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海底猎奇
导演: 霍华德·豪尔
编剧: 霍华德·豪尔 Toni Myers Graeme Ferguson
主演: 金·凯瑞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09-02-13(美国)
片长: 41分钟 IMDb: tt1020876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
关于电影博物馆IMAX GT厅那块儿银幕我觉得我还是需要重复一下有关它的数据:1.43:1的画幅比、22×28米的银幕尺寸、12声道音响和双4K激光放映,不管哪一个数值单拎出来都拥有让人震撼的资本。这次在电影博物馆IMAX厅放映的清一色是华纳公司使用原生IMAX胶片拍摄的科教片,在这块儿巨型银幕上欣赏到的无出其右的3D效果和令人眼界大开的水下世界让人啧啧称奇,画面的清晰度直逼我贴着我家鱼缸玻璃看到的景象,可能,比那样都清晰。 仅仅只有四十分钟的片长使得这次并不像真正意义上的观影,更像是参加了某种“试片会”,但是技术上的全新体验完全可以让人沉浸其中。如果可以,我非常期待能在这里欣赏那些属于IMAX的真正的“电影”:《星际穿越》、《地心引力》、《沙丘》或者《指环王》。 海底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复杂和壮丽,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它的脆弱。在我们所经历的这个远比之前任何一个夏季都更加状况频出的今天,《海底世界》再次向我们表明:别忘记海平面以下的世界,人类不能独善其身。
2009年的《海底世界3D》是以IMAX 3D呈现的几部纪录片短片之一。这些短片大多相当有趣,即使它们的整体质量有缺陷,也是最值得一看的。其效果也各不相同。水下总是令人着迷的,经常在自然纪录片中被重新审视,但在重新审视时从未感到陈旧,每次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不会被回收。对于吉姆-凯瑞担任解说员,我既感兴趣又不确定。
任何担心立即烟消云散。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自然纪录片之一,也不是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但《海底世界3D》仍然是绝对精彩。在IMAX 3D纪录片中,它对我来说绝对是最好的之一,也是少数几部几乎完美的纪录片之一。这个主题和地点可能并不新鲜,但对材料所采取的方法,为使其易于理解所做的工作,以及它的表现形式感到新鲜。
《海底世界3D》对我来说唯一的缺陷是长度问题。像大多数IMAX 3D纪录片一样,它确实感觉太短了。由于内容很多,这部片子完全可以延长20分钟,这样就可以给观众更多的时间来了解信息,也可以学到更多。
其他方面无可厚非。《海底世界3D》的外观令人难以置信,其中摄影作品尤其令人敬畏。海底世界在视觉上让人眼花缭乱,色彩绚丽,尽管人们没有被打倒就知道它给野生动物带来了日常挑战。这也是为数不多的IMAX 3D自然纪录片之一,其3D效果实际上并不显得廉价、太有噱头或/和太依赖。
音乐的风格平易近人,在某些部分是放松的,而在其他部分有一些优势。动物们是可爱的、可怕的和异国情调的完美结合。海鳗和鲶鱼的拍摄方式和它们在镜头前的行为,尤其吸引人。
当谈到信息时,它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解说员在娱乐和告知方面没有说教或噱头。熟悉的内容仍然是新鲜的,而且是以一种能够吸引人的方式,绝不会打扰孩子们,同时又不至于让孩子们感到枯燥。这比美丽的栖息地中的美丽野生动物更有意义。卡雷作为解说员的工作也非常出色,他将从不开玩笑的幽默和严肃性进行了专业的混合。他显然参与并敬畏这些材料,知道目标受众是什么,并以一种非常适合该主题的方式提供这些材料。
地球上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欧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红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在海洋里有着数也数不清的海洋生物,颜色不同,性格脾气也不同,看了这部影片才真正领略到,真是一个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影片一开头进入眼帘的就像是一副彩色的油画:色彩斑斓得让人眼睛一亮。红色黄色浅棕色的珊瑚抖动着柔软的触须,穿梭在其中的小鱼们个个精神抖擞、活灵活现。它们有的是金灿灿的黄色,有的充满了黑色的条纹,而有的却是黄蓝黑格状组合,显得格外生机盎然。有一种黑白条纹的鱼非常奇怪,身上的鱼鳍是分散状的,非常柔软很飘逸,就像仙女的纱裙。还有一种肩章鲨,身上全是豹纹图案,个头并不大,它喜欢爬行不喜欢游泳,动作缓慢样子很憨,有点像迷你的海豹。
