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一日情人 L'Amant d'un jour(2017)

简介:

    让娜(艾斯特·加莱尔 Esther Garrel 饰)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女孩,在刚刚结束了一段失败的恋情之后,她决定回到阔别已久的父亲吉勒(埃里克·卡拉瓦卡 Eric Caravaca 饰)家里,重新热络一下疏远的父女感情。

演员:



影评:

  1. 一冰 关灯拆电影

    今日福利

    上海、武汉、天津的影迷都可以坐在电影院里听《水形物语》1:1同声评论啦!

    点文末“阅读原文”进入超优惠同评服务购买链接

    武汉

    2018/3/21 19:00

    武汉博纳国际影城(10号厅)

    武汉

    2018/3/31 13:30

    幸福蓝海影城VIP厅(武汉楚雄店)

    天津

    2018/3/24 15:00

    SFC上影影城(天津天河城IMAX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初次看一部片子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嘛?

    结果上网一查影评,立刻拍大腿惊呼:“艾玛,这么牛X?”

    我最近就遇到了这么一部法国电影《一日情人》。

    最初让我选中它是因为豆瓣上两极化的评论。

    有的把它奉为年度前十:

    有的则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看不懂”和“神片”两个词放在一起可让我们影视工作者热血沸腾了~

    下面就让我们来剥洋葱般一层一层地分析《一日情人》。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一冰

    送上我的膝盖

    我们先花10秒钟讲一下剧情:

    年轻女孩让娜(大概20岁)和前男友分手投奔父亲吉勒。

    结果却发现吉勒的情人阿丽亚娜也住在家里。

    而且阿丽亚娜还和让娜同岁。

    让娜有些不爽,不过并没有上演撕X大戏,反而阿丽亚娜很快赢得了她的好感。

    阿丽亚娜帮助让娜走出分手阴霾,带她出去参加舞会。

    让娜也介绍自己的朋友斯蒂芬给阿丽亚娜认识。

    结果阿丽亚娜和斯蒂芬出轨正巧被吉勒撞见……

    吉勒把阿丽亚娜扫地出门。

    没过多久让娜又和前男友重归于好离开了吉勒。

    -The End-

    剧终

    是的,这就没了。

    不过一部电影真正的容量不能拿时长来量化。

    好的影片就是戏中有戏,每句对白都能给琢磨出个500字读后感。

    如果把好莱坞动辄两三小时的片长比作器大活好的话,才75分钟的《一日情人》就是短小精悍。

    我们要剥的第一层是它的“广度”。

    让娜向父亲吉勒抱怨男友:

    短短三句台词信息量惊人!

    看来让娜本来只想用假装搬走来激男友乖乖就范,哄她几句。

    但这次男友却什么都没说,收拾完行李她只好硬着头皮回家。

    而且这招显然她已经用过不止一次了。

    短短三句话立刻还原分手现场,甚至连俩人的恋爱前史也一同补充了,信息量简直海量。

    接着剥下一层,人设

    让娜是个十足的作女,说话的时候让娜的表情显然是后悔的。

    她望向吉勒的眼神,似乎在向父亲讨一个安慰,好让她觉得自己的倔强不算太愚蠢。

    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作。

    接着她眼睛一瞟,发现桌上有一包陌生的化妆品,才知道屋檐下还住了一个女人。

    她又“倔强”地说:“如果不方便,我可以走。”

    “你去哪呢?”

