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 攻殻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2002)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 攻殻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2002)

又名: 攻壳机动队 S.A.C.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 攻壳机动队 STAND ALONE COMPLEX /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导演: 神山健治 中村隆太郎 若林厚史 吉原正行 下司泰弘 橘正纪 大原实 竹下健一 河野利幸 布施木一喜

编剧: 士郎正宗 神山健治 藤咲淳一 樱井圭记 佐藤大 菅正太郎

主演: 田中敦子 大川透 家中宏 山寺宏一 桧山修之 玉川纱己子

类型: 动作 科幻 动画 惊悚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02-10-01(日本)

集数: 26 单集片长: 25 分钟 IMDb: tt0346314 豆瓣评分:9.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攻壳机动队》动画TV版,分2季。

演员:



影评:

  1. 文章一,《从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探讨Stand Alone Complex》。来源,原文繁体,转为简体。

    文:SilentLain

    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当市场上所有资讯透明、对称时,将没有任何企业占有独占地位或是绝对优势,因此个人可以完全自由选择,而整体市场利益将可最佳化[1]。若把它延伸到社会学,当所有资讯对所有人公开,透明时,每个人将可依照自我意识自由的做出选择,而整个社会因为大家不同的选择,而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综合以上论述,当所有讯息透明时,整体将因为个体的自由选择而呈现多元化的结果,而整体利益也将最大化。

    关于这点,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简称攻壳)[2]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剧中笑脸男事件背后所透露的意义是:当所有资讯公开、透明时,个体的独立性将逐渐消失在庞大的资讯中,因为庞大的资讯量,会让个体错将他人的动机、思想误认为是自我自由选择、独立思考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将导致一种吊诡的一致性:每一个个体都认为自己是独立思考,自己的思想具有独立性以及原创性,所做的选择出自于自我自由意志的选择,但整体所呈现出来的却是大家一致的共同性。这种状况下的共同性和一般传统定义共同性的最大差别在于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此一共同性的产生,反而执着于自我的原创性,因此形成所谓「没有原版(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此种思想、动机的原版)的复制品(大家的思想一致)」。这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简称SAC)。这种现象和过度追求个人主义[3]的社会很接近:当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追求个人主义,提倡独立思考,追求人与人的差异性的同时,整体社会所呈现的却是空前的一致性:「所有人都追求和他人的差异性」这一致性。

    不少人举过各式各样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SAC,像是时尚(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流行(ACG中充斥的各种萌要素)以至于价值观、意识形态。关于这部分,我持保留态度。SAC的特色在于「没有原版的复制品」,而我没有办法确认这些例子到底是不是「没有原版的复制品」。许多时尚流行的起因在于某些特定艺人或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打扮穿着;现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星爷用语出自于周星驰的系列电影;ACG中的萌要素(猫耳、女仆、ツンデレ)通常是因为某些特定作品而大红特红。这些都不能算是SAC,因为他们存在一个明确的原版,而大家也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想法具有独创性以及原创性。那,到底什么是SAC呢?这个问题就交给各位去努力发掘吧!

    这种现象,有没有解决或改变之道呢?攻壳女主角草薙素子认为,她在塔奇克马(又译:攻壳车)[4]们身上看到这个问题的解答:好奇心。塔奇克马们每天都会进行个体间讯息的同步化,这点和SAC所假设资讯完全透明化的前提很接近,差别在于SAC现象使得人类在追求个体差异性时产生一致性,而塔奇克马们却在追求一致性的资讯同步化过程中,得到个体差异性。为什么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好奇心。我认为,好奇心在此可以解读为「求知欲」,也就是对所有事物抱有赤子之心。因为这种好奇心,塔奇克马们会去思考资讯背后的涵义,不会盲目的接受讯息,因此,即使在资讯同步的状况下,也能够发展其个体之独立人格。

    当初在动画中看到这答案时给与我无比震惊!从以前开始,就有一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到底是什么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从唯物论[5]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环境。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所接受的资讯不尽相同,所以造成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不尽相等。以此论点来看,如果大家的所接受的资讯都一样,那人和人之间还会有差异吗?当我观看这部动画时,这个问题又再次在我脑海中浮现,SAC现象可说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子集合。而动画中所提的解决方法,好奇心,这个比较偏向唯心论[6]的解答,则有可能是SAC现象,甚至于这整个问题的解答。至于到底是不是,这就要留待时间以及科技来证明了。

    Reference:
    [1]巧克力经济学,P.97
    [2]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
    原作是士郎正宗所画的科幻漫画「攻壳机动队」,探讨人与机械之间差异性模糊化后,所衍生定义以及相关问题。1995年由名导演押井守使用同世界观拍摄剧场版动画,结果震惊全球。「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则是2002年时由神山健治导演以同样世界观另外拍摄的TV动画系列。
    -tw
    [3]个人主义
    zh-tw
    [4]塔奇克马
    多足型思考战车,它们的AI发展是这部作品的重点之ㄧ 。
    [5]唯物论:

    [6]唯心论


    ==============================================
    ==============================================
    ==============================================
    ==============================================

    文章二,《阅读笔记:攻壳Stand Alone Complex、沉默螺旋与人工灵魂》。来源,原文繁体,转为简体。修正个别标点及别字。原文只有两段,第二段很长,内容虽然几经转折但思路顺畅、联系密切,但为阅读方便只好在转发时分段。以下第三段开始为我加入的分段。


    看完攻壳的 Stand Alone Complex (SAC) 的 The Laughing Man 笑脸男篇,很难不接着它的情境继续设想。而也许就像某个同样在讨论这个题目的网路文章说的:「每个看过SAC的人都很清楚,其社会原型几乎不存在,但却造成了效应的延伸,吸引了像你我这样来反复琢磨其中深意并且在无意之中把它「神化」之人,这是什么现象呢?没错,Stand Alone Complex。」所以,看完SAC,我们讨论著SAC,而这本来也就是SAC的行为。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发展,是不是在原创者的意料之内呢?不管是或不是,似乎都可以用SAC来解释。就像在剧中,草薙素子思索着那些呼应,或是模仿着笑脸男的行为产生的原因,而荒卷课长给她的回答是:「有些时候,观众的反应也是戏剧的一部分。」与这样的回答相类似的,李国修也曾说过:「幕起,看见一出戏;幕落,我是剧中人」。所以,我们所阅听的内容,其实对我们的思考、判断、或情绪其实影响至深,认同也好,反对也好,总之我们的思惟其实常会融入阅听的内容而受到改变。或许,这也就是SAC之所以产生的基础。

    在小说《历史学家》里说到:「也许你相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但你需要思考它为什么是正确的。」只是,当人们坚持着自己的相信时,究竟有多少真正经过检视?有多少真正经过思考?不说别的,从这几年台湾的政治演变,很清楚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而这样的情形,也就是攻壳SAC所提出的,对于独立思考或行为是否存在的质疑。「个别独立发生,却又有高度一致性的思想或行动。」、「没有原版的复制行动或思想」这是攻壳里对于SAC的解释。只是,这样的个别事件发生,真的可以视为「独立事件」吗?
    对于SAC的详细解读,有人提出:「当资讯如此快速大量的流通时,独立思考真的存在吗?亦或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是被资讯所操纵的傀儡?自认单独一人在网路前思考,但其实我们都是被某种潮流不由自主推送着?」于是就有了剧中所产生的现象:独立个体不约而同做出了相似的行为,形成一种集体的盲动。虽说是「不存在原创,但产生了复制品。」可是,所谓的原创真的不存在吗?我想,其实是因为先有了一个倾向或趋势出现,于是衍生出基于同一方向或概念,而或许有些许差异的跟随者,或是复制品出现。

    在SAC剧中质疑了「独立产生」的可能性。因为不管是思想或是行为,不可能凭空出现,都需要一定的资讯喂养与知识的累积。或许,文化,或是意识形态的养成,可以符合这样的状况。同样的,为了一个虚拟的信念,不同的人运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相似的行为目的,这在独裁专制政体下,或是政教合一的神权体制下的社会里经常可见。例如现在政府倾中媚中,下面各级政府人员、地方势力或是各行业中的利益共同团体自然善体上意的配合,于是各种未经上级指示的媚中行动一一出现。人们自动的配合,甚至在未经整体规划之下在各个细节与方向自行发展;同时人们也自动形成思想警察,心中都有个小警总。而且,这些虽然是自行发展的,但都不离开倾向于上位者喜好的方向,所担心的只有爆冲过头,而没有不及;只有马屁,没有不识相。我想,最具体的呈现,就是中国文革过程里的种种现象。当然,也出现在现在中国民族主义大旗下的种种吹捧行为。相类似的,所谓的时尚流行趋势,似乎也是如此。整体的结果,是由各个「独立个体 (Stand Alone)」产生的集体行为或现象,成为一种复合体 (Complex)。

    不过,这样的SAC现象,以及产生的结果,似乎又符合人们因为害怕孤立,而参考意见气候与准感官统计的模式所产生的沉默螺旋效应 (spiral of silence) 理论。若是以这样的效应结果来看,Stand Alone Complex 里的 Stand alone,可以解释为「孤立」,而 Complex 则是医学上所说的「心理情结」或症状疾病。沉默螺旋效应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探讨人们之所以会有社会化行为,或者行为符合所谓的社会期待,往往是因为对于孤立的恐惧感。通常它的发生来自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的判断。常常人们会先就这个议题,感受自己身边的「意见气候」,然后判断一下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觉得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较大音量的优势时,就会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而若是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就会为了防止自己被孤立而保持沉默。于是,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于是逐渐地,就会变成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见声音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变成主流;而持劣势意见的人保持沉默,因而声音越来越小。这样的重复回圈,就成为「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渐进式过程。而对于还没有自己意见的人,相对的就容易受到优势意见的影响,或是直接采纳优势意见。在沉默螺旋效应当中,声音越大的,就变得似乎越主流,声音越小的,就越变得不主流,不被重视。可是这和真正的事实不一定相符合。

