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柏捷顿家族:名门韵事(港/台) / 布里杰顿家族
导演: 朱莉·安妮·罗宾逊 汤姆·维里卡 谢雷·福克森 欧瑞克·莱利
编剧: 克里斯·范·杜森 珍妮特·林 蕾拉·科汉-米西奥 艾比·麦克唐纳 莎拉·多拉德 杰伊·罗斯 乔伊·C·米切尔
主演: 菲比·黛内芙 雷吉-让·佩吉 朱莉·安德鲁斯 果尔达·罗斯乌威尔 阿卓艾·安多 鲁丝·吉梅尔 乔纳森·贝利 萨布丽娜·巴特利特 克劳迪亚·杰西 卢克·汤普森 卢克·牛顿 鲁比·斯托克斯 弗洛伦斯·亨特 威尔·蒂尔斯顿 凯瑟伦·德莱斯黛尔 妮可拉·考夫兰 贝西·卡特 哈丽特·肯斯 鲁比·巴克 波利·沃克 本·米勒 乔安娜·波宾 杰西卡·马德森 马丁斯·因汉贝 艾玛·娜奥米 莫莉·麦克格林 洛琳·艾什本 杰森·巴内特 朱利安·欧文登 乔安妮·亨利 杰拉尔丁·亚力山大 西蒙·路德斯 奥利·希金森 罗恩·麦克唐纳 弗雷迪·史卓玛 内德·波蒂厄斯 约瑟夫·麦克纳布 桑德拉·特蕾丝 Naomi Preston-Low 阿南·德赛-巴罗基亚 埃里克·蒂德 杰米·比米什 詹姆斯·弗雷特 艾米·贝丝·海耶斯 艾玛·比蒂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20-12-25(美国)
集数: 8 单集片长: 60分钟 IMDb: tt8740790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其实是出了就看了,看了就傻笑,傻笑完就五星,都已经过去有些日子了,不过这几天换了几种美沙酮还是戒断不了,就寻思还是写一篇评论聊一聊感想,这才能算是阶段性了结。
我本身只在中学的时候看过《傲慢与偏见》,后来简奥斯汀作品相关影视看了七七八八,美国古装言情小说那是一本也没看过。
经咱《布里奇顿》一役,这些天
重温了《傲慢与偏见》原著
补了《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原著
看完了BBC最经典的95《傲慢与偏见》电视剧
看完了《布里奇顿》原著作者茱莉亚.昆恩这个【摄政罗曼史】系列小说八本中的头三本,分别是这一季故事的原著《公爵与我》、讲大哥的《子爵之恋》、讲二哥的《绅士与灰姑娘》。(这些名字我打出来也没眼看,着实有些羞耻,嘻嘻)
看完了Lucy Worsley 讲英国言情小说发展史的三集纪录片《英伦浪漫史》,正在看她的《优雅与颓废:摄政时代》
所以你看,至少《布里奇顿》促我上进了是吧!功德无量!【不是
重温简奥斯汀的第一感觉是简奥斯汀还是实诚,大家有钱也就是个乡下土财主,不像美国言情小说敢想敢干,言必称公爵、子爵,要玩就玩大的!