    沉默。

    明明哪也去不了,还是要体面地问一嘴。

    就像明明不愿和男友分手,却还是理好了包裹一样。

    作天作地。

    明知前面是条死路还不回头,就是让娜的性格。

    而阿丽亚娜就完全不同了,特质是理性

    她知道唯有摆平让娜才可能使她和吉勒的恋情得以继续。

    于是阿丽亚娜把自己的衣橱让出一半给让娜,还告诉她如果喜欢哪件衣服可以随意拿来穿。

    PS.特地为直男们标上注解,换衣服穿可是只有闺蜜之间才做的事。

    接着她又听让娜讲述自己的感情史,并适时地安慰上几句。

    阿丽亚娜和让娜各坐在沙发的一端,代表了爱情里女性表现的两个极端

    一个热情执拗。

    一个冷静识趣。

    从谈话中可以了解到,吉勒曾经拒绝过阿丽亚娜,因为他是她的老师。

    阿丽亚娜明白得到吉勒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软磨硬泡。

    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就成了她的囊中之物。

    对于阿丽亚娜这样的人来说,主动出击,没有什么是她得不到的。

    只有早和晚的问题。

    她非常明白怎么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是习惯于被动等待的让娜绝对做不到的。

    两人聊到一夜情的话题。

    让娜表示只有过一次酒后乱性,感觉并不好。

    而阿丽亚娜则说自己能看面相就知道男人那事行不行。

    显然阿丽亚娜的经验是相当丰富了。

    这也折射出两个女孩对性的观念很不一样。

    一个保守忠诚,一个开放自由。

    高能的地方来了↓↓↓

    如果我们从更高的角度观察让娜和阿丽亚娜,可以把她们看作是某个女人的两种恋爱属性。

    说得太抽象了。

    简单来说《一日情人》也可以看做是《头脑特工队》的真人恋爱版。

    让娜代表“感性”,阿丽亚娜代表“理性”

    她们都属于某个真人脑子里的“情感小人”。

    我们暂且就把这个真人称为小真吧。

    从这个角度再来看影片,就能发现《一日情人》其实是小真在恋爱中不断尝试于两种属性中来回切换,寻找理智与情感平衡点的过程

    认识到这一层再来看影片,就能更深度地解读一些剧情。请看↓↓↓

    让娜把好友斯蒂芬介绍给阿丽亚娜。

    她明知斯蒂芬是个花花公子,所以只愿意和他保持纯洁友谊。

    从小真的角度来看就是她知道,一旦对斯蒂芬动了真情,她就会受伤。

    但是小真又无法抗拒斯蒂芬的雄性魅力,非常渴望与之发生关系。

    所以她只能搬出阿丽亚娜——理性的一面,来勾引斯蒂芬。

    剥除真情后,纯粹的肉体关系,使得小真在这场男女关系中得以全身而退。

    这场戏乍看之下是两个女孩与斯蒂芬在周旋,其实是女人恋爱时心理博弈的具象化呈现

    一天晚上让娜梦到了前男友,立刻打电话给他。

    电话通了,让娜没说话,但是那头却从呼吸声中认出是她。

    这让让娜动摇,本已平复的心情一下子又摇摆起来。

    第二天她骗阿丽亚娜自己接到了前男友的来电,还有模有样地往家里打了好几个无声电话假装是前男友打来的。

    从小真的角度看这场欺骗实则是情感和理性的拉锯战

    小真依然期待与前男友复合,所以她感性的一面利用谎言不断自我催眠,试图说服理性放下防备。

    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心中所想之事会以相反(扭曲)的形态呈现在梦中。

    前男友来电的谎言其实是小真不断思考当晚男友接电话的情境后产生的变体,是一种自我催眠,一种扭曲的引申。

    所以后来男友并没有主动来复合的时候,被感性占据主导的小真奔溃了。

    具象化的表现就是让娜准备跳楼。

    在思想斗争的最后一刻,阿丽亚娜回到家中救下窗台上摇摇欲坠的让娜。

    理性的回归使得小真没能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一日情人》的第二层:抽象化的人物。

    是不是已经想站起来鼓掌了?

    别急,下面更牛X↓↓↓

    《一日情人》的导演菲利普·加瑞尔曾说:“(这部影片中)我想讨论的是厄勒克特拉恋父情结的复杂性,与俄狄浦斯恋母情结相对的女性版本。”

    先来个小科普:

    厄勒克特拉是希腊神话人物。

    她因为在故事中为父报仇设计杀死母亲,而被后来人指代“恋父情结”。

    俄狄浦斯大家更熟悉一些。

    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因为弑父娶母而最终自杀。

    换成女性版就是弑母嫁父。

    让娜是个典型的恋父者。

    失恋后她的第一选择是来到父亲家,寻找父亲作为避风港。

    阿丽亚娜的身份相当于让娜的后妈,也就是母亲。

    所以一开始让娜是有敌意的,她问吉勒:“她会离开吗?”

    当得到否定的回答后,让娜被安排去睡沙发。

    她愣了一愣,表情是有些错愕又不快的。

    没想到父亲没有为了她而避嫌。

    当晚她辗转难眠,原因之一就是想到阿丽亚娜此刻正和父亲同床共枕。

    我们可以把吉勒的家看做是生死的界线,住在房子里就是生的状态,搬离房子就是死的状态。

    让娜介绍斯蒂芬和阿丽亚娜认识并出轨实际上是她弑母的过程。

    出轨被吉勒发现,阿丽亚娜搬出吉勒家代表她已经死去。

    正好符合了厄勒克特拉杀死母亲,俄狄浦斯杀死父亲的桥段。

    影片最后让娜和前男友重归于好,再次搬出父亲家,代表她已经死亡。

    也和厄勒克特拉成为复仇女神的牺牲,俄狄浦斯自尽而亡成对应关系。

    由此,《一日情人》已经剥到了第三层:恋父情结。

    但这还没完,更烧脑的还在后面。

    跳出情感啊,冲突啊,演技啊一系列细节的东西,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一日情人》就会发现它竟然是个完美的对称结构。

