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做演员也挺惨的,影视界有很多带有垃圾价值观的作品,观众看了,有人可能会被带偏,但只是看,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演员在演这样的作品、这样的角色时必须全然接受这样的价值观才能演出来,垃圾价值观的作品对演员,尤其是认真的演员绝对是有伤害的。 电影前半段极力表现阳子“不社会化”的怪异,却无意详细探讨她这样的原因。只是稍微提到了她小时候父亲对待她的暴躁,但很快就把问题归因到阳子在此后对父女关系的逃避上。 最后,她在心里感谢了旅途中每一段帮助了她的人,她觉得那些人多么好啊,他们虽然活得都不容易,但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而“我却从来没有努力过,一直在逃避”。然后她体会到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终于赶上了父亲的葬礼。 这部电影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子女与父母和解才是成熟。 这部电影认为,多年来自己养活自己的女主只是因为离开家庭不与父母联系就是逃避问题,没好好生活。
这部电影认为,社恐、不社会化、没有羁绊是因为自己不努力,没有社会支持缺乏的原因。
还有,这部电影非要安排一下“不社会化”的边缘人被别人性侵,这是什么恶趣味?垃圾价值观的作品里果然就是会有让人不舒服的情节。
结尾的阳子会怎样?接纳了所有亲戚关系,开始努力与人建立羁绊,以避免电影开头那种“边缘人”状态?
然而,当她没有把父女关系反思清楚,没搞明白自己不被爱的事实时,她建立的关系很有可能带来新的伤害。
与别人和解,不如与自己真实的境遇和解,无论那境遇有多惨淡。能真实面对,就有力量承担起来。
建立与别人的羁绊,不如建立与自己真实感受的羁绊。
没想到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三个大奖,那我就来补个影评蹭蹭流量吧,顺便说说关于电影节的一些感受。(喷子勿入,不接受网暴)
一、关于剧情
1. 女主Yoko有沟通障碍,从事着不与人直接接触的线上客服,但即使在屏幕后,也无法顺利交流,常常接到差评,但她习以为常,浑浑噩噩地虚度岁月。手机坏了也没有选择维修,一是因为生活窘迫,二是因为她没有社交需求,因此她第一时间错过了其父亲过世的消息,也为之后为何会踏上搭车之旅形成逻辑闭环。堂兄来到Yoko的住处传递死讯开车载她一同回到那个出走20年的家乡参加出殡,Yoko麻木地说了一句“人都死了,为什么还要搞这么复杂”。但他们还是一同踏上了回乡之路,来到第一个服务站,阴差阳错地与堂兄走散,Yoko开始了她真正的旅途。
2. 首先遇到的是一位被职场抛弃家庭主妇,一路上絮絮叨叨,对Yoko的无理和幼稚,表现得异常慷慨和耐心。
3. 遇到的第二位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女学生,热情、无畏、善良,但也有害怕的东西(蜘蛛),一起去公厕建立了两个人的友谊,一起喝着热软饮,频率一致这敲打着罐底,直至倒出那最后一滴,蓝色围巾作为了两个人道别的礼物。
4. 遇到的第三位是个表面光鲜的记者,实质是猥琐恶心的人渣,无知弱小的Yoko受到了欺骗和凌辱。
5. 接着搭乘的是一对老夫妇的小破车,开车不利索,生活起居也需要妻子照顾,但他们互相关爱,离别时递给了Yoko一双鞋,让她继续上路,Yoko此刻告别,与两位老人握手,老人妻子调侃老人“他很久没握上年轻女孩子的手了”,这句话对Yoko又何尝不是,此次握手也是标志性的“成人礼”。
6. Yoko不再觉得参加出殡是可有可无,在服务站迫切并近似疯狂地寻求搭车,最后被热心小男孩召唤,在车上,她第一次主动交流,或者说是倾诉,即使没有回应,她还是滔滔不绝,因为她要和解的人是自己,倾诉对象是之前给予帮助的每一个人,她欠那些人一个回应。
