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灵通人士 In the Loop(2009)

灵通人士 In the Loop(2009)

又名: 知道人士 / 通灵人士 / 有力人士

导演: 阿尔曼多·伊安努奇

编剧: Jesse Armstrong 西蒙·布莱克维尔 阿尔曼多·伊安努奇 Ian Martin Tony Roche

主演: 彼得·卡帕尔迪 汤姆·霍兰德尔 吉娜·麦基 詹姆斯·甘多菲尼 Paul Higgins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09-04-17

片长: 106 分钟 IMDb: tt1226774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片是一部政治讽刺喜剧片,班底大多来自受到好评的英国电视剧《The Thick of It》。

演员:



影评:

  1. 特别真实的21世纪初的政治生态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的矛头并不是低效率的官僚政治--相对于布什-布莱尔年代的库布里克式的政治生态,yes minister年代的官僚体制几乎是指环王里面的夏尔。

    美国鸽派的助理国务卿Karen Clarke引用的Liza报告在罗列大量反对对某中东国家出兵的理由的同时,也引用到非常可疑的agent Ice的情报作为反面。但是Linton为首的保守派(原型参考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的合体)极力推动这个议案进行UN表决。

    最后助理国务卿和将军商量,考虑把报告泄露给媒体形成政治压力(虽然最后泄露的是英国方面),这也是正常的斗争手段,但是他们的对手显然已经到了毫不顾政治底线的程度- 这个Liza报告在删除所有反面意见后,摇身一变成了英国方面提供的的Birtish intel(英国情报),倒过来贩卖给美国人,形成了这样一个loop,推动了UN的战争决议。

    这个情节已经‘真实’到可怕,直接针对布什-布莱尔时代历史的绕不开的两个问号- 英国贩给美国的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是个什么货色,以及武器专家David Kelly自杀案。这部片子分量本来已经够了,但是编剧的手术刀显然不愿意停留在此。

    于是我们看到为了推动政治议程,英国首相不惜用Tucker这样的忠心耿耿的政治打手操纵一切(非常怀疑Tucker的原型是布莱尔政府的Alastair Campbell)。最后的英国捏造的情报,是Tucker的苏格兰小弟捏着懦弱的外交部官员的手指删改而成 - 80年代那个颟须低效然而能有效反弹大臣的臆想的英国文官系统哪里去了?被布莱尔的spin doctor的手抓着送终了。

    解决方法呢?最近的议员报销丑闻后,Yes Minister的作者在泰晤士报上,继续兜售他全面直接民主的主张。但是电影里选民鸡毛蒜皮的电话打到大臣助理的手机这样的直接民主,碍得了大臣Forster的这样的君子,防不了Tucker--以及Blair/Mandelsson/Campbell这样通过spin控制一切的真小人。
  2. 很早的时候在论坛中的发言,整理到影评中。