    然而,在这两种情形下,各自所发生的SAC,却很容易会把原本不是真相的意见成为事实。主流的声音掌握发言权与诠释权,再加上SAC而来的行动配合,就能有效的消灭非主流的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的319刺杀总统案。当时的蓝营声音如此的强大,一面倒的主张所谓的自导自演,甚至鬼扯一堆如奇美小护士之类的唬滥。结果至今仍然没有证据能够支持他们的说法。同时间,还一一出现福小姐、猪皮测试等等的各方神探。相对的,在这样的强势主张之下,掩护了原本正常对于这样的事件会引起的合理怀疑与侦办方向,例如中国买凶;例如蓝营人士进行刺杀行动;例如地方签赌组头意图影响赌盘等等。这些应该在这件刺杀案中被探讨检验猜测的行凶动机,在319案件当时几乎完全消失不见,变成似乎只有自导自演才成为唯一的正解一般。所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难怪不论李昌钰的检验,以及后来找出的凶手及可能的行凶动机,一律都被无视消音。当然,在这当中,主流意见及配合媒体的操控斧凿斑斑。不过,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或者意见气候,似乎就此定调一般。这样的情形,简直就是攻壳SAC笑脸男事件的翻版,连笑脸男模仿者的出现,以及有心人士借机操作牟利的情形都如出一辙。

    让人很惊讶的是,这样拙劣的操纵,居然也就此达到目的。沉默,不表示意见,这似乎是东方社会中常见的习性,也是所谓的以和为贵、乡愿的具体表现。于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敢于发出声音的,不论是非,似乎总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这在政治上、社会上,甚至在司法上,现在都已是常见的现象。于是,长久下来,在其他的声音沉默之下,这些占优势声音的人也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而是非、真相早已不再重要。在电影《特种部队 (Basic)》当中就说了:「事实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来像是什么。」于是,也难怪要质疑,是否真有独立思考的存在。是社会意见、或是群众真的可以弱智至此吗?懒得自行判断,不敢自行判断,从众,变成沉默螺旋效应出现的温床。在这种情形之下,资讯的传播将会出现偏见,即使在现在的网路世界中,打开入口网站 portal website 或是 Google 搜寻,得到的结果仍然会依照广告行销、或是该资讯的热门程度而排序。所以,并不是所有资讯都有着均等的机会被阅听者所接收到。所以,像《群众的智慧 (The Wisdom of Crowds) 》一书所指出的”多数较少数更为聪明”的现象,并不容易出现。因为在沉默螺旋效应当中,较大声的,只是看起来是多数,可是并不是真正的多数。所以,在SAC的现象当中,理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或是个性,就这样消失了。理论上,多数人所形成的群体,在资讯充足的条件之下,应该是能够做出不同的判断的。而后在不同的判断当中,经由群体的相互平均之下,而获得一个较聪明的结论。但是,在SAC当中,由于害怕孤立,由于从众心理,人们却仿佛丧失了自我一般,在行动与思想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所以,不管是对于对于独立思考的质疑,或是出于对于孤立的恐惧情节,这两种对于SAC的解释似乎形成了如同摩比乌斯环 (Mobius Band) 一般的二而为一。

    这样现象的发生,或许是来自于偏见。这里的偏见,所指的是人类对于资讯会变得有选择性的接收、处理及判读。而这样的选择性是怎么产生的?成年以后,当人的意识形态定型之后,往往对于资讯会有选择性的接收,或许是懒了,或许是不再抱有好奇心去探究,更或许就是基本的从众、害怕被孤立的心理。一般来说,将资讯,进一步处理成知识,所需要的整理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似乎不存在有取舍、好恶的存在。但是在将知识转化为意识形态、智慧、经验等等的过程,往往就会牵涉到取舍。而这样的取舍,是否能不带有情绪,就很难说了。另一方面,转化的过程,是否能有整合的能力,是否能有进一步思考背后含意的能力,也是一个关键。思考,本身应该也是 Neutral 的。但是以「人」来思考,就难免带有非理性的 bias 因素。而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t,人工智慧) 呢?在攻壳里的 Tachikoma AI,在产生灵魂Ghost之后,个体的差异也凸显了出来。但是,AI们并没有产生沉默螺旋的现象。或许,这是因为在AI,在资讯的分析和解读上,相对于人,并没有偏见、文化差异或是受到意识形态影响的问题。所有的资讯都是中性 Neutral 的。草薙素子猜想在资讯同步后的AI们,产生各自独立个性的原因,来自于好奇心。由此来看,或许心智的成长或是发展,有它的成长曲线在。固然,人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慢慢地会经由知识经验的累积,而加快同类型资料的处理速度,不过在这同时,因为处理模型已经逐渐的形成,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已经成型,所以对于资讯的处理判读也就会产生偏见。于是,随着年龄、生活经历的累积、或是意识形态的形成,好奇心可能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智的成长也就趋于缓慢而逐渐定型。所以人们对于资讯,会产生接收或是解读上的偏见,而且不再以逻辑方式分析处理。尤其是若只接受单方面的资讯喂养,就更容易受到SAC的操控。或许,这是因为人脑的处理能力有限吗?相对来说,AI则可以重复而不厌烦,没有习惯模式地,中立的,处理着单纯的资讯。所以可以一直是 Neutral 的。

    不过,若是照剧情当中,其实也很难说。因为 Tachikoma 的AI也已经演化出情绪了。只是,究竟在这人工的灵魂当中,情绪会是怎么产生的呢?相对来想,攻壳剧场版一的傀儡师,这个自称诞生于资讯之海,具有意识的人工智慧灵魂,有没有情绪呢?就剧情上来说,似乎是有的。所以他恐惧并逃避六课的追杀,并且有找寻同类(素子)的动作产生。只是,情绪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以人类来说,情绪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来说,有好恶,才会有情绪。基本上,情绪是属于非理性的。所以全理性基础的AI,应该是无法具备情绪这样的非理性元素的。所以,非理性,算是一种灵魂的特征吗?因为,非理性,等于是为理性逻辑的系统投入水平思考的变数进去。所以,大致来说,情绪、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好恶等等,从对于行为的影响来说,应该都算是非理性的。只是,这些非理性的因素,也更容易产生SAC。但是,就因为SAC的发生,所以灵魂的独立特征,也似乎因为一致性的结果而就此消失。这又是一种矛盾。

    SAC的结果当中,有着「一致性」的特性。可是,一致性却往往代表着停滞的危险。就像 Apple Seed 2 里面的情节。想要将所有人的想法和行动统一一致,结果所招致的,应该就只会是灭亡。若是以生物演化的观点来看,「变异」的出现有着绝对的必要性。所以,在攻壳剧场版一当中,德古沙问素子为何会招募他进入公安九课,素子的回答是:当所有的组件或是组成都是一样的,必定会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所以在九课当中几乎都是改造人,出身佣兵或是特种部队的情形下,招募了他这个刑警出身、大部分仍是肉身,且有正常家庭的成员。所以,在一个团体当中,有着不一样的因素存在,有着其生存上的必要性。相对的,像《群众的智慧》里所提到的,高度菁英集中所形成的决策机制,往往就会发生危机。书中所举的例子是美国NASA在哥伦比亚号号太空梭的受损风险评估,而最近的例子,就是丰田汽车的危机处理问题了。相对的,九课的荒卷课长就说:「九课并不存在团队合作,充其量不过是在「个人表现」的结果中,产生的「团队默契」罢了。」所以,在生物系统当中,是不是也必定有着这样的变异要素呢?在生物演化体系里,可以明显的见到这样的情形,那么,细胞生理的运作、器官组织之间的协同、人体各项生理运作的反应与调控、疾病的发生,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因素?另一方面,相对的,若是以系统设定控制,主动在运算过程当中投入变数,像《奈米猎杀 Prey》里面的程式运算过程一样,会不会也产生这样的情形呢?因此,变异的发生或需求,可能不只是来自于那十万分之一的平均基因突变机率,而可能有更多更精细的调控在内。所以这可能并不像类似基因或是多重代理人程式矩阵当中所应用,或是所期待的,在 bottom up 模式当中所出现的「突现」现象。

    变异的发生,应该是生物体的特性,也应该是独立的象征。然而,独立的个体,依照自行的独立的判断,而做出相似的,或是协同性的行动或思考,这可以视为是一种经由「群众的智慧」而抵销个体判断差异的结果,但从结果来看,却也是一种SAC。所以,SAC是一定会发生的吗?当结果或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时候,SAC的出现就会变成了缺点,沉默螺旋效应的出现就是其一。能够怎么做呢?是否真的像是在SAC的一开头,草薙素子所说的:「不喜欢这个世界的话,就闭起眼睛,蒙上耳朵的过日子吧!」就像笑脸男所作的,就像麦田捕手主角所说的一样:「我想让自己就像个又聋又哑的人一样。」

    ==============================================
    ==============================================
    ==============================================
    ==============================================

    文章三,《Stand Alone Complex之于笑脸男人事件》。来源。另外,有篇基于此的高度重复文章《stand alone complex》。来源。在此将后者的一部分杂入前者,但杂入部分以【】注明。