7. Yoko最终来到故乡的家门前,雪已过膝,如同积压已久的岁月和情感,得知自己没有错过最后的告别,Yoko释然地跪在雪中。
二、关于谜题与隐喻(欢迎评论纠正或补充)
1. 第一位家庭主妇,其实很好理解是一个母亲的形象,她不仅容许Yoko做后座(孩子一般都放后座),还给Yoko带来了食物,Yoko也像个孩子,离别时借钱,像极了小孩向妈妈要零花钱。
2. 第二位女学生,Yoko说她很像自己的妹妹,与其说是玩伴形象,不如说是Yoko自己,同样的离家出走,同样被荒废的短跑/人生,同样不使用手机,同样的喝软饮习惯,同一根围巾的流转。但不同是,另一个自己独立温暖,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人类最本能的情感“害怕”(蜘蛛),Yoko却冷淡麻木。空旷昏暗的服务站,只有他们两个人,不难猜测,在这个密闭的空间Yoko进行了一场自我对峙。两人分开时搭上了不同的车,隐喻着Yoko的人生开始分岔。
3. 第三位人渣,可以理解为Yoko人生途中的每一个错误,外界才是恶的始作俑者,但父亲却对Yoko的错穷追不舍,把Yoko逼到海滩,相对于错误本身,父亲的责备更让Yoko难以接受,猜测Yoko人生中选择逃避一切其实是从逃避父亲开始的,这也解释了为何Yoko二十年没回家。
4. 第四位老夫妇,就很容易解读了,是一个家的隐喻,互相照顾,偶尔斗嘴,用对方喜欢的方式交流,充满爱和温情。“成人礼”的握手和“踏上旅途”的靴子,便是Yoko重新整装待发的标志。
5. 其它隐喻,在厕所里练习如何搭车的言语,像是孩子在牙牙学语。
三、关于首映现场(真怕被喷成筛子的部分来了)
1. 菊地凛子很礼貌,入乡随俗地说了两句中文,然后又尽可能与观众直接沟通,说了英语。我想说的是,其实很多时候,不说母语不代表不爱国,而是想和观众有更好的互动,或者说是出于对观众的尊重更高一筹。
2. 提问的两位影迷问题质量真的很高,尤其是第二位,问的是关于空间与构思的问题,能在观影后马上梳理出逻辑并能够流畅精准地表达,让人佩服。
3. 部分观众不是很礼貌,影迷都知道观影礼仪,不摄屏,不开灯不离场。但我想聊的不是这个,而是那些自以为懂礼仪实则利用礼仪规则“施暴”的人。“前面的,你不知道手机屏幕亮着,后面很刺眼吗?”“电影院不允许说话,你们安静点”,可能我复述的不是原话,但我能分辨说话时的语气,你们在行使一个影迷的权利。被说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就离我不远,也许他们不是买票入场,但如果那是你父母,你还会用同样的口吻来表达吗?我们在电影中理解的温柔和优雅,请带回到生活中,这才是艺术的价值。
昨晚有幸成为了首批院线观众,并和主创人员进行了见面会,观感还是很好的,电影节有意思的在于,能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也来观看,并且看后会讨论,这是我没想到的。
658公里大概合肥到上海来回的距离吧
作为电影本身,还是有点小bug的,比如我不太清楚日本的警察是干啥的,为何不求助警察呢?2700多日元,大概140人民币吧?坐高铁可能不行,但是坐大巴车呢,不是很懂那边的情况。
至于剧情来说,主创很贴心的加入了一些不太友好的戏码,女主好像是为了回到家乡而选择了屈服,但是除了最后快到12点的那段歇斯底里外,并没能体会到其余对回家的急切渴望,虽然她好像有一个信念是要回家,就像大自然的某些鱼类,一定要逆流往上回到出生地产卵,反而像是一种本能的驱使,却单拎不出一个情字。比如被困在偏僻的休息区,宁愿相信陌生男人的车,却也不愿告诉家里人自己的位置,反而奇怪。
回到主线,一路上遇到的人不知道是否有意安排,都可能是女主一生的简化,中年的妇女,和家里分开去其他城市求职,影片却也没有提到女主妈妈的任何消息,就连电话那头的妇女,也只是邻居看着长大的阿姨。