虽然都是茶杯里的风波,但名著不愧是名著,刻画人物入木三分,那是要多毒辣有多毒辣,男女主的爱情从误解到钟情到破除障碍终成眷属的起承转合也自然熨帖。美国古装言情小说当然做不到,老实说不怎么好看,每本都是三五个人对话对话对话,男主跟女主的爱情差不多就是“该死的,我那引以为傲的控制力为什么偏偏面对她的时候不起作用”,晋江味儿都窜鼻子了,后面再怎么这样那样写一些咳咳喜闻乐见的剧情也弥补不了多少。
剧集在这方面提升了非常多,是远比原著优秀的作品,剧情扩展到了Bridgerton全家人,大哥二哥三哥五妹内容都不少,甚至还有Featherington一家,显得没有那么单调乏味。
男女主的爱情花了大笔墨描写俩人怎么志同道合聊得来,能在一起开玩笑,是友谊进阶版,这种也是我个人最偏爱的爱情观,比什么三生三世命中注定的无厘头要合情合理太多。事到如今,见了这么多市面的我,深信最甜的,不是壁咚,不是会磕掉门牙的意外接吻,不是咬着面包飞奔上学的路上突然撞在一起,而是简简单单地聊着天,你来我往,说说笑笑,无论说什么,对方总能机智幽默地回应,好像总也有说不完的话题。
所以除了羞羞剧情(嘘!这个我们后面再讲)之外,我还很喜欢
第二集、第三集的三次散步
第三集两人一起说王子和别的姑娘的小话(PS,连王子都整出来了,胆子最大的竟是剧)
第三集舞会上Daphne跟谁聊天都觉得不对劲迫不及待要回到自己的公爵朋友身边。
三生三世命中注定,结果可能是十辈子逃脱不了的无聊,想想就觉得累到虚脱,而友谊是松弛和开心的。
小时候结巴造成的心理阴影和因为父亲立下的不婚不育的誓言,也是书里原本就有的情节,在剧中第二集里用四次闪回集中说明了前因后果,其中Lady Danbury去见小时候的公爵说的话铿锵有力、振奋人心,这边拉着小公爵走出去,那边就是长大的公爵扶着Lady Danbury的手走进舞会了,转场也做得很漂亮。而公爵成年后唯一一次结巴也是在第二集末尾处,舞会时Daphne去跟别人跳舞,被问起时紧张了一小下,how sweet~
不婚不育这档事儿,除了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搞一点波折之外,在剧情处理上也算是合理的,有人说Daphne咄咄逼人,思想不够进步,其实不婚主义没问题,丁克也没问题,前提是深思熟虑之后自己真的开心这么做,像公爵这种并不是真的不想结婚不想要孩子,只不过自己在钻死牛角的类型,那绝对还是解开心结比较好。
另外, 剧里当然是与时俱进加上进步思想了,这是简奥斯汀囿于时代所不能具备的,也是原著没怎么重点突出的,我们抽烟喝酒烫头想上大学的Eloise和独立创业的Penelope是个中代表,二哥也表现得相当宽容和理解女性困境,即便是坚定要结婚生子看起来最传统的Daphne也多次发出了不要小瞧女人的宣言,这些对话和思想在遥远的摄政时代,恐怕是不可能真的出现,但作为面对当今观众的剧集,做出这种程度的改良,我认为不是瞎胡闹的左宗棠鸡,是更适合我的胃口的。
服化道也被骂了太花哨、廉价,就明明还好啊?实际上偏重现代感是有意为之,选择新的布料和款式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剧组在服装设计上下了大功夫,据说光Daphne的衣服林林总总就有104件,绝对谈不上抠门儿,且Bridgerton一家的衣服偏素雅保守,Featherington一家就花花绿绿大红大紫,都做了区分体现各家风格。在所有这些衣服里,Eloise整体的装扮没有太多羽毛和蕾丝,有的是缎带和马甲,是我最爱的。
场景方面,第一集结尾,黄昏时分,乘船赴宴,天边云朵衬晚霞,好看极了。后面亮灯仪式也别具一格。那么多的舞会、画展、游园,各处的宅子、公爵家的古堡,选址选景遍及英格兰,说一句有钱有品不过分。
至于有些人给低分是因为黑人当主角,不符合历史,不值得我一句fuck,我讲都懒得讲,我们快进到公爵有多hot!真是我最近看过最性感的男主角了,且这部剧绝对是women friendly,有激情戏的美剧不少见,这么女性视角的可就不多了!从Daphne这边看过去,公爵舔勺子、撸袖子,那就是给我们看的!更别说还有女上位了(我在说什么?),咳咳,总而言之,是下半年最值得观赏的(顺便一提,上半年最值得观赏的是《normal people》)。
那么,有这么多讨人喜欢之处的美国言情剧就不能五星吗?
