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禍亂(화란,2023)一片在台灣有個副標題:地下秩序。
2、川普遭受的槍擊事件讓我聯想到了宋仲基在這電影中的形象,宋仲基的角色右耳上,有一道被魚鉤劃破的傷痕,類似於川普遭受的槍擊彈道。除人物形象外,故事劇情所指涉的地下秩序是幽暗的黑道勢力,那不過是為了電影的戲劇性和娛樂性使然,在現實世界中,實際上國中國的現象指的是深層政府:Deep State。禍亂一片的人物故事並沒有值得多去探究的地方,人物的經歷和轉變不是過於扁平,就是過度扭曲,電影故事最值得探究的重點,是在於社會運作架構之背後,有一種混合著金錢(高利貸或金融行業運作)、力量(暴力或軍工業行動)與情報(告密者或中央情報局)組成的隱密機構,他們是政府中的政府,國中國,他們是傀儡總統背後的真帝王。
eflysky
故事是有点让人绝望的,和故事的片名差不多hopeless。
故事开始,男主就把同学给打了。
老妈到学校和同学各种赔不是。
看起来,就是一股浓重得令人窒息的气氛。
男主平时在一个面店打工,有一个外卖,总是点一碗面,让老板很气愤。
于是,在面里头还送了一点佐料。
男主外卖送到,看到的是另一个绝望的家庭。
单身的老爸带着一个儿子,为儿子过生日,唯一的奢侈,就是点一碗面。
看着这一碗带着佐料的面,男主感觉无比的内疚,但选择了什么都不说,带着孩子兜风,最后送给孩子一个钥匙扣。
这是穷人之间浅薄的善良。
男主在学校打了同学,那个同学是该打,因为调戏了男主不同父也不同母的妹妹。
可是,不仅要赔钱,还得遭到同学哥哥的压制。
这个世界,无尽的荒凉。
男主拿不出钱,也不指望这个挂名的老爸拿钱。
懦弱的老妈,在这家伙酗酒后各种毒打面前,选择了忍气吞声。
谁能想到,能拯救男主的,竟然是一个社会大哥。
该赔的钱,大哥帮他出了。
他也走到了绝路,于是选择跟着大哥混饭吃。
可是,大哥只想让他去读书,别走自己一样的路。
可是,哪有那么多可是呢,男主已经无路可走。
老外的电影还是敢拍的。
一个“自由生长”的帮派,总有其存在的理由。
这是一项长远的投资,大哥,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棋子。
然而,这次的竞选,出了一点点意外,对手异常的强大,本来说好的大家轮流赚钱的交易,人家不想放弃了。
大家正一筹莫展时,男主在老妹对付校园流氓的招数里头获得了启示,决定给对手来点不一样的。
这事儿,获得了大哥大的赏识。
男主,也自然成了急先锋。
此时,就差一个“办事”的。
找着找着,就找到了开始那个悲惨的老爸。
老爸欠了一身高利贷,利滚利的,已经成了天文数字,大哥已经不止一次到家中要债了。
这次,是个绝佳的还债的机会。
当天,男主躲在后备箱,负责监督。
老爸负责开车,途中需要忽悠竞争对手喝下迷药。
结果,老爸是个天性善良的人,开车途中竟然反水。
男主知道大事不妙,这事儿再这么发展下去,老爸肯定得死,家里的孩子怎么办?
于是,男主决定自己来。
事情获得了“完美”的解决。
大哥大以为有了最大的筹码,结果人家来了个慕容复。
事情越发的糜烂。
男主以为这样能保护那个老爸,结果,那个孩子早在大哥要债的过程中被打得昏迷。
大哥为了保护男主,不惜变卖了所有,但依然保不住男主。
大哥身上,也是有故事的。
在这个悲凉的世界,做好人太难。
做坏人,也难。
于是,大哥选择了死在男主的螺丝刀下。
而这一切,却又源自于那个老爸一念之差的报复。
故事相当的窝心,只是在故事最后,给了一丝丝的暖意。
一
这个故事没有意思。
在学校被霸凌的高中男生,在家里同样被继父家暴;他同情继父带过来的继妹,但没有能力帮助她。在无助和痛苦中挣扎。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黑帮里负责偷摩托车业务的小头目(宋仲基饰),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找上门去,请求加入帮派。
韩国人对于黑派的认识也就局限于放高利贷和偷车这两个生意,这两个玩意虽然也赚钱,但明显是属于高风险低利润的行当啊,这样的老大有啥跟头,而且电影里还说这个老大从小还培养了一个精英,为的就是让他去竞选地区议员,想要权钱勾结。
原来这就是韩国人所理解的“民主政治”?
