张的情态,以及一鼓作气从教室冲到办公室的坚定姿态,是不能掩盖住他波动的内心的。此刻的他,心中惦记着的是他的朋友高老师,也有他带给自己的承诺。

    可是最终,这份坚定还是被杂乱的情感打散了。当建军看到高老师与刘庆来走在一起,他一定是慌张不安的,而在这种不安时刻选择逃避,正是安建军的性格和习惯。

    当观众们看着气得牙痒痒,恨不得出点什么岔子,赶紧让刘庆来把荣誉还给我们建军的时候,电影给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坚持训练的安建军等到了一个替补上场的机会,而出行被取消的庆来也挽救不回失去的上场机会了。

    在建军将去参加开幕式之际,刘庆来塞给安小妹一瓶冰镇汽水让她递给建军。

    没有道歉,没有真相大白,没有特别决断的结果,更没有摆上台面的和解情节。

    观众心里的一切怨念都在小妹脆亮的一声:“哥,冰镇的,倍儿凉!”之中消融了。我们这才缓过神来,这终究是部儿童电影,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别扭、伤害和原谅,终究是那么温柔和单纯的。一个远远望去的眼神,一瓶示好的饮料,一句还没学会怎样说出口的鼓励和祝愿……能言善道的刘庆来也不说话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除去人物的刻画十分丰满外,这部具有浓浓北京风情的电影将时代与地域符号展现的淋漓尽致。片头伴随“中国儿童制片厂”字样响起的音乐《东方红》,群生共处的大杂院、空中扫过尾音长留的鸽子哨、大街小巷都在放的《亚洲雄风》,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回九十年代初的北京。质朴的年代,燥热的季节,大杂院里好像连空气都是在生活中发酵出来的。

    院子里群居生活的真实体现,恰恰是我们这个年代人追求的反璞情怀。

    庆来妈妈热闹爱来事儿,喜欢嘚瑟自己儿子,在大院儿里是个典型的贫嘴妇女形象。她不让儿子跟安建军一起玩,怕他也“变傻了”;而每当庆来妈妈在院子里说闲话的时候,邻居赵爷爷都会回头瞅着,偶尔也嘀咕两句:“(院儿里的闲言闲语) 真特么腻虫!”

    还有管理院子、和蔼亲切的荣奶奶,媳妇待产的奋斗小青年,埋头读书的蛮横大学生……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每个家庭看似独立,却都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大杂院的群生记是社会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到如今,则是一种对旧时人情味儿的怀念了。

    生活在大杂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当下社会人的代表:有人老实踏实,就有人精明机灵;有人妙语连珠,就有人不善言谈。大人和小孩各自性格鲜明,却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小孩最后会长成什么样的大人,都跟他们儿时的经历相关。

    生活在集体里,是很难将个人意愿全面的表达出来的,随之而来,是每个个体人物的不同精神依次展现,融入大杂院的精神之中,形成集体社会生活化的本身。这一点,从影片开始的演出筛选就能体现出来。如果说安建军一开始输给了集体与个人的对抗之中,那么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继续坚持训练,在替补需求出现之时用实力把握住机会,便是他个人意识觉醒的成功表现了。

    最终,“安大傻子”获得自信,成为了强者。

    影片中不乏嘲弄之词。比如对于一再提及的“三好学生”。电影里不止一次地借孩子之口表示:“谁叫人家是‘三好生’呢,什么好事儿都是他的!”

    原来在孩子之间就已经有了代表地位和阶级的名词。

    再比如安建军对于“安大傻子”这个称呼态度的变化:从“人都说我有傻福气” 到 “少叫我安大傻子,我傻么!”

    善良和傻,呆板和老实,是很容易被混淆的啊。

    还有高老师那句戏虐的:“我的朋友是胆小鬼呀!”

    这句话一下子把儿童的视角和大人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要做一个有勇气的、敢于把自己想法说出来的人,做身边这个大人真正的朋友,不去做孩童世界的幼稚胆小鬼。

    在我看来,《我的九月》倒不像是一部儿童片,儿童世界是大人社会的缩影,电影只是真实地将这种缩放之间的差异表现出来罢了。而《我的九月》之所以敏锐真实、贴近生活,缘于他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讲一个大人的故事。相反的,是将小主人公们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孩子的想法非常单纯,也非常复杂和细腻。这种情感的探究和发掘,与生活环境、当下时代的紧密结合,才是当今儿童电影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