不能。
以前的我,会说:不能。那个时候,我还有点把自己当回事儿,脑内会精分出五个人格从七八个角度细细研究,郑重打出我神圣的分数,以为这对世界很重要。
现在的我,开心就好。脑内精分出的人格已经被乱棍打死,活下来的是流着哈喇子的任性小孩,我喜不喜欢最重要,什么都不如自己爽,自己爽才是真的爽。
所以,有这么多讨人喜欢之处的美国言情剧就不能五星吗?
当然可以啦!
附录:按照国际惯例来一点硬货:
1. ABCDEFGH八个兄弟姐妹的故事每人一本小说,小组讨论里【】有中文版下载地址,感谢@ babyface
2.男主,是津巴布韦和英国混血,具体就是母亲是津巴布韦的护士,父亲是英国传教士,从小住过很多国家,14岁全家搬到伦敦,跟弟弟组了一个乐队,在大学读的是音响工程,但迷上演戏之后就退学了,现在住在洛杉矶。
3.Fun Facts:
Daphne和公爵假恋爱的约定是共同出席6场舞会,如果我们在剧中看到的就是全部的话,实际上在那次谈话后俩人欢喜出席的只有3场,Daphne要求公爵当天就送的昂贵的花倒是当天立刻就送了,且还送了丈母娘一份,很有礼数。
Daphne拍的第一场戏就是跟公爵在图书馆那场(wink wink~),Anthony拍的第一场是野外树上跟女高音,都很强啊!
Penelope的演员是第一个被选中的,被选入组时还没读过这套小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知道自己是Lady Whistledown后很兴奋。
4.刷到一篇公众号,讲了剧中取景地,非常专业全面,看得出剧组很用心,文章链接【】
5.彩蛋一览(都来自外网收集):
①蜜蜂:剧集开头、结尾,以及Eloise头饰、Benedict的衣领上都出现过,因为老爹就是被蜜蜂蜇了之后去世的,Anthony的恋爱故事也和蜜蜂密切相关。
②蝴蝶:Featherington家的衣服配饰经常出现蝴蝶,代表浮夸和短命,在Penelope身上代表了一种进化和转变,从不被人注意的小姑娘变成了至关重要的LadyWhistledown。
③衣服颜色:Bridgerton家族的衣服都淡雅素净,蓝色、银色、绿色、浅粉,因为是有身份地位的老钱家族,无需向任何人证明自己,相对照的是Featherington家族,新兴家族,穿衣都是过分浮夸的。公爵常穿靴子,代表他周游世界的野性和叛逆,家族颜色是红色和金色,Daphne在结婚前穿蓝,婚后变为浅紫色,从颜色上也是体现了两个家族的融合。
④胸针:公爵经常佩戴的胸针是母亲遗物,表现他对母亲的怀念。
⑤拉丁文:公爵小时候第一次与Lady Danbury见面时,旁边的黑板上写着他正在学习的拉丁文,意思是to fight,to battle,to strive,to struggle,他小时候与结巴和不自信作斗争,长大了要打拳击,还跟Anthony决斗。
⑥剧场的海报:Anthony和女高音这样那样的时候,碰掉了身后的一幅剧场的海报,海报上演出的那出戏码是有关一个花花公子的故事,演出的时间“仅限三晚”,暗示了Anthony和她的关系最终是短暂的。
⑦Hyacinth跟大哥Anthony提到的去乡下大宅玩,暗示了第二季全家一起去乡下度假的情节。
⑧妈妈跟Anthony提到了刺绣的郁金香花样,郁金香与第二季Anthony的故事有关。
⑨主创亲口承认Daphne和公爵婚后淋雨跑到亭子里的剧情,就是参考了95BBC《傲慢与偏见》达西先生湿身白衬衫的情节,只不过想走得更远一点,我想说:job well done!