须鲨则颜色呈棕红色,身体扁扁平平和多宝鱼很像,但它要厚一些,身上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就像一坨又脏又油腻的抹布,它总是静静地匍匐在礁石上等待着时机捕食猎物。巨型躄鱼样子看上去也很邋遢,就像是一条腐烂的橙汁捏成的一条桂鱼,看上去特别可怜,那些大鱼是不是不忍心吃它呢?鳄鱼鱼的样子跟鳄鱼确实比较像,但身上却是圆形的斑点,它常常在混乱的杂石堆中,看!它正对即将游过来的一条蓝碉鱼进行了伏击,可动作还是稍慢了一点没有成功。但可怜的小鱼,却没有逃过旁边另外一条全身都是黑色的巨型躄鱼的突然袭击,蓝碉鱼在它旁边根本没有察觉,只见黑鱼一点点的倾斜身体动了一下又停了好久,知道有了最大的把握时将小鱼一口吞下。
石头鱼就更厉害了,它可以伪装成跟石头一样的颜色,趴在石堆里一天不动,哪怕一天只收获一条小鱼,它也在所不惜。海蛇的身上呈横条纹节状,腹部黄色,它们的毒液更胜于眼镜王蛇哦,因为在海里需要游泳的关系,它们的尾部就像鱼尾一样的扁平,身体细细长长游起来的姿势柔软起伏显得非常优雅,影片中没有捕捉到海蛇,如何喷毒液捕食这个有点遗憾。小鲶鱼群很有意思,黑白颜色呈瀑布状滚动前行,在海底的泥沙里寻找海藻等食物,就像海底掀起的一股小龙卷风。虾虎鱼身体是朦胧黑白色条纹状,它和近盲虾成为了好朋友,虾为它凿洞以便藏身。而螃蟹也很聪明,找到了水母保护自己,只要谈得来不同种类又如何,大家在一起开心就好。
火焰墨鱼:顾名思义它的身体是铁锈红色的,瞧!有两只小的火焰墨鱼跟在一只大的后面,不,你猜错了,那两个小的不是它的孩子,而是公的。母火焰墨鱼长的身体特别大,公的跟在她后面是想和它交配太不怀好意了。可它们的方式很特别:是用头上的触须在接触和碰撞,而母墨鱼一直在躲闪在逃走。不可思议的是,当一群公墨鱼为了母墨鱼互相交战厮打的时候,有的身体略大的公墨鱼会伪装成母墨鱼哦,真是不要脸。而鳗鱼群样子非常搞笑:一大群很壮观看上去有好几百条呢,只见它们一半身体插在泥沙里,弯着身子时不时左右摆动像是在跳舞,动作还出奇的一致是在跳广场舞呢。
斑马慈雕是一个奇怪的物种,成年父母始终在自己的洞穴里,夜晚时会召唤自己的孩子回家。只见成百上千的小鱼排队游回父母的洞内,有科学家推断:要么大鱼是靠小鱼的分泌物维持生命,要么就是吃一些自己的孩子来维持生命。唉!做子女的也真是不容易呀。看到这,暗红色身上有白色斑点的礁石乌贼鱼最为漂亮了,在它的身体周围连绵起伏滚动着像荷叶边一样的裙子,它们可以瞬间变动颜色、样式和纹理。而且可以毫不费力的盘旋,是借助于一种多孔钙碳酸盐结构下的皮肤,这种钙质内可使它产生浮力,捕食的时候是从簇絮里伸出一条长长的舌头,把鱼儿粘住,速度如同闪电般的敏捷。
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大约在12,000年前开始成长,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海平面比今天要低了400英尺。由于冰山融化,海水上升,生长在上面的珊瑚建设了有石灰岩或碳酸钙组成的海底珊瑚山。珊瑚结合二氧化碳和阳光生长,但是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是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以珊瑚礁为家的生物。在这里有马铃薯大鳕鱼,有专门的清道夫鱼为它们美容:吃掉脸上的寄生虫,而不吃它们保护它们作为交易条件。冠状水母美的像一一只移动的彩色台灯。而鲜活的水母是有毒的,但是大海龟却偏偏爱吃,只见它会闭上眼睛避免被蛰到,就像人类在吃着酱麻油的海蜇头感觉是非常香脆美味可口的。
在恐龙漫游地球的年代有超过2000种的鹦鹉螺生活在大海里,而现在只有6种了,天哪!这个数据也太吓人了。因为气候的突然变化,可以灭绝不能很快适应的物种,珊瑚的生长需要二氧化碳,我们人类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入了空气中,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如果海水过于温暖时,珊瑚会漂白和死亡。更致命的是一种新的威胁是所谓的海洋酸化,过多的二氧化碳抑制碳酸钙的形成。而这些都是组成珊瑚礁及鹦鹉螺外壳的材料,乌贼以及成千上万的其他物种的骨骼,许多动物可能灭绝,珊瑚礁可能开始分解。
所以许多动物开始往凉爽的南部迁移,而澳洲南部住着大白鲨,它们伸长17英尺,重量可能超过一吨,能轻易的将一只200磅重的海狮当做一餐,而海狮也由于捕杀,现只剩1万只左右。海洋污染严重,威胁着动物们的生命与安全,日本要将核污染的废水排到海里,以后到日本去旅行还敢吃海鲜吗?以后在国内还敢买海鲜吗?没有放心的海鲜食用人们的身体健康肯定也会有着影响,也许将来要看到真正的野生海鲜的模样,得到博物馆去?面对美丽的海洋,我们都无法去与它亲密接触、去游泳、去嬉戏,只能眼睁睁地望着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