    【攻壳机动队第一部最后一集,素子和笑脸男的对话中“stand alone complex”第一次作为台词出现 。】

    【DVD映像特典里,Stand Alone 一词解释为一些反对网络化、机械化,将自己脱离网络以外的人,但是因为全球的网络化与电子脑(Cyberbrain)的盛行,这些Stand Alone的人在脱离网络之后,变成真的与世隔绝,连正常生活也出现了问题,从而感到失望。这种心理就称之为StandAlone Complex。】

    “孤立个体集合体”,Stand Alone Complex的通用诠释,在动画中特指原先互无关系、各自独立的人们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情况下,为了某个相同目的而统一行动的现象(笑脸男现象和个别的十一人)。基于无数独立意识个体的思想与行为交会,形成的复杂且具有意识系统中产生更高级形式的指导性整体意识通过对stand alone的个体施加干预而产生影响的现象。

    “独立于复杂系统”。就像笑脸男说的,“其实这个社会本身就潜藏着引发这个现象的系统”。现象,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就好像笑脸男开始只不过把那个有关村井疫苗的信息以绑架的形式扩散了出去但引发了后来连续笑脸男事件,而系统,就是指社会的大众心理,概括地来说,“不存在的作品竟然产生出了原创的拷贝” 。



    解释之一【stand alone COMPLEX】

    最终回中,素子与笑脸男人开始了继第九话后最长的一次对话,也是最后一次。其中二人不断的引述各类人物的言论,此次的对话,出现了几个重要的人物,首先是并非在此话中出现但却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心理分析学者Wilhelm Stekel,作为与弗洛伊德同时代却又与其意见相左的精神病学家,现在最为出名的多半是因为那句对成熟与否的界定(同样出现在《麦》中):“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英勇献身,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素子用它来形容笑脸男人的心态,最为合适,或许这也是一切事件的原点。

    第二个充当了笑脸男人想法的诠释者角色的是Dziga Vertov。这位有着激进思想的前苏联导演一直遵守着自创的法则,坚持用自己的创新手法拍摄他所愿意拍摄的东西,即现实,并让观众能通过自己的电影去“感受世界”。但正如评论家所说,Vertov的作品被要求从认知到质询,以电影的形式来向世界展示真相,从这点来看,他和笑脸男人的初始动机有相似之处,只是作为让大众看到真相这一存在;而后期,笑脸男人不得不半屈从于现实,承认自己的幼稚和单纯,却也与Vertov看上去“激进但大半生却不得不服从于政权”的特点相符。

    当笑脸男人事件的心理和社会影响度都大大超过葵他自己的预料时,这个固守于图书馆的少年开始反思自己的存在和消失究竟会对剩下的人产生多少影响,从而出现了第三位和第四位诠释者——Frederic Jameson和大泽真幸。前者是后现代理论的主力支持者和研究者,后者则是致力于决定社会秩序的相对社会范式产生机制论者。Frederic Jameson提出的论点,四个后现代主义关键性的二律背反:时间与空间,主体与客体,天性与人性,以及最后乌托邦的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上,Jameson一直恪守着后现代的模糊性,即在社会体系和文化现象中始终保持着模糊而核心的思想,同时逐渐摒弃快乐主义的辅助。这种对抗性文化正是Jameson的后现代主义最能被人接受并加以应用的部分。在葵看来,信息并行化的结果最终导致了个体性的消失,Jameson的理论似乎更尽职的解释着个性和个人的终结,这其中取消了对任何因果性和确定性的追求,排除了意义统一构成的可能性和终极价值存在的可能性。主体消失后的自我成了这样一种状态:自我的荒谬,自我的萎缩,自我的缺席及自我的零散化,从而起到了“原版消失而拷贝版在扮演着原版角色”的作用;或许还有“拼贴”的意味在其中:各种没有新意的模仿被重新排列组合,成为一个个“新的实体”出现在人们面前,一如那些被大大小小的计划牵制着的拷贝版笑脸男人,而即使其消失,影响依然渗透到了社会体系的要害,从而继续控制着整个社会机器的运作,换句话讲,消失只能使影响扩大化,说到这里,Jameson恐怕就会在笑了,笑脸男人的所作所为几乎是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演化下去。

    至于说到个体,大泽真幸不能不提,暂且按下SAC中所引用的言论不表,单单说到他在“个体和第三人的场合”领域的研究,结合Jameson的理论,素子和笑脸男人的谈话就可以渐渐明朗化了。在大泽真幸的研究领域中,个体的交流性始终是驱使社会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对“个体”的强调,事实上正中后现代情结的下怀:后现代所期望的模糊性在社会体系与自然环境的非连续性中得以体现。素子说笑脸男人实际上却少了一个对“个体”理解的切入点即好奇心,因为这是交流性的表现特点之一,可以说在“好奇”的基础上,交流才会成为可能,继而演化为维持个体以及所在系统的充分条件。

    在社会中每个人代表着个体来活动,但由于种种的因素,如教育、社会理念、惯性、宣传、习惯、文化、特性等,反而导致代表个体的人的活动,相当集中的完成了经验同步的构筑,互相交互混合、影响。每个理解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都统一在融合的名下,组合在一起,即成为“相对独立的复合体”。


    将上面的言论列为方程组,有可能会得出如下解:stand alone始终只是作为complex的注脚出现的,真正的重心在于“复合”;每个理解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都统一在融合的名下,组合在一起,即为“相对独立的复合体”。

    解释之二【STAND ALONE complex 】

    很可能上述一切“都是一个骗局”。Jameson依然重要人物之一,后现代主义依然能解释每一句话,在除却“拼贴”之外的“精神分裂”特点在这个时候就能大派用场,这是一种非连续的、孤立的感受,时间连续性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时的强烈感受,笑脸男人怕是对这点深有体会,他将自己最初的行为解释为“使命”,因为无意中窥见了真相的一角;而后在目睹了社会丑恶后,对个体性的消失和其影响力产生怀疑,以致最后对自己后来的行为和整个社会感到“绝望”,成为了消失的媒介。对于大众来说,“笑脸男人”成了虚幻怀旧的代表人物,被幻化成了各种形象,阻挡了人们真正的视线,就像“站在一间到处都是镜子的房间中”,分辨不出哪是真哪是假。这时,“对独立个体的情结”或许是对SAC更近人情的理解。如果这假设成立,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掩饰不了SAC最后一话的言论“拼凑”的痕迹,即使有complex在最后托底,依然能显出论述逻辑上的无力,因为无论是笑脸男人还是素子,最终都只是片段的引用了一些人物的发言并占为己有,诠释问题的核心。社会体系与个体、自然环境的联系以及最终如何看待这种非连续性带来的不协调,都将会是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SAC充其量也不过是致以感性的表层的怀旧敬意,而非真诚的探讨罢了。


    攻壳第一部TV版“Stand Alone Complex”,其剧情上的主线无非是通过“笑脸男人”高超的黑客技术与九课精湛的业务能力破获一桩权钱交易的犯罪行为。而隐藏在这桩案件背后的问题才是全剧所要表达的东西,这在SAC第26集中通过素子与笑脸男人的对话得到集中体现(采用了大量的文学、史学、心理学等等理论作为台词背后的依据,这便是攻壳的内涵之一了,感兴趣者去研究的话,每个题目都能写出篇论文)。

    其实问题就隐藏在SAC这个标题当中。所谓Stand Alone Complex,其解释是多样的,如“不存在的原创品产出了原创的拷贝”、“由特立独行的人组成的某种团体”、“独立复合体”、“孤客情结”等等,是一个极为意识流的词组。把这些解释整合到一起的话,可以理解为“由孤立个体形成的集合体所体现的巨大意识”。这种巨大的意识是在人的自觉之外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暗中引导人群的作用,同时又随着各个孤立个体所发生的改变而改变。

    比如说SAC中进行权钱交易的政府官员们,作为个体的官员进行权钱交易无非是为自身牟取利益,但是若这种牟取行为发生了扩散,则可以解释为“牟取利益”这种想法其实是普遍存在于认可权钱交易的官员们之上的巨大意识作用,也就是说因为这群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共同点“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一旦有人把 “钱”送上门来要求交换“权”的时候,他们的行动就会超乎想象的默契;再比如那些崇拜以及模仿笑脸男人的普通民众,他们的行为看似杂乱无章,但是作用在他们之上的意识体仍然是存在的,就是说他们都有内在的共同点“对政府的不满以及不信任”,笑脸男人不过是一个催化剂,一个引发他们对这种不满和不信任进行宣泄的导火索;还有TV中其余各个看似独立的故事,其行为的出发点仍然可以解释为“巨大意识”的作用。再独立分析下去,又可以写几篇论文了。

    在SAC第9集中以网络聊天的形式对笑脸男人事件的开端以及所获得的线索进行了总结,可以说是这部动画中最为难懂的一集。其实在讨论笑脸男人事件的同时,也暗示了“意识作用”的存在。剧中提及模仿笑脸男人现象时也有过类似“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之类的一两句对话,甚至还怀疑所谓的笑脸男人不过是虚构(这里暗示得很明显了,虽然笑脸男人确实是存在,但是这样的怀疑正好符合了“意识作用才是主体”的主旨)。

    最后笑脸男人与素子在图书馆中的对话也是一个重点部分。两人通过对一直以来所发生的种种现象的讨论,不约而同的把原因都总结到了“Stand Alone Complex”之上。不过这种种现象包含了一个绝对的前提:一个能够把这种意识作用最大化的合适触媒。