Update:2021.1.22,正式续订第二季了,小报已出, 咱Lady Whistledown的消息能有假吗!
Update:2021.2.1,Netflix宣布《布里奇顿》剧集打破平台收视纪录,上线28天收看人数(户数)达8200万,超过Netflix预估的6300万,也刷新Netflix原创剧最高纪录。
译文:Bridgerton原著vs剧集、布家孩子的未来以及同类书单
《王冠》与《布里奇顿》共享拍摄地
个人非常喜欢的剧,演员有颜值、有演技,剧情有冲突、有转折。很像《傲慢与偏见》与《绯闻女孩》的结合体。
《傲慢与偏见》不知看过多少回,对结尾始终有遗憾,就像一个童话的结尾一样:从此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他们婚后有没有过争吵,有没有烦恼,也暗暗地想过他们的床事会如何?这些都没有答案。这部《布里奇顿》似乎弥补了这个遗憾。婚后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一定就像这剧里的内谁和谁,也有争执,但总能床头吵架床尾和,彼此不断谅解,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平铺直叙地一味甜蜜,而是经过考验后的彼此信任和托付。
像《绯闻女孩》一样,本剧也有一个八卦天后,在每集的开始和结尾以旁白的形式讲述上流社会的丑闻和小道消息。Lady Whistledown,这名字也有趣,“向下的吹哨人”,声音来自老戏骨朱莉-安德鲁斯,豆瓣把她排在主演的第一位,代表作不用说了,鼎鼎有名的《音乐之声》和《公主日记》。
本剧并不是像短评里有人说的,奈飞根据算法编出来。而是改编自Julia Quinn的Bridgerton系列小说,这一季主要内容来自该系列的第一部《公爵与我》(The Duke and I)。作者Julia Quinn本人就是个资深的简-奥斯汀迷。
文艺类型
原著小说属于“摄政时期浪漫爱情”(Regency Romance),是浪漫爱情--历史浪漫爱情之下的一个亚类。
这类作品中故事多发生在1811~1820年期间,本剧明确为1813年。期间英国是乔治三世统治时间,不过他已是晚年,精神不佳,此时由夏洛特王后和乔治四世分别摄政。后文会具体讲历史细节。
Regency Romance不是简单地将当代爱情小说的版本移植到历史背景中,而是一种独特的类型,具有自己的情节和风格惯例。
该文学亚类的创始人是乔洁特-黑尔(Georgette Heyer),生于1920年,卒于1974,一生高产,每年出版一本罗曼史和一本惊悚小说,也一生被追税。去世这年她的第48部作品仍在印刷阶段,My Lord John于去世后出版。
Regency Romance这种文学亚类有其固有元素,参照下表,本剧基本具备所有元素。
1 会提到英国社会的高端阶层,涉及到王室或贵族,有固定礼仪和行事准则;
2 会描写常见的社会活动,尤其是社交季节的舞会、马车出行、晚宴、戏剧、歌剧等等;
3 有时会提到时尚的年轻男性从事的运动,如骑马(这个不稀奇)、驾驶(马车吧)、拳击(好耳熟,无保护的拳击运动在摄政王时期相当流行)、打猎、射击,等等。对了还有击剑,小Eloise到处找人打听孩子是怎么来的时,她的两个哥哥就拿击剑开暧昧玩笑:“掏出了长长的。。。fencing,你以为我要说什么”;
4 社会阶级分层。既有居家的主仆,也有男性爵位上的差异;
5 权宜之婚。出于爱的婚姻比较少见,基本上都是为了寻找稳定充足的收入;
6 与错误对象的订婚;
7 上流社会的男性会与性工作者、名声不好的女性或情妇有染,本剧中出现了“rake”这个词,字面是耙子的意思,用于男性,指那些不以结婚为目的留恋花丛的男性,本剧公爵和安东尼都符合过这个定义;
8 身份认定错误或误会,如认错了品阶等;
9 剧情中往往有悬疑或闹剧的成分,本剧如Lady Whistledown的身份;
10 更接近现代的人生价值观。
性场面及与性有关的对话特别多,比简-奥斯汀更接地气,好家伙,比《绯闻女孩》甚至《名姝》的性场面都多。
历史细节
摄政浪漫史文艺亚类创始人乔洁特-黑尔特别注重她历史小说中的细节,为确保写作资料的正确性,黑尔针对摄政时代人们生活的个个面向搜集许多参考资料并纪详细笔记。虽然部分评论家认为小说内细节过于细琐,而其他评论家则认为如此程度的细微描写,正是黑尔写作的最大资产。
本剧中的乔治三世和夏洛特王后在原著中并没有出现。但原著作者Julia Quinn称赞本剧的这一添加,说即便自己写也不会写得这样好。
