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读了法国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的《冷亲密》,书中很多观点解答了我对现在好看的爱情片越来越少的疑惑。事实上不仅电影里的爱情片变少了,如今人们都不屑于谈论爱。至死不渝更像是个笑话,如果你把爱情挂在嘴边,得到的不会是赞美恐怕是嘲讽。
电影《我爱你!》这名字,明摆着就是要把爱情提到明面上来的。它极易令人联想到许冠杰的一首老歌——没错,老歌当年就是这么勇,明晃晃、赤辣辣的表达,三个字简单直接。但是放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连倪大红饰演的主角都要自己先吐槽一下,“肉麻”。不然化解不了重新遇上爱的惊讶与尴尬——人们虽然嘴上不承认需要爱,但谁会拒绝真实美妙的邂逅、深夜怦然心动的甜蜜呢?
聚焦于老人爱情的《我爱你!》,辟出一条新路,重新谈谈爱、跳跳舞。四位主演,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都是苍颜白发。宣传片里说“251”,意指四个人都过了60岁,加起来的总体年纪。加上老年妆画上,皱纹、斑点、瘦骨嶙峋、各种病症……都这样了,咱还是要严肃地谈谈爱情,直面老人的情感生活状态。
《我爱你!》的爱情故事有三段。三对老人,三种夕阳之爱。
倪大红和惠英红的邂逅最甜蜜、最年轻态,是我们常见的爱情片里的“起承转合”。从“不打不相识”到逐渐了解、动情、因矛盾而分手、再复合,整条主线带动了故事的发展,也从他们的相遇相知里,生出对周围人生命和情感的观察与思考。一条主线牵出两条副线:梁家辉和叶童忠贞不渝的爱,粤剧名旦和青梅竹马悔恨一生的爱。
如果说我们对两位主角倪大红和惠英红的爱情故事十分熟悉,只是他们换上了老年妆容,观众还是很容易感知到邂逅爱情的美妙和被误解、将要别离的忧伤,那么电影中的两条副线,另外两对夕阳情侣的故事,相比起来是偏执的、沉重的,放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也很难得到理解。
在伊娃·易洛思的著作《冷亲密》一书里,她对现在的社会情感关系有这样的洞察:“互联网将自我转换包装成了商品……互联网使人们的相遇变成了一组或多或少受固定偏好影响的选择结果。它使寻求伴侣的过程变成了一种关乎效率的问题。”
不难理解,今天我们选择爱情通常是出于快速和效用考虑的。在微信朋友圈、各种社交网站上分享自己的日常,也看到他人的日常,文字和图片组成了我们对人的基本观察。实际上人与人的真实交流互动变少,爱情的选择更基于图片、文字等符号编码,它们反映人的品位、阶层和偏好,人们从互联网快速认识陌生人,与在购物网站查找商品、选择颜色和尺码没有本质区别。
易洛思提出这样犀利的观点,对照之下,《我爱你!》中梁家辉和叶童忠贞不渝的爱情已属稀罕,而粤剧名伶与青梅竹马的故事更是世间绝有。他们不仅不讲究效用,恰恰相反,在现代社会人的观念看来,他们的爱根本是浪费生命。但爱情的本来面貌究竟为何,人为何需要爱情,没有人去追究。
在电影《我爱你!》的开始,倪大红饰演的主角常为戒,深夜无聊地摁着开关。他的白天在偷偷独饮中度过,家中装了一个监视器,女儿用于控制他的生活习惯以免身体已有病症更加严重。
