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晴朗的天空 Чистое небо(1961)

晴朗的天空 Чистое небо(1961)

又名: Clear Heaven

导演: 格利高利·丘赫莱依

编剧: 达尼尔·赫拉布罗维茨基

主演: 妮娜·卓别舍瓦 叶甫盖尼·乌尔班斯基

类型: 剧情 爱情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上映日期: 1961-05-20

片长: 110 分钟 IMDb: tt0053712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年轻的女孩萨沙(妮娜·卓别舍瓦 Nina Drobysheva 饰)邂逅了英俊潇洒的空军飞行员阿列克赛(叶甫盖尼·乌尔班斯基 Evgeniy Urbanskiy 饰),在阿列克赛短暂停留的几天里,两人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之后,阿列克赛重新返回前线,此时萨沙的腹中已经怀上了他的骨肉。

演员:



影评:

  1. 这是1961年苏联的一部电影。

    之所以关注这个影片,是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大批苏修的运动中,批判了不少苏联的影片。除了《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外,捎带着把这部《晴朗的天空》也批了个七荤八素。唯一的缺憾是这几部影片不像其它毒草影片那样,拿出来全国公映。我们也没法义愤填膺的去批判,只留下好奇。所以直到现在才开始看这部影片。影片的情节没有变,而世界却早已物是人非了。

    故事是描述上世纪五十年代,从主人公莎莎对战时的回忆开始的。年轻的姑娘莎莎通过电话恋结识了著名的飞行员阿斯塔霍夫,并一起度过了浪漫的五天,并怀上了他的孩子。由于战争,他们离多合少。莎莎只能间接的了解阿斯塔霍夫的信息。阿斯塔霍夫在空中奋勇杀敌,后来被敌机击落殉职了。政府授予了他金星勋章。而此时的莎莎只能强忍悲痛,悉心抚养孩子。

    不料在战后的某一天,阿斯塔霍夫忽然回来了。原来他负伤后被敌人俘虏了。归来后的生活实际上更加艰难了。他们需要接受的不仅是战后物质的贫乏,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阿斯塔霍夫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做一个普通工人,没人承认他是英雄,他的苏共党籍也被剥夺了。他们夫妻俩人只能默默艰难的生活着,并努力去和命运抗争。

    因为他的战俘身份,使阿斯塔霍夫和莎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说:“我想去飞行,可我什么也不能做。我是个俘虏,我犯了罪。犯了应该被打死的罪,犯了在奄奄一息时被俘虏的罪,犯了没被饿死的罪。”抱怨之后,他也在想:“战斗中我们跟敌人战斗,这里我们去跟谁战斗?难道其他人都错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去责怪任何人。”

    站在他们角度看,阿斯塔霍夫确实被冤枉了。而最糟糕的是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在当时的苏联,对战俘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谴责,仅仅是一种政治操弄。是一种时代的错乱。一个荒谬的政策就有可能毁掉一个人的全部生活。他们只有忍受这种不应得的痛苦去赎这种不存在的罪。一个获得了金星勋章的苏联英雄一瞬间就变成了可耻的投降者。那个时代这种荒谬的事情不止存在于阿斯塔霍夫一个人身上。

    在咱们这里,除了政治的要求外,还有一个道德问题。中国的古训中,早有士可杀不可辱的要求,早有严颜“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的豪迈。一旦归为臣虏那还了得?开除党籍和军籍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即使回归正常生活,也少不了旁人的冷眼和歧视。只有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回顾那些荒唐举动,国人们才稍有醒悟。然而那些受尽屈辱的人的一生早已被葬送了。

    影片中,我们看到决定阿斯塔霍夫命运的那群人的身后,耸立着斯大林的塑像。而在一个夜晚,莎莎一家突然听到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人们非常吃惊,但并没有痛苦。或许他们的眼泪已经流干了。接下来的镜头是初春的河面上,冰雪消融,刚解冻的冰凌顺溜而下。河边的树上吐出新芽。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时我的脑子中下意识的想起了这部影片是在1961年拍摄的。

    注意到了影片中的一个细节。阿斯塔霍夫不经意的说出:“我是有机会开枪自杀的。”可见到了生死关头,任何人都有求生的本能,都免不了有瞬间的怯懦。这是人性的驱使,是太正常不过的反映。英雄也是如此。可后来的这种活法,让他觉得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虽生犹死才是。也曾有过自杀的考虑。最后救他的不是莎莎,而是固化在他头脑中的信仰。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

    莎莎接到已经去从军的父亲转来的纸条,告诉她要经过这个车站。莎莎立刻飞奔而去。车站上,几百个妇女聚集在一起,等待自己亲人。莎莎和她们一起,有年轻的姑娘,有年幼的孩子,也有岁暮的老大妈。她们互相传送着一面小镜子,修饰着自己的容貌。要用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亲人的到来。

    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中,人们听到了远处火车的轰鸣声。近了,近了……。火车通过站台,并未停下,呼啸而过。站台上的女人们和火车上的战士互相招手,呼唤着亲人的名字。尽管飞驰的火车上,他们谁也看不出来谁。

    在这个长达2分22秒的场景中,看不到与影片主题有关的情节发展。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所有人脸上企盼、焦急和悲伤的神情。