叛逆的小孩,一个穿着还算有品味的女生,有着能接通的手机,却依然选择了搭便车的方式旅行,当女主说起女孩的脸长得像妹妹的时候,但是能到不会觉得,女生的行为更像女主吗,叛逆的离家出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被丢在了一个偏僻的小站,连上厕所都害怕,这些或许都是当年女主曾经体会过的
猥琐的男人,单身男人的夜行车,本身就有着一种薛定谔的危险,女主还是上了车,并且睡着了。心大也好,离世太远也罢,最终还是用身体偿还了一段费用。尚未结婚的女主,在当年离家后,也可能遇到过一个男人,曾经信任,但是被伤害后就变回孤身一人。
善良的老夫妻,无论是奶奶友好的给出了鞋子和零食,爷爷的忠告,对于刚经历过的女主来说,确实是难得的温暖,尤其是看到了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或许是想感受父亲的手最后的温暖,只可惜已经没了机会。不过本片的父亲展示的还是40多岁离开家时候的样子,要让观众自己去理解年龄上的增加,不如直接展示中年父亲变成老年父亲的画面来的直接。
送人小姐姐,说着自己慢慢被接纳,作为一个外人,剧情太短,倒也忘了。
最后的请求,离出殡的日子越来越近,女主也越来越敢于去寻求帮助,这一段是情绪爆发的时候,比在车上独角诉说我觉得更有张力。
兄弟车,最后的汽车,当眼瞧着12点已过,已经没有机会在看到父亲一眼,女主还是将情绪压抑的阀门打开了,说了很多之前观众完全不了解的信息,为何离家,为何不愿回去等等,但是我们依然不知道女主和父亲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女主老是说着疼,却也不知道父亲到底是以什么方式伤害了她,女主这么长时间不回家,家里那头和她的纽带到底是什么样的也不清楚。所以结束这段的解释,还是没能解答我心中的不明白。本来这里可以成为剧情的又一个看点。
雪天的老家,女主回到了家,看到了妹夫,以及得知父亲还没送走的时候,跪倒在地,然后结束。
本片的父女线应该是个看点,却没有过多的描述,反而不能很好的共情,父亲的灵魂动不动萦绕在女主身边,去也很难明白女主对父亲,那种又爱又恨的感觉。甚至妹妹作为长姐离家,独自照顾的角色,也没有过多的笔墨去描述,如果家庭线能重点描述,同时删掉一些不太重要的剧情,比如夜晚女生的厕所,喝热饮,老夫妻开车的戏,或许整个感情线会更加吸引人。
综上,还算是公路片爱好者可以去看一看的电影。希望取得好成绩,加油。
这片子的结构很棒,她搭车回老家的轨迹也和她自己的人生轨迹契合了,这使得结尾那句你爸爸在等你的力量就非常非常大。仿佛这一刻,我真的看到了她爸爸等了她二十年,不期盼她成功,只期盼她能回来。
搭车回老家的轨迹和人生轨迹契合得非常工整。无论是在床上那句你好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还是电话里那句你一定要按时参加,还是在最后那个服务站急切的心情,都那样的像她的人生。她的人生其实开头就点出来了,她对父亲的离开不是震惊而是没想到,因为她还没来得及证明自己,她父亲就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因为一个完全没听说过的疾病。
也正因为这种极其工整的契合,观众看完这一趟旅程,也仿佛看完了她的人生,因此在最后那句你爸爸在等你被说出的时候,感动直冲泪腺,所有和她一起感受的委屈,焦急和愤怒,在这一刻完全被瓦解了。一句话冲破了所有悲情,这一句话绝对有力量,当然这个力量是建立在整个片子出色的结构之上的。
她给她亲戚打电话的桥段很让人愤怒和难过,在她被抛弃,失魂落魄的时候,她亲戚居然没有关心她,而是催促着她一定要按时到。这一句话让我仿佛看到了她在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那些求助的话是怎么一句一句被按回去的,她的生活是怎么过着过着就只剩下自己的。所表达的东西甚至有点俗套,但这个片子直击人心的力量足够强大,这也可能是它能拿金爵奖的原因吧。
2023-6-17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