看起来是一个儿女双全的老人,稳定退休,经济条件尚可,每天接送外孙,也能和孙女保持亲密的沟通。但老人的状态有一角是缺的,他没有伴侣,没有可以倾诉的同龄人。对着床头立起的人形广告招牌,女儿一来就赶紧藏起——人到这个年纪,耻于承认自己需要友谊、需要爱情。在忙忙碌碌去公园、去学校、去原单位中度过一天,最终他还是躺在孤单的床头,无人理解。
惠英红饰演的李慧如也用忙碌填充了情感需求。照顾同样孤身一人的房东,白天在捡废品中度过。她来到城市没有亲人,留下的动力就是回馈对粤剧名旦(房东)的恩情。情感,其实是系她于这里的唯一一线。
相比之下,梁家辉和叶童一对夫妻,看上去足够恩爱了,但把他们两人放到更大的世俗环境看,原来他们有子女,子女如此成功却如此冷漠。一大家子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各自玩着手机、接打电话,心不在焉地吃着饭面面相觑。老夫妻虽有很多家人,家人却给他们带来更沉重的孤独感,仿佛养育了没有情感的怪物。
易洛思在《冷亲密》中观察到的现代社会情感关系,在电影《我爱你!》里就是一种现实表达。不仅爱情变得不再重要,亲缘关系也随着机器工具的发达变得疏远而冷漠。倪大红的女儿用监控假装参与他的生活,和一个大厂老板用高科技打卡控制员工KPI没有区别。至于那个让父亲朋友们都签下喝酒免责令的律师,更生生地凸显了现代社会的无情——人们只关注效率和利益,情感的成本能省则省,因为它看起来并不能带来财富或什么别的用处。
工具效率一边把现实之人推向冷漠的极端,一边又把原先习惯于家庭、同事、邻里之情的老人带到孤独的边缘。他们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跟不上社会观念的变化,耻于承认对旧时代多维度情感连接的需求。倪大红一边忍受着睡前孤独,一边还忙不迭地学习网络流行语,他其实想参与到身边人的生活中去,借这些新的事物来建立联系,与他们交流。
显然老人是徒劳的。就像梁家辉用心做的玩具,一顿饭后家人如鸟兽散,落下那些用心寄托的物件,放在杯盘狼藉中显得更加寂寞。
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即使身边最亲的子女也不能理解老人身体的病痛、心理的空洞,更不用谈指望在偌大城市寻找到亲密同行之人,无论值得喝一两杯的老友,还是理解你的伴侣,都变得弥足珍贵。
帮外孙打游戏打到顶级,不如在街头和陌生的惠英红大吵一架。倪大红这个老人倒是碰撞出了一点激烈情感的火花,擦枪走火,比每个人都像机器一样漠然行过要好太多。
所以这火花擦出了他生活的动力。鲜亮的、每天都是崭新的,有期待,也有失落,但总强过一个人防着监控喝闷酒。即使赔油钱帮人拣废品,也比浑浑噩噩每一天要能感到自己还活着。
人们在爱情里的需求,不仅是理解和陪伴,还有一种让自己感到在世间有充沛能量的动力,可以帮助身边的人挡风遮雨,也可以与对方一同欢笑。当一个人在病痛中不能自拔时,身边人的感同身受就是最大的镇痛剂。这不是能用互联网的工具理性换来的爱,也不是视频监控能理解的治愈和安全。
梁家辉和叶童两个老戏骨,天作之合演出了一对患难夫妻的忠贞不渝。他们的爱情里更多的是恩和义,是江湖上携手相伴的承诺,你痛我痛,你笑我笑,此生同甘苦。促成这样的爱的前提,是冷漠至极的人情网络。子女不值得依靠,社会也更不会给予多余的同情。唯有靠自己的信念和爱,相信活在世上的这份责任,它也是生之能量的释放,让人感到炽烈地活着。
在两条副线的爱情观中,倪大红与惠英红相对轻松的爱,找到了一个落脚点。相比那充满伤痕的人生,他们更需要此刻、即时的爱情。尽管看起来有些违背现实,但现实恰恰是他们甘愿忍让付出换来的孤独和空洞。与其寂寞不被理解地走完人生,不如此刻就能抓住共鸣和陪伴。欢欢喜喜说出“我爱你”羞耻三字,好过在遗憾中度过余生。
