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情狱 L'Enfer(2005)

情狱 L'Enfer(2005)

又名: Hell / 命运里的美丽伤痕 / 地狱

导演: 丹尼斯·塔诺维奇

编剧: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

主演: 艾曼纽·贝阿 嘉莲·维雅 玛丽·吉兰 吉约姆·卡内

类型: 剧情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意大利 比利时 日本

上映日期: 2005-09-23

片长: Japan: 102 分钟 IMDb: tt0430224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童年的阴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这个家庭的三姊妹苏菲(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饰)、莎莲(嘉莲·维雅 Karin Viard 饰)和安妮(玛丽·吉莲 Marie Gillain 饰)。她们的父亲因为和别人搞同性恋,误把母亲致残,继而自己跳楼身亡。她们带着这个伤口继续着各自的生活。

演员:



影评:

  1. 一个悲剧和各种各样的爱情:
    -Anne与Frédéric:跨越了年龄辈份的婚外情
    -Sophie与丈夫:一方变心了的情感
    -Céline与Sébastien:充满幻想错觉的单恋
    -Sébastien与三姐妹的父亲:超越性别的爱
    -三姐妹的父母:被误会的感情



    悲剧的影响:
    三姐妹父母惨剧发生,母亲重伤昏迷,父亲跳楼
    -Sophie先发现母亲后发现父亲,没有偏向任何一个
    之后开始一段比较正常的婚姻关系(至少起初是如此)

    -Céline一直趴在母亲身边,没有理会父亲
    之后如母亲般对爱情失望,渴望而又惧怕

    -Anne不顾母亲倒在前边,直接冲下楼去看父亲
    成年后Anne爱上同样是教书的老Frédéric
    百分百的恋父痕迹



    悲剧的传承:
    -Anne的答辩
    在Anne论述Medea的杀子报复时虽然镜头一直对准了Sophie和她的孩子,
    但是从之后Anne去妇产医院可以看出,Anne是准备以堕胎来对Frédéric进行报复

    -Sophie的拒绝
    堵门这一段亦是对其母无意识的效仿



    象征:
    -雏鸟
    一只刚孵化的雏鸟为了霸占父母的爱,将另两只尚未孵化的蛋推出了鸟窝
    即使自己都掉下去都在所不惜
    象征着爱的残酷特性:排他性,这也是造成影片中大部分悲剧的罪魁祸首

    -蜜蜂
    蜜蜂在红色的液体中挣扎了很久,最终挣脱出来了
    象征脱离情狱的微弱希望?或者仅仅是美好愿望?



    Krzysztof Kieslowski 的烙印:
    L'enfer是Krzysztof Kieslowski 天堂、地狱、炼狱三部曲中的一部
    看过红白蓝的都应该对以下这个画面很有感觉


    小结:关于偶然与必然的哲学讨论:

    偶然与必然的讨论持续了上千年,并且也将永远持续下去
    但是对于该片来说,却异常的简单:

    一切相遇相知相爱都可以是偶然
    而必然却只有一个:
    ——有爱即地狱

    Permalink(有截图):
  2. 作为波兰大师基耶洛夫斯基遗作“天堂、地狱、炼狱”三部曲中的地狱一章,“命运里的美丽伤痕“这个名字更加忧愁。命运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如此的伤痕更让人无奈。毕竟伤痕终可以愈合吧。只要无悔。

     
    电影中的女人,总是难逃情网。时而无力,时而坚强。爱情既是命运中最原始的境界,也是最崇高的境界,因为爱包含真,包含善,包含美。女人往往挣扎在这样对最美的却是最悲剧色彩的爱情里追求,明明什么都知道,依然不自拔。

    人生不过如此,而作为“追求”,其目标总是比其本身更高的事物。所以女人追求的核心永远不会是男人,而是高高在上的爱情。

     
    所以 ,一旦发现自己在其身上寻求爱情这件崇高理想的另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背叛和亵渎,女人可以成为最激进的猎人,最残忍的复仇者,同时也可以是最宽恕的圣者。爱情就是有这样的能力,让人匪夷所思。
     
    抚摸那些命运里并不常常会出现过的,令我们为之疯狂的,美丽伤痕。
  3. “悲剧照亮人性”,此言不虚。古时的先哲早为人间的苦楚寻到了隐晦的解脱之路。与悲剧相逢,人性种种脆弱暴露无遗,求升华者奋力挺过磨难,次之则自我牺牲,皈依如梦想、爱情之理念,其中的行动与恪守也感染了各路看客。私底下,人对观摩悲剧的渴望还因另一种需要而存在,即在某时能于其中望见自己的影子,触动极大时顺带着凭吊一下自身苦难的疤痕。

     