    笑脸男人说自己对于此桩犯罪的接触始于在网络中接收到一份“由本来不存在的原创体发出的原创拷贝”,所谓“不存在的原创体发出的原创拷贝”直接理解就是“无中生有”,但是道理很明显的摆在那里,没有前因何来后果?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笑脸男人无意间接触到了由各方面情报所组成的复合体,这又回到了漫画中的情报论范畴。而所谓“情报复合体”,在TV版的设定下,或许可以理解为就是超出人类自觉的“巨大意识”的雏形(来自权钱交易的广大受害者,出钱者,出权者等,每个人肯定会做些事,一点一点集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波浪)。来自各方面的情报综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没有固定来源的原创拷贝。因此与其说是“无中生有”,不如说是以人类现有的能力无法查清楚其所有的来源。

    至于笑脸男人的心态完全可以用一句笑脸图标上的英文来表达:“I thougth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to be one of those (blind) deaf-mutes, or should I?”,这其实反映了笑脸男人孤立于社会之外,但是又心有不甘的“孤立情结”。为了获取情报或者其余不可知的理由,笑脸男人把自己禁闭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内,一方面与现实世界几乎脱节,一方面又不得不保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比如通过网络)。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通病。这种通病的存在使得由孤立体所组成的大众对情报的敏感程度上升到一定范围,由于笑脸男人的心态与普通大众的心态之间存在彼此类似的点,于是通过这些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共鸣,建立出了“由不存在的原创体(笑脸男人外在的公众印象)发出的原创拷贝(模仿笑脸男人的行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 “Stand Alone Complex”这种互动,进而继续放大到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

     

    最后自留几个链接,无关SAC现象的。
    《<攻壳机动队 2nd GIG>——关于出岛武装冲突的若干议论》
    《<无罪——攻壳机动队>—— 哲学的探讨》

    《ghost in the shell 转》
    《我自己攻壳机动队资料备份楼》
  2. [转]<Ghost in the shell:Stand Alone Complex>全面解析 ...



    一.塞林格情结

        首先,请一起回忆塞林格(J.D.Salinger)三部作品的名称:《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香蕉鱼的好日子》(A Perfect Day of Bananafish)。大概很多SAC的爱好者立刻就会想起些什么。SAC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塞林格作品的典故,而笑脸男人更是贯穿全剧的主线。如果你恰好还看过塞林格最著名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下文简称为《麦》),那么隐藏的线索也将渐渐呈现在你的面前。《麦》的主人公霍尔顿对麦田守望者的向往,隐隐包含着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可当他觉得无法面对现实时,只是选择将自己变得又聋又哑,世界在他的眼中是可疑混乱
    、“假模假式”的。“麦田守望者”的职责,是阻止疯玩的孩子们堕入深渊。这本书被SAC引用的词句在11集中第一次明显地出现。当那蓝色颜料所写的句子出现在镜头中时,估计所有小说的爱好者都会油然而生喜悦和亲切吧!下面,我们就来逐条理清SAC中出现的与塞林格作品的联系。



    A.霍尔顿与葵
        11集最后,形迹被托古萨发现的葵,在消去了几个好朋友的记忆后,给他们留下了纪念品——自己的棒球手套,镜头在怅然若失的沉重音乐中快速拉近,手套上有蓝色油画颜料留下来的《麦》中的名句。“You know what I’d like to be? I mean if I had my goddam choice, I’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 (原书P172-P173)。
    当然,这句话是拆开来在小说里出现的。在书第22章,被学校开除的霍尔顿回到家中,和妹妹菲比聊天。不过显然当时的他心不在焉:“可我没在听她说话。我在想一些别的事儿……一些异想天开的事”,“你知道我将来喜欢当什么吗?我是说将来要是能他妈的让我自由选择的话?(You know what I’d like to be? I mean if I have my goddam choice?) "。虽然妹妹不一定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他还是继续念叨:"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I’d just be the cathcher in the rye and all.)。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葵在看管所扮演的角色,或多或少仿如守望者的职责。他引导那些孩子们,避免他们过度沉迷网络而对自身造成伤害。可正如同霍尔顿的守望者无法办法任何事,只能去阻止事情的发生那样,葵所做的,也只能是在一旁,默默地守护着这些孩子们而已。


    B.棒球手套的含义。
        在书中,霍尔顿也有一个棒球手套。那是他去世的弟弟留给他的遗物。小说一开始,霍尔顿就为这个手套为主题的一篇作文和室友打了一架。书中是如此描写这个弟弟的:“我弟弟是个用左手接球的外野手,所以那是只左手手套。描写这题目的动人之处在于手套的指头上、指缝里到处写着诗。用绿墨水写成。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呆在野上遇到没人攻球的时候可供阅读。他已经死了,是一九四六年七月十八日我们在缅因的时候患白血球病死的。你准会喜欢他。他比我小两岁,可比我聪明五十倍。他实在聪明过人。他的老师们老是写信给我母亲,告诉她班上有他那么个学生他们有多高兴。而他们也决不是随便说说的。他们说的确是心里话。他不仅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而且在许多方面还是最讨人喜欢的孩子。他从来不跟人发脾气”。小说中怀念弟弟的话着墨不多,口吻也是随意的,但却能让人深切地体会到霍尔顿对弟弟的爱。
    SAC中,葵在离开前,对孩子们表明需要消除其记忆,黑羽难过地说“再也不能为你在vitual city alpha中加油了”,要求葵留下纪念品。而葵选择的,就是这只棒球手套。同样是棒球手套,同样是带有记忆的纪念物,同样用颜料写了塞林格的句子抑或是喜欢的诗。这其中的联系,不可谓不密切了。


    C.12集中的“秘密金鱼”《Secret Fish》
        在《麦》中,这是主人公的哥哥DB在没有进入好莱坞成为编剧前写的一本小说,书中写道“最近他十分有钱。过去他并不有钱。过去他在家里的时候,只是个普通作家,写过一本了不起的短篇小说《秘密金鱼》,不知你听说过没有。这本书里最好的一篇就是《秘密金鱼》,讲的是一个小孩怎样不肯让人看他的金鱼,因为那鱼是他自己花钱买的。这故事动人极了,简直要了我的命。这会儿他进了好莱坞,当了婊子……这个DB。我最最讨厌电影。最好你连提也不要向我提起。”
    在SAC中,这个故事由丢了小狗的小女孩美纪讲述,只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人称变成了“她”,且情节也变成了:“之所以不让大人们看金鱼,只是因为不想让大人们知道金鱼已经死掉,并且会以为她会为金鱼的死而悲伤”。这里的秘密金鱼引用似乎没有什么过深的涵义。但是这个小女孩的出现,以及她与塔其克马的交往,引出了素子开始关注塔其克马的智慧增长的后话。


    D.又聋又哑?
        终于来到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笑脸男人(网络阴暗处的男人)那个在剧中反复出现的标记,其上的句字在第11集才被我真正看清。 “I thought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I was one of those deaf-mutes or Should I?”
    正如SAC第20集中托古萨和素子之间的对话所提到的,前一句出现在《麦》的第25章后部。霍尔顿在失望的离开最后一个可以相信的老师后,对妹妹这么说:“我又想起了一个主意,打算到了那儿,就装作一个又袭又哑的人。这样我就可以不必跟任何人讲任何混帐废话了。要是有人想跟我说什么,他们就得写在纸上递给我。用这种方法交谈,过不多久他们就会腻烦得要命,这样我的下半辈子就再也用不着跟人谈话了。人人都会认为我是个可怜的又聋又哑的杂种,谁都不会来打扰我。”“我这样想着想着,心里兴奋得要命。我的确兴奋。我知道假装又聋又哑那一节十分荒唐,可我喜欢这样想。不过我倒是真的打定主意要到西部去。”其实早在攻壳的第一集,素子就对枪下的对手来了一句,“对世间不满的话先改变自己,不愿意的话,就封住耳朵、眼睛,闭上嘴独自生活!”,所以,看完11之后再来重新看前面的几集,才更是觉得导演用心良苦。线索早已从第一集就开始延伸了。而“should I?”这句,在塞林格小说中是没有的,仿佛显示了笑脸男对其本身举动的一种迷茫态度。这也是最然托古萨和素子疑惑的地方。托古萨提到,笑脸男人可能在遵循一种“文学模仿生活”——“他在自问自答,是否应该结束沉默,回到这个世界?”而在第24集中,答案得到了初步的揭示。当笑面男准备将记忆传给素子的时候,曾经针对自己的这种心态作了分析。身为黑客的他,每天在网络上看到很多“真相”。看得越多越发觉得世界的丑恶,不想继续看下去,而想变得又聋又哑。可是,六年过去,当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自己和塞拉门的沉默而失去生命的时候,又对自己的这种懦弱提出了质疑。最后,他选择了利用素子的危机将自己所见所闻交付素子。不管怎样,他还是站出来了。

    E.红色的猎人帽
        《麦》中曾经多次提到霍尔顿对自己拥有这么一顶帽子是多么得意——“那是顶红色猎人帽,有一个很长、很长的鸭舌。我发现自己把所有那些混帐宝剑都丢了之后,刚下了地铁就在那家体育用品商店橱窗里看见了这顶帽子,只花一块钱买了下来。我戴的时候,把鸭舌转到脑后——这样戴十分粗俗,我承认,可我喜欢这样戴。我这么戴了看去挺美。” 而在SAC的最后一集,那顶红色的猎人帽更是成为了素子和笑脸男人在图书馆接头的信号,他们在戴上帽子的时候都刻意地将其反转了。当然,这么隐晦的引用,假如观者对塞林格不很了解就很难注意到。