电影最终还是走向了圆满祥和的结局。但这个欢喜ending,以中间铺垫了长长的酸楚为基调。老年人的爱情如果说与年轻人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便是,他们谈论爱情时必须谈论死亡。人在直面死亡时的选择,往往别无选择。就这一条短短的路,也就更加勇猛坚定和执着。
红着眼走出电影院时,吹到夏天夜晚的风,我多少还是感到了一丝轻松。虚构的人物在银幕上经历伤痛,现实中多少老人忍受着寂寞?不敢想,不敢问。只想多问候一下身边最亲的人,聊聊他们骄傲和甜蜜的事,是我力所能及的了。
最近一年,我开始被孤独终老的恐惧支配。这种恐惧十分具体,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愈发清晰。我害怕亲人朋友先我而去,我害怕疾病剥夺我行动与思考的能力,我害怕衰老带走我最后的尊严与体面。在过去,我始终是弟弟妹妹眼中的“酷姐姐”,不生小孩,不守常规,四处旅行,偶尔发疯。但其实酷的人也是害怕变老的。在别人眼中越酷,就越难将对衰老的恐惧诉之于口。
所谓接纳年龄、从容变老,不过是自我安抚的鸡汤,鲜少有人在面对衰老、疾病与死亡时,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电影《我爱你!》是东亚影视剧中罕见的老年人恋爱题材,但我更愿将之看作一部老年人情感生活群像。它很浪漫,但从未回避老年生活的残酷;它很甜美,但并未试图掩盖老年人群体情感需求被忽视、压抑的现实。
倪大红饰演的老常是个挺酷的人,穿皮马甲,戴棒球帽,用得溜网络热梗,打得一手好游戏。他心肠火热,性格直爽,在同龄人中呼朋唤友,在孙子辈中也颇受欢迎。这种角色设定新鲜,抓人眼球,但更重要的是,老常必须是个酷人、潮人,电影情节才有了推动的可能性。东亚人向来习惯了内敛,恣意随性是专属于年轻人的特权,一旦迈入老年,无论男女,便自动去性别化,斩断欲望,绝口不提情情爱爱。即使丧偶人士在晚年重组了家庭,那也只能叫作伴儿。说爱?太丢人了。因此,必须有一个老常,打破刻板印象,敢心动,敢追爱,敢说“我中意你”,才让这个故事立稳了脚跟。
老年人真的没有情爱需求吗?不久前回老家探亲,无意间发现,许多退休阿姨日常会看甜宠、霸总题材的网络小说打发时间。当我过去对这些快餐文学表示鄙夷和不屑时,我从未想过,它们可能也寄托了一部分老年人一辈子都未能说出口的悸动与怀想。
《我爱你!》中刻画了三对老年男女:老常与李慧如、山哥与欢欣、仇老师与陈校长。影片将他们的关系通通定义为爱情,不是什么抱团取暖、老来作伴(这些都是他们关系的副产品而非初始目的),正如电影的名字那样,赤裸肉麻坦率,还特意加了个感叹号,就是要向观众宣告,老年人也有着与年轻人一样的七情六欲,有着与年轻人同等的享受爱情的权利。
我曾经常常陪母亲观看地方台的老年人相亲节目。相比年轻人振臂高呼自由平等、反对父权、跟着感觉走,老年人在婚恋问题上则表现得有些唯唯诺诺。即使各方面都十分合拍的男女嘉宾,只要子女流露出对父母再婚一事的不满,基本都难成正果。
老年人失去自我从开始讨好子女开始。老常的讨好体现在努力打造一个潮酷大爷的人设,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山哥的讨好则更普遍,饭桌上尴尬的讪笑,谨小慎微的试探,真实得令人心酸。很喜欢影片中一处细节,老常晚归,孙女问他去哪里了。答曰:“我去讨好我自己了。”颇有些发表“独立宣言”的意味。
