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爱哈克比 I Heart Huckabees(2004)

我爱哈克比 I Heart Huckabees(2004)

又名: 恋爱连锁店 / 笑看人生 / I Love Huckabees

导演: 大卫·O·拉塞尔

编剧: 大卫·O·拉塞尔 杰夫·拜纳

主演: 詹森·舒瓦兹曼 伊莎贝尔·于佩尔 达斯汀·霍夫曼 莉莉·汤姆林 裘德·洛 马克·沃尔伯格 娜奥米·沃茨

类型: 剧情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德国 英国

上映日期: 2004-10-01

片长: 107 分钟 IMDb: tt0356721 豆瓣评分:6.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伯纳德(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和薇薇安(莉莉·汤普琳 Lily Tomlin 饰)是一对感情十分要好的夫妻,两人经营着一家私人侦探所,专门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里遇到的各种难题。作为他们的客户,艾伯特(詹森·舒瓦兹曼 Jason Schwartzman 饰)的处境显然不容乐观,仿佛是在一瞬间,他发现生命中的一切都偏离了他的掌控,朝着未知的方向迅速发展开去,与此同时,他的死对头布莱德(裘德·洛 Jude Law 饰)似乎正春风得意。

演员:



影评:




  1. 〈我爱哈克比〉是编剧兼导演大卫·拉塞尔个人自编自导的第四部作品,像宣传语一样,这部喜剧电影讲述的就是——它想要讲述的事情。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的探讨的复杂问题,它的核心带着存在主义的哲学意味,虽然看上去好象晦涩难懂,但如果你细细回味一下,似乎还是能找到其中便于理解的蛛丝马迹的。

    影片中的哈克比在现实中,真的是一家非常有名的超级连锁百货店。这家创立于1964年的老店的第53家分店在去年成立,这让它的销售网络跨越整个国家。在销售的同时,这家店也相当注意关于社区建设,家庭关系,儿童教育,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事业。每年,哈克比都会花费超过4000万美元用于慈善事业,联合各种协会成立公益基金,同时组织有效地回收了700吨废纸,并且在山火和自然流失林地栽种了超过1万4千棵树苗,这些都是哈克比在2004年的环境保护主题活动的一部分。

    而人物的设置中有艾伯特,布莱德,汤米等,而这三人又同时围绕着一个名为空地联盟的环保组织,而其中身为消防员的汤米更自认为是一个哲学智者,而其中最为突出的观点应该是对于发达国家过度开发能源,而对于贫困国家的伤害,这个观点清晰的表现在,他和艾伯特在收养苏丹难民的家中的那一场论战。本来收养家庭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善事,但汤米却认为造成那些国家贫困和动乱的元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即使思路就进行到这里,我联系导演大卫拉塞尔的《夺金三王》,再加上对于存在主义的理解,(存在主义一词的拉丁文existentia,意为存在、生存、实存。存在主义哲学论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识、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而是注重存在,注重人生。但也不是指人的现实存在,而是指精神的存在,把那种人的心理意识,往往是焦虑、绝望、恐惧等低觉的,病态的心理意识,同社会存在与个人的现实存在对立起来,把它当作唯一的真实的存在。)我脑海中突然有这样一个概念,本片在存在主义的掩藏下,表达的是美国民众在911事件,攻占伊拉克,进行全球反恐背景下的观念冲突和复杂情感。

    而如果依照这样的思路,杰斐斯夫妇在解决生活心理危机的外衣掩护下的怪诞举动,和那些飘渺,理还乱的相互联系的治疗观点,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其实这应该是在隐射911后,布什政府在反恐的旗号下,对于公民权利的侵害,当然,正如影片中那三人都是自愿却寻求杰斐斯夫妇的帮助一样,在现实中,以911事件为信号,接下来的一系列政府行为,可能也算是顺理成章的,或者说是民众在当时情况下的唯一选择。但是正如影片中汤米的偏执和婚姻问题,布莱德的危机感和艾伯特的迷惘,无助,也正对应着现实中,特别是如同布莱德的习惯性玩笑,撒谎一样,布什政府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和证据上的疑点重重,再结合杰斐斯夫妇的无孔不入,随意跃入汽车,进入私人住宅,甚至是监听,翻垃圾箱,更是让美国人对于生活完全丧失了安全感,这也同样反映在布莱德和道恩爱情的脆弱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凯瑟琳,这个法国女人,她的象征意义应该也是明显的。那这样的思路下,她与艾伯特和泥式的云雨交欢,似乎就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表现出一种法国式的散漫和激情,要做爱,不要作战。而她的出现,又导致了艾伯特与汤米之间的疏远和背离,也代表着民众之间观念的对立。

    当然,影片中的隐喻应该是全方位的,而特别是对于三个男人之间既对抗又溶合的象征意义,以我现在的环境,不太可能找到足够多的反映社会思潮的新闻资讯与之对应,而布什政府政策对于国民权利的侵害,相信由于反恐体系对于提高中国在东亚的地位,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国内也并无过多的提及,那法国在此次战争中的立场,其背后的深刻含义,由于外交辞令的粉饰和新闻系统的过滤,我实在无从得知。不过,即使因为有着主客观(地头蛇)的种种原因,无法给出证据确凿的完备解释,但相信以上分析还能算是理解本片的一个较好的视角。
  2. 有的时候,动动脑子,就有好处。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I HEART HUCKABEES一片有和Thumbsucer一样的调调。那几段贯穿始终的节奏,又让我想到了ELEPHANT或是类似的电影。
    首先佩服选角导演的超凡眼光。就像STAY中的Ryan Gosling一样,Jason Schwartzman是个神经质的小弯,同样有着穿线的作用。
    其次是Jude Law的角色。不得不说他把PLAYBOY的金字招牌随身挂着,这幅做派无论演什么恐怕都改不了了,但他这次把Brad Stand这个角色演活了。“HOW AM I NOT MYSELF?”这句被反复的台词,正像是JUDE大气的自嘲——让我们暂且抛开f***ing的存在主义云云——我到底是什么?性感偶像?潜在的同志情人?被女人搞得晕头转向?不不不!我们永远要微笑,永远要让身边的人愉快!这就是作为明星或是说演员的痛苦,根本无法解释自己是什么,却需要成日演绎别人。
    让我动了动脑子的电影,这我就很高兴。
  3. 这部片和exstitentialism,deconstructionism和nihilism有很大的关联,必须得对这方面知识有了解的人才能明白I Heart Huckabees的含义。只能说它是曲高和寡了,不过真正明白的人会很喜欢这部片子,它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是很让人有印象的。
  4. 我敢说有100个人看这部片子99个都头痛,每一个段落中都存在这巨大的冲突,而且是那种基本上常人都不可理解的矛盾,每个人都有着对许多终极问题的巨大困惑,他们不厌其烦的,长篇累牍地试图表达出来并希望赢得理解和寻求帮助,片子中的围绕huckabees这个大型商店的各种人中展开了关于存在主义,毁灭,建设,事物之间的连接性的大讨论。

    而对于我这个没看懂的人谈论这些有什么意义吗?我的理解毫无建设性,毫无理论基础,因为我对这些关乎哲学的命题基本都没有什么认识,而自认为对这些严肃的问题并不反感的我却每每讨论或者介绍这样的相关理论的时候又觉得这样的东西过于形而上,脱离实际,对我的生活并无指导意义,我是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切入点啊。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虚无主义的倾向,别担心。

    HOW AM I NOT MYSELF?(我怎么就不是我自己了呢?)

    Fuckab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