    现在来拼贴两位女主身上发生的各种事件:

    让娜:离开男友→吃阿丽亚娜的醋→受到阿丽亚娜安慰→撒谎骗阿丽亚娜→发现阿丽亚娜的艳照→阿丽亚娜帮她介绍对象→与男友和好

    精简版本:分手→吃醋→被安慰→撒谎→发现秘密→鬼混→恋爱

    再来看阿丽亚娜:和吉勒恩爱→吃让娜的醋→发现让娜要自杀的秘密→向吉勒撒谎没有出轨→让娜介绍斯蒂芬认识→被让娜安慰→离开吉勒

    精简版本:恋爱→吃醋→发现秘密→鬼混→撒谎→被安慰→分手

    宏观上两个女人身上发生的时间是几乎对称的。

    微观上也有相应的对照。

    比如影片开场,阿丽亚娜离开教学楼,匆忙地沿楼梯下行,和吉勒在仓库里交合,发出喘息声。

    进入下一场戏。

    让娜登场,她正歇斯底里地哭泣,接着她沿楼梯而上,来到父亲家里。

    精简一下:

    出门→下行→声响

    声响→上行→进门

    又是完美对称

    如果不是来拍电影,加瑞尔可能是个数学家吧。

    到这里就差不多剥完了,现在你知道它为什么是一部神片了吗?

    然而遗憾的是如此高级的一部电影,在豆瓣上的简介却很“低级”。

    “女主在分手回到父亲家,发现父亲的新欢和自己年龄一样大。”

    本该讲求准确的简介偏要偷换概念,恐怕是碎片式阅读带来的相对的写作心理——

    以抓眼球为第一要务。

    好好一部有深度的电影不能靠自身发光发亮,而是要靠这样低俗的宣传才能引人注意,实在有点讽刺。

    然而碎片化的不仅是现代人的阅读观,还是爱情观。

    普通白领一天要花8小时工作,4小时加班,2小时通勤,6小时睡眠。

    这是刚需。

    剩下4小时分给吃饭、健身、洗澡、发呆,以及王者荣耀。

    哪还有时间恋爱?

    一位友人曾说过:交女朋友代价太高,约X凸显性价比。

    约X无需事先培养、后期维护,差不多就是碎片式恋爱。

    一周抽出一小时礼节性地走个流程:

    吃饭、看电影、睡觉,大家轻松。

    我越来越怀疑,“性价比”至高的时代还有真爱吗?

    也许《一日情人》的结局就是答案。

  2. 为什么取名叫《一日情人》?
    请参考“图1” ,刚巧是个日出日落循环~
    (当然这也许是个巧合,哈哈哈哈哈)
    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请不要少于140字不要少于140字不要少于140字不要少于140字不要少于140字不要少于140字不要少于140字不要少于140字不要少于140字不要少于140字

  3. 爱情大概就是一次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

    影片开场就呈现出精巧的回环对应:起先是喧闹的教学楼走廊,Ariane远离人群匆忙下行,随后是卫生间交合的呻吟喘息,最终归于安静。接着镜头切换,几乎同样的元素逆序重组,我们又听到起伏的女声,可这次却是歇斯底里的哭泣,随后是楼梯上行,行李箱撞击着地面, 原来是Jeanne与未婚夫Mario分手,到父亲家中借住。

    两位女主角的线索因Jeanne的父亲Gilles而趋近,桌上化妆包出现时抵达交汇点。第二天早上Ariane给Jeanne添薄荷茶的时候,第一次响起了背景乐。

    起初Jeanne因创伤不断防御攻击,恶言出口后很快又转而自责道歉。两人逐渐敞开心扉后,Ariane问Jeanne好点了吗,得到肯定答复后给了她一个善意的吻。在聊天和交往的深入中,二者不仅因彼此的秘密而产生连结,在生活和感情中的角色也不断发生对调。从容谅解予人宽慰的倾听者也会有歇斯底里的一面,也会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失去掌控。或许人们只有作为情感事件的旁观者时,才总能分外清醒。