游乐园约会,广场上共舞,微信聊天聊到深夜,开着小破车跑遍全城收废品。老常扮演了一个合格男友的形象。他与李慧如相互表明心意后,影片用了一组相当长的蒙太奇来展示这对老年人爱情的细节——不输年轻人的浪漫与甜腻。但如果影片仅停留于此,未免有自欺欺人之嫌。在他们恋爱主线的间隙,片中数次出现了医院、疗养院的场景,那些两眼空洞、行为如行尸走肉的老人,才是众生。
毕竟不再年轻,毕竟有着更大的课题横亘在他们眼前:疾病与死亡。如果说年轻人的爱情是老常孙女和男友薄荷那般,不管不顾,横冲直撞,天崩地裂,有情饮水饱。那么老年人的爱情则滋生于锅碗瓢盆、瓶瓶罐罐、一针一线。年轻人的爱情是极光,绚烂夺目,如梦似幻。老年人的爱情则是旧衣服上的补丁,没那么漂亮,但可以取暖防风,看久了,倒觉得那补丁和衣服也十分搭调。年轻人的爱情可以极致浪漫,剔除掉所有人间烟火气,书写远在天边的童话。但老年人的爱情再怎么举案齐眉、白头偕老,只要混入了柴米油盐、老年痴呆、不孝儿女,旁人顶多赞一句“患难见真情”,但与浪漫不沾边。
没有人不害怕衰老病死,通透如李慧如,潮酷如老常,也不行。尤其是有了心爱之人,便更害怕死亡将我们分开。相爱之人如何面对老病?影片给出了两种处理方式。
山哥与欢欣选择以死亡为一切画上句号。“至少大象知道自己的归宿。”山哥在动物园看着老迈大象时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成为全片最绝望的台词。阿尔兹海默症,没有治愈的希望。癌痛,没有终点。子女,只知吸血没有任何回报。中国人喜欢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走一步看一步”,可是在堆积如山的废品中,拖着老迈的身体,看着深爱的妻子被病痛一点点蚕食,活着才是漫漫长夜,死亡是唯一的解脱。于是山哥于是山哥在没有惊扰到任何人的情况下,与妻子悄然离开。电影的最高潮出现在山哥夫妇的葬礼上。面对山哥儿子虚伪的发言,直性子的老常终于按捺不住,挥舞起他的麒麟鞭,将孝宴现场砸了个稀巴烂。这一刻,影片在文本上实现了首尾呼应,老常的形象抵达了光辉的顶点,观众因山哥的遭遇而压抑许久的情绪也在这一刻得以释放。
李慧如则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放手离去,回到老家度过余生。因为爱,所以有了软肋。独自一人依靠回忆与念想苟延残喘,好过直面与心爱之人的生离死别。老常起先接受了李慧如做出的决定。他来到广场,挥鞭,晨练,跳舞,像从未遇见过李慧如那样。这一段的处理非常有艺术性,广场上的人们跑去围观一起老人家的桃色事件,老常被隔绝在人群之外,独自起舞,如身处孤岛。之后便是疾病发作,生前身后事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鬼门关走一遭,大难不死,才知余生不可以没有对方,在病床上看到孙女勇闯国外与男友相会,受了鼓舞,也上演了一把千里追妻的戏码。
电影《我爱你》将浪漫与写实的比例调和得刚刚好。影片亲口告诉观众,爱不是万能的,它没办法消除苦难,暂停时间,填平生死之间的沟壑。但是爱依然有价值有力量,爱拯救我们于恐惧,爱拯救我们于荒芜,爱让我们重焕新生,爱也让我们鼓起勇气赴死。是爱,让我们走出孤岛,让即将升起的长夜有了星光。
为什么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电影又究竟是属于怎样的电影?