我看到短评中很多人质疑夏洛特王后的肤色,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去找这方面的资料——很像Eloise到处询问孩子怎么来的,以及到处查证Lady Whistledown的身份时的样子。
正史里夏洛特王后的画像就不放了,维基上有,非常符合当时的审美:白得不能再白的皮肤,高鼻金发。其实夏洛特王后本人相貌平平,鼻翼宽大。也没接受过高等教育,仅仅上过一些家政之类的课程。嫁到英国王室时甚至不会讲几句英文。但乔治从没有情妇(这和他的前两任汉诺威裔君主和他两名继位的儿子有很大分别),夫妇两人享受了真正快乐的婚姻生活。乔治与妻子共育有十五名子女,包括九名儿子及六名女儿。
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发现了夏洛特王后这样的图片。
还有文字证明,居然来自中文世界。由此可见,剧中的选角并不荒唐,有其依据。
乔治三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疯王乔治,《汉密尔顿》中走位风骚的小乔。美国历史上称他为暴君,《独立宣言》最初版本对他评价极为恶劣,后来慢慢删去了。他是丢掉美国殖民地的英国国王,美国人曾说过独立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乔治三世,如果不是他态度强硬,美国人可能会安于被殖民的地位。但他也是第一个在英国接见美国使节的国王。
英国历史则将他描述为爱国者乔治,而在家中他爱妻子爱孩子。
本剧中有一个关于乔治三世的细节特别准确,他精神的最后崩溃,确实就是因为得知女儿阿米利亚因肺结核病死。1810年,乔治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而他已经因白内障而近乎失明,同时备受风湿病的困扰。对乔治而言,他晚年的病是因为其最疼爱的幼女阿米莉亚公主于1810年病故而诱发的。据阿米莉亚公主的护士记述,指乔治探望他疼爱的女儿时,“每天都是悲痛与嚎哭的场面……令人沮丧得难以形容”。
乔治从不知道自己在1814年被宣告成为汉诺威国王,也不知道爱妻已在1818年过世。唏嘘乎!
剧中主要角色
Bridgerton一家,是寡母带着八个孩子,四男四女,男帅女靓。这八个孩子的名字按字母顺序排列:Anthony,Benedict,Colin,Daphne,Eloise,Francesca,Gregory以及Hyacinth,How orderly!后来他们中的一个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按字母顺序命名。
我最喜爱的角色便是他们家的Eloise。所有角色各有特点,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Featherington一家三个女儿,是按相同的首字母命名:Philipa,Prudence以及Penelope。这里面有我第二喜爱的角色Penelope,美好又善良,有那么一瞬间还以为E和Pen两个要弯。。。这一家的另外两个女儿菲利帕和普鲁丹斯,就像《灰姑娘》里后妈的两个女儿,开场时往紧身衣里塞的样子像极了试穿水晶鞋,有点势利有点虚荣,没有那么坏,就是打酱油的。
法国王子不去考证了,就是个剧情推动器。
Eloise把她们的女管家当成Lady Whistledown时,想起《绯闻女孩》里的多洛塔也背过同样的锅。
内谁和谁度蜜月的克莱夫顿,女管家刚一出场时有《蝴蝶梦》的气质。其实也是个好人啦~~
公爵人很帅又硬朗,两条大长腿,与达芙妮之间的化学反应电光火石一般惊天地泣鬼神(好吧有点夸张了),没看出有什么不好。重要的是把人当人,而不是把肤色放在前面。
上了年纪的女性也都是各有各有可爱,连Featherington夫人也算好,没有不好的,没有贝内特夫人那样的,好吧,恨嫁女儿这一点有些像。其中佼佼者是丹伯里夫人,见解独到,行事果断,把公爵培养得很好。
原著第十八章vs剧集第六集
原著这里有一处婚内“强奸”的描写,当年引起很大争议,编剧竟然没有放弃这处曾被批评过的细节,而且改动得很好。放上原文:
Daphne felt the strangest, most intoxicating surge of power. He was in her control, she realized. He was asleep, and probably still more than a little bit drunk, and she could do whatever she wanted with him.