    在Jeanne与Mario的爱情中,Jeanne是更投入,也更被牵制的一方,过度珍惜表现为极强的占有欲。分手后她有天深夜梦到Mario,打电话给他,接通后没作声,Mario猜出是她。第二天Jeanne却向Ariane编造出相反的情景,还特意在街头打电话以使Ariane信以为真。而这些自欺欺人只会让绝望变本加厉。她痛苦至极,又希望这痛苦能被对方所知,使对方心软、愧疚、回心转意。Mario说:“我觉得我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满足她的所有要求,而她又太脆弱了。”但或许分离使他们重新思考对彼此的需要,或许相比独自面对寒冷,他们还是希望有人陪。

    反观Ariane与Gilles的关系,所谓成熟对爱情有何裨益? Gilles容许自己年轻时的不忠,又因害怕失去Ariane跟她讲明,无论谁有不忠,两人都不要分开。Ariane隐约担心自己定会爱上其他人,产生了这样的不安后,却出于患得患失的焦虑迁怒于Gilles对吻的疏忽。女儿对父亲说:“就是因为她疯癫,所以你爱她。” Gilles称了解女友和她的自私,这样却也仍爱她,对于女方的不忠不仅不想知道,还想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你真的想和我长久幸福下去,我们就学着不要互相伤害。”听其此言,Ariana竟以为自己在这个成熟男人的身边可拥有自由。可当他真的看到女友与他人交欢的投入与享受,所有的坦然却都不再。他觉得受辱,觉得被愚弄,尽管他深知自己从前也像她一样。正是因为害怕自己像之前伤害别人一样被伤害,他才提前打好保护伞,可没想到只是无效药,连安慰的效用也非常短暂。

    全片结束时惊觉,分合坎坷兜兜转转之间,Jeanne与Ariane这两条线索无论从心境还是情感关系上都几乎是反向并置,中心对称:

    非常丑了!

    当然,以“从分到合”、“从合到分”来概括情节实在过于简化了作品的意趣,但无尽的回环从某种意义上讲恰好又是情感的写实。人们在爱情中或许可以探讨理性经验,但即时性的情绪反应和它造成的后果却总是难以控制和扭转。道理和是非说给人听,因在想象情境中合情合理而连自己也信以为真,果真到了需要自医时却还是无济于事。当然讲道理时人也难免坦诚,就像父亲被女儿问到"忠诚"时的吞吐。他给了忠诚十分模糊的界定,似乎表达着克制和包容的理解,但在自我优先的预设下,他的解释似乎已自证为谬。

    不过又有什么正确和错误可谈,爱情正是无所谓定准的无限回环啊。“是你平静明亮的眼神,唤起我黑暗的恐惧。” 黑暗危险迷人,才引人一次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断陷入那些狂喜和绝望中去。因为人们贪恋性,贪恋美,以及一切拥有而无法占有的疼痛。

  4. 电影《芳芳》里,男主惧怕自己对芳芳的爱会随着时间而消逝而对她若即若离,直到影片结尾,他才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每个清晨,芳芳都会离他而去,而在每个夜晚,他都会重新爱上芳芳。

    于是爱情常有常新,不必惧怕生活长久的琐碎会动摇忠贞的决心。

    其实某种意义上,《一日情人》中的阿丽亚娜与《芳芳》的男主是同一种人。他们都对一生忠于一人有着难以消解的怀疑,这种怀疑与其说是来自对爱情和人性的不信任,不如说,是来自对自己本性透彻的了解——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最终将会成为这段感情的背叛者。

    偷欢与偷情,爱情与肉体的不忠,是无数电影讨论过的主题,加瑞尔的偷情三部曲也是以此为出发点。但不同的是,影片的黑白色调,以及透过旁白对情节所做的减法,让整部片子重心更多放在三个主要人物对待爱情的态度上。

    而作为一部爱情小品,导演更多时候也只是将这些态度展现给观众,不做评判,使氛围十分舒适且真实——当然,这种真实并非指每个人都会经历爱上与女儿同岁的学生这种事,而是在爱情中的怀疑、摇摆的态度,常常能使观众感同身受。

    影片的三个主要人物,父亲,女儿,与情人,对待爱情与欲望的态度看起来像是泾渭分明。

    女儿让娜因为未婚夫的背弃痛不欲生,在爱情中迷失自我,自称是“上了爱情的当”,却仍然深爱未婚夫,也仍然对忠贞的爱情抱有幻想。

    她几乎不会为了满足肉体的欲望去与不爱的人做爱,对唯一一次的酒后乱性,感受只是“不算糟糕,但不是特别好”。她渴望安定舒适的感情状态,也渴望在爱情中全身心地投入,而投入的程度自然与抽离时的痛苦成正比。