    《灵通人士》是描写英国政治的喜剧,台词比较隐晦,不容易看懂,多看了几遍关节处,梳理如下。
      西蒙福斯特是英国内阁大臣,具体职务是国际发展部部长。英美两国策划一次对中东某国的战争(虚构的,不是伊拉克战争,但是实际映射的是伊拉克战争),要求政府官员要对此保持沉默,不谈论此事。西蒙本身是反战人士,心地善良,缺点是好表现,比较优柔犹豫。在一次bbc 的访谈中收到主持人诱导,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不可预测”。意思就是说,战争不一定要打,这与首相的观点相左,成为“反战派”。因此受到公关部主管马克西姆的严厉训斥,并且要求其保持沉默,不许对战争表达什么观点。美国助理国务卿克拉克是反战的温和派,试图阻止战争,听到西蒙的观点后,认为可为为其所用,就在到英国召开的一个会议上邀请西蒙,希望他再说一遍战争“不可预测”。但是西蒙这次有命令在身,不敢乱说,又不想不说,就磕磕巴巴的说了些即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胡言乱语。会后,西蒙对自己的表现很失望,在记者的追问下,临场发挥,试图通过含蓄的比喻,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弥补会上的失态,不想比喻失当,他说:“在通往和平之路上,要翻越冲突的山峰。”意思被理解成要通过武力实现和平,这样就又变成了“主战派”。数日两变。
       事后西蒙到美国出差,温和派克拉克和好战派助理国务卿林顿双方都想利用西蒙。邀请他参加战争委员会的讨论,西蒙承受来自公关部主管的压力,再次表现失当,说了些很难,非常难、超级难的胡话,灰溜溜的回到了英国。
       回到英国之后,因为选区的选民的一堵墙问题,收到嘲讽上了报纸。英国首相对西蒙的貌似好战的表态比较满意,又带着西蒙和马克西姆到联合国,参加对中东国家战争进行表决。西蒙不愿意成为发动战争的帮凶,意图在表决前辞职,以表示反战的决心,不想泄露到了媒体。此事为反战派知道,希望拉拢他,壮大反战派的势力,以达到阻止战争的目的。但是西蒙明显的贪恋权位,又不想辞职了。始终在摇摆犹豫中,为双方拉来拉去。
       英美两国都没有证据证明必须发动战争,互相指望对方,在表决的前夕,还没有像样的情报。英国首相派来联合国的时候对美国好战助理国务卿林顿表达过,马克西姆可以提供“英国智慧”的情报,马克西姆明显没有理解上去,说“没有什么情报”(nothing)。林顿大怒,指责马克西姆无能。这时西蒙同时出现在马克西姆面前,说要辞职反战。恰巧这时西蒙选区的墙倒塌了,bbc准备报道。马克西姆狗急跳墙,冒充西蒙给bbc打电话,说不要发表“对于自己不利的新闻”。结果bbc如他所愿,立即发表了对西蒙不利的新闻,造成西门失职,首相解出西蒙职务的口实。同时自己领会了首相的意思,命令国内的新闻官,借追究文件泄密的责任的机会,让外交部的官员改造一份美国助理国务卿助手撰写的报告《pwlpp》(该报告本来是反战的,写作方式是先说发动战争的证据,再说不发动战争的证据,后者据多,结果后半部分被删去了,只有发动战争的证据。),提供给美国国务卿林顿,林顿如获至宝,以这个假情报,参加了联合国的辩论,并且通过了对中东国家发动战争的联合国决议。战争在谎言、脏话、以及西蒙的优柔中开始了!
       上面是这个电影故事的主线,还有很多辅线,太繁琐,不一一说了,大家可以洗洗体会。全片都是讽刺英美两国官员的官僚作风,官员的相互内斗、陷害、利用,以及高层的无知,妄为。国家为管理者所挟持,为少部分人利用.
  3. 电影情节介绍不介绍其实无所谓,主要就是讽刺英国和美国的政治有多丑陋。电影里脏话连篇,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之作,不光是骂,而且骂一个多钟头都不重样。

    电影应该属于Yes, Minister类型的政治讽刺。但是,Yes Minister里面的人物跟这个比起来简直就成了小绵羊,就是阳春白雪啊。这个电影得到这么多的好评,是不是现在的导演不会像以前那样很微妙地反映政治斗争残酷性了?转念一想,In the Loop就是基于真人真事啊,或许导演的水平没有什么差别,而是我们生活的时代就是如此了。

    这个电影结构有些散乱,看着忍不住地走神,走神了其实也丢掉不了什么,反正是肮脏到底了。看完了忍不住等一会儿眼,你我生活的世界就是被这么一群人统治着,还装什么政治纯情啊,统统地抓紧补习,提高自己的脏话水平,早早地下地狱算了。

    关于这个电影的一点现实背景,有助于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

    电影里脏话不离口的官员大概就是影射当年布莱尔的副手、臭名昭著的Alastair Campbell。听说这人在现实中就这样,连布莱尔见他都有点害怕。最后因为Dr. Kelly的自杀案爆出来政治丑闻而下台。加上这个演员在另外一个政治讽刺剧中就是扮演Campbell,完全一样的演绎,估计不会是别的什么人。

    在Campbell的辅佐下,布莱尔政府把spin doctor制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人的工作内容不是传统意义上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而是专业从事媒体操纵。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的评论中把他们称为政客,其实他们不是。电影里面没有交待清楚,Alastair Campbell本人原来就是个记者,他实际上是布莱尔的形象助理,很善于对付媒体。他们这些人就是为了帮助政客进行媒体攻关,也就是在媒体前后给政客擦屁股。一来二去,当政客发现他们真的能帮助自己获得公众支持,就变得对他们有了依赖性。这些人也渐渐地自我膨胀,对政客和公务员气指颐使,反而左右了政治方向。这个电影里面真正的官员是那个部长,但是他却显得很窝囊,连样子都比spin doctor们长得矮小和萎缩。而有了spin doctor作为左膀右臂,他也能占据重要位置,但是他连发言都得有spin doctor在旁边管着,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其实全不由己。