        下面再来看看另外两部塞林格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是塞林格“格拉斯”系列的小说,因为里面的人物都有格拉斯为姓,所以如此标志。《香蕉鱼的好日子》(A perfect day of bananafish)写于1948年,可以看作是这一系列的第一本小说。小说很短,也很晦涩。“香蕉鱼”是主人公格拉斯-西莫对一种鱼的称呼。其实,这种鱼是不存在的,只能说存在于西莫的想象中。主人公去过欧洲战场,个性善良,信仰上帝。但其种种举止却被世人认为精神分裂,活在不被理解的世界,大概让他觉得毫无幸福可言,所以他选择了安静地死去。这之前,他和一个小女孩玩的时候,开心的说到了这种鱼。之后他回到旅馆,没有惊动自己的恋人,用布包着枪饮弹自杀了。网上有一句评论,“善良者都是那些内心脆弱的人,因为他们不能欺骗自己的心。”香蕉鱼似乎在这里是一种内心不被外界承认的美好。在SAC中,它出现在12集那位在电子脑中放映超现实电影的导演的故事中,大概是用来表示这位神无月涉导演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是和格拉斯-西莫如出一辙吧。而与笑脸男人的“Should I?”这一问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则是那位导演的意识残留在塔其克马心中的一问了。在12集中,塔其克马将小女孩送回的时候,内部的屏幕上出现了来回滚动的沙翁名句“to be or not to be”,仿佛是在对每一个进入这个电影世界的人说:留下,还是离开……似乎是在对那些为电影而着迷,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的人发问。

        在这一集中,素子和这位导演有过一段针锋相对的对话。个人认为是这部动画中相当成功的一个地方——
        “怎么样?”
        “我当然不会说那是个糟糕的电影。不过,基本上无论什么娱乐都只是一时的,而且也应该如此,像这种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是一味迷住观众使其无法离开的电影,不管它是多了不起的东西,只是有害无益”
        “哦,很严厉的批评呢……在这里的观众中,也有人一回到现实就会遭到不幸。如果你把那些观众的梦想夺走,你承担得起责任吗?”
        “承担不起啊。正是在现实生活中拼搏,梦想才有意义………只是把自己投射到别人的梦想里的话,跟死又有什么两样?!”
        “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啊。”
        “如果你把逃避现实叫做浪漫的话。”
        从笔者的观点看来,无论是站在麦田守护孩子们的快乐,还是变得又聋又哑对黑暗闭口不言;是为了反抗世界的不理解而自杀,抑或是将观看电影的人们久久迷惑——这都是为素子所明确批评的。素子曾经对犯人强烈的表示过对“又聋又哑”的驳斥,也对那前卫导演的ghost作过如上针锋相对的批评,这愈发使她形象变得冷峻鲜明了。而脚本编写者洗练犀利的文笔,更在此可见一斑。

        另外一本神秘的小说就是塞林格写于1949年的《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了。小说的内容与第十一集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一群少年,属于一个课后和星期六活动小组,组织名为“科马齐斯”(Comanches),领队的是一位成年人,被大家称为“头儿”,他给男孩们讲述一个名叫《笑面男》的肥皂连续剧。这本小说,在塞林格的写作生涯中被认为不怎么重要,收录在塞林格的短篇小说集《九故事》(nine stories)(此书的的中文版本2002年由……出版)。其中的剧情和SAC各处地方的相似之处以及惹人遐想的地方相当多,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剧中素子曾经提到,9课早已经对这本小说进行了调查。书中笑面男的行为与笑脸男人的行为也多有相似之处,但素子并不认为这会为笑脸男人事件的解决提供很大的帮助。其与SAC最大的联系,莫过于那个经常用于笑脸男人攻击时使用的logo。而其中笑脸所带的帽子,更是让人不自觉地想起霍尔顿最爱反着戴的那顶猎人帽。所以说SAC的主线,似乎仍在《麦》这本书中。

       《麦》对读者的影响,可说是相当引人瞩目。读者几乎都成了主人公霍尔顿的拥趸,而这些人之中,又有一些成为轰动世界的谋杀事件的作案者。1989年7月18日,一位疯狂的青年在洛杉矶用手枪射死了布莱德·希伯林的21岁的女朋友演员丽贝卡。警察在凶杀现场的巷子里发现了作案用的手枪,染血的衬衫和一本破烂的《麦田里的守望者》。198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和他的妻子大野洋子正准备走进自己居住的达科他大厦时,一位叫查普曼的男子轻轻地喊了一声:“列侬先生”。随后即扣动了手枪的扳机,他一共开了5枪,四枪打中了列侬。从此乐坛少了一位传奇人物,而这个叫查普曼的男子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踱到一边,掏出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安静地翻阅,等待警察的到来。最后查普曼被控杀人罪,当警察审讯查普曼试图了解他的杀人动机时,查普曼说:“我希望你们都真心地读一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非同寻常的书里有很多答案。”1989年,迷恋美国女演员朱迪·福斯特的美国青年欣克利,为了引起朱迪·福斯特对他的注意,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酒店门前,向刚结束演讲的里根总统开了六枪,抓获他的警察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书,从破旧的程度,可以看出这本书被他经常性地翻阅,那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行为,无一不在让我感受一种所谓“平静的疯狂”,而这些谋杀者的暗杀行为,也与笑面男虽然拥有超A级黑客的水平,但仍然采用暗杀这样的手段的动机作非常相象。

      《麦》真是这么富有魅力的一本书么?在SAC最后一集,完全失去同事消息的托古萨,面对被隐藏的真实和心中难以逃避的疑惑,将《麦》一书从高空扔下,正表达了这其中另一类的怀疑。反叛的霍尔顿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疑的(当然艾利和菲比除外),而觉察到这不完美,就只能选择逃避的态度么?如同笑脸男人退居在一旁观看闹剧的发展?像霍尔顿为能够又聋又哑而快乐不已?恐怕这都不是正确的选择。答案,都在那书的落下了。
     


    二.新浪潮

        法国《快报》周刊的专栏记者法朗索瓦兹·吉鲁,在1958年,当克罗德·夏布洛尔的影片《漂亮的塞尔其》和让·鲁什的影片《我这个黑人》等一批比较新颖影片纷纷出现在法国银幕上的时候,第一次使用了“新浪潮”这个名词来谈论当时的法国电影。从1958年一1962年的5年间,大约有二百多位新人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导演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阿尔法城》(alphaville),《精疲力竭》(A bout de souffle)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出现在SAC第3集“小小的反抗”中,巴特拿起的电影胶带上。《阿尔法城》(alphaville)的故事,和那位意大利青年与jely的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影片中男主人公Lemmy Caution是戈达尔从法国系列惊险电影中借用的英雄人物,而阿尔法(alpha)城是某集权国家的首都。在阿尔法城,计算机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大型计算机能够自动解决一切问题,一切都在计算机的掌控之下,爱和哭是不被允许的感情。Lemmy来到阿尔法城是为了暗杀该城半是电脑半是人的领袖。但他遇到了设计Alpha 60的工程师的女儿娜塔莎并爱上了她。最后他带她逃走时,身后是正在灭亡的整个城市,而娜塔莎逐渐清醒,最后说出“我爱你”几个词语。从SAC中意大利青年的收藏来看,其乃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忠实拥趸,而他本身似乎也正是以《阿尔法城》电影剧情为蓝本,要将jely带走并教会她“爱”。另外,同样是机器构造管理的城市,SAC第11集中出现的看守所孩子们在网路上嬉戏的虚拟城市“vitual city alpha”,灵感似乎也来源于这alpha-ville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SAC中最后jely背叛青年的情节又与《精疲力竭》(A bout de souffle)相当相似。电影讲述的是流氓Michel因偷车而受到了警方的追捕。后来他杀了警察,展开一段亡命的跑路生涯。来到巴黎后的Michel认识了美国女孩Patricia并爱上她,希望将她带到罗马。而最终,出卖Michel的竟就是Patricia。最后,警方找到Michel,将之射杀于街头。Jely最后对意籍青年的背叛,与电影同出一辙。jely似乎早已有爱的感情,并在最后关头,说出了一句在任何电影中都找不到的对白。这似乎又是监督的一个伏笔,暗示AI产生自主情感智慧的可能性。而在塔其克马的智慧成长过程中,这种暗示更是比比皆是了。

        值得注意的是,新浪潮产生的时期与塞林格创作《麦》同处一个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制度僵化的社会令青年一代的幻想破灭。整整一代青年人视政治为“滑稽的把戏”。当时的文艺作品开始注意这些年轻人,描写他们。这成为该时期文学艺术的特殊现象:在美国被称作“垮掉的一代”(塞林格可谓是代表人物),在英国被称作“愤怒的青年”,在法国则被称作“世纪的痛苦”或“新浪潮”(戈达尔是个中弄潮儿)。在“新浪潮”的影片中,从主题到情节,从风格到表现手法都带着这种时代的印痕。采用这种时代的文学艺术产物作为SAC的暗喻手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士郎正宗原本漫画第一页所写的时间设定,攻壳机动队所处的时代——“各种网路展现在眼前,纵使想让成为光电的意识朝向同一个方向,但这时代资讯化的程度,仍无法使孤独的个人统合成为复合的个体”。因为电子脑的出现,所带来的社会与个体精精神上的动荡,与20世纪60年代人们精神上的彷徨,颇具相似之处。而利用这种极具时代感的产物作为SAC的引用出处,也正是笔者认为SAC相当成功的地方。脱离了普通的模仿,深化了作品的内涵。看到这里,大家都多多少少能体会一些监督的良苦用心。TV中的很多细节流露出了监督的思想导向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怀旧感。由此也能看出,SAC脚本撰写人员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把握故事的功底。

     