这高中男生作为小弟,自然得给人家打下手,刚开始跟着去偷车;后来通过献策帮老大,用伪造的黑材料搞定了一个当地要竞选的议员(黑帮这样来介入政治,好横啊!真的可以玩得转?),国家机器是吃干饭的?反正我是不懂韩国人的政治了。
没几天,自家的议员背叛组织,高中男生竟然被派去杀议员;玩笑开得很大啊!
也就是放放高利贷、偷偷车的帮派,做事情这么猛?明显跟游戏规则不符啊,如果靠打打杀杀就可以搞定政治的话,那样控制国家经济血脉的财阀是吃干饭的?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为了剧情的需要,需要高中男生迅速成长,迅速成为帮派的核心力量;自然当任务完成后,他也被当成了弃子,回来的路上,摩托车被动过手脚,路上翻车差一点把性命丢掉。
这男生此时的心路历程估计是一万匹马奔驰而过,现在的他就想脱离帮帮派,于是他和继妹跑得去找宋仲基。后来两人决裂了,在打斗中,猛人小头目竟然没有打赢高中男生,讲真,让人大跌眼镜。
后来的剧情更加匪夷所思,宋仲基不知道怎么想的,反正不想活了,捉住男生的手,用他手里的长钉子自己自杀了。这一幕实在很诡异,反转得太快,我消化不了。
只是按道理,帮派里小弟,不论是入行久的老小弟,还是入行晚的新小弟,其实都不过是帮派老大的工具人,赚钱工具而已。江山自有才人出,小弟们也是长江新浪推旧浪,工具人打死打生,好像对整个组织来讲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死了还可以再培养,老大们只要不亏本就行了。
故事的最后,所有的人都死了,包括男生的妈妈,这个更加奇怪了。他妈妈有什么非死不可的理由么?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男生带着他的继妹,骑着摩托,逃离了这个小城,他们奔向的目标明明就是首尔。
韩国人快一半人口都跑到首尔去了。不过,这男生女生,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又能干点啥工具?
我实在是担心,到最后,女的卖淫,男的拉皮条,还是一条不归路。
老家还有一个家,还有爸妈赚钱养家,饭总有口吃的;跑到首尔,他们就靠送外卖过活,我想是不可能的,底层人民的出路不就是贫民窟吗?
二
工作,最要紧!
我小时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国企改革,工人下岗,年青人没有工作机会。当时的社会风气就跟这本电影里一样。
打罗的人特别多,为了一点小钱就能拨刀子跟人拼命。年青人看多了香港的古惑仔,讲义气,以为街道碟血就是为兄弟两肋插刀,时常听到有人讲,哪里打群架的消息。
后来这些人都散了。
为啥?因为中国加了世贸,整个国家经济开始发展,工作机会也多了,只要有脑子,赶上这一波国运,基本上都发了一点小财。
所以要解决人民工作问题,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不要说中国韩国了,就连美国老牌发达国家,如果没有工作机会,也是有人零元购的。
从电影里对城市和街道的拍摄来看,故事发生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产业,人们从事的行业围绕着普通人的生活需求,像面店这些。
如果没有产业,年青人们也找不到事情做,混帮派不过是他们的生存之道罢了。
因为,人肚子总是要饿的,吃饱会饿,没有吃饱就会更会饿了。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现代社会,工作就是饭碗,没啥也不能没有工作啊!
三
故事里的政治真的很荒诞!
黑帮也想搞政治,只是他们这么搞政治,真的可以吗?
为了扶植自己的议员能够上位,黑帮老人要把一个老资格的议员给搞下去。于是一个乳袖未干的高中男生跳出来想了一个办法。
于是黑帮就照办了。
这把政治当成儿戏了吧?
如果这议员就这一点本事,那早一点滚蛋也是正常的。
政治就是一个烂泥潭,在这里面搞事情的人哪个人没有几把刷子呢。
电影这么拍,真是一个黑色笑话呢!
好吧,就看个乐子,权当我们是来欣赏宋仲基的颜值吧!