首先这样的电影是烂俗的煽情片,套着真情实感的外皮来骗人,实则只有无线套路。某些激动人心的片段加上渲染悲伤情绪的音乐,确实使人感动流涕,但这只是虚假的操控情感钱包的一种手段而已。不得不说这片预告片剪得溜,给人感觉是两对有着悲惨过往的老人在暮年遇到自己的新爱,但正片就和预告片体会到的那种惋惜悲伤完全不同,正片塑造的完全就不是同一种情感,纯纯预告片勾人心魂让人无限期待,正片可以学学预告片是怎么渲染情绪的!
再者对于改编电影方面进行说明这片为什么烂。近几年改编电影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日韩方面的改编。正常大多数不尽人意,有口碑票房双失利的如:《阳光姐妹淘》《我的机器人女友》也有赢了票房输了口碑的如《独行月球》还有纯赢口碑的如《忠犬八公》虽唯独没有双赢的,但至少说明改编别国的作品也是能获得金钱成功与名气口碑,只要你用心去做。可现在状况是大多“只想流水账,只想搞钱!”介于《送你一朵小红花》《奇迹:笨小孩》《人生大事》这几部差不多类型家庭片的爆卖,《我爱你!》想比也不会差,可是这样真的有什么意义吗?
现在讲来这部影片除去某些套路和外界因素的原因为什么也是不好看的。一开始男女主相遇和韩版《我爱你》(韩版也是改编的漫画)截然不同,但节奏是一样的。韩版是一开始就有情感因素在里面的,而国版是搞成了欢喜冤家的形式,虽不像韩版着重笔墨去描写男女主相识,变成让人轻松一笑的喜剧方式也是不错的,也是能让人感到这是真实的,而且也很符合国情。至此我都认为本片还是不错的,本土化挺成功一部片子的,直到本片1/4处倪大红那角色与叶童那角色巧合相遇并照顾她那里就感觉到渗人了,因为韩版这里的编排起码是放在影片一半处了,是为了更好承接前部男主与女主和男二的关系和表现下文男主与男二成为好哥们做重要引导的。但国版只是一笔带过,这样无法理解他们几个人的情感关系变化了,显得不自然。虽然国版也是改编漫画,但明显学了韩版电影的拍摄节奏与方式,但仍然与以往垃圾改编片一样只学到外表皮毛,内核是真的毛都没学到。主要国版明明前面他们不打不相识的模式做出来了也做得挺好的,但后面那样搞一下子就垮掉了,主要中间他妈中间还有时间去搞些低俗搞笑段子,只能说有感到很生气!
中间部分运用大量网络用词来作为搞笑的点这是挺好一创意,预告一下后面用瘸了。孙女在喊韩版是个点缀工具的人,奉献美貌与推动男女主关系的进程,但在国版孙女差点成为主要讲的一个角色了,戏份过多且无用,而且还有捣乱男女主嫌疑,属实是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又差点陷入“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又讲不好”漩涡了。而且孙女前面都讲得挺多了其实,后面一下搞没可太难受了,割裂感巨强。倪大红和惠英红那个角色一起甜蜜捡垃圾那段MV式片段,跟两个小年轻在谈恋爱的拍法有什么区别?加入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就是老人的生活了,根本没有老人会像那样好吧。韩版中与之相比的他们的约会就既动人又真实,没有那些花哨的配乐渲染,只是平静温和的表现他们的一举一动。韩版设定是女主不识字且智能手机不存在的年代,男主给女主写信到画图的变化过程,去餐馆吃饭的情况,都让我为之喜欢动容,这才是老年人的真实生活、真实浪漫嘛!打真情实感牌但又虚假无比,不过又再一次是易烊千玺和刘浩存罢了。