    战争使得一切事物都扭曲了。同样,也带给了人们如此痛苦绝望的情感经历。多灾多难的民族有一种天生的接受苦难的特质,并且在这种默默的隐忍中表达着他们无声的抗争。

    还有一段阿斯塔霍夫和莎莎的弟弟谢辽莎的辩论,我对这场争执已经无法有自己的感想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影片的音乐自始至终都悲伤和低沉的。呼应了影片的主题。

    本人评分:7.0。

  2. 本片堪称苏联伤痕文学。通过这部电影,大体就能窥见苏联的文艺界是个什么样貌,甚至可以预见苏联解体的悲哀结局。在美国好莱坞塑造一个又一个美国英雄的时候,苏联文艺界却推出这么一个倒胃口的故事——里面男主和女主就好像发了情的狗,毫无廉耻!难道这就是苏联红军?这就是苏联人民?影片的前半部充满及时行乐、末日狂欢的思想,而影片的后半部,则是一部《集结号》式的伤痕文学。

    为什么我说男主和女主毫无廉耻?

    敌军空袭期间,可以说军情如火,可是女主居然在这么一个十万火急的时刻,打电话给空军部队,想要约她根本不认识的空军帅哥出来!窗外还响着防空警报呢!还隐隐听得到炮火声呢!在这种军情紧急的时刻,空军部队接电话的战士还要花时间记录女主的留言!女主脑子里难道只有男人吗?没人反对男欢女爱,但是不是也要讲究个时间和场合?那边空袭呢,你打电话给空军就是为这点破事?

    男主就更奇葩了。作为一名红军战士,不求他有什么高尚情操,但是坚持一个普通人的道德标准,恪守一个军人的职责本分,这不过分吧?男主是怎样做的呢?在战争期间,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发军情,他不枕戈待旦,却答应和一个陌生的女性约会,而且和女主第一次见面就动手动脚,被女主制止了:“你不能亲我!在没有爱情的时候,这样很庸俗!”男主反问:“很庸俗?那你为啥把我拉进屋?为啥打电话约我?”是的,男主真的很油腻,非常庸俗,甚至可以说,他就是抱着约炮的心态出来的。谢天谢地,女主总算还有点正常人的道德观念。

    之后,男主在一次战斗中险些牺牲,这顿时激发了女主要及时行乐的思想。男主当晚要值班,但是女主要和他滚床单,起初男主是拒绝的:“我在值班呢,这是战争。”女主让他编个理由逃岗,男主还说“不行,我不能骗人!”看到这里,我还有些许欣慰:你总算还有点红军的自觉。然而剧情的下一秒,男主就打电话给部队,找理由逃岗了!尼玛,现在正是战争呢,作为一个军人,用休假时间约会也就算了,现在居然逃岗跟人滚床单!这样的军人应该枪毙!苏联啊,你就这么描绘你伟大的红军战士?这样的角色也能当主角去刻画?

    更为诡异的是影片的镜头语言。苏联创造了很多经典的镜头语言,比如敖德萨长阶,通过镜头语言这种艺术形式,鞭笞丑恶,歌颂光明。然而本片的镜头语言是什么样的呢?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满载着红军战士的列车呼啸驶过,站台的亲人奔走呼号,列车上的红军黑压压的,根本看不清面目,只能听到他们的近乎悲鸣的嘶喊。是的,就是悲鸣,站台上群众的表情充满惊恐,让人不寒而栗,仿佛这是一辆驶向地狱的亡灵列车,而不是雄赳赳气昂昂开赴前线保家卫国的英勇红军。是的,战争注定是有伤亡的,苏联红军慷慨捐躯者的人数更是刷新了战争记录。但是,影片用一种近乎恐怖片的镜头语言去表现开赴前线的苏军,是想表达什么呢?这组镜头,既不肃穆,也不悲壮!除了渲染恐怖,没有任何意义!

    电影的后半段开启了伤痕文学模式,男主被俘,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因此他的党籍和一切荣誉都被剥夺了,而且英俊的面容也在战争中毁了。女主未婚生子,在家里也受到排挤。影片展开了低劣的政治控诉:快看,为国家战斗并且付出重大牺牲的空军英雄,竟然遭到这样的对待。看到这里,我其实一点也不可怜他们,我甚至觉得这对狗男女活该!男主无法回答党组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别人被俘都是被敌人杀害,而唯独男主被俘却能活下来?在被俘期间都干了什么?就连我这个观众,也无法替男主自圆其说。

    电影的最后,斯大林去世了。电影用一组“杀人诛心”的镜头来表现斯大林去世。没有任何角色表现出任何悲伤,只是呆呆的发怔。然后镜头开始表现自然景观——曙光和春色!这样的镜头语言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斯大林坟前跳迪斯科了。旭日从海平面升起,冰河消融,小溪欢快的流淌,江河推动着冰雪重新开始奔涌,千年的坚冰焕然而释,背景音乐也洋溢着幸福……自己国家的领袖去世,竟然是一件如此令人开心的事!然后,玉米晓夫上台,平反冤假错案,给男主恢复了荣誉,影片结束。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苏联文艺界的堕落震惊了,他们塑造的红军形象竟然如此不堪,他们竟然用这样的手法去表现自己国家的伟大战争,他们竟然如此控诉自己的历史,表现斯大林去世的镜头竟然如此恶毒!是什么样的文艺界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作品?苏联有这样的文艺界,难怪这个国家竟然会一朝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