电影故事中的人物,所面临的现实的选择、困境和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无孔不入。 比方说: 欺软怕硬是不是底层的最终归宿,或者唯一归宿? 道德和善意到底是不是一个经济问题? 道德、现实和经济,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有没有纯净的可以悬挂起来的道德? 纯净的道德能不能把我底层人民带往现实的幸福? 善意如果不是必须的话,那我们如何战胜孤独?我们何以自处? 关于社会底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村上春树的小说《烧仓房》,以及李沧东借此改编的韩国电影《燃烧》,都有过极度悲凉的展开。 本片不同的地方在于将“人性的善”和“人性的恶”放在现实环境中去碰撞去推导。 就像主角一样,人天生的善是不可消解的。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事物,人有共情和同情的能力。主角会同情孩子,同情小狗,同情继妹,同情欠债男人。 人同时又是怯懦的,片中的男孩,欠债的男人,霸凌少年,家暴继父。他们惧怕比自己强大的力量。惧怕到不敢正面对抗。在绝对力量的威胁下,他们本能选择放弃反抗、任人鱼肉。 男孩如此厌恶继父,可每当听到继父的声音时,他的厌恶会被恐惧填充,失去了丝毫反抗的勇气。 霸凌少年们如此趾高气扬,当他们认识的到社会大哥的绝对力量时,展现出的是强烈的反差。 社会环境是人性的温床。 好的社会激发人性的善,不好的社会激发人性的恶。 这里的“恶”,主要体现在“欺软怕硬”和“背信弃义”上。 拉面店的老板和黑道大哥宋仲基,刚好填补了男孩缺失的父爱。他们包容男孩救助男孩,是男孩难得的避风港。 “不要盲目救助快溺死的人,除非你会游泳” 因为你这根救命稻草会被他死死拽住,他依赖你,甚至会肆无忌惮地索取。 男孩对拉面店老板没有敬意,面对生活中唯一的出口,他恬不知耻地索取。当老板无法雇佣他时,习惯被包容的他忘记了所承接的恩惠。反而把别人的包容当做他的安全区,他毫无顾忌地发泄不满。砸人家的店,偷人家的车,甚至第一份放贷的业绩也是找拉面店老板签。因为在拉面店老板这里,是他地狱模式的人生中唯一的简单模式。 欠债男人不敢正面反抗欺负他的黑帮,他所有的怨气只敢发泄到曾经帮过他的男孩身上。 当男孩遇到透不过气的压力时,他也一样,将他的怨气发泄到父兄一般的宋仲基身上。 当他们的善心需要买单的时候,他们不会自己承担。反而会理所应当地让包容他们的人受伤。 片中有个悔恨点,就是男孩杀宋仲基的时刻。 这里用了《穆赫兰道》和《燃烧》的手法。当现实主义题材出现与现实逻辑不符的剧情时,导演就是在用现实画面去表达主角的内心荒谬。 为什么男孩已经放下屠刀了,宋仲基却又按住了刀捅向自己?这个桥段其实是男孩的内心逃避。他其实在第一时间已经杀死了宋仲基。但是他的内心不安,他愧对这个父兄一般的男人,悔恨自己的行为。他无法接受一个无法挽回的道德困境。他的大脑开始欺骗自己说服自己,是宋仲基自己让他下的手。 片中的宋仲基是一种理想主义写照。它是非现实的,是虚构的,是理想的。它包含了人性的共情和人性的冷漠。人性之中有善有恶,虚构的宋仲基选择了善,现实的男孩选择了恶。怎么选择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做出选择时,你是否能承担责任,你是否会躬身入局?宋仲基就像西西弗斯一样,用生命扛起了他善的巨石。 社会议题是一个宏大的的话题,不容易说好。片中用“摩托车”这个隐喻来串联人物。谁是好车,谁是坏车,谁该被废弃,谁该被使用。街头的一辆辆摩托恰如片中的一个个人物,如风中飞沙般身不由己。 本片在一个失去新意的主题上。剑走偏锋地选择了黑道这个小众群体。当底层人物的动机展现在特殊职业上,会极大地增加观众的共情阻力。习惯黑道题材的观众,会被误导进恩怨情仇的故事结构里,从而忽视了片中延展的人性议题。最终让本片成为一锅两不靠的夹生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