She could have whatever she wanted.
A quick glance at him face told her that he was still sleeping…She felt so powerful looming over him…His eyes pinned upon her with a strange, pleading sort of look, and he made a feeble attempt to pull away. Daphne bore down on him with all her might….She planted her hands underneath him, using all of her strength to hold him against her.
有兴趣可与剧集对照来看。
最后,揭晓Lady Whistledown的身份。。
。。。
。。。。
。。。。。
XOXO。。。。
Lady Whistledown每集的台词写得都很不错,印象最深的是第六集“Does the end justify the means?”,值得重看甚至整理。
金牌编剧Shonda与奈飞的第一份合同完成得相当不错,台词很机智,对话很快速,是她的一贯风格,记得刚开始追她的《丑闻》,看着字幕都跟不上演员的语速。她描写黑人女性也很地道,《丑闻》的奥莉维亚,《实习医生格蕾》中的“纳粹”贝利和心外科Maggie Pierce都让人过目难忘。
The whole show is a meme. 这剧上线第一天我正好跟朋友散步到时代广场,看到了这剧的巨屏广告,我当时还跟我朋友说:“看上去是个唐顿庄园风格的剧。” 哈哈哈,我错得不能更离谱了。
我开始看的时候这部剧已经上线很久了,所以我已经得到了一些对它的评价----好的评价。显然我的美国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它,几次课上/社团活动/宿舍活动中有人问最近大家看了什么好剧,这剧的被提名次数基本和曼达洛人并列第一。于是我终于在这个周末点开了第一集,直到背景音乐里出现Thank you next的时候,我就打算把它当搞笑剧看了。太滑稽了,每一个人物的动机都很滑稽,搭配着剧中人一脸正经的表情就更滑稽了。虽然这剧蠢的一批,但是我对蠢蠢的剧没啥意见,我喜欢很多蠢蠢的chick flick,反正我只是seek entertainment,这剧也算从另一个角度entertain了我。
我三天就看完了这剧,一开始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后来是一边织毛线一边看,看到中间几集的时候我开始放下手上的东西认真看了。当然不是因为这剧变好看了,这剧后期除了可以看男主美好肉体也没啥看点。主要是我一个很大的疑点得到了解答:为什么有黑人贵族?到中间几集的时候这剧终于给出了解释:因为英国国王爱上了黑人,所以他让本来全员贱民的黑人中也有了贵族。暂且不提剧中的国王看上去最多50岁,就算他10岁当上国王15岁娶了黑人皇后,为什么已经会有传了好多代的黑人贵族家族比如黑斯廷斯家族这种令人困惑的时间线问题,这个解释让我感到非常非常的愤怒。
要知道这剧一大卖点就是让黑人当了贵族,我也一直以为这是个乌托邦设定,伊甸园里所有种族的人都可以当人上人。结果到最后还是靠白人施舍???剧里给justify了一下什么“爱可以战胜一切”,简直就是狗屁,我来复盘一下这个国王的心路历程:爱上了贱民怎么办?没关系我可是国王 I can do whatever the fuck I want!看我来随手给他们一个搞一个贵族头衔,完事~ 我的妈我想不出更冒犯的剧情了。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个荒唐的解释我已经感到设定很冒犯了,这个破烂解释直接杀死比赛。
让我们假装这个解释不存在再来考虑一下这个剧的设定(因为如果考虑进这个恶心人的解释就没什么考讨论的必要了)。这是在前几集的时候我一直在纠结的一个问题:假设这就是一个伊甸园设定,它难道就很合理了吗?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困惑,从《黑豹》、《汉密尔顿》,延续到了这部剧:在明知历史的情况下,给曾经那些被压迫的种族穿上压迫者的衣服,让少数族裔演员演曾经奴隶主甚至殖民者的角色,究竟是在反种族主义还是本身就是一种 racially insensitive 的表现?