这片结尾可谓是非常之厌恶的。网络用词用来在老年人之间讲严肃的事情根本很违和还有啥两位病人校长和师傅作为意象却使劲刻画这些都是小问题了。后面这两三场戏是真的摧毁前面所有对于本片的好感,雷人程度天为惊人。首先是发现叶童那角色癌症晚期要死了,梁家辉召回儿女回来吃饭那桥段,看似是很现实很心酸的画面描写,但被巨夸张放大化多倍了,直接整成一出闹剧了。梁家辉叶童夫妻自杀那里,有位朋友说看那段时直起鸡皮疙瘩,眼泪止不住往外流简直破大防。但那根本是全程抄原版台词毫不修饰显得生硬,韩版在那里是真的情感塑造到位了的,不像国版全靠配乐衬托喊口号式催眼泪过家家。服丧那段更是炸裂得双眼突出,妈的直接抡起鞭子来乱挥了起来,人家梁兄叫你做的事你全当狗屁了?你这个好朋友就这样当的?有一百万种能体现倪大红人物性格的方法,偏偏选个最无厘头的。最后倪大红去找惠英红同她一起在乡下生活,就间接来几个塑想就去了嘛,搞那么多提示还能是爱啊?因为爱所以不会有那么多的犹豫,发现哈内克的《爱》是真正诠释出了爱啊!在这里借片中倪大红的台词“跪错了”来表达我的想法,经历过《滚蛋吧!肿瘤君》《动物世界》《送你一朵小红花》我曾一度以为韩延是个值得膜拜的拯救中国电影市场单一化的佛,但不过是又一个从学院化出来的套路作者,“跪错了!”韩延又一个在时代高速化变迁中放弃了修庙的和尚。
“我们的观众太善良,太温柔了!但凡遇到电影与疾病亲情、苦难奉献有关,但凡赞扬真善美,歌颂家国情怀的电影。我们就会突然变得多愁善感、无限宽容起来,会自动屏蔽双眼,陷入那个美丽的梦里面。”这是B站up主廿四格在讲“烂片”的视频里讲的一段话。是的,但凡带着有关疾病死亡、喜剧元素及实力演员的电影容易让人被迷惑,误以为藏有真情,实则虚假无趣。但这不是我们单有的问题,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错觉误区,其它地区的电影也都存在这种名利双收了的消费电影如《遗愿清单》(美国)《时空恋旅人》(英国)《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瑞典)《岁月神偷》(香港)等。但我们这里仍然盛产力推这些电影,所以说我们不再想要看到需要这类电影了。只是稍微想能谈一下艺术,谈论下什么是真正的电影!
《我爱你!》韩延
前一阵跟我妈聊天的时候,我妈就说我,总跟她这个岁数的人聊天我的心都变老了。可能是这样吧,确实很多受众比较年轻的故事我现在看已经没有情绪波动,甚至有点想笑。就像昨天一起看的《通往夏天的隧道,离别的出口》,名字就又臭又长,故事稀碎,极其的脱离现实,即便片长83分钟仍然十分坐牢
今天的《我爱你!》直接逆转,韩延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之后再度进化。作为上影节的开幕影片,其自身质量绝对对得起这个位置。这也是我在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之后在影院哭的最惨的一次。后半段几乎全程都想哭,谢定山念遗书的时候我想哭,倪大红(常为戒)扇自己嘴巴子的时候我想哭,倪大红大闹丧宴本来挺爽的一段,想想背后的辛酸和复杂,我也想哭。
挥鞭三次,分别对应着他口中的那三类人,初次听到本以为是毫无意义的装逼口号,当闹丧宴之后真的惊呼一绝。观前只以为是比较一般的老年爱情片,没想到借着男女主的老年恋情把子女养老(葬礼和丧宴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中国人的言语羞涩、边缘人群的生活困境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一直认为人除了求生是本能外,求死也是本能。所以我特别理解谢定山最后的自杀,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活着本身就没意义,如果没了念想很多时候人自己就活不下去了。谢定山是这样,王响也是。
说真的,我已经提前害怕自己衰老了,虽然这是自然规律,其过程无法人为干预。但确实挺绝望的
没想到2023年让我最爽的影像居然不是看高启强装逼,而是倪大红挥鞭子,那一句句实话听着又爽又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