    三.将花献给塔其克马

      在令翻译头痛的第15集“机器的时间”中,塔其克马们聚在一起滔滔不绝。它们为了自己突飞猛进的智力而烦恼,甚至为了掩饰自己智力的提高,想出要假装低智的表现以瞒过素子观察的方法。其中有一位一直在看书的塔其克马,拿了一本叫做《把花献给艾芝农》(Flowers for Algernon)的小说。这本书是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在1959年撰写的一部科幻小说。丹尼尔因此成名,本故事另于66年发表了长篇,更是使其获得不仅仅局限于科幻界的拥戴和尊崇。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智商只有六十八的低能儿——查理,整个叙述也就是查理以第一人称所写的日记。小说叙述了由于先天弱智而受其父母冷眼的查理,从小受到外界的不公待遇,但纯真善良的他,总是单纯的认为世界万物都相当美好。只是他认为自己如果能变聪明,周围的人就会更加喜欢他。于是他成为二位科学家的实验物体,与真正的实验白老鼠──艾芝农,共同接受了脑部手术。查理的日记最初是写得一塌胡涂;但随着实验的成功,日记也愈来愈写得头头是道。小说的引人入胜处,在于使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心智逐步开敞,人格逐渐成长的奇妙过程。查理由弱智逐渐变成天才,但生活却从光明落入了暗黑。他发现原来真实社会充斥着焦虑、不安、偏狭、猜忌。而从他人的角度看,原来善良的查理,此时却变得咄咄逼人,敏感离群。这不完全的实验,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比查理更早进行智力增强实验的白老鼠艾芝农首先死去了。不久,智力已增进至比常人还要高的查理,开始发觉他的智能正一日一日地衰退。当在智力攀升至最高峰时,了解到这项实验注定失败,历经种种心情转折,查理的日记开始一天一天地退步了,但他仍继续挣扎,以无比的勇气和毅力面对这一切。可是终于有一天,他恢复到以前那种混乱的境地。而他最后所能做的,就只是把花献到艾芝农的墓前……

      《把花献给艾芝农》得到科幻界两项至高的荣誉──雨果奖(Hugo)1960年最佳短篇小说和星云奖(Nebula)1966年最佳长篇小说。而其在这一集的出现,也映证着塔其克马们后来的担心。开始时塔其克马为了自己每一次出勤实践的机会能够获得经验的增长而兴奋不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AI智力的提高,他们渐渐意识到,智力的增进只会引起素子对他们的怀疑,导致最终失去一切。果然,他们最终还是因为智力过于发达而被送回厂家重置了,将失去拥有巴特和寻找小狗的美纪的所有记忆。这不是和艾芝农以及查理的命运极其相似么?监督在这里使用这本书作为塔其克马未来命运的暗示,总让人觉得有些隐隐的心痛。查理和艾芝农的命运是相同的,送给今日之艾芝农的花束,亦是送给明日自己的花束。而阅读这本悲伤的小说的塔其克马,是不是也隐隐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终于,这一切的伏笔在25集爆发了。看书的塔其克马在实验室被解体,为真正体会到所谓的“死亡”而高兴。而剩下的三台,想尽办法去保护巴特,可惜它们的武装已经完全被解除,而偶然得到的唯一弹药,也在最后关头无法发射。面对自己的命运,看着面前圣洁的圣女像和一步步逼近的敌人,塔奇克马用可爱得让人心碎的声音发出了“神啊,为什么我们如此无力?!”的叹息。如同看到《A.I》中那面对仙女执著的说着“请让我变成真实的人!”亿万次的大卫,每个观者的心都在这里被紧紧的扯动了。当然,塔其克马们比大卫幸运一点,死去前得到了素子的理解,并如愿以偿的保护了巴特。然而,无论他们多么不想忘记巴特,在他们的记忆被清除之后,在他们为了巴特体会到“死亡”之后,又有谁能把为他们献上花束呢?

        综合以上SAC所涉及的内容可见,这次攻壳系列的脚本创作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最后一集SAC妙语连珠,各国文学艺术家的名言、作品、思想走马灯般一一登场,而听起来,这更像是笑脸男人与素子体内的自己自言自语,连站在一旁的荒卷都说自己是“有听没懂”。更不要说神山健治成熟运用的电影化分镜处理和菅野洋子极具电子场景感的配乐了。无论在任何方面,《Ghost in the shell:Stand Alone Complex》都不愧为最具冲击力的TV系列,是非常值得看的动画。
  3. 从攻壳2谈谈日本政治


    《攻壳机动队2》这部片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作是电影《黑客帝国》的来源,因为《黑》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是《攻》的Fans,《黑》中世界观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了《攻》的内容。相对于电影版《攻》里面深奥的哲学思考,TV版的《攻》则投射出了更多的内容,尤其是《攻》TV版的第二部中对日本政治的描写就非常真实,从这部片子中我们就可以对日本当代的政治状况略窥一二了。

    按照《攻壳机动队II》(以下简称GIG)的设定,在第三次核大战和第四次非核大战之后,有大批的难民涌入日本。日本为了在国际社会上装好人,而且重建经济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对难民采取了接纳的态度。可是由于战后日本的经济也开始走下坡路,难民与日本国民争夺就业机会,难民与日本国民的矛盾也日渐凸现出来。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所谓的“个别的11人”的极端组织,打着排除难民的旗号进行各种恐怖活动,借此刺激难民,激发难民自身的反抗和革命意识,人为激化难民与日本国民之间的矛盾,以达到迫使政府采取更为严厉措施来排除难民的真实目的。表面上看,这只是少数难民激进分子的所为,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一个更大的幕后操纵阴谋逐渐浮现出来。
    自从上次大战之后,美帝[①]一直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称雄,但伴随着经济衰退导致国力低落。美帝为重新缔结以日本为主导的《日美安保条约》(日本人真会yy,让我想起了那个新闻联播的FLASH),做出了让国务卿紧急访日的断然决定。但是放眼国内,日本政府也处在经济不景气、难民对策迟缓、宪法第九条问题[②]等课题堆积如山,各方面的抗议激化的国事紧迫状态。针对是否与美帝重新缔结《安保条约》的问题,作为亲华派的茅葺总理和亲美派的官房长官[③]高仓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官房长官高仓与内阁情报厅长官合田一人密谋,通过病毒等手段制造出并不存在的“个别的11人”组织,让他们在日本国内实施了一系列针对难民的恐怖活动,并且刺激并诱导难民采取暴力对抗行为。在造成了相当的影响之后,又继续导演了那个所谓的“个别的11人”在媒体面前集体断首自杀的行为,把日本国民与难民之间的本来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矛盾直接摆到了桌面上,自杀的那11个人被难民们当成了英雄,以茅葺总理为首的左派内阁主张调和国民与难民之间矛盾,现在成了日本国民攻击的对象,日本国民的排外意识开始高涨。

    这里就不得不谈一下这11个人自杀行为,这个可是大有来头的,它的原型就是日本的“5.15”事件。昭和7年(1932年)5月15日,以海军青年军官古贺清志中尉为首,包括陆军士官学校候补生及右翼团体青年在内的过激派袭击了首相官邸、警视厅和日本银行,枪杀了首相犬养毅。此事件暴露了当时日本政党政治的无力化,军部势力事后开始主导国家政权。昭和11年(1936年)爆发了著名的 “2.26”兵变,过激派青年军官再次攻击了首相,日本全面走上战争路线。“5.15”事件犬养毅首相被刺杀后,参与该事件的11名青年士官生被送上军事法庭,在他们基于自身信念拒绝辩护的自我陈词下,法官、检察官、报道席和旁听席的群众都被打动,最后演变为全国民众大规模的减刑请愿运动。到判决日9月19日为止,共有35万封减刑请愿书,而执行终审的法庭甚至还收到了一盒装有与被告同数的11根断指,令国家政权倾向于法西斯主义的舆论达到了最高潮。[④]


    说到“5.15”事件以及革命问题我想来谈谈我在网上搜索5.15事件资料的时候看到的一段评论。

    日本这个国家,自古以来长期处于一种绝妙的平衡之上,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Ruth Benedict)的《菊と刀》转述了日本人自己所言,称之为“各安其位”:每个阶层做好每个阶层分内的事务,每个阶层享有每个阶层应得的特权。所以这个国家,从来没有一场像样的革命运动。由此,日本人对于世界其它国家爆发的革命一直怀有一种奇妙的向往心态。尤其在60年代的狂热极左学生运动中,这样长年累积的心理作用表现到了极至——当时大部分的年轻人向往社会主义式彻底的国家革命。

    在极左的红色浪潮中,我们可以看到押井守与宫崎骏的身影。但宫崎在成为动画人之后并未沿袭或者说是并未将这样的思想直接注入到作品之中,只是间接的转化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仇视。而押井却一直摆脱不了自己露骨的反动热血,在他的作品里,更多的是见到如同《人狼》、《机动警察PATLABOR》(早期OVA和剧场版)那样大量的——军队开进东京、首都全面戒严、美国背后作梗、官员相互推诿、防卫厅变成卖国贼、政变者与政府军分庭抗争等令人热血沸腾的革命桥段。以至于,神山健治的攻壳TV第一季,在国内矛盾事件中雅俗共赏的顺利落下帷幕,而此后,押井参与制作的第二季,却在激化出国际矛盾的剧情中一遍一遍的涂鸦着政治:对抗、独立、戒严、核威胁、冷战,最后革命……但最后的最后,革命平息,一切都没有改变,日本的社会依旧“各安其位”。

    所以GIG很多人不太愿意看,或许觉得看得累。首先因为攻壳不是给所有人的,只是给成年人的;其次GIG不是给所有成年人的,只是给对那个时代,对那些政治存有执念的骨子里流着反动热血的成年人的。也如此,士郎的漫画、押井的映画、神山的SAC、押井和神山的GIG[⑤],继续的“各安其位”。