    电影《hell》中文译作《情狱》,看着别扭,意思倒是没错。片中人物自是为情苦恼,但并非单纯的女人与爱情的关系。1996年波兰电影大师基式病逝,留下《神曲》三部的构思。02年导演提克威取走“Heaven”一节,拍为《疾走天堂》。“Hell”的部分则被丹尼斯·塔诺维奇相中。《无主之地》中的出手不凡让我对丹尼斯有所期待,想看其相去迥异的风格能与基式的构思擦出多少火花。

     

    少年时经历过家庭变故的三姐妹长大后生活依旧有种种不如意之处。大姐嫁了个典型的劈腿男,婚姻的裂逢似已无法粘补;二姐为照顾瘫痪多年的母亲,感情依旧没有着落;小妹妹与家庭事业均稳定的老男人教师恋爱,意欲寻求失去的父爱,却依旧避免不了被抛弃的命运。这样的故事,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不同故事的再循环中,大姐成为了又一位家庭破碎者,而小妹妹成为了另一个家庭破碎的潜在威胁。人对于温暖的渴求无所寄托,来时的路已经塌陷,放眼以后依然没有新的家庭可以归属。其中导演貌似温情一下,让二姐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像是拯救者的男人。而到后来我们得知,这男人的接近存在着另外的目的——即为三姐妹的父亲洗去当年的冤屈,揭开悲剧的偶然性——虽这目的依旧是善意的,但随之而来的尴尬和心痛让镜头外的我们都唏嘘不已。

     

    三姐妹重新聚到母亲身边,告诉她当初的真相。母亲的目光依旧生硬复杂,缓缓的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我对我所做的不后悔”。

     

    人潜意识里存在着对幸福的渴望,或更广而言,是对于不幸的回避。可那个让不幸开始的人回望当初,即便如今四肢瘫痪,表达吃力,也要告诉被隐痛折磨了多年的人,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任何事。至此“地狱”之意宛如那张越飘越高的白纸不可回头。这一说明,救赎没有了,“米迪亚的脸”上毫无悔意。“悲剧只是由于偶然的事故,从头来过就能避免”,不知多少人在被这种信念支撑。可若是命中注定怎样也绕不开那块顽石,早晚会有悲剧找上你,怀抱了那样一种心态,自己望不见一点希望,这日子便真的成地狱了。

     

    丹尼斯在片中像基式致敬的地方颇多,有些或是多余。倒是对片子的色彩及空间的选择性颇得前辈的神韵。人文关怀的主题透出些导演自己的味道,倒也耐看

     

    影片十分紧凑,各段故事穿插叙述,几乎分摊了笔墨。这样做是走险棋,还好导演没有失控,故事未散架,只是将98分钟撑得过满。我想若是基式拍该片,便自会有许多应该模糊的地方,情节可以用细节带过,能更加张弛有度。演员整体表现很到位,片中的四位女性皆是法国熟脸。还是喜欢贝阿,她不论在什么电影中都是那样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几乎让我可以忽略她是位演员
  4.    还有个名字叫《情狱》,觉得比《命运里的美丽伤痕》好,后者显得自恋了些。一个人要是真被伤到,断断不会觉得这伤痕美丽,除非伤的不够深,或者一开始就冲着受伤去,我以为。
      
       姐妹三人,都是美女,各有问题:大姐是个老处女,二姐丈夫外遇,妹妹爱上有家有室的老男人。相同的是,她们眼底深处拼命想紧紧抓住什么的渴望,以及与之相伴的对被遗弃的恐惧。
      
       只有生于破碎家庭的人才有这样的眼神。小时候,姐妹三个亲眼目睹父母厮打,然后母亲倒在血泊中,父亲当着她们的面跳下楼。很多年后,陌生人来访,大姐发现,父母争吵的缘由原来是个误会。
      
       终于可以释然。大姐召集两个妹妹,去探望母亲,像她说明情况,然而母亲却说:我从不后悔。
      
       我从不后悔。这话真叫人气馁。是母亲当年的偏执和不原谅才造成今天的惨局,然而,她竟然说,我从不后悔,毅然决然地。
      
       转念一想,或者她自有她的道理:伤害已经造成,忏悔和道歉未必真能与事有补,相比之下,心无愧疚的活下去,要来的重要的多。
      
       原谅伤害自己的人,是美德;向被自己伤害的人道歉,也是美德。但在原谅和忏悔之后到伤痕完全愈合之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以为一声“我原谅你或对不起”就能解决全部问题的人,大概不是未经世事就是自私自利。
      
       如何不被伤痕击溃,是要认真面对的课题。但说声原谅或抱歉,不过举手之劳,与己未必有害,与人却能有利,何乐不为?