    让娜分手后的种种表现,可以说是不少人失恋的真实写照。

    你有没有在半夜梦醒时,突然有强烈的冲动想给前任打一个电话?你有没有在分手后对前任是否已经开始新恋情念念不忘?你有没有煎熬到想要跳窗自杀,觉得这是终结痛苦的唯一办法?每个经历过失恋的人,大概都能在让娜崩溃大哭时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而让娜的自愈过程,看起来像是充满希望,从影片开始的失魂落魄,到后半段至结尾逐渐恢复阳光,但又隐约透露着一丝循环往复的无奈——她最终还是回到未婚夫的身边。

    影片没有交待主动言和的一方是让娜还是未婚夫,而这位自觉“不够成熟”的未婚夫还需要让娜付出多少的精力才能成长,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这在让娜看来并不是问题,太过投入的让娜在感情中十分脆弱,却也坚韧异常。因为爱,她对可能产生的痛苦也甘之如饴,毕竟在她看来,从未陷入爱情才是悲哀的。

    或许在让娜眼里,阿丽亚娜就是这种“从未陷入爱情”的人。

    情人阿丽亚娜从影片伊始,就以极具吸引力的热情形象存在。她可以主动追求自己的大学老师,可以与他在楼梯间做爱,可以为了钱给色情杂志拍照,也可以背叛爱人在不同男人的床第间周旋。

    她看似是将爱情与欲望、灵魂与肉体划清界限,没有忠诚观念,一如在分离前对峙的那场戏中,她可以十分真挚地一边流泪一边宣称那是第一次,而且只是一时的欲望,不到第二天就会烟消云散。

    但事实上,她深谙爱情中背叛与忠贞的门道。她对让娜坦言男人绝对无法忍受女人的背叛,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告诉他们。在这段感情开始,她就预见到自己的离开,爱人的那句即使背叛也不要分离,无非是给了她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鼓励自己放纵欲望。

    而她也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般洒脱,她会在与别人做爱之后感到愧疚,会因为吉勒的离开而喊出“我会死的”这样的话。只不过相比之下,这样的痛苦与折磨并非无法忍受,就像她在安慰让娜时所说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这是阿丽亚娜的处世哲学,痛苦终有消散的一天,她也无法做到长久地去爱,她选择了一日的忠贞,也许在她看来,会好过一生的背叛。

    父亲吉勒,在影片中大多时候是作为一种映射和桥梁式的存在。

    很难说他与阿丽亚娜的互相吸引,不是因为两人内心深处的共性——阿丽亚娜,就是年轻时的吉勒。他太了解阿丽亚娜,正是因为他太了解曾经的自己。

    所以他才会在这段感情开始,就给了阿丽亚娜一道免罪金牌——你可以背叛我,但不能让我知道。这也是他试图给自己打造的保护罩。他太清楚阿丽亚娜这样的人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只不过这种保护罩只是自欺欺人的美好幻想。曾经的浪子如今厌倦了在肉体与欲望间的你来我往,他渴望与一个相爱的女人一起变老。但年轻的阿丽亚娜显然不会是他的最终选择。他深知她的自私与欲望,只是一度试图去逃避残酷的真相——他爱上了阿丽亚娜,但阿丽亚娜终将离开他。

    而当吉勒给自己打造的保护罩被阿丽亚娜亲手打碎时,他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结束这段感情,也就变成了解决痛苦的唯一办法。某种程度上,他与阿丽亚娜在这段感情中都是利己主义者,远没有无私到牺牲自我,一旦痛苦难以忍受,就会挥刀斩断。这一点其实与让娜截然相反。

    作为桥梁的吉勒,沟通的则是让娜与阿丽亚娜这两个同岁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角色。她们时常保有共同的秘密而对吉勒形成联盟,两人感情观的对比也正是在这样的联盟中显得更加鲜明和有趣。

    到了影片结尾,一切似乎又回到平衡状态,只不过让娜从被抛弃的角色回归到未婚妻,而吉勒则孤身一人。

    影片在结构与主题上都经过了精致安排,避免了落入俗套,将生活的真实缓缓展开,76分钟内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导演也并非意在告诉我们,偷欢或者偷情,肉体或灵魂的不忠究竟哪一个更难以忍受。

    也许,偷一时的欢愉与彻底的背叛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关键只在于,你面对爱情的态度,以及对忠诚的信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