    好了,现在继续刚才的话题。

    难民问题达到高峰是难民大量涌入出岛半岛,并向政府要求出岛独立。而内阁情报厅长官合田一人操纵俄罗斯黑社会与难民进行钚弹交易,促成了难民拥有战术核武器、恐吓政府、要求独立的动乱假像,再以此为借口扩充自卫队干预政局的权力,借此与美帝重新缔结安保条约结成新的日美同盟,最终构建出新的冷战格局。联系一下日本现在的政治状况,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了。当前的日本,由于经济复苏乏力,国内极右思想有所抬头,而日本政府却以朝核问题和所谓中国威胁论为借口,企图扩充军备成为军事大国,并以日美同盟为基础,想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借此成为政治大国。当日本国内极右势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日本政府通过炒作台独问题、钓鱼岛主权问题以及中日东海边界问题,企图挑动国内的对华不满情绪,为政府进一步激进政策做舆论准备。这和GIG里面揭露的内幕是一模一样的。可见GIG的导演押井守和神山健治都是持左派思想的。

    在GIG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GIG中的茅葺总理是现代日本现实中少有的女性政治家,她的上台被普遍认为是多党联合执政推出的花瓶,真正的实权被把握在官房长官高仓的手里。在难民以核武器要挟政府要求独立以后,茅葺总理为防止事态的恶化决定向联合国求助,请求联合国派遣核查小组协调解决此事件,官房长官高仓就以茅葺总理违反了《有事法案》[⑥]独断地向联合国求援为由,突然发动“宫廷政变”软禁了茅葺总理。官房长官高仓准备在难民独立事件清剿结束后,让她正式下台并且来背这个屠杀黑锅的。然而,事实证明,能上台的政治人物都是不简单的。

    茅葺总理利用她手中唯一的王牌——公安九课与高仓周旋,并且在最后关头向外国政府求助,最终使得美帝的核潜艇撤退,一触即发的对难民核打击和美帝干涉内政的巨大危机化解于无形。至于茅葺总理最后是向谁求援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人猜测是向中国,因为美帝的核潜艇的艇员就曾问过“如果飞机上有“八一”的标志怎么办”。虽然最后露面进行超低空吓阻的是涂有日本航空自卫队徽记的战斗机,但美帝核潜艇能马上撤退,相信也不排除有顾虑中国政府的介入因素。虽然GIG中的茅葺总理是左派的,但她的上台经历倒是跟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很相似。前面说了,她被普遍认为是多党联合执政推出的花瓶,其目的是改善由于腐败而下台的前政权造成的不良影响,她的上台可以说是联合执政党内部相互妥协的产物,正因为如此,政府的实权才会被掌握在官房长官的手中。
    事实上,2001年4月,小泉首相上台的时候,也是当时自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当时日本自民党内最大的派系——以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为首的桥本派与时任首相职务的森喜朗为首的森派相互倾轧,最后的结果就是双方相互妥协,让当时没有什么实力而且属于中立立场的小泉纯一郎就任首相。不过小泉这个人不简单,他上台以后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并且凭借自己在国内很高的支持率来推进改革。去年,小泉更是借助“邮政民营化法案”,一转之前由于内政外交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支持率大幅下降,成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GIG中左派的茅葺不同,小泉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右派,一直在中日海上边界问题、历史问题以及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动作不断,他任命的官房长官安培晋三更是右派中的右派,所以中日,乃至整个东亚的局势都令人堪忧。

    故事的结局似乎是个好结局:公安九课所有队员都安然无恙,茅葺总理重新掌权,官房长官高仓被公安九课逮捕,内阁情报厅长官合田一人叛逃未遂被公安九课击毙。但是,正如合田一人所计划的那样,中美之间冷战的格局已经形成了,而日本再次夹在两个大国之间。联想到现实的日本,积极鼓吹“中国威胁论”也并非是想当美国的马前卒,而是背靠日美同盟这棵大树,企图通过这一系列动作离间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挑起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以达到日本借机渔翁得利、称雄亚洲的目的。

    在GIG的结尾,押井守和神山健治再次借茅葺总理之口表达了他们的左派思想。故事的最后,茅葺在反驳高仓所谓“日本这个国家不依靠美帝是无法维持下去的”的时候,说过“一身独立,而至一国独立。[⑦]茅葺政府会一如既往,同美帝、美俄联盟、中国以及亚欧诸国保持同样的距离,依照独自的判断行为,摸索联合国的协调路线。”自从二战结束、美国占领日本以后,日本就丧失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完全的依附于美国了,这也是我国政府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个重要理由。同时,日本人更是因此而心理不平衡,在GIG中讲出“重新缔结以日本为主导的安保条约”的话固然是yy,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人渴望主权独立的心态。如果真的像茅葺所说日本要同中美及亚欧各国保持同样距离的话,也不啻为亚洲之福了。

    总的来说,《攻壳机动队》TV版是一部颇为值得研究的片子,导演将其本人的政治理念注入到了全作之中,使得GIG被划上了很深的政治烙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GIG就是日本政治的一个缩影。




    --------------------------------------------------------------------------------

    [①] 美帝,按照GIG的说法,在第三次核大战之后美国分裂为美帝和美俄联盟。

    [②] 《宪法》第九条,二战后《宪法》第九条使日本无法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威胁日本国家安全。同时,日本人认为它象征着日本不是一个“正常国家”。

    [③] 官房长官是日本内阁中地位仅次于内阁总理大臣的二号人物。

    [④] 这个基本上是史实,只是关于参加5.15事件的人数和后面有关11根手指的事情属于虚构,是作者为了配合GIG的故事设定。

    [⑤] 《攻壳机动队》的漫画作者是士郎正宗,电影版的导演是押井守,TV版第一部(简称SAC)的导演是神山健治,第二部则是押井守和神山健治共同导演的。

    [⑥] “有事法案”是日语的说法,中国媒体根据日语翻译“原文汉字即用原文汉字直译”的原则翻译,但其实这个翻译方法中国人还是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按照意译,“有事法案”应该翻译成“国家战争状态下紧急法案”比较准确。有事法案被普遍认为是日本准备积极介入亚洲邻国冲突的信号。

    [⑦] 出自福泽谕吉《劝学》,当代日本政治名言。

    这个评论本是转的,但本人对其中个别内容作了调整,希望不要犯和-谐的忌讳
  4. 因为SSS播出的关系重新浮出水面,然后在关于攻壳的聊天中屡次被郁闷到。
    为什么会郁闷到呢?举个例子,有人要求解释网络上的情报交换有什么用——好吧,你说解释就解释罢了。说到广泛的情报交换中有可能产生全新的网络生命体是攻壳的基本思想时,提问题的这位说:TV1和TV2我都看得很明白了啊,你们怎么就不肯解释呢?

    容许我晕一下先。

    好吧,我的原则是你要知道什么先自己找资料,实在是力所能及的范围外再求助。这一点jabal同学是贯彻得无比坚决地。但凡我想要什么资料自己懒得查、找他去问的时候,他大多一个白眼、外加一个“Google去”的发言丢过来。但真要到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引用之类的东西,他二话不说地给你查了过来。
    ——你说这人我是该气还是还是该笑呢。

    我仍然觉得讨论攻壳两部的TV的很多人,没有仔细看过这片——说看动画就是为了轻松享受的大可不必加入这个话题,攻壳虽然有花痴的地方,可大部分还是为了让人死几个脑细胞才存在的。证据就是下面我举出两部剧集中很明显的一个小细节,看看注意到了的人有多少?
    我是大概看到SAC第11话,亚成虫之森的时候注意到这个细节的。但是嘛,自己懒得写,就去野良犬の塒()上把人家写好的资料拜借过来编辑一下。该站的主人据说是鸭子导演的私人朋友,对攻壳系列分析极其详尽。我追着他的网站看了两年多,对于他在军事和技术发展的旁征博引佩服至极,当然,对于他的观点也不是完全赞同。所以在翻译了一部分之后,终于还是决定放弃全盘翻译,而借一部分知识介绍的内容过来,来写自己的观后感。

    扯远了,来看正题。

    首先把SAC每话的标题,话数后是副标题(别告诉我不知道副标题是什么 = =),日文标题和英文标题:

    1  a stand alone episode 公安9課 SECTION-9 —— 料亭杀人事件
    2  a stand alone episode 暴走の証明 TESTATION —— 战车暴走事件
    3  a stand alone episode ささやかな反乱 ANDROID AND I —— 机器人JELY
    4  complex episodes 視覚素子は笑う INTERCEPTER —— 托古萨旧同事之死
    5  complex episodes マネキドリは謡う DECOY —— 警视总监暗杀事件
    6  complex episodes 模倣者は踊る MEME —— 对七尾的追查
    7  a stand alone episode 偶像崇拝 IDOLATER —— 南美麻药王
    8  a stand alone episode ?#123;まれし者たち MISSING HEARTS —— 义肢拐卖事件
    9  complex episodes ネットの闇に棲む男 CHAT! CHAT! CHAT! —— 聊天室
    10  a stand alone episode 密林航路にうってつけの日 JUNGLE CRUISE —— 剥皮杀人事件
    11  complex epsodes 亜成虫の森で PORTRAITZ —— 电子脑自闭症少年教管所
    12  a stand alone episode タチコマの家出 映画監督の夢 ESCAPE FROM —— 小狗出走和导演的梦
    13  a stand alone episode ≠テロリスト NOT EQUAL —— 少女变成老婆婆
    14  a stand alone episode 全自動資本主義 ¥€$ —— 中国杀手事件
    15  a stand alone episode 機械たちの時間 MACHINES DESIRANTES —— tachikoma聊天
    16  a stand alone episode 心の隙間 Ag2O —— 巴特的拳击生涯
    17  a stand alone episode 未完成ラヴロマンスの真相 ANGELS' SHARE —— 英国的红酒
    18  a stand alone episode 暗殺の二重奏 LOST HERITAGE —— 冲绳纪念和老头友人的儿子
    19  a stand alone episode 偽装網に抱かれて CAPTIVATED —— 神崎议员女儿绑架
    20  complex epsodes 消された薬 RE-VIEW —— 村上疫苗的调查
    21  complex epsodes 置き去りの軌跡 ERASER —— 使用村上疫苗人物的跟踪
    22  complex epsodes 疑獄 SCANDAL —— 老头被坑害
    23  complex epsodes 善悪の彼岸 EQUINOX —— 素子和濑良野的对谈
    24  complex epsodes 孤城落日 ANNIHILATION —— 九课集体被抓
    25  complex epsodes 硝煙弾雨 BARRAGE —— Goodbye My Master
    26  complex epsodes 公安9課、再び STAND ALONE COMPLEX —— 这个不用说明了吧