从《黑豹》的巨大成功中就可以看出北美观众很吃这一套,他们愿意做一做在非洲有一个超级先进的黑人文明的梦,国内get不到这种梦,觉得《黑豹》的成功是政治正确的产物,我并不这样认为,到处逼逼“zzzq”的人本来就很傻逼。但是沉浸于做这样的梦很有益吗?《黑豹》出来的时候我没觉得有什么,但是《摘金奇缘》出来的时候我又回想了一下《黑豹》,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新时代的东方主义?相信遥远的东方(非洲)有一群极度富有的人(极其发达的文明),这简直就是曾经Shangri-La fantasy的翻版,是白人视角对外来事物的异化,即使是正向的异化也依然是异化。旧的Orientalism是相信古老的东方文明有特殊神秘的画个圈圈诅咒你的方式,新的Orientalism是相信亚洲有一帮深藏不露的巨富/非洲有一堆来自外星的振金。但是在当时,我的这种怀疑被说服了。我当时看到的一种观点是:少数族裔难道就不能拥有自己的浪漫轻喜剧吗?难道亚裔非裔的叙事就只能是苦大仇深的吗?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我放弃了我的怀疑。
但是近些年来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例子,事实证明北美观众对这种叙事的认同感很强,尤其到了《汉密尔顿》,事情变得越来越奇怪了。我很喜欢《汉密尔顿》,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好的音乐剧,但我也承认它火到这个程度一部分原因是它被政治化了。它本身已经成为了奥巴马时代的象征,事实上它也和奥巴马时代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包括他们的问题。当美国拥有了第一个黑人总统,很多种族问题被掩盖了,伤痕累累的皮肤还没有清创,就被拍上了一张巨大的创口贴。于是下面流着发炎化脓,但是没关系,因为看不见了。《汉密尔顿》也是这样的,当我沉浸在音乐剧中时,我没有在意让非裔演员演Aaron Burr,我没有在意让非裔演员演Thomas Jefferson,我没有在意让非裔演员演George Washington。但是等看完冷静下来想呢?华盛顿是个大奴隶主,杰弗逊甚至睡黑奴(多半不是自愿的)生孩子,而这些非裔演员呢?可能几代之前的长辈还是奴隶。让奴隶的孩子演奴隶主的角色,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从反响看来,大家都觉得这是正向的进步。让黑人演员演奴隶主不会改变历史,我甚至觉得这很冒犯人,很有种“就这?”的感觉。你enslave我,你压迫我一百多年,最后你让我的孙子穿上奴隶主的衣服,说:“没事没事,现在你也来体验一把当压迫者的感觉吧。体验过了?那我们扯平了。” 扯平了吗?当然我说得严重了,我相信主创的intention是好的,但就算退一步讲,他最多也只是拍了那张创口贴啊。