    虽然政客为了选举历来要粉饰自己,但是这些spin doctors真是让英国政治彻底脱掉了遮羞布。政客不再因为信仰而决定自己的政策,而是根据媒体报道来决定。同时,以前至少是表面上严肃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了游戏,而且spin doctors们玩得如此投入,竟然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已经招致周围的人讨厌。最出名的是911时候,英国交通部Jo Moore给同事发信要求借这个机会把部里的坏消息公布出来,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911,所以有助于淡化公众怨气。可惜,她的邮件被部里的员工披露给媒体,犯了众怒,导致她和部长双双下台。更有意思的是,后来她接受采访的时候,不是对自己缺乏人道的思想有所忏悔,而是抱怨部里面有人看不惯她。这就是spin doctors可悲的一面,他们已经看不到自己为什么招人讨厌了。但是,更可悲的是,她抱怨的政治斗争确实存在。她太习惯于自己圈子里的政治哲学了,忘了他们这些空中悬浮的气球,要面对前方悬挂的道德锋芒。把这个锋芒误以为普通的障碍物,不假思索地蹭过去,就有可能造成崩溃的结局。

    当布莱尔下台之后,布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spin doctors从政府中赶出去,似乎真的大快人心了一会儿。可是,最终因为布朗不会经营自己的形象,从原本有利的位置被推下了政治舞台。看来在媒体当道的时代,用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制高点和完美主义思想衡量着政客的大众还是习惯于媒体直接拿勺喂。这就决定了政客没有spin doctors也不行。

    保守党上台几年过去了,spin doctors的动静好像不是很大。估计是有了前车之鉴,他们不再那么招摇过市,学会了貌似成熟微妙的沟通方式。
  4.     不是谁都能玩政治 也不是谁都能玩得起政治 因为政治就是一坨屎 见过谁能把屎玩的特好特着调的么
       天才知道做个MALCOM把FUCKING当成会说的第一个词有多累 天才知道LINTON的卑鄙能不能让他睡个好觉 同不同意战争最后不是重点 当MALCOM对那22岁不到的美国什么天才大使满嘴喷脏话说着1814年我就火烧到这儿来了的时候我扑的一下就笑了出来 尽管这人脾气极烂毒舌要命说脏话说的路人活脱脱不能忍 可我还是最喜欢这个角儿
       凡是沾上政治 统统没有好角色 连KAREN和将军两位好心反战的哥们也不过是心怀鬼胎 KAREN最后败北之时将军也不可能追随而去 哪儿能心甘情愿放弃手里的军权跟了反战理想而去呢 SIMON坏在没有立场 懦弱的能憋死 FUCKING有时候都说不利落 本来你就怂就别当着新闻媒体再乱七八糟说一大堆了 结果莫名其妙心里想的反战最后竟能因为那个CLIMB THE MOUNTAIN OF CONFLICT的叨逼叨让自己看上去成了战争簇拥者 SIMON的蠢行让这影片开始
       ---更多的蠢行带来结束 比如所有英美官员嘴都跟带了广播站似的 一个个流动广播 什么SECRET都跟站电台自己往外嚷嚷没大区别 LINTON的助手一点经验没有就被KAREN的助手把战争委员会的事儿套出去了 TOBY更不靠谱 除了JJ控制大脑之外 还把战争委员会的事情告诉媒体 不够添乱的 更爆笑的是明明就一夜情上了床 却跟女朋友说的冠冕堂皇恨不得保家卫国 说是性爱制止战争 难怪JUDY一边吃着曲奇一边笑的喘不过气
       MALCOM句句几乎不离粗口和生殖器 有的比喻却颇有意思 想象力的造诣完全能在英国文坛混个名声 后来又拽出来个JAMIE 不仅粗口连篇还无端崇尚暴力 这两人仿佛英国粗口考试的考官一样 带着四六八级专业证书 LINTON和MALCOM的互相羞辱也可窥见二人功力 不过都是挨了骂打算换以颜色或是不疼不痒的主儿 露骨或艺术的骂辞都在同意战争的意见之后烟消云散 相比较MALCOM骂的更艺术 常常引经据典带着什么简奥斯丁或简爱之类
       谎言像抛了锚一样的沉在这片子里 LINTON说谎说得最多 他晃点MALCOM晃点将军去打壁球 他修改会议记录让模棱两可的句子成了肯定句陈述句 其次严重的是MALCOM 生是把LIZA的文儿给改的不见原形
       语言形同虚设像是并发症 跟着谎言就一起来了 将军不跟着KAREN一起辞职了 SIMON在是不是辞职的问题上辗转反侧
       片子里还没有英雄 KAREN不过是反战的另一个政客 可能这个意图和她的利益更符合 她并未善待她的助手 反战的意见非说成是助手的文章 不能拨到自己头上 动辄大吼大叫失败了恼羞成怒
      哪个人物不是活灵活现的呢 政治这个大碗里好像只煮了杂碎汤 你是块儿好肉都看不出来 喜欢听古典音乐的英国绅士老头无辜的帮忙改了文章 得了 唯一值得同情的好肉也出不了这碗了
      听台词明明白白就听得见什么意思知道什么是真理 没有曲里拐弯的调调 可这么接近真相却还是让我们捧腹而笑 讽刺的不下流也并非无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