    好,看出什么了没有?重新整理一下:

    1  a stand alone episode 公安9課 SECTION-9 —— 料亭杀人事件
    2  a stand alone episode 暴走の証明 TESTATION —— 战车暴走事件
    3  a stand alone episode ささやかな反乱 ANDROID AND I —— 机器人JELY
    7  a stand alone episode 偶像崇拝 IDOLATER —— 南美麻药王
    8  a stand alone episode ?#123;まれし者たち MISSING HEARTS —— 义肢拐卖事件
    10  a stand alone episode 密林航路にうってつけの日 JUNGLE CRUISE —— 剥皮杀人事件
    12  a stand alone episode タチコマの家出 映画監督の夢 ESCAPE FROM —— 小狗出走和导演的梦
    13  a stand alone episode ≠テロリスト NOT EQUAL —— 少女变成老婆婆
    14  a stand alone episode 全自動資本主義 ¥€$ —— 中国杀手事件
    15  a stand alone episode 機械たちの時間 MACHINES DESIRANTES —— tachikoma聊天
    16  a stand alone episode 心の隙間 Ag2O —— 巴特的拳击生涯
    17  a stand alone episode 未完成ラヴロマンスの真相 ANGELS' SHARE —— 英国的红酒
    18  a stand alone episode 暗殺の二重奏 LOST HERITAGE —— 冲绳纪念和老头友人的儿子
    19  a stand alone episode 偽装網に抱かれて CAPTIVATED —— 神崎议员女儿绑架

    这些以a stand alone episode为副标题的,全都是与笑面男无关的独立事件。
    而下面这些

    4  complex episodes 視覚素子は笑う INTERCEPTER —— 托古萨旧同事之死
    5  complex episodes マネキドリは謡う DECOY —— 警视总监暗杀事件
    6  complex episodes 模倣者は踊る MEME —— 对七尾的追查
    9  complex episodes ネットの闇に棲む男 CHAT! CHAT! CHAT! —— 聊天室

    11  complex epsodes 亜成虫の森で PORTRAITZ —— 电子脑自闭症少年教管所
    20  complex epsodes 消された薬 RE-VIEW —— 村上疫苗的调查
    21  complex epsodes 置き去りの軌跡 ERASER —— 使用村上疫苗人物的跟踪
    22  complex epsodes 疑獄 SCANDAL —— 老头被坑害
    23  complex epsodes 善悪の彼岸 EQUINOX —— 素子和濑良野的对谈
    24  complex epsodes 孤城落日 ANNIHILATION —— 九课集体被抓
    25  complex epsodes 硝煙弾雨 BARRAGE —— Goodbye My Master
    26  complex epsodes 公安9課、再び STAND ALONE COMPLEX —— 这个不用翻译了吧

    而这些,就是与笑面男有关的stand alone complex型事件。
    而从11话开始,看出来没有?副标题变成了 complex epsodes,而不是前面的complex episodes。这消失的 I ,就随便你怎么解释吧……

    然后,用同样的这个观点来看GIG:

    1  dividual episodes 再起動 REEMBODY  —— 中国大使馆人质事件
    2  dividual episodes 飽食の僕 NIGHT CRUISE  —— 妄想成为英雄的人
    3  dividual episodes 土曜の夜と日曜の朝 CASH EYE  —— 猫眼……
    4  dual episodes 天敵 NATURAL ENEMY  —— 细腰蜂在难民窟转悠
    5  individual episodes 動機ある者たち INDUCTANCE  —— 关于个别的11人文件的调查
    6  dividual episodes 潜在熱源 EXCAVATION  —— 地下矿井的工人
    7  dual episodes 狂想は亡国の?#123;べ 239Pu  —— 核原料回收
    8  dividual episodes 素食の晩餐 FAKE FOOD  —— 台湾素食店
    9  dual episodes 絶望という名の希望 AMBIVALENCE  —— 十手巨人中的对谈
    10  dividual episodes イカレルオトコ TRIAL  —— 托古萨的正义感爆发
    11  individual episodes 草迷宮 affection  —— 记忆寄存商店
    12  individual episodes 名も無き者へ SELECON  —— 个别的11人跑去自杀
    13  dividual episodes 顔 MAKE UP  —— 帕兹的情人
    14  dividual episodes 左眼に気をつけろ POKER FACE  —— 狙击手被收养
    15  dividual episodes 機械たちの午後 PAT.  —— 同样是tachikoma聊天
    16  individual episodes そこにいること ANOTHER CHANCE  —— 北朝鲜的记忆
    17  dividual episodes 修好母子 RED DATA  —— 素子在台湾发挥母性
    18  dividual episodes 天使の詩 TRANS PARENT  —— 巴特在柏林发挥父性
    19  individual episodes 相対の連鎖 CHAIN REACTION  —— 素子shock
    20  individual episodes 北端の混迷 FABRICATE FOG  —— 择捉
    21  individual episodes 敗走 EMBARRASSMENT  —— 久世丢了东西,巴特丢了目标
    22  dual episodes 無人街 REVERSAL PROCESS  —— 巴特和合田的对谈
    23  individual episodes 橋が落ちる日 MARTIAL LAW  —— 进攻出岛
    24  individual episodes 出島、空爆 NUCLEAR POWER  —— 空袭 & 潜水艇浮上
    25  individual episodes 楽園の向こうへ THIS SIDE OF JUSTICE  —— 再会
    26  individual episodes 憂国への帰還 ENDLESS∞GIG —— I do I do

    好了,也来先分类:

    1  dividual episodes 再起動 REEMBODY  —— 中国大使馆人质事件
    2  dividual episodes 飽食の僕 NIGHT CRUISE  —— 妄想成为英雄的人
    3  dividual episodes 土曜の夜と日曜の朝 CASH EYE  —— 猫眼……
    6  dividual episodes 潜在熱源 EXCAVATION  —— 地下矿井的工人
    8  dividual episodes 素食の晩餐 FAKE FOOD  —— 台湾素食店
    10  dividual episodes イカレルオトコ TRIAL  —— 托古萨的正义感爆发
    13  dividual episodes 顔 MAKE UP  —— 帕兹的情人
    14  dividual episodes 左眼に気をつけろ POKER FACE  —— 狙击手被收养
    15  dividual episodes 機械たちの午後 PAT.  —— 同样是tachikoma聊天
    17  dividual episodes 修好母子 RED DATA  —— 素子在台湾发挥母性
    18  dividual episodes 天使の詩 TRANS PARENT  —— 巴特在柏林发挥父性

    这些可以看作与“个别的11人无关”的剧情。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中国大使馆人质事件和素食的晚餐也会算进来,看了下面的分类才发现这是九课的泛性调查,与真正的关键人物关联不大。

    接下来是:

    4  dual episodes 天敵 NATURAL ENEMY  —— 细腰蜂在难民窟转悠
    7  dual episodes 狂想は亡国の?#123;べ 239Pu  —— 核原料回收
    9  dual episodes 絶望という名の希望 AMBIVALENCE  —— 十手巨人中的对谈
    22  dual episodes 無人街 REVERSAL PROCESS  —— 巴特和合田的对谈

    这些毫无疑问都是跟合田同志有关的剧情……
    而剩下的:

    5  individual episodes 動機ある者たち INDUCTANCE  —— 总理暗杀
    11  individual episodes 草迷宮 affection  —— 记忆寄存商店
    12  individual episodes 名も無き者へ SELECON  —— 个别的11人跑去自杀
    16  individual episodes そこにいること ANOTHER CHANCE  —— 北朝鲜的记忆
    19  individual episodes 相対の連鎖 CHAIN REACTION  —— 素子shock
    20  individual episodes 北端の混迷 FABRICATE FOG  —— 择捉
    21  individual episodes 敗走 EMBARRASSMENT  —— 久世丢了东西,巴特丢了目标
    23  individual episodes 橋が落ちる日 MARTIAL LAW  —— 进攻出岛
    24  individual episodes 出島、空爆 NUCLEAR POWER  —— 空袭 & 潜水艇浮上
    25  individual episodes 楽園の向こうへ THIS SIDE OF JUSTICE  —— 再会
    26  individual episodes 憂国への帰還 ENDLESS∞GIG —— I do I do

    则都是跟久世有关的剧情。
    而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第11话,草迷宫。这一话久世同学没有露任何小脸,但是把这一话也划给他了——尽管IG很不厚道地一直不点明那小男孩小女孩是谁,这不就是明摆着的嘛(以前谈这个话题的时候一直没有把这个证据拿出来,是因为剧集没出完 = =)

    好了,轻微分析到此为止。其他还有多少东西是作者群给出了信息,我们却没有看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