《汉密尔顿》至少因为自己的质量高justify了很多问题,那这部烂剧简直无处可藏了。它没有汉密尔顿的优点,还把它的问题发扬光大了。它设定在摄政王时期,摄政王乔治四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伯父,摄政王时期之后紧接着就是维多利亚时代,也就是日不落帝国全球殖民时代的开始。好家伙,让黑人在摄政王时期在英国当贵族,我直呼好家伙,哪来的黑人啊?你还没去非洲把人家大规模坑蒙拐骗卖到欧洲美洲去,除了大航海时代漂来的极少数非洲人(还是大多数是被白人商人带来当奴隶的),你伦敦哪来的黑人啊?当然,你说你是架空历史,那没法追究这个。但这还是很offensive啊?!奴隶主至少已经是三角贸易的终点了,你是起点啊,你是殖民者,是非洲一切苦难的源头啊!两百年的压迫,两百年的苦难,两百年之后,你的后人醒悟了,你的后人说:“我们要种族平等!” 于是跑去英国拍了这样一部浪漫喜剧:“你看,这次霸道总裁是你们黑人哦~你们也来体验一把穿殖民者衣服的感觉吧。体验过了?那我们扯平了。” 按照这部剧的设定,在殖民时代开始之前,黑人已经在英国当上贵族了。那我只能相信,按照这样的剧情发展下去,殖民时代不会开始,所以被殖民者的苦难被抹去了,更重要的是,殖民者的罪恶被抹去了。
当然,架空历史观,怎么设定都行,如果把它当作一个巨大的美好设想(如果没有殖民时代会怎样呢?),这么想可能就没那么恶心人。但是,让我愤怒的不只是这部剧本身,也是它受到的吹捧,受到的欢迎。最终还是话语权的问题。举个例子,同样是炫富歌,cardi b炫耀她的指甲大家都会说“真好,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姑娘获得了这样的成功”,但是ariana grande炫耀自己的假发的时候就会被质疑cultural appropriation。可能很不公平,的确是身份政治,但我觉得很合理。黑人头发不好打理,但假发很贵,拥有假发是很多黑人女性要奋斗很久很久才能达到的目标,你一个养尊处优的白人女孩,那样轻飘飘地唱“my hair?just bought it”,你当然可以选择这么写词,那别人当然也可以为此不爽。
同样的是这部剧,你可以选择这么设定,创作自由,但你也要准备好面对backlash。但是呢?没有blacklash,这剧被吹上天了。《汉密尔顿》至少是个好剧,《黑豹》至少黑人班底黑人卡司,还请了那么多黑人歌手创作了那么好一张原声带。这部剧呢?4个导演3个白人,出场时间最多的20个角色里,最多3个黑人,其中戏份最多的男主还是light skin……我知道自己看个浪漫轻喜剧都上纲上线显得很sb,但是这剧被吹成什么“种族平等向前迈进的一步”我真是无语凝噎。我是当meme show打开看的,看到最后发现,是个fucking shit show.
我发觉这个剧挺有意思~
比起一些会旧物利用,从别人家去摸几幅和主人公没什么联系的画来的剧组,这个剧组显然很有心思,专门为布里奇顿家的几个孩子,还有男主公爵的母亲设计了肖像画。
而这设计也不是随意胡来,分明都有着参考。
比如说给Daphne,Eloise和Francesca三姐妹作的画像,中间Daphne的形象感觉就致敬了图二中,威廉·比奇的《女人肖像画》。
而图三,剧里布里奇顿几个兄弟的画像模版,则很明显是参照了乔舒亚·雷诺兹的《亨利·费恩,伊尼戈·琼斯和查尔斯·布莱尔画像》。
至于图四的前黑斯廷斯公爵夫人,则来自托马斯·盖恩斯波勒的《玛丽·雷托女士肖像》。
至于当Daphne坐在海斯廷斯府邸,发现老公秘密,睡前凝思时望的那幅公爵夫人画,画风则感觉像是彼得·莱利的一幅《基尔代尔伯爵伊丽莎白画像》与《伯茨茅斯公爵夫人画像》的结合体。
反正